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五 (13)

1. 治乾腳氣諸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做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濾掉藥渣,在飯前溫服。

2. 治濕腳氣諸方

夫濕腳氣者。由體虛。當風臥濕。醉後取涼。風濕毒氣。搏於腳膝之所致也。此皆腎虛。膀胱宿有停水。經絡痞澀。不得宣通。即先腫滿。漸攻心腹。毒氣不散。遍入四肢。兩腳熱疼。心胸躁悶。上氣喘急。咳唾稠黏。面目虛浮。腹脅脹滿。見食嘔吐。壯熱頭疼。大便不通秘澀。風毒凝滯。皮膚生瘡。其候。腳膝浮腫。故名濕腳氣也。

治濕腳氣。如久在中華。乍出外方。或至江淮。或至嶺外。久在高原。不經濕氣

。未伏水土。食飲之間。多有不同。致腳氣發動。時復心悶。面目腳膝浮腫。氣短虛乏,。唇口青黑。胸膈不利。見食即吐。心腹時痛。冷氣結聚。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茯苓(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前胡(三分去蘆頭),木香(三分),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微炒),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大腹皮(一兩銼),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通身浮腫。小便不利。氣壅煩悶。腹脅連膀胱虛脹。上氣喘促。坐臥不得。宜服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澤瀉(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三分銼),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微炒),獵苓(三分去黑皮),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腫滿喘息。大小便不利。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澤瀉(半兩),漢防己(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三分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大小便不利秘澀。腳膝虛腫。食即嘔吐。心胸迷悶。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三分),木通(半兩銼),赤茯苓(三分),羚羊角屑(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羌活(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大腹皮(三分銼),枳實(三分麩炒微黃),木香(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濕腳氣腫滿。喘促煩悶。大小便滯澀。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旋覆花(半兩),犀角屑(一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木通(半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前胡(一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白前(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治濕腳氣諸方

濕腳氣是因為身體虛弱,又遇風寒潮濕,或飲酒後受涼,導致風濕寒邪入侵腳膝所致。根本原因是腎虛,膀胱積水,經絡阻塞不通暢,於是腳部先腫脹,逐漸侵犯心腹,毒邪不散,遍布四肢。症狀表現為雙腳發熱疼痛,心煩胸悶,呼吸急促,咳嗽痰稠,面部浮腫,腹部脅肋脹滿,進食後嘔吐,發熱頭痛,便秘,皮膚起瘡。腳膝浮腫是其主要特徵,故名濕腳氣。

若長期居住在中原地區,突然前往江淮、嶺南或高原地區,因水土不服,飲食習慣改變,也可能誘發腳氣。症狀包括心悶,面部、腳膝浮腫,氣短乏力,嘴唇發青發黑,胸膈不舒,進食即吐,心腹時痛,體內寒氣凝聚,宜服用陳橘皮散。

【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赤茯苓(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後焙乾微炒)、前胡(三分,去蘆頭)、木香(三分)、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後微炒)、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大腹皮(一兩,銼碎)、檳榔(一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濕腳氣,全身浮腫,小便不利,氣壅煩悶,腹部脅肋及膀胱脹滿,呼吸急促,坐臥不安,宜服用漢防己散。

【漢防己散方】

漢防己(三分)、桑根白皮(一兩,銼碎)、澤瀉(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三分,銼碎)、郁李仁(三分,湯浸去皮尖後微炒)、萆薢(三分,去黑皮)、檳榔(一兩)、紫蘇莖葉(一兩)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濕腳氣,腫脹喘息,大小便不利,可用桑根白皮散。

【桑根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兩,銼碎)、澤瀉(半兩)、漢防己(半兩)、木香(半兩)、枳殼(半兩,麩炒至微黃,去瓤)、檳榔(一兩)、赤茯苓(一兩)、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紫蘇莖葉(一兩)、木通(三分,銼碎)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濕腳氣,大小便不利,腳膝浮腫,進食即吐,心胸煩悶,宜服用紫蘇散。

【紫蘇散方】

紫蘇莖葉(三分)、木通(半兩,銼碎)、赤茯苓(三分)、羚羊角屑(半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羌活(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大腹皮(三分,銼碎)、枳實(三分,麩炒至微黃)、木香(半兩)、桑根白皮(三分,銼碎)、檳榔(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濕腳氣腫脹,喘促煩悶,大小便不通,宜服用檳榔散。

【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旋覆花(半兩)、犀角屑(一兩)、桂心(半兩)、紫蘇莖葉(一兩)、赤茯苓(一兩)、木通(半兩,銼碎)、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後焙乾)、前胡(一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碎)、白前(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後銼碎)

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約150毫升),加生薑半片,煎至六分(約90毫升),去渣,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