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二,傷寒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傷寒門 (2)

1. 自汗

救汗湯,治陽虛自汗不止。

芍藥(三兩),官桂(去皮,取有味者,三兩),甘草(二兩),附子(生用,不去皮,三兩。一方不用附子)

上㕮咀。每服五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二個,同煎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合滓再煎。

牡蠣散,治臥即盜汗,風虛頭痛。(東萊呂架閣傳)

牡蠣煅,白朮,防風

上等分。酒服寸匕,日二服。止汗之效無出於此。

又方,治盜汗屢驗。

太平白芷(一兩),辰砂(半兩)

上為細末。酒調下。

又方,治盜汗如神。(鬍子容方)

道地真龍膽草,北防風

上等分。水煮麵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無時,白湯下。

白朮散,治盜汗極驗。(趙冀公傳)

白朮(不拘多少,銼成小塊或稍大。用浮麥一升,水一斗,煮乾。如白朮尚硬。又加水一二升煮,取出切作片,焙乾,去麥不用)

上研為細末。別用浮麥湯,每服二三錢,不拘時候。

茯苓湯,治虛汗、盜汗。

白茯苓(為細末)

煎烏梅、陳艾湯,調下二錢,服之神妙。

耆附湯,治盜汗。

附子(二錢,炮,去皮臍),黃耆(一錢,鹽水或蜜炙)

上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個,煎七分,去滓,食前後。有如虛出汗,用防風,不以多少,麩炒赤色,研為細末,煎豬皮湯下。以上等證,蓋陽經虛,皮膚髮泄,盜汗多生,故有是證。如傷風別有方。

牡蠣散,治氣虛,夜多盜汗。

白朮(一兩),牡蠣(大而白者,火煅通赤,二兩,別研極細),黃耆(略炙),防風(不用駐尾者。各一兩)

上細末,搗令極細,方可服,每服三錢,溫酒下,日二三服。

白話文:

【自汗】

救汗湯,治療因陽氣虛弱導致的不停自汗。

藥材包含:芍藥三兩,官桂三兩(需去皮,選取有香味的部分),甘草二兩,附子三兩(生用,不必去皮)。在另一版本中未使用附子。

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量為五大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五片薑和兩個棗,共同煎至剩八分。去掉藥渣,趁熱服用,不限定時間。藥渣可以再次煎煮使用。

牡蠣散,治療躺下就盜汗,以及風虛導致的頭痛。(東萊呂架閣傳授)

所需藥材:煅燒過的牡蠣,白朮,防風,比例相同。用酒送服一寸匕的藥粉,每日服用兩次。止汗效果無出其右。

另一方,治療盜汗,多次驗證有效。

太平白芷一兩,辰砂半兩。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服用。

另一方,治療盜汗效果神奇。(鬍子容方)

地道的真龍膽草,北方產的防風,比例相同。用水煮製成麪糊,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粒,無需限定時間,用白開水送服。

白朮散,治療盜汗非常有效。(趙冀公傳授)

所需白朮不拘泥於數量,切成小塊或稍大的塊狀。用一升浮麥和一斗水一起煮至水分蒸發。若白朮還硬,再加一二升水煮,取出切成片狀,烘乾,去掉浮麥不用。

研磨成細末。另用浮麥湯,每次服用二三錢,不限時間。

茯苓湯,治療虛汗和盜汗。

所需白茯苓研磨成細末。

用烏梅和陳艾煎煮的湯,調入兩錢茯苓末,服用效果神妙。

耆附湯,治療盜汗。

所需藥材:炮製的附子二錢(去皮臍),黃耆一錢(可用鹽水或蜂蜜烤製)。

上述藥材粗磨。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棗,煎煮至剩七分,去掉藥渣,在飯前後服用。若是虛弱而出汗,可使用防風,不限制數量,用麩皮炒至紅色,研磨成細末,用豬皮湯送服。上述症狀,多因陽經虛弱,皮膚無法正常排汗,導致盜汗,因此出現這些症狀。如受風寒,則另有方法治療。

牡蠣散,治療氣虛,夜晚盜汗頻繁。

所需藥材:白朮一兩,煅燒通紅的大牡蠣二兩(單獨研磨極細),略烤的黃耆,不使用駐尾的防風,各一兩。

上述藥材細磨,搗碎至極細,方可服用,每次服用三錢,溫酒送服,每日二到三次。

2. 消渴

八味丸,治消渴。(梁國佐傳,妙甚。)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用繭空及茄空煎湯下。

鹿茸丸

鹿茸(二兩),菟絲子(一兩,浸酒蒸),天花粉(半兩)

上煉蜜為丸。每服五十丸,空心,北五味子湯服。

治渴疾

五味子湯,黃耆六一湯

蠶繭湯,有一人苦渴疾,日飲鬥水,諸藥不效,遂服煮蠶繭繅絲湯一盞,其渴頓除。恐不及時,如無,但以亂綿煎湯服。

棘鉤子散,治傷酒多,或成渴證。

棘鉤子(本草載云距𧈭),當門子(五粒)

上用棘鉤子煎湯,吞下當門子,其渴立止,蓋棘鉤最能勝酒,大凡人家,若酒房畔有此木不宜。

冬瓜飲子,治渴疾。

大冬瓜子(去皮,搗爛,取自然汁五大碗),五苓散(一兩,去桂)

上調成飲子。時時吃一盞,吃藥時不得與水。不過二料立愈。

白朮散,治胃虛發渴。

白朮(一兩),人參,茯苓,甘草(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七錢,水盞半,煎七分服。凡吐渴之後,多有腫疾,仍預服復元丹數服。(梁國佐傳)

加味四君子湯,治消渴。

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桔梗

上等分,細末,白湯調下。

神功散,治消渴。

北白芍藥(一兩半),甘草(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煎六七分。無時服。

麥門冬丸,治消渴。

麥門冬(去心,爛研成膏),瓜蔞根,黃連(去須)

上二味為末,入麥門冬內,搗勻為丸。每服三十丸,早晚食後,煎麥門冬湯下。

參耆湯,治消渴。

人參,桔梗,天花粉,甘草(各一兩),白芍藥,綿耆(鹽湯浸。各二兩),白茯苓,北五味(各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四大錢,水盞半,煎八分,日進四服。留滓,合煎。(以上四方載《梁氏總要方》)

一方有木瓜、乾葛、烏梅三味。

雞蘇丸,治病後虛羸發渴。

雞蘇丸用五味子煎湯吞下,仍服安腎丸。

白話文:

[消渴症治療]

使用「八味丸」來治療消渴症,效果非常好。八味丸去掉附子並加入五味子,用繭殼和茄子殼煎煮成湯,然後服用。

「鹿茸丸」的配方是:鹿茸(二兩),菟絲子(一兩,先浸泡在酒中再蒸煮),天花粉(半兩)。將這些材料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五十粒,最好是在空腹時,用北五味子湯送服。

對於治療渴疾,可以使用「五味子湯」和「黃耆六一湯」。

「蠶繭湯」:有一個患者深受渴疾困擾,每天需要喝一斗水,許多藥物都無法奏效。後來他服用了一盞煮蠶繭的絲湯,口渴的情況立刻得到緩解。如果找不到蠶繭,也可以用亂綿煎湯服用。

「棘鉤子散」:治療因過量飲酒導致的渴症。主要成分是棘鉤子和當門子(五粒)。先用棘鉤子煎湯,再吞下當門子,渴疾即可立即停止。棘鉤子對酒精有很好的抵擋作用。

「冬瓜飲子」:用大冬瓜籽(去皮,搗碎,取五大碗自然汁),五苓散(一兩,去掉肉桂)調製而成。隨時可以喝一盞,服用時不要喝水。通常服用兩次就可以痊癒。

「白朮散」:治療由胃虛引起的口渴。主要成分是白朮(一兩),人參,茯苓,甘草(各半兩)。將所有材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七錢,用水半盞,煮至剩下七分時服用。

「加味四君子湯」:治療消渴症。主要成分有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桔梗。所有成分等量,細磨成粉末,用白湯調服。

「神功散」:治療消渴症。主要成分是北白芍藥(一兩半),甘草(一兩)。將所有成分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半盞,煮至剩下六七分,任何時候都可以服用。

「麥門冬丸」:治療消渴症。主要成分是麥門冬(去心,研成膏狀),瓜蔞根,黃連(去鬚)。將瓜蔞根和黃連磨成粉末,加入麥門冬內,混合均勻製成丸狀。每次服用三十粒,早晚飯後,用麥門冬湯送服。

「參耆湯」:治療消渴症。主要成分有人參,桔梗,天花粉,甘草(各一兩),白芍藥,綿耆(鹽湯浸泡,各二兩),白茯苓,北五味(各一兩半)。所有成分切碎,每次服用四大錢,用水半盞,煮至剩下八分,每天服用四次,剩餘的渣滓可以再次煎煮服用。

另外一個配方包含木瓜、乾葛、烏梅三種成分。

「雞蘇丸」:病後身體虛弱出現渴疾,可以服用雞蘇丸,用五味子煎湯送服,同時服用安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