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九 (22)

1. 治癖結諸方

巴豆(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五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五丸。

白話文:

將巴豆(五枚,去除外皮和內心,研磨成粉末,用紙包起來壓去油脂),杏仁(三十五枚,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取用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以及川大黃(一兩,切碎後稍微炒過)。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粉,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飯前用粥水送服五顆。

2. 治寒癖諸方

夫寒癖之為病者。是水飲停積。脅下強硬是也。因遇寒即痛。所以謂之寒癖。脈弦而大者。寒癖也。

治寒癖氣。腹脹。不思飲食。四肢少力。白朮丸方。

白朮(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訶黎勒(一兩煨用皮),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三分),芎藭(一兩),大麥糵(一兩炒微黃),乾薑(三分炮裂銼),人參(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生薑棗湯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寒癖氣。腹脅滿脹。短氣嘔逆。手足厥冷。不欲飲食。腰背疼痛。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三分炙微赤銼),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枳實(一兩麩炒微黃),乾薑(三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治寒癖氣。結澀不通。繞臍切痛。宜服烏頭丸方。

川烏頭(三分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甜葶藶(三分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芎藭(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寒癖氣。發即脅下痛引膀胱。裡急。氣滿不下食。桔梗丸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人參(一兩去蘆頭),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桂心(三分),白朮(一兩),大麥糵(一兩半炒微黃),乾薑(一兩炮裂銼),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四服。

白話文:

治寒癖諸方

寒癖這種疾病,是因為水飲停積在體內,導致脅下堅硬,遇冷就痛,所以稱為寒癖。脈象弦大者,也是寒癖。

白朮丸方:治療寒癖引起的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四肢乏力。

藥方:白朮一兩、炙甘草半兩、炙厚朴一兩、煨訶黎勒一兩、焙陳橘皮一兩、桂心三分、芎藭一兩、炒大麥芽一兩、炮乾薑三分、去蘆頭人參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棗湯送服,一日服用三次或四次。

吳茱萸丸方:治療寒癖引起的腹部脅肋脹滿、氣短嘔逆、手足厥冷、食慾不振、腰背疼痛。

藥方:湯浸焙乾微炒吳茱萸一兩、炙厚朴一兩半、炮裂去皮臍附子三分、桂心三分、去蘆頭人參三分、炙甘草三分、湯洗去滑半夏三分、麩炒枳實一兩、炮裂乾薑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一日服用三次或四次。

烏頭丸方:治療寒癖引起的氣滯不通,繞臍劇痛。

藥方:炮裂去皮臍川烏頭三分、炙甘草半兩、隔紙炒甜葶藶三分、銼碎微炒川大黃三分、芎藭半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時間不限。

桔梗丸方:治療寒癖引起的發病時脅下疼痛牽連膀胱,裡急,氣滿,食慾不振。

藥方:去蘆頭桔梗一兩、麩炒去瓤枳殼一兩、去蘆頭人參一兩、醋炙鱉甲一兩、湯浸焙乾微炒吳茱萸三分、銼微炒當歸一兩、桂心三分、白朮一兩、炒大麥芽一兩半、炮裂乾薑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青橘皮一兩、銼碎微炒川大黃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一日服用三次或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