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八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八 (20)

1. 諸疝論

夫諸疝者。由陰氣積於內。復為寒氣所加。故使榮衛不調。血氣虛弱。故風冷入其腹內。而成疝也。疝者痛也。或小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繞臍痛。白汗出。或冷氣逆上搶心腹。令心痛。或裡急而腹痛。此諸候非一。故云諸疝也。脈弦緊者疝也。

白話文:

各種疝氣的成因,是因為體內陰氣積聚,又受到寒邪侵襲,導致營衛失調,氣血虛弱,於是風寒之邪入侵腹部,形成疝氣。疝氣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可能是小腹疼痛,無法正常大小便,或是手腳冰冷、肚臍周圍疼痛、冒冷汗,甚至寒邪逆流向上,衝擊心胸腹部造成心痛,也可能出現裡急後重(腹瀉感伴隨腹痛)等症狀。這些症狀並非單一,所以稱為「諸疝」。脈象弦緊也是疝氣的表現。

2. 治七疝諸方

夫七疝者。瘚疝。症疝。寒疝。氣疝。盤疝。附疝。狼疝。若瘚疝。心痛足冷。飲食吐逆不止。名曰瘚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名曰症疝。因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名曰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腹中痛在臍旁。名曰盤疝。腹中痛在臍下有積聚。

名曰附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名狼疝。此皆由血氣虛弱。飲食寒溫不調之所生也。

治七疝。忽心腹氣逆不得息。痛引背膂。或臍下堅痛。遇冷即極。若小腹虛滿引膀胱。裡急。宜服川椒丸方。

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桔梗(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赤芍藥(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橘皮湯下二十丸。

治七疝諸寒。臍旁痛。上攻。胸中滿悶少氣。烏喙丸方。

烏喙(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木香(一兩),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檳榔(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十五丸。

治七疝氣。胸腹堅痛。宜服烏頭丸方。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蓬莪朮(一兩),木香(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芎藭(一兩),京三稜(一兩炮裂銼),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肉豆蔻(半兩去殼),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

上件藥。搗羅為末。先以釅醋一升。入藥末四兩。熬令減半。又漸入醋一升。熬成膏。次入余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生薑湯或暖酒。下二十丸。

治七疝。四肢寒冷。臍下妨痛。不欲飲食。宜服草豆蔻丸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蘹香子(一兩微炒),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一兩),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芎藭(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木香(一兩),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熱酒下二十丸。

治七疝氣。心腹結聚疼痛。宜服吳茱萸丸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木香(一兩),檳榔(一兩),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茯苓〔二(一)兩〕,烏喙(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二(一)兩〕

白話文:

治七疝諸方

七疝,包括瘚疝、症疝、寒疝、氣疝、盤疝、附疝、狼疝等。

瘚疝:心痛、足冷、飲食嘔吐不止。症疝:腹部忽脹忽滿,心下劇痛,氣積如臂。寒疝:因食寒涼之物,導致脅下及腹部疼痛。氣疝:腹部時脹時消,並伴隨疼痛。盤疝:腹部疼痛位於臍旁。附疝:腹部疼痛位於臍下,並有腫塊。狼疝:小腹及陰部牽引疼痛,大便困難。這些都是由於血氣虛弱、飲食寒溫失調所致。

治療七疝的方法:

若心腹氣逆喘不過氣,疼痛牽引至背部,或臍下堅硬疼痛,遇冷加劇,或小腹虛脹牽連膀胱,裡急後重,宜服用川椒丸。

川椒丸組成:川椒(一兩,去蒂頭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桔梗(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熟)、赤芍藥(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碎)、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檳榔(一兩)。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生薑橘皮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七疝寒證,臍旁疼痛,上衝心胸,胸悶氣短,宜服用烏喙丸。

烏喙丸組成:烏喙(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一兩,炮裂銼碎)、木香(一兩)、細辛(一兩)、赤芍藥(一兩)、桂心(一兩)、檳榔(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熟)、川椒(一兩,去蒂頭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柴胡(一兩,去苗)、赤茯苓(半兩)。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溫酒送服十五丸。

治療七疝氣證,胸腹堅硬疼痛,宜服用烏頭丸。

烏頭丸組成: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蓬莪朮(一兩)、木香(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當歸(一兩,銼碎微炒)、芎藭(一兩)、京三稜(一兩,炮裂銼碎)、川椒(一兩,去蒂頭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肉豆蔻(半兩,去殼)、乾漆(一兩,搗碎炒至冒煙)。將部分藥材(川烏頭等)先以濃醋一升熬煮至減半,再加入等量醋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其餘藥粉,充分混合,反覆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生薑湯或溫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七疝,四肢冰冷,臍下脹痛,不想吃東西,宜服用草豆蔻丸。

草豆蔻丸組成:草豆蔻(一兩,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蘹香子(一兩,微炒)、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熟)、白朮(一兩)、桂心(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碎)、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芎藭(一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木香(一兩)、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熱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七疝氣證,心腹結聚疼痛,宜服用吳茱萸丸。

吳茱萸丸組成: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木香(一兩)、檳榔(一兩)、訶黎勒(一兩,煨用皮)、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赤茯苓(一兩)、烏喙(一兩,炮裂去皮臍)、當歸(一兩,銼碎微炒)、赤芍藥(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一兩)。將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熱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七疝,臍腹堅硬,間歇疼痛,宜服用芫花丸。

芫花丸組成:芫花(一兩,醋拌炒乾)、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乾)、乾薑(半兩,炮裂銼碎)、巴豆(三七枚,去皮心,研成膏狀,用紙裹壓去油)。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巴豆膏,充分混合研磨均勻,用醋煮成的麵糊調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餐前,用溫酒送服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