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三 諸氣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諸氣門 (1)

1. 卷之三 諸氣門

(附:諸疝腰痛)

白話文:

(附加:各種疝氣與腰痛的症狀和治療)

在這一章中,我們會探討各種疝氣和腰痛的相關問題。疝氣是指腹部內的器官或組織透過腹壁弱點突出的情況,而腰痛則是腰部區域的疼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關節炎等。

對於疝氣,如果病情較輕,可以嘗試使用束帶或疝氣託來支持腹部,避免器官進一步突出。然而,對於嚴重的疝氣情況,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至於腰痛,治療方式取決於其病因。如果是肌肉拉傷,休息和物理治療可能就足夠了。但如果是椎間盤突出或其他骨骼問題,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醫療幹預,如手術或藥物治療。在任何情況下,保持良好的姿勢和定期運動都是預防腰痛的重要措施。

這就是本章關於疝氣和腰痛的簡要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 諸氣評

人之一身,以氣為主。正則營衛調和,百脈流暢,周流上下,諸病普消。苟不得其正,盛則盈,衰則虛,順則平,逆則病矣。蓋人有七情,病生七氣,七氣者,寒、熱、怒、恚、喜、憂、愁是也。又曰:喜、怒、憂、思、悲、驚、恐。如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亦氣也。

白話文:

在人的身體中,氣是最重要的。當氣正的時候,營氣和衛氣調和,全身的經脈流暢,氣血能夠在身體上下自由流通,這樣大部分的疾病都能消失。但如果氣不正,過剩會導致身體過於充盈,不足會造成虛弱,氣順時身體平穩,氣逆時就會生病。人有七種情緒,而這些情緒會引發七種不同的氣,所謂的七氣就是寒氣、熱氣、怒氣、恚氣(惱怒)、喜氣、憂慮和愁悶。另外還有所謂的喜悅、憤怒、憂鬱、思考、悲傷、驚嚇和恐懼。像憂鬱造成的胸膈不適、惱怒引起的胸膈不舒、氣悶導致的胸膈不暢、寒氣引起的胸膈問題、熱氣導致的胸膈症狀,這些都和氣有關。

3. 治方

流氣飲子,治諸般氣疾並泄瀉。

黃耆,桂心,苦梗,白芍藥,甘草,當歸,陳皮,大腹皮,桑白皮,紫蘇葉,紫蘇梗(各一兩),大黃,木通(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八分,空心服。須要溫,熱則瀉人。(杭州仁濟大師方)

蘿蔔丸,治諸冷積,腹脹氣痛。

蘿蔔子(三兩),沉香(一錢半),草豆蔻(一錢半),白朮(半兩),青皮(半兩)

上除蘿蔔子為末,別研,麵糊丸。十丸,米飲下。(梁氏方)

烏豆丸,治氣刺痛。

黑豆(二粒,用黃柏一兩,銼、炒二次,搗少時,再炒),白豆(二粒,用黃柏二兩,同前法制),母丁香(三粒),穿心巴戟(一條,去心),白蒺藜(二十一粒),沙苑蒺藜(一捻)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硃砂、麝香為衣,如綠豆大。作一服。冷鹽酒以熝豆腐羹壓之。

枳芎散,治左脅下痛。

枳實,川芎(各半兩),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棗湯調下,酒調亦得,不以時。

三稜丸,心下如盤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成肌膚,始由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乘王而不受,邪氣留於脾,謂之痞氣。其脈緩澀。兼治食癥、酒癥,血蠱、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婦人血分,男子脾氣橫泄。

三稜,莪朮(各四兩),芫花(二兩)

上三味,用米醋三升,煮令醋盡,獨炒芫花令乾,將二味切片子,焙乾,同為末,麵糊丸,如豌豆大。橘皮湯下五丸,以知為度。

息賁湯,治肺之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久不愈,病洒洒寒熱,氣逆喘嗽,發為肺癰,其脈浮而毛。

半夏(洗),茱萸,桂心,人參,甘草,桑白皮,葶藶(炒。各等分)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此病患者極多,看脈氣有力,咳而脅下痛者,則以十棗湯下之。卻用息賁湯調理,其效尤速。

棗子酒,治奔豚氣。

斑蝥(一個,去頭、足、翅)

上用好肥棗一個,劈開去核,安斑蝥在內,用濕紙包,文武火中煨熟,去斑蝥不用,將棗子細嚼,熱酒送下,空心。

金銀散,治心腹氣痛,脹急上築,不可屈伸。

蚌粉(炒,一兩),入薑黃末(半錢,水調拌蚌粉合濕,銚內再炒令乾)

此藥每服二錢,鹽少許、薑汁少許熱湯調。

治積氣、冷氣、熱氣、血氣。(出《方便集》

氣痛,多因冷,或感風、雨、濕,或冷、食、癥、滯,則腹有痛塊,引引上心。大蓋痛而嘔酸水者,積也,謂之積氣,姜合丸主之。大抵煨姜能正冷氣,而巴豆去積有功也。若下元虛冷,冷氣逼上,臍腹築痛,上引至心,脈沉而遲,面青不渴,曲臥不伸者,謂之冷氣,輕則三稜丸,極則附術丸主之。

如面赤發渴,心腹築痛,或吐或瀉,六脈洪大,或沉而數,或心脈數大,為其心屬小腸,肺通大腸,此為熱氣,三黃丸、黃芩湯主之。假如婦人亦有三證,然必是帶血證。亦有全是血氣者。蓋有所因,或感冷冒熱,而血氣動行,是致如刀之刺,謂之血氣。前交加散可以加減而用,無不愈者。

姜合丸

生薑(一塊,中破,兩邊各剜去少許,可容巴豆十五粒,卻合姜,紙裹浸濕,煨熟用)

上先熱下熱白湯一盞,取出藥丸,先一口湯嚥下,再嚼煨姜,白湯盡嚥下,如瀉亦好。

姜附丸,治脾胃氣弱,飲食少,或心腹疼痛,或飲食難於克化。常服,進美飲食,脾胃壯實,自然無疾。

香附子(一斤,大者,去毛皮,泔浸三宿,春夏一宿,漉出水,淨洗,入銀石器內,用井水煮,上有二寸分水方可,入大蒜二十杖,去皮,鋪在上,慢火煮,候蒜爛,以竹箸攪,以蒜汁干為度,漉出,焙乾用),神麯(炒黃,四兩),乾薑(生,四兩),蓽撥,丁皮,胡椒,縮砂仁(各二兩)

上為末,泡蒸餅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任意湯便下,不以時候。

主氣散,快氣寬隔,下痰進食。

陳皮(二兩),粉草,沉香,白豆蔻,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每服一大錢,早晨燒鹽少許,百沸湯點服,有效。

草豆蔻湯,治腹脹滿,短氣。

草豆蔻(一兩,去皮)

上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煎木瓜、生薑湯下。(出《本草》)

橘子仁湯,治氣攻腰痛。

橘子仁(炒)

上每服一錢,酒一盞,煎至七分和滓,空心服。(出《本草》)

秘傳枳殼丸,治男子、女人積氣痛不可忍者,服之即安。

枳實(十八片,去瓤),巴豆,丁香(各用二十六粒)

上枳實二片,合作一個,入巴豆、丁香各三粒,線縛定,用黃子醋一碗,煮令乾,去巴豆,留小盞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薑湯下三四十丸。

單桃方,治脅痛。

胡桃(一味不去皮,不拘多少)

上少用水、酒各半盞,煎服。(何元弼神效方)

參附正氣散,人之一身,以氣為主。若正則百病不生。故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悲則氣消,寒則氣聚,熱則氣泄,憂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陰陽不和,臟腑虛弱,頭目昏眩,腹脅刺痛,嘔逆噁心,飲食不進,氣虛盜汗,咳嗽上喘,四肢厥冷,腰背痠疼,脾虛泄瀉,脾腎俱損,精血傷竭,氣短脈沉,耳乾焦黑,面黃體瘦,怠惰多困,小便頻數,小腸氣痛,霍亂吐瀉及卒中風,氣昏亂不常,大病尪羸倦弱,妊娠失調理,產後虛損,並宜服之,大能補虛正氣,調理氣血,固腎消痰。

人參,木香,白豆蔻(各二錢半),川芎,乾薑,甘草,藿香,茯苓,黃耆,當歸,丁香,桂,陳皮,白芷,縮砂仁,青皮(各半兩),白朮,附子(炮),半夏曲(各七錢)

上㕮咀。每服半錢重,生薑五片,棗二枚,煎服。此方屢有奇效。

蓽澄茄散,療噫氣,咳逆。

蓽澄茄,良薑(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七分,沸,投醋半盞,取出時時呷之,甚妙。(湘中黃槐卿方)

良薑散,寬中順氣,理傷滯,中脘不快。

高良薑,草果,縮砂仁,厚朴,陳皮(各半兩),半夏(湯浸),枳殼,木香,甘草(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熱服,日中再服。(清湘張介叟方)

通閉飲子,治膈氣。

厚朴(制),生薑(焙),草果,香附子(去毛,炒),蓽澄茄,陳皮(各三錢),青皮(二錢)

上細末。空心,沸湯鹽點服。(何性之方)

大正氣散,治男子、婦人,補虛快氣,散腹脅疼痛。

當歸,香附子(炒),陳皮(去白。各半兩),甘草(炙),木香(各二錢),白姜,白朮,縮砂仁,桂心(各三錢),大附子(一枚,炮)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枚,煎至八分,去滓,空心熱服。(陳必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