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三 諸氣門 (1)
卷之三 諸氣門 (1)
1. 卷之三 諸氣門
(附:諸疝腰痛)
2. 諸氣評
人之一身,以氣為主。正則營衛調和,百脈流暢,周流上下,諸病普消。苟不得其正,盛則盈,衰則虛,順則平,逆則病矣。蓋人有七情,病生七氣,七氣者,寒、熱、怒、恚、喜、憂、愁是也。又曰:喜、怒、憂、思、悲、驚、恐。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亦氣也。
白話文:
人體的根本是氣,氣運行正常,則營氣和衛氣協調,全身經脈暢通,氣血周流上下,百病自然消散。如果氣運行失常,就會出現盛極而衰、衰弱虛弱、順暢則平安、逆亂則生病的狀況。
人有七種情志,疾病也由此產生七種氣,這七種氣分別是寒、熱、怒、恚(怒)、喜、憂、愁。另外還有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志,也會引起不同種類的氣逆,例如憂鬱之氣導致的憂膈,憤怒之氣導致的恚膈,等等,這些都是氣的異常表現。
3. 治方
流氣飲子,治諸般氣疾並泄瀉。
黃耆,桂心,苦梗,白芍藥,甘草,當歸,陳皮,大腹皮,桑白皮,紫蘇葉,紫蘇梗(各一兩),大黃,木通(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空心服。須要溫,熱則瀉人。(杭州仁濟大師方)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氣虛引發的各種疾病以及腹瀉的中藥方劑。它包含了許多補氣固表、健脾化濕、溫中散寒的藥材,例如黃耆、桂心、白芍、甘草、當歸、紫蘇葉等等,同時也加入了大黃、木通等瀉下藥材,用於清熱解毒。
此方需要溫熱服用,如果太熱可能會引起腹瀉。
注意
這只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并非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有任何疾病,请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医嘱治疗。
蘿蔔丸,治諸冷積,腹脹氣痛。
蘿蔔子(三兩),沉香(一錢半),草豆蔻(一錢半),白朮(半兩),青皮(半兩)
上除蘿蔔子為末,別研,麵糊丸。十丸,米飲下。(梁氏方)
烏豆丸,治氣刺痛。
黑豆(二粒,用黃柏一兩,銼、炒二次,搗少時,再炒),白豆(二粒,用黃柏二兩,同前法制),母丁香(三粒),穿心巴戟(一條,去心),白蒺藜(二十一粒),沙苑蒺藜(一捻)
白話文:
蘿蔔丸
功效: 治理寒氣積聚、腹脹氣痛。
藥材:
- 蘿蔔子:三兩
- 沉香:一錢半
- 草豆蔻:一錢半
- 白朮:半兩
- 青皮:半兩
製法:
- 將蘿蔔子研磨成粉末,其他藥材單獨研磨。
- 以麵糊做成丸子,每丸十粒。
服用方法: 米湯送服。
出處: 梁氏方
烏豆丸
功效: 治理氣痛刺痛。
藥材:
- 黑豆:二粒,用黃柏一兩,銼碎後炒至微焦,搗碎後再炒
- 白豆:二粒,用黃柏二兩,按照黑豆的製法處理
- 母丁香:三粒
- 穿心巴戟:一條,去除內心
- 白蒺藜:二十一粒
- 沙苑蒺藜:一捻
注:
- 以上藥材的劑量單位為傳統中藥計量單位,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硃砂、麝香為衣,如綠豆大。作一服。冷鹽酒以熝豆腐羹壓之。
枳芎散,治左脅下痛。
枳實,川芎(各半兩),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棗湯調下,酒調亦得,不以時。
三稜丸,心下如盤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成肌膚,始由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乘王而不受,邪氣留於脾,謂之痞氣。其脈緩澀。兼治食癥、酒癥,血蠱、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婦人血分,男子脾氣橫泄。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丸狀,再用硃砂和麝香包裹,大小如綠豆。一次服用一丸。用冷鹽酒煮豆腐羹,壓服藥丸。
枳芎散,用於治療左側脅肋下疼痛。
枳實和川芎各取半兩,甘草取二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蔥棗湯調服,也可以用酒調服,不受時間限制。
三稜丸,用於治療心下像盤子一樣脹滿,時間久遠不能消退,導致四肢不能收縮,皮膚發黃,飲食不能轉化為肌肉,這是由於肝病傳染給脾臟,脾臟又將傳染給腎臟,但腎臟抵抗不住病邪,邪氣停留在脾臟,稱為痞氣。其脈象緩慢而澀。同時也治療食積、酒積、血蠱、血瘕、氣塊等病症,以及時發刺痛,婦女血分病症,男子脾氣橫逆洩瀉。
三稜,莪朮(各四兩),芫花(二兩)
上三味,用米醋三升,煮令醋盡,獨炒芫花令乾,將二味切片子,焙乾,同為末,麵糊丸,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五丸,以知為度。
息賁湯,治肺之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熱,氣逆喘嗽,發為肺癰,其脈浮而毛。
半夏(洗),茱萸,桂心,人參,甘草,桑白皮,葶藶(炒。各等分)
白話文:
藥方
三稜、莪朮(各四兩),芫花(二兩)
製法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米醋三升煮至醋乾,單獨炒製芫花至乾燥。將三稜和莪朮切成薄片,烘乾後,與炒好的芫花一同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豌豆大小的丸藥。服用時,用橘皮湯送服五丸,根據病情調整用量。
功效
此藥方名為「息賁湯」,用於治療肺部積聚,症狀為積塊位於右脅下,大小如覆杯,久治不愈,患者時常出現寒熱交替、氣逆喘咳,甚至發展成肺癰,脈象浮而細小。
其他藥材
半夏(洗淨),茱萸,桂心,人參,甘草,桑白皮,葶藶(炒製,各等分)
註解
- 此處的藥方及藥材名稱,均為中醫傳統用藥,現代醫學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功效和安全性。
- 任何藥物使用都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配藥服用。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此病患者極多,看脈氣有力,咳而脅下痛者,則以十棗湯下之。卻用息賁湯調理,其效尤速。
棗子酒,治奔豚氣。
斑蝥(一個,去頭、足、翅)
上用好肥棗一個,劈開去核,安斑蝥在內,用濕紙包,文武火中煨熟,去斑蝥不用,將棗子細嚼,熱酒送下,空心。
金銀散,治心腹氣痛,脹急上築,不可屈伸。
白話文:
服用銼散,每次四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七片薑、兩個棗子,煎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前服用。此病患者眾多,若脈氣有力,咳嗽且肋下疼痛,則用十棗湯治療。之後再用息賁湯調理,效果更佳。
棗子酒可以治療奔豚氣。
取一隻斑蝥,去除頭、足、翅,用一個飽滿的棗子劈開去核,將斑蝥放在棗子中,用濕紙包好,用文武火煨熟。去除斑蝥,將棗子細嚼,用熱酒送服,空腹服用。
金銀散可以治療心腹氣痛、脹滿難忍、不能彎腰伸展。
蚌粉(炒,一兩),入薑黃末(半錢,水調拌蚌粉合濕,銚內再炒令乾)
此藥每服二錢,鹽少許、薑汁少許熱湯調。
治積氣、冷氣、熱氣、血氣。(出《方便集》
氣痛,多因冷,或感風、雨、濕,或冷、食、癥、滯,則腹有痛塊,引引上心。大蓋痛而嘔酸水者,積也,謂之積氣,姜合丸主之。大抵煨姜能正冷氣,而巴豆去積有功也。若下元虛冷,冷氣逼上,臍腹築痛,上引至心,脈沉而遲,面青不渴,曲臥不伸者,謂之冷氣,輕則三稜丸,極則附術丸主之。
白話文:
將蚌粉炒至乾,加入薑黃末拌勻,每服兩錢,用少許鹽和薑汁熱湯調服,可治積氣、冷氣、熱氣、血氣。
如面赤發渴,心腹築痛,或吐或瀉,六脈洪大,或沉而數,或心脈數大,為其心屬小腸,肺通大腸,此為熱氣,三黃丸、黃芩湯主之。假如婦人亦有三證,然必是帶血證。亦有全是血氣者。蓋有所因,或感冷冒熱,而血氣動行,是致如刀之刺,謂之血氣。前交加散可以加減而用,無不愈者。
姜合丸
生薑(一塊,中破,兩邊各剜去少許,可容巴豆十五粒,卻合姜,紙裹浸濕,煨熟用)
上先熱下熱白湯一盞,取出藥丸,先一口湯嚥下,再嚼煨姜,白湯盡嚥下,如瀉亦好。
白話文:
症狀
若病人出現臉色發紅、口渴、心腹脹痛,或嘔吐或腹瀉,脈象洪大,或沉而數,或心脈數大,這說明病症屬於心經,而心經又與小腸相連,肺經則與大腸相通。這屬於熱氣症狀,可用三黃丸和黃芩湯治療。
婦人症狀
如果婦人也有這三種症狀,則多半是帶血症。也有可能是純粹的血氣症。
病因
這些症狀的產生可能有其原因,可能是因感受風寒或暑熱,導致血氣運行不暢,造成像刀刺般的疼痛,稱為血氣症。
治療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減交加散治療,效果顯著。
藥方
生薑一塊,在中間剖開,兩邊各挖去少許,能容納巴豆十五粒,將巴豆放入薑中,用紙包裹浸濕,煨熟後服用。
服用方法
先用熱白湯一盞,將藥丸取出,先喝一口湯,再咀嚼煨姜,最後將湯全部喝完。若有腹瀉,也是好的。
姜附丸,治脾胃氣弱,飲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飲食難於克化。常服,進美飲食,脾胃壯實,自然無疾。
香附子(一斤,大者,去毛皮,泔浸三宿,春夏一宿,漉出水,淨洗,入銀石器內,用井水煮,上有二寸分水方可,入大蒜二十杖,去皮,鋪在上,慢火煮,候蒜爛,以竹箸攪,以蒜汁干為度,漉出,焙乾用),神麯(炒黃,四兩),乾薑(生,四兩),蓽撥,丁皮,胡椒,縮砂仁(各二兩)
白話文:
姜附丸主要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腹痛、消化不良等問題。經常服用,可以改善食慾,增強脾胃功能,讓身體自然強健,遠離疾病。
上為末,泡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任意湯便下,不以時候。
主氣散,快氣寬隔,下痰進食。
陳皮(二兩),粉草,沉香,白豆蔻,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每服一大錢,早晨燒鹽少許,百沸湯點服,有效。
草豆蔻湯,治腹脹滿,短氣。
草豆蔻(一兩,去皮)
上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煎木瓜、生薑湯下。(出《本草》)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蒸餅泡水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任何湯水送服,不必拘泥於時間。
此方主治氣機阻滯、胸悶氣短、痰多食少。
取陳皮二兩、粉草、沉香、白豆蔻、人參各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早上用少量鹽燒水沖服,療效顯著。
此方名為草豆蔻湯,用於治療腹脹滿、氣喘。
取草豆蔻一兩,去皮,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木瓜和生薑湯煎服。(出自《本草》)
橘子仁湯,治氣攻腰痛。
橘子仁(炒)
上每服一錢,酒一盞,煎至七分和滓,空心服。(出《本草》)
秘傳枳殼丸,治男子、女人積氣痛不可忍者,服之即安。
枳實(十八片,去瓤),巴豆,丁香(各用二十六粒)
上枳實二片,合作一個,入巴豆、丁香各三粒,線縛定,用黃子醋一碗,煮令乾,去巴豆,留小盞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薑湯下三四十丸。
單桃方,治脅痛。
胡桃(一味不去皮,不拘多少)
上少用水、酒各半盞,煎服。(何元弼神效方)
白話文:
橘子仁湯,可以治療氣血上衝導致的腰痛。
用炒過的橘子仁,每次服用一錢,用酒一盞煎煮,煮至藥汁剩下七分,連藥渣一起服用,空腹服用。(出自《本草》)
秘傳枳殼丸,可以治療男女積氣導致的劇烈疼痛,服用後即可緩解。
用枳實十八片,去瓤,巴豆和丁香各二十六粒。
取枳實兩片,合在一起,放入巴豆和丁香各三粒,用線繩綁緊,用黃醋一碗煮至乾涸,去掉巴豆,留下一小盞醋,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用薑湯送服三十到四十丸。
單桃方,可以治療脅痛。
用胡桃,不需去皮,不拘多少。
用少量的水和酒各半盞煎煮後服用。(出自何元弼《神效方》)
參附正氣散,人之一身,以氣為主。若正則百病不生。故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悲則氣消,寒則氣聚,熱則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陰陽不和,臟腑虛弱,頭目昏眩,腹脅刺痛,嘔逆噁心,飲食不進,氣虛盜汗,咳嗽上喘,四肢厥冷,腰背痠疼,脾虛泄瀉,脾腎俱損,精血傷竭,氣短脈沉,耳乾焦黑,面黃體瘦,怠惰多困,小便頻數,小腸氣痛,霍亂吐瀉及卒中風,氣昏亂不常,大病尪羸倦弱,妊娠失調理,產後虛損,並宜服之,大能補虛正氣,調理氣血,固腎消痰。
人參,木香,白豆蔻(各二錢半),川芎,乾薑,甘草,藿香,茯苓,黃耆,當歸,丁香,桂,陳皮,白芷,縮砂仁,青皮(各半兩),白朮,附子(炮),半夏曲(各七錢)
白話文:
參附正氣散,是中醫常用的補益藥方,主要用於氣虛所致的各種病症,例如頭昏腦脹、腹痛、嘔吐、盜汗、咳嗽、四肢冰冷、腰痠背痛、脾胃虛弱、泄瀉、精氣不足、虛弱無力等。它能補益正氣、調和氣血、固腎止瀉、消痰止咳。方中人參、黃耆、白朮等補氣健脾;附子、乾薑溫陽散寒;當歸、川芎、白芷行氣活血;茯苓、白豆蔻、藿香、陳皮等化濕健脾;半夏曲、縮砂仁消食導滯;丁香、桂枝溫腎助陽;甘草調和藥性。
上㕮咀。每服半錢重,生薑五片,棗二枚,煎服。此方屢有奇效。
蓽澄茄散,療噫氣,咳逆。
蓽澄茄,良薑(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七分,沸,投醋半盞,取出時時呷之,甚妙。(湘中黃槐卿方)
良薑散,寬中順氣,理傷滯,中脘不快。
高良薑,草果,縮砂仁,厚朴,陳皮(各半兩),半夏(湯浸),枳殼,木香,甘草(各三錢)
白話文:
上藥咀嚼成粉,每次服用半錢重,用生薑五片,大棗二枚,水煎服。這個方子屢試不爽,效果奇佳。蓽澄茄散,主治噯氣、咳嗽逆氣。蓽澄茄、良薑各二兩,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水一盞,煎至六七分,煮沸後加入醋半盞,取出來隨時少量服用,效果很好。良薑散,可寬中順氣,理氣化積,治胃脘部不適。高良薑、草果、縮砂仁、厚朴、陳皮各半兩,半夏用湯浸泡,枳殼、木香、甘草各三錢,研磨成粉。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熱服,日中再服。(清湘張介叟方)
通閉飲子,治膈氣。
厚朴(制),生薑(焙),草果,香附子(去毛,炒),蓽澄茄,陳皮(各三錢),青皮(二錢)
上細末。空心,沸湯鹽點服。(何性之方)
大正氣散,治男子、婦人,補虛快氣,散腹脅疼痛。
當歸,香附子(炒),陳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木香(各二錢),白姜,白朮,縮砂仁,桂心(各三錢),大附子(一枚,炮)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熱服。(陳必勝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過濾掉藥渣,空腹熱服,中午再服用一次。此方為清湘張介叟所創。
通閉飲子,用於治療膈氣。
配方:厚朴(制)、生薑(焙)、草果、香附子(去毛,炒)、蓽澄茄、陳皮(各三錢)、青皮(二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空腹用沸水加鹽沖服。此方為何性之所創。
大正氣散,適用於男女,具有補虛快氣、散腹脅疼痛的功效。
配方:當歸、香附子(炒)、陳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木香(各二錢)、白姜、白朮、縮砂仁、桂心(各三錢)、大附子(一枚,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