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17)
卷第四十五 (17)
1. 治腳氣上氣諸方
夫腳氣上氣者。由腎虛。為風濕毒氣所攻也。凡風毒之氣。皆起於地。地之寒暑。皆作於蒸。人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中人。必先於腳。後轉入腹。而乘於氣。故令上氣也。
治腳氣上氣。心胸壅悶。不得眠臥。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一兩),桑根白皮(一兩),赤茯苓(一兩),紫菀(三分洗去苗土),白前(三分),木通(一兩銼),檳榔(一兩),百合(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上氣。坐臥不得。咽喉不利。四肢煩疼。宜服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射干(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貝母〔三斤(分)煨微黃〕,白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三分),天門冬(三分去心),百合(三分),檳榔(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上氣。胸中滿悶。不能下食。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皮(一兩),蘿蔔子(三分微炒),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一兩銼),赤茯苓(三分),檳榔(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二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上氣不止方。
紫蘇莖葉〔三分(兩)〕,白前(一兩),桑根白皮(二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腳氣上氣。心腹妨悶。宜服此方。
大麻仁(三合),檳榔(一兩末)
上件藥。先研麻仁成膏。入檳榔末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煎童子小便下二十丸。
又方。
檳榔(二枚),杏仁(二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碎。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分為二服。相去如人行七八里。再服。
白話文:
腳氣上氣的治療方法
腳氣上氣是由於腎虛,以及風濕毒氣侵襲所致。風毒之氣皆來自於地面,地面的寒暑變化會產生蒸氣,人經常踩踏地面,因此風毒侵襲人體,必先從腳開始,然後往上蔓延至腹部,影響到氣機,導致上氣。
治療腳氣上氣,心胸憋悶,無法安睡的方子:紫蘇散
藥材:紫蘇莖葉一兩、桑根白皮一兩、赤茯苓一兩、紫菀三分(洗淨泥土)、白前三分、木通一兩(切碎)、檳榔一兩、百合三分、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切碎)、杏仁三分(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用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三分之二,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腳氣上氣,坐臥不安,咽喉不適,四肢酸痛的方子:桑根白皮散
藥材:桑根白皮一兩(切碎)、射干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貝母三分(煨至微黃)、白前三分、生乾地黃一兩半、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切碎)、赤芍藥三分、天門冬三分(去心)、百合三分、檳榔三分。
用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三分之二,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腳氣上氣,胸悶,無法進食的方子:訶黎勒散
藥材:訶黎勒皮一兩、蘿蔔子三分(微炒)、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一兩(切碎)、赤茯苓三分、檳榔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泡去白瓤,烘乾)、桑根白皮二兩(切碎)。
用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三分之二,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腳氣上氣不止的方子
藥材:紫蘇莖葉三分(或一兩)、白前一兩、桑根白皮二兩(切碎)。
用法:將所有藥材搗碎,用粗篩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三分之二,過濾藥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腳氣上氣,心腹脹悶的方子
藥材:大麻仁三合、檳榔一兩(研末)。
用法:先將大麻仁研磨成膏狀,加入檳榔末充分混合,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童子尿煎服二十丸。
另一個方子
藥材:檳榔二枚、杏仁十四枚(湯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用法:將藥材搗碎,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分兩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約步行七八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