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六 (7)

1. 治暴熱咳嗽諸方

夫肺主於氣。氣為陽。陽盛則生熱也。此皆臟腑不調。經絡痞澀。邪熱客於上焦。氣逆不利。痰實積聚。胸中煩悶。故令咳嗽也。

治暴熱咳嗽氣促。背膊勞痛。飲食減少。宜服紫菀散方。

紫菀(一兩去苗土),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升麻(一兩),木通(一兩半銼),前胡(一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二兩),貝母(一兩煨微黃),大腹皮(一兩銼),子芩〔半(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暴熱咳嗽。氣滿喘急。宜服百部散方。

百部(一兩),赤茯苓(二兩),百合(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暴熱咳嗽。心肺氣壅。胸膈煩疼。四肢無力。宜服白前散方。

白前〔二(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半兩去苗土),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暴熱咳。牽引腹脅。及頭痛方。

貝母(一兩煨微黃),石膏(二兩),紫菀(一兩去苗土),川升麻(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天門冬(二兩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白餳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暴熱。大便不通。時時咳嗽。喘息促急。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一兩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檳榔(一兩),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服之。

治肺氣暴熱咳嗽。心胸不利。或時煩喘。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二兩去心焙),射干(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黃耆(三分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栝蔞根(一兩),玄參(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百部(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馬兜鈴(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二)十丸。日四五服。

治暴熱咳嗽。心胸煩悶。口舌乾燥。上焦壅滯。宜服麥門冬煎方。

白話文:

治暴熱咳嗽諸方

肺主氣,氣屬陽,陽盛則生熱。暴熱咳嗽皆因臟腑失調,經絡阻塞,邪熱侵犯上焦,氣機逆亂不通,痰濁積聚,胸中煩悶所致。

紫菀散方 (治暴熱咳嗽氣促,背膊疼痛,飲食減少):

紫菀(一兩,去苗土)、麥門冬(一兩,去心焙)、川升麻(一兩)、木通(一兩半,銼)、前胡(一兩半,去蘆頭)、赤茯苓(二兩)、貝母(一兩,煨微黃)、大腹皮(一兩,銼)、黃芩(半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盞水,生姜半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百部散方 (治肺氣暴熱咳嗽,氣滿喘急):

百部(一兩)、赤茯苓(二兩)、百合(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一兩,去苗)、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微炒)。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盞水,生姜半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白前散方 (治暴熱咳嗽,心肺氣壅,胸膈煩痛,四肢無力):

白前(三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紫菀(半兩,去苗土)、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三錢,加一中盞水,生姜半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暴熱咳,牽引腹脅,及頭痛方:

貝母(一兩,煨微黃)、石膏(二兩)、紫菀(一兩,去苗土)、川升麻(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天門冬(二兩,去心)。 將藥材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盞水,生姜半片,白麵半片,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柴胡散方 (治肺氣暴熱,大便不通,時時咳嗽,喘息促急):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一兩,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檳榔(一兩)、旋覆花(半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桔梗(一兩,去蘆頭)。 將藥材搗碎粗篩,每次服用五錢,加一大盞水,生姜半片,煎至五分,去渣,放溫服,不拘時辰。

天門冬丸方 (治肺氣暴熱咳嗽,心胸不利,或時煩喘):

天門冬(二兩,去心焙)、射干(半兩)、肉桂(半兩,去皺皮)、黃耆(三分,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栝蔞根(一兩)、玄參(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百部(一兩)、紫菀(一兩,去苗土)、馬兜鈴(一兩)。 將藥材搗碎過篩為末,煉蜜和勻搗三百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溫水送服,每日四五次。

麥門冬煎方 (治暴熱咳嗽,心胸煩悶,口舌乾燥,上焦壅滯):

生麥門冬汁(四合)、生地黃汁(一升)、酥(三合)、生薑汁(二合)、白沙糖(三合)、白蜜(五合)、貝母(一兩,煨微黃)、五味子(一兩)、赤茯苓(二兩)、射干(一兩半)、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另搗成膏)。 先將貝母等四味藥搗碎過篩為末,加入麥門冬汁、杏仁膏等,置於銀鍋中攪拌均勻,用慢火煎成膏狀,貯存在乾燥容器中。不拘時辰,每次取一茶匙,含化咽下。

生地黃煎方 (治心肺暴熱,咳嗽不止):

生地黃汁(五合)、生薑汁(一合)、白蜜(二兩)、麻黃(二兩,去根節)、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前(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先將麻黃、白前、甘草三味藥搗碎過篩為末,置於銀鍋中,加入生地黃汁等,下藥末,用慢火熬成膏狀,貯存在乾燥容器中。不拘時辰,每次取一茶匙,含化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