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八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八 (22)

1. 治寒疝諸方

夫寒疝者。由陰氣積於內。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寒氣盛也。故令惡寒。不欲飲食。手足厥冷。繞臍痛。白汗出。遇寒則發。故云寒疝也。其脈弦緊者是也。

治寒疝。腰腹痛。胸中冷氣上搶。心脅支滿。不得臥。面目痛。風寒。悸悼多驚。不能食。食已即嘔。寒熱往來。宜服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二(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細辛(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旋覆花(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裂銼),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二(一)兩〕,白朮(一兩),赤茯苓(一兩),當歸(三分銼碎微炒),赤芍藥(三分),桂心(一兩),訶黎勒(一兩半用皮),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

治寒疝。腹中痛。手足逆冷。身體疼痛。針灸諸藥所不能住者。宜服烏頭散方。

川烏頭(大者十枚炮裂去皮臍),桂枝(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次入蜜半合。更煎三兩沸。令熟。每於食前。和滓溫服之。

治寒疝。亦名陰疝。亦治飛屍。走馬散方。

巴豆(二枚去皮臍),杏仁(二枚去皮)

上件藥。以綿裹。輕捶令碎。用熱酒一大盞。浸良久服之。須臾即瘥。如未瘥。即更服。有屍病者。宜蓄此藥。用必大效。

治寒疝腹痛。飲食不下。喉中噎塞。宜服此方。立效。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

上件藥。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納牛蒡子末一兩。又煎一盞三分。去滓。分溫三服。

治寒疝來去。每發。腹中㽲痛方。

吳茱萸〔二(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生薑(半兩切),豉(半兩)

上件藥。以酒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三(二)服

又方。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桂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方。

丹參(半兩銼)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熱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治寒疝諸方

寒疝是由於體內陰氣積聚,導致衛氣運行不暢,寒邪因此盛行。所以患者會畏寒、不想吃東西、手腳冰冷、肚臍周圍疼痛、出冷汗,遇冷則發作,這就是寒疝。脈象表現為弦緊。

治療寒疝,若患者腰腹疼痛、胸中寒氣上逆、心胸脇肋脹滿、無法躺臥、面部疼痛、伴隨風寒、心悸、多驚、不能進食、吃了就吐、寒熱交替出現,宜服用吳茱萸丸。

吳茱萸(二至三分,以水浸泡七遍後焙乾微炒)、半夏(三分,以水洗七遍去滑膩)、細辛(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和泥土)、甘草(半兩,炙微赤後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皮和臍)、旋覆花(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乾薑(三分,炮製後切碎)、人參(三分,去蘆頭)、熟地黃(一至二兩)、白朮(一兩)、赤茯苓(一兩)、當歸(三分,切碎後微炒)、赤芍藥(三分)、桂心(一兩)、訶黎勒(一兩半,用皮)和木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至二百杵,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限時間,每次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寒疝,若患者腹部疼痛、手腳冰冷、全身疼痛,針灸和其它藥物治療無效者,宜服用烏頭散。

川烏頭(大的十枚,炮製後去皮和臍)、桂枝(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約一百五十毫升),加生薑半錢(約一點五克)煎至五分(約七十五毫升),再加入半合(約一百毫升)蜂蜜,再煎三、兩沸,使藥物煎熟。飯前溫服,藥渣也要一起服用。

治療寒疝(又稱陰疝),也治療飛屍走馬等症,可用走馬散。

巴豆(二枚,去皮和臍)、杏仁(二枚,去皮)。

將以上藥材用棉布包好,輕輕捶碎,用一杯熱酒浸泡一段時間後服用。很快就會見效,如果沒有痊癒,可以再次服用。如有屍病(一種急症),宜備此藥,服用必有奇效。

治療寒疝,患者腹部疼痛、飲食不進、喉嚨哽塞者,服用此方即可見效。

川椒(半兩,去蒂頭和閉口的,微炒去汗)、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桂心(半兩)。

以上藥材用三杯水煎煮至二杯,去渣,加入一兩牛蒡子末,再煎至一杯三分,去渣,分三次溫服。

治療寒疝發作時,腹部絞痛,可用此方。

吳茱萸(一至二分,以水浸泡七遍後焙乾微炒)、生薑(半兩,切片)、豉(半兩)。

以上藥材用一杯酒煎煮至六分,去渣,分二至三次溫服。

另一方:

吳茱萸(半兩,以水浸泡七遍後焙乾微炒)、桂心(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治療寒疝,小腹部及陰部牽引疼痛,自汗出,危及生命者,可用此方。

丹參(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

2. 治寒疝心痛諸方

夫寒疝心痛者。由陰氣積結所生也。陰氣不散。則寒氣盛。寒氣盛則痛。上下無常。言冷氣上衝於心。故令心痛也。

治寒疝心痛悶絕。宜服木香散方。

木香(一兩),高良薑(半兩銼),赤芍藥(半兩),赤茯苓(半兩),芎藭(三分),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半兩煨用皮),草豆蔻(三分去皮),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牽牛子(三分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寒疝心痛。及諸虛冷氣滿悶。宜服當歸散方。

當歸(一兩銼微炒),乾薑(一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一兩),黃耆(一兩銼),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斤(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寒疝。心痛如刺。繞腹中盡痛。白汗出。氣欲絕方。

川椒(一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粳米半分。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不欲食。宜服此方。

蓬莪朮(一兩),胡椒(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藭(三分),桂心(一兩),白朮(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

高良薑(一兩銼),當歸(一兩銼微炒),桂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

桂心(二兩)

上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錢。

白話文:

寒疝心痛的治療方法

寒疝心痛是因為陰氣積聚而引起的。陰氣不能散去,寒氣就會盛,寒氣盛則會疼痛,疼痛的位置不定。所謂的冷氣上衝到心臟,所以導致心痛。

治療寒疝心痛、昏厥的藥方(木香散):

木香一兩,高良薑半兩(切碎),赤芍藥半兩,赤茯苓半兩,芎藭三分,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陳橘皮半兩(用溫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訶黎勒半兩(煨過,只用外皮),草豆蔻三分(去除外皮),枳殼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牽牛子三分(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寒疝心痛及各種虛寒、氣脹、胸悶的藥方(當歸散):

當歸一兩(切碎,微炒),乾薑一兩(炮製後切碎),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赤芍藥一兩,黃耆一兩(切碎),川椒一兩(去除蟲蛀和閉口者,微炒,去除汗水),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薑汁炙烤至香熟),半夏一兩(用溫水洗七遍,去除黏液),人參一兩(去除蘆頭),桂心半兩,青橘皮一兩(用溫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烘乾),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斤(切片),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寒疝、心痛如針刺般,疼痛繞腹,伴隨出冷汗、氣虛欲絕的藥方:

川椒一分(去除蟲蛀和閉口者,微炒,去除汗水),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乾薑半兩(炮製後切碎),半夏半兩(用溫水洗七遍,去除黏液),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桂心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一半杯米、半片薑、三個棗,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寒疝心痛、四肢冰冷、食慾不振的藥方:

蓬莪朮一兩,胡椒半兩,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芎藭三分,桂心一兩,白朮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一錢。

其他藥方:

藥方一:高良薑一兩(切碎),當歸一兩(切碎,微炒),桂心。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一錢。

藥方二:桂心二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熱酒送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