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13)
卷第四十九 (13)
1. 治症病諸方
夫症病者。由寒溫失節。致腑臟之氣虛弱。而食飲不消。聚在於內。染漸生長。塊段盤牢。不移動者。是症也。言其形狀可徵驗也。若積引歲月。人即枯瘦。腹肚轉大。遂至於死。診其脈弦而伏。其症不轉者。必死矣。
治食飲不消。結成症病。烏頭丸方。
川烏頭(半兩),京三稜(半兩微煨銼),芫花(半兩醋拌炒令乾),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硼砂(半兩湯化去石熬干),硝石(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研令勻。以酒一升。醋二升相和。以慢火煎如稀餳。即住火。後用丁香一分。木香一分。肉豆蔻半兩。搗羅為末。硃砂一分細研。與前藥同和。丸如綠豆大。每日早晨。以生薑橘皮湯下三丸。夜臨臥時再服。
治症病不消。四肢羸困。不欲飲食。久不瘥。硼砂丸方。
硼砂(一兩細研),硫黃(一兩細研水飛過),木香(半兩),檳榔(一兩),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牽牛子(三兩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京三稜(一兩微煨銼),當歸(一兩銼微炒),肉桂(一兩去皺皮),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症病。腹中硬痛。不欲飲食。經久不瘥。羸弱無力。硃砂丸方。
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肉桂(一兩去皺皮為末),巴豆(二十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禹餘糧(一兩燒醋淬三遍細研),紫石英(一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湯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五丸。
治症病。心腹妨悶。不欲飲食。四肢不和。大黃丸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硼砂(半兩細研),乾薑(半兩炮裂銼),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檳榔(半兩),桂心(半兩),蓬莪朮(一兩),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巴豆硼砂研令勻。以醋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
治症病結硬。心腹疼痛。京三稜丸方。
京三稜(一兩半微煨銼),檳榔(一兩),木香(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陳橘皮(一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一兩銼微炒),桂心(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用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熬巴豆成膏。入前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生薑橘皮湯下五丸。
治積年症塊。及血塊方。
砒霜,粉霜,硼砂,膩粉
白話文:
關於「症病」的治療方法
所謂的「症病」,是因為身體受到寒冷或溫熱失調的影響,導致內臟器官的氣血虛弱,使得食物無法消化,堆積在體內,逐漸生長成硬塊,這些硬塊堅硬固定,不會移動,這就是所謂的「症」。它們的形狀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如果這種情況持續多年,人就會變得消瘦,腹部卻越來越大,最終導致死亡。診斷時,若脈象呈現弦而伏,且症狀沒有轉變的跡象,則病情非常危險。
治療食飲不消化,形成症病的「烏頭丸」
- 藥材: 川烏頭(半兩)、京三稜(半兩,稍微煨過並切碎)、芫花(半兩,用醋拌炒至乾燥)、巴豆(半兩,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硼砂(半兩,用湯化開去除雜質,熬乾)、硝石(半兩)、川大黃(半兩,切碎後稍微炒過)、青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粉末,混合均勻。用一升酒和二升醋混合,用小火煎熬至濃稠如稀糖漿,然後停止加熱。再加入丁香(一分)、木香(一分)、肉豆蔻(半兩)的粉末,以及硃砂(一分)的細粉,與之前的藥材混合均勻,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天早晨,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三丸;晚上臨睡前再服一次。
治療症病不消,四肢虛弱無力,食慾不振,久治不癒的「硼砂丸」
- 藥材: 硼砂(一兩,研成細粉)、硫磺(一兩,研成細粉後用水漂洗過)、木香(半兩)、檳榔(一兩)、川大黃(三兩,切碎後稍微炒過)、牽牛子(三兩,稍微炒過)、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再稍微炒過)、京三稜(一兩,稍微煨過並切碎)、當歸(一兩,切碎後稍微炒過)、肉桂(一兩,去除粗糙外皮)、青橘皮(一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鱉甲(一兩,塗醋炙烤至黃色,去除裙邊)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製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天早晨空腹,以及晚上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症病,腹部堅硬疼痛,食慾不振,久治不癒,身體虛弱無力的「硃砂丸」
- 藥材: 硃砂(一兩,研成細粉後用水漂洗過)、肉桂(一兩,去除粗糙外皮並研成粉末)、巴豆(二十粒,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禹餘糧(一兩,燒紅後用醋淬三次,再研成細粉)、紫石英(一兩,研成細粉後用水漂洗過)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和藥粉一起揉捏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五丸。
治療症病,心腹悶脹,食慾不振,四肢不協調的「大黃丸」
- 藥材: 川大黃(半兩,切碎後稍微炒過)、木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硼砂(半兩,研成細粉)、乾薑(半兩,炮裂後切碎)、青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吳茱萸(一兩,用湯浸泡七次後烘乾,再稍微炒過)、檳榔(半兩)、桂心(半兩)、蓬莪朮(一兩)、巴豆(一分,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粉末和硼砂粉末,混合均勻。用醋熬製成膏狀,和藥粉揉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用粥送服三丸。
治療症病結塊堅硬,心腹疼痛的「京三稜丸」
- 藥材: 京三稜(一兩半,稍微煨過並切碎)、檳榔(一兩)、木香(一兩)、乾薑(一兩,炮裂後切碎)、陳橘皮(一分,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烘乾)、當歸(一兩,切碎後稍微炒過)、桂心(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醋熬製巴豆成膏狀,再將藥粉混合揉捏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五丸。
治療多年積聚的症塊及血塊的藥方
- 藥材: 砒霜、粉霜、硼砂、膩粉
-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將肥棗去核,把藥粉塞入棗中,用線綁緊。用白麵餅將棗包裹起來,燒熟後取出,去除棗皮,研磨均勻,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和臨睡前,用薑棗湯送服三丸。
治療症病,腹中結塊堅硬的「五靈脂丸」
- 藥材: 五靈脂(一兩)、防葵(半兩)、桂心(半兩)、豬牙皂莢(半兩,去除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去除種子)、巴豆(半兩,用麩皮炒黑後去皮膜,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木香(半兩)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加入巴豆粉末,再次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和藥粉一起揉捏成黍米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和臨睡前,用生薑酒送服三丸。
另一種治療症病的方法
- 藥材: 硫磺(一兩,研成細粉)、硼砂(一兩,研成細粉)、巴豆(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後去除皮臍並搗碎研磨成粉末)
- 製法: 先用頭醋二升煮巴豆至紅色,取出後放入冷水碗中浸泡,洗淨去除皮心,研磨成粉。再用醋二升與巴豆一起煎熬至一升,然後加入硫磺、硼砂、附子粉末,用文火熬至濃稠適中,最後加入乾薑末一兩,混合均勻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用生薑棗湯送服三丸,晚上臨睡前再服一次。
治療症病久不消,導致人面色萎黃消瘦,食慾不振的「巴豆丸」
- 藥材: 巴豆(一兩,去皮心後研磨,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硫磺(研成細粉)、附子(炮裂後去除皮臍)、五靈脂、乾薑(炮裂後切碎)、木香、肉豆蔻(去殼)、丁香、檳榔、硼砂(研成細粉)、乾漆(搗碎後炒至冒煙),以上各半兩
- 製法: 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與其他藥粉混合均勻,用麵糊揉捏成黃米大小的藥丸。
- 服用方法: 每次空腹,用醋湯送服五丸。如果服用後排出惡物,則表示藥效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