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九 (6)
卷第四十九 (6)
1. 治痃癖諸方
重研。於竹筲箕內鋪紙三重。然後安灰。以水淋之。候藥透過紙。待硼砂味斷。即休淋水。別取小瓷缽子一兩個。盛藥汁於熱灰火內養之。常令魚眼沸。直至汁盡。候乾。別入固濟了瓶子內。便以大火煅一食久。待冷取出細研。用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暖酒下五丸。
治痃癖氣。冷熱不調。兩肋下痛。惡聞食氣。四肢酸弱。口乾唾黏。頭目昏痛。氣衝背膊。虛腫煩悶。大小便澀。發落耳鳴。彌加健忘。宜服桂心丸方。
桂心(一兩),川大黃(四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二兩半),赤芍藥(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二十丸。以微利為度。
治痃癖氣疼痛。芫花丸方。
芫花(半兩醋拌炒乾),硼砂(一兩醋化令消盡),乾薑(半兩炮裂銼),京三稜(半兩銼碎醋浸三宿焙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硼砂醋熬成膏。以蒸餅少許同和。丸如綠豆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十丸。
治痃癖氣不消。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鱉甲(三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三分銼微炒),京三稜(一兩微炮銼),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一錢。
治積冷痃癖。不思飲食。四肢羸困。宜服此方。
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棗(四十九枚)
上件藥。以水三升相和。煮水盡。即取棗去皮核。每於食前。吃一枚。粥飲下亦得。覺熱即止。
治痃癖氣。心腹疼痛。肌膚瘦弱。面無顏色。及男子元氣。婦人血氣。並宜此桃仁煎方。
桃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細研如膏。以酒二斗。淘濾取汁。於淨鐺中。以慢火煎成膏。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一茶匙。
治痃癖不瘥。脅下痛硬如石方。
生商陸根汁(一升),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研杏仁令爛。以商陸根汁相和。研濾取汁。以火煎如餳。每服。取棗許大。空腹以熱酒調下之。漸加。以利惡物為度。
治痃癖氣不消方。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川大黃(一兩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熬為膏。每日空心。以生薑橘皮湯調下二茶匙。
白話文:
製藥方法:
將藥材磨成粉末。在竹篩子內鋪上三層紙,然後鋪上灰。用水淋濕灰,等藥液滲透過紙,直到沒有硼砂的味道,就停止淋水。另外準備一兩個小瓷碗,將藥汁倒入,放在熱灰火中加熱。保持藥汁像魚眼一樣冒泡,直到汁液完全蒸發。等乾燥後,取出放入密封的瓶子中,用大火燒烤約一個時辰。冷卻後取出磨成細粉。用小米飯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每天早上空腹用溫酒送服五顆。
治療痃癖氣的藥方:
桂心丸:
用於治療痃癖氣,因冷熱失調導致兩肋下疼痛,厭惡食物氣味,四肢酸軟無力,口乾唾液黏稠,頭昏眼花,氣往背部衝,虛胖煩悶,大小便不順暢,掉髮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症狀。
藥材:桂心(一兩)、川大黃(四兩,切碎稍微炒過)、川朴硝(二兩半)、赤芍藥(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三四百下,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二十顆,以達到輕微腹瀉為度。
芫花丸:
用於治療痃癖氣疼痛。
藥材:芫花(半兩,用醋拌炒乾)、硼砂(一兩,用醋溶解)、乾薑(半兩,炮裂切碎)、京三稜(半兩,切碎用醋浸泡三天後烘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硼砂和醋熬成膏狀,加入少量蒸餅一起混合,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十顆。
吳茱萸散:
用於治療痃癖氣不消散。
藥材:吳茱萸(半兩,用熱水浸泡七次後烘乾並稍微炒過)、鱉甲(三兩,塗醋烤黃並去除邊緣)、川大黃(一兩,切碎稍微炒過)、當歸(三分,切碎稍微炒過)、京三稜(一兩,稍微炮製切碎)、檳榔(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一錢。
治療積冷痃癖的藥方:
用於治療因積寒引起的痃癖,導致食慾不佳,四肢虛弱等症狀。
藥材:莨菪子(三分,用水淘洗去除浮在水面的雜質)、大棗(四十九枚)
將以上藥材加入三升水一起煮,煮到水乾,然後取出大棗,去除棗皮和棗核。每次飯前吃一顆,也可以用粥湯送服。如果感到身體發熱就停止服用。
桃仁煎:
用於治療痃癖氣,導致心腹疼痛,身體消瘦,面色不好,以及男子元氣不足,婦人氣血不足等症狀。
藥材:桃仁(二十枚,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並去除雙仁)
將以上藥材仔細研磨成膏狀,用兩斗酒浸泡過濾取汁,在乾淨的鍋中用小火熬煮成膏狀。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一茶匙。
治療痃癖久治不癒,脅下疼痛堅硬如石的藥方:
藥材:新鮮商陸根汁(一升)、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
將杏仁研磨成泥狀,與商陸根汁混合,過濾取汁。用火熬煮成如麥芽糖一樣的膏狀。每次服用如棗子大小的量,空腹用熱酒送服,並逐漸增加劑量,以排出體內的廢物為度。
治療痃癖氣不消的藥方:
藥材:京三稜(一兩,稍微煨烤切碎)、川大黃(一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醋熬成膏狀。每天空腹用生薑橘皮湯調服兩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