《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29)
卷第四十九 (29)
1. 經效化氣消食丸方
治積滯氣。消宿食。除心腹脹滿。不思飲食。面色萎黃。臍腹疼痛。及丈夫元氣。婦人血氣。並皆治之。丁香丸方。
丁香(一兩),硼砂(二兩研),木香(二兩),桂心(二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二兩炮裂銼),川大黃(二兩生搗羅為末),青橘皮(三兩湯浸去白瓤焙),蓬莪朮,巴豆霜,牽牛子(四兩生搗羅取末二兩),京三稜(二兩醋浸去白七日煨銼),乾漆(二兩搗碎炒令煙出),豬牙皂莢(二兩炙令煨盡),香墨(二兩)
上件藥。除硼砂大黃巴豆霜外。余者都搗羅為末。入牽牛子令勻。先取好釅醋一大碗。化硼砂去滓。入於鍋中。以慢火煎之。次下巴豆攪令散。經兩食久。次下大黃末。熬攪成稠膏。拌和諸藥末。更入醋煮麵糊。和令硬軟得所。搗三五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酒或溫水。下三丸。至五丸。
治宿食不化。心膈氣滯。中焦不和。及症癖積聚。或多嘔逆。並宜服乳香丸方。
乳香(半兩銼研入),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當歸(半兩銼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京三稜(半兩煨銼),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紫菀(一兩去苗土),乾薑(一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硃砂(一分細研),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除乳香硃砂巴豆外。余藥並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兩匙藥末。用細蕎麵一匙相和。更研令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候乾。以漿水煎令沸。下藥丸子。煮一兩沸。候藥丸子浮上。乃濾出。於竹篩子內曬乾。每服。以溫水下三丸或五丸。若有久積聚。常於臨臥服五丸瘥。
治一切積滯氣。胸膈不利。飲食難化。心腹結硬。欲成癥瘕。面色萎黃。臍腹多痛。宜服硼砂煎丸方。
硼砂(一兩不夾石者研),乾漆末(一兩),京三稜末(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以上四味。用頭醋五升。於瓷器內。以慢火熬三日。成膏。入後藥末。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香墨(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等搗羅為末。入前煎中相和。搗一千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酒下三丸。
化氣消食。七星丸方。
巴豆(一兩去皮心油煎令黃色去油),硃砂(半兩細研),檳榔(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乳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瓤)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硃砂巴豆等。研令勻。以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五丸。湯水下亦得。
治一切氣。及消宿食。硃砂丸方。
硃砂(二分細研),木香(一分),檳榔(一分),丁香(一分),乳香(一分細研),阿魏(半分),皂莢(一錢炙),麝香(一錢細研),肉豆蔻(一分去殼),巴豆(二十粒去皮心以醋煮半日取出研令細)
白話文:
【經效化氣消食丸方】
這方子主要治療食物積滯、胃氣不通,消除宿食,減緩心腹脹滿感,解決食慾不振、面色蒼黃,以及肚臍周圍的疼痛問題。無論是男性體質虛弱,還是女性血氣不調,此方均適用。
所需藥材有:丁香一兩,硼砂二兩(需研磨),木香二兩,桂心二兩,炮製過的附子二兩(去皮和蒂部),乾薑二兩(炮製後切碎),生的大黃二兩(搗碎後過篩成粉末),青橘皮三兩(先用水浸泡去白瓤再烘烤),蓬莪朮、巴豆霜、生的牽牛子四兩(搗碎後取二兩粉末),京三稜二兩(醋泡去白七天後烘烤切碎),乾漆二兩(搗碎後炒至冒煙),豬牙皁莢二兩(烘烤至乾透),香墨二兩。
除了硼砂、大黃和巴豆霜外,其餘藥材均搗碎過篩成粉,再加入牽牛子粉末混合均勻。先將一大碗濃醋加熱融化硼砂,去渣後在鍋中慢火熬煮。接著加入巴豆霜拌勻,待約兩個飯後時間,再下大黃末,熬至稠膏狀。然後將所有藥粉加入拌勻,再加入適量醋煮麵糊,揉成硬度適中的藥丸,捶打三百到五百次,最終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以溫酒或溫水送下三到五丸。
接下來是乳香丸方,專門用於治療宿食消化不良、心膈氣滯、中焦不調和,以及積聚病變,或者頻繁的噁心嘔吐。所需藥材有:乳香半兩(切碎後研磨)、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當歸半兩(切碎微炒)、青橘皮半兩(浸泡去白瓤再烘烤)、京三稜半兩(烘烤切碎)、乾漆半兩(搗碎炒至冒煙)、紫菀一兩(去莖土)、乾薑一兩(炮製切碎)、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皮和蒂部)、鱉甲一兩半(塗醋烤黃去邊緣)、硃砂一分(細研)、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除了乳香、硃砂和巴豆之外,其餘藥材均搗碎過篩成粉,再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每兩匙藥粉加入一匙細蕎麥麵,再次混合均勻,加水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晾乾。再將丸子放入開水中煮沸一兩次,等到丸子浮起再撈出曬乾。每次服用以溫水送下三到五丸,對於長期積聚的病症,可在睡前服用五丸效果更佳。
另一個方子是硼砂煎丸方,適用於治療各種氣滯、胸膈不順、飲食消化困難、心腹結硬,即將形成癥瘕,面色蒼黃,肚臍周圍經常疼痛的情況。所需藥材有:硼砂一兩(不含礦物質,研磨)、乾漆末一兩、京三稜末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將上述四味藥材放入五升頭醋中,於瓷器內慢火熬煮三天,直到成膏狀。再加入以下藥材粉末:生的大黃一兩(切碎微炒)、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皮和蒂部)、青橘皮一兩(浸泡去白瓤再烘烤)、香墨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與前面熬煮成膏的藥材混合,捶打一千次,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以溫酒送下三丸。
最後一個方子是七星丸方,能化氣消食。所需藥材有:巴豆一兩(去皮心油煎至黃色去油)、硃砂半兩(細研)、檳榔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乳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瓤)。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硃砂和巴豆,混合均勻,再以麵糊搓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以溫酒送下五丸,湯水送服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