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二,癰疽門 (4)
卷之十二,癰疽門 (4)
1. 治癰疽發背三法
第一法:如上藥後覺冷如水,萬不失一,或不覺冷則難治。
蓮花蕊(黃鬚者三錢,生用),雄黃(半兩,生),天南星(半兩,生),川當歸(去蘆,二錢),蜈蚣(赤腳者,一條,生),飛羅面(二錢,生),苣霜(二錢,生)
上七味,不見火,曬乾為細末,釅米醋調成,用紙花大於患處紅暈上半寸許,傅藥於紙花上,貼於患處,用篦子重疊䴸紙令著實,紙花留眼子在瘡口上,放近下令出膿水,一日一換,臨換藥時用煎熟溫湯,以軟帛子蘸湯洗去舊藥,候乾再上新藥,其藥不可久留,久留則無力。旋合,不可過三日。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如果藥敷上之後感覺像水一樣冰冷,那麼藥效肯定有效,不會失敗,如果沒有感覺到冰冷,治療效果就難以保證。
將蓮花蕊(黃鬚的,三錢,生用)、雄黃(半兩,生)、天南星(半兩,生)、川當歸(去掉蘆頭,二錢)、蜈蚣(赤腳的,一條,生)、飛羅面(二錢,生)、苣霜(二錢,生)這七味藥材,不用火,曬乾研成細末,用濃米醋調和,用比患處紅暈大上半寸的紙花包藥,貼在患處,用篦子重疊壓緊,紙花留個眼在傷口上,放置在下方讓膿水流出。一天換一次藥,換藥之前用煮沸的溫水,用軟布蘸著洗去舊藥,等乾燥之後再敷上新藥。藥物不能長時間留著,時間久了就沒有效果。要經常換藥,最多不能超過三天。
如瘡大用藥多,則以此料劑添合之。如發渴,一面服第二藥,或不渴亦多服之。候膿水盡,始用第三藥斂瘡口。忌一切毒食,患者不可令聞穢氣,其藥功效,不可盡述。
第二法:治瘡正發時作渴,雖不渴,亦多服之一
瓜蔞(一個),綿耆(一兩),粉草(半兩),乳香,綠豆粉(各二錢)
上五味,㕮咀。水二碗,煎至一碗,溫服,一日三服。頻多煎如熟水,時時呷之,尤妙。
第三法:
赤蘞(生用),白蘞(生用),寒水石(飛過。以上各半兩),龍骨(半兩),輕粉(一錢),黃丹(二錢,飛過)
白話文:
第一部分
若瘡傷很大,需要用很多藥,則可以根據此方劑添加調整。若患者感到口渴,可同時服用第二方藥,即使不渴也應多服。待膿水排盡後,才可使用第三方藥來收斂瘡口。忌食一切有毒的食物,患者不可聞到穢氣。此藥的功效,不可全部述說。
第二部分
第二種方法:治療瘡傷剛發時,患者感到口渴,即使不渴也應多服此藥。
藥方
- 瓜蔞 (一個)
- 綿耆 (一兩)
- 粉草 (半兩)
- 乳香 (二錢)
- 綠豆粉 (二錢)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溫服,每日三次。若經常感到口渴,可多次煎煮藥汁,如同煮熟的水般,隨時飲用,效果更佳。
第三部分
第三種方法:
- 赤蘞 (生用,半兩)
- 白蘞 (生用,半兩)
- 寒水石 (飛過,半兩)
- 龍骨 (半兩)
- 輕粉 (一錢)
- 黃丹 (飛過,二錢)
注釋
- "[ ]" 內的文字為中藥名,可點擊連結查看詳細資訊。
- "飛過" 指藥材經過炮製處理,如用火烘烤等。
第一部分
如果傷口很大,需要用很多藥物,可以根據這個處方進行調整。如果病人感到口渴,可以同時服用第二個處方,即使不渴也要多喝藥。等到膿水排乾淨後,再使用第三個處方來收口。病人要忌食所有有毒的食物,避免接觸污穢氣味。這個藥方有很多功效,不能全部講述。
第二部分
第二種治療方法:針對傷口剛出現,病人感到口渴,即使不渴也要多喝這個藥。
藥方
- 瓜蔞一個
- 綿耆一兩
- 粉草半兩
- 乳香二錢
- 綠豆粉二錢
將這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溫溫的喝,一天喝三次。如果經常感到口渴,可以多次煎煮藥汁,如同煮熟的水一樣,隨時喝,效果更好。
第三部分
第三種治療方法:
- 生赤蘞半兩
- 生白蘞半兩
- 飛過寒水石半兩
- 龍骨半兩
- 輕粉一錢
- 飛過黃丹二錢
上為細末。干撒於瘡口上,不可犯生水。如瘡口將斂,切戒近色欲。
內托散,治癰疽發背。
瓜蔞(二枚,去皮留穰,加倍用),沒藥(二錢半,別研),甘草(半兩,生用)
上用白酒四碗,煮甘草、瓜蔞煎減一半,去滓,入沒藥末,放溫,緩緩飲盡。服此必膿多痛止。如痛未上,膿來多,更依前作一劑服,膿流三五日方洗。
洗方,豬懸蹄淨洗,不拘多少,煎沸湯,放溫,淋洗拭乾。
白話文:
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細粉,然後在傷口上撒上,但不可以接觸到生水。當傷口快要癒合時,要嚴格禁止性行為。
內託散,用於治療癰疽和發背。
使用瓜蔞(兩枚,去除外皮保留種子,並增加用量)加上沒藥(二錢半,單獨研磨),以及甘草(半兩,生用)。
使用白酒(四碗)煮甘草和瓜蔞煎(一種配方)後,將濃度減半,去掉渣質,加入沒藥粉末,待溫後慢慢飲用。服用這種藥物可以促使膿液增多,疼痛減少。如果疼痛未緩解而膿液卻增多,可以按照之前的步驟再做一次,讓膿液流出三至五天後再進行清潔。
清洗的方法是使用淨化的豬懸蹄,不論多少,加水煮沸後放涼,溫熱後淋洗並擦乾。
又方,臘茶末,白湯調,放冷洗。
豆粉膏,治發背。
綠豆粉(炒赤,放下出火毒)
上井水調傅四圍。大凡用藥塗瘡,不可當心塗,當心則瘡便走散。只當在四圍塗住,不可使之散去。
甘草膏,治發背。
甘草(三大兩,生,為末),大麥面(九兩)
上用一大盤中攪和令勻。取上等好醋少許,別捻入藥令勻。百沸水梭和如餅劑,方圓大於瘡一分,熱傅腫上。以紬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自出,未成膿便內消。(《崔元亮海上秘方》。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極奇。)
白話文:
甘草膏,可以治療發背。
甘草(三大兩,生,研磨成粉),大麥面(九兩)
將以上藥材放在大盤子中充分攪拌混合。取少許上等好醋,另外加入藥材中攪拌均勻。用滾水調和成餅狀,大小要比患處大一寸,熱敷在腫脹處。用絲綢布和舊紙隔開,保持通風。冷了就換新的。如果已經化膿,膿液會自動排出,如果沒有化膿,就會慢慢消退。(出自《崔元亮海上秘方》。李北海說:這個方子是神傳的,非常神奇。)
註
- “臘茶末” 指的是經過長時間存放後,發酵後的茶葉末。
- “發背” 是一種背部感染的疾病,通常伴有疼痛和腫脹。
- “豆粉膏” 和 “甘草膏” 都是古代醫方中常用的藥膏。
- “紬片” 指的是絲綢布。
- “故紙” 指的是舊紙。
鹿角膏,治一切癰癤方。治未成不可用膏藥貼,宜此藥塗。
鹿角尖(用砂缽內同老米醋濃磨)
上時以鵝翎塗拂四圍,當中留一口,遇干再塗,一二日即內消。
牡蠣膏,治癰腫未成膿者。拔毒。
白牡蠣(為末,以水調塗。干,更塗)
神效膏,治癰疽,一切毒瘡。
灶灰汁(即是餅藥),蠣殼灰(篩細),糯米(舂白)
白話文:
鹿角膏可以治療各種癰癤。如果癰癤還沒有成熟,不能用膏藥貼,要用這個藥塗抹。
將鹿角尖用砂缽和老米醋濃磨。
然後用鵝翎塗抹癰癤周圍,中間留一個開口,乾燥後再塗抹,一兩天就會消退。
牡蠣膏可以治療癰腫還未化膿的患者,可以拔毒。
將牡蠣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塗抹。乾燥後,再塗抹。
神效膏可以治療癰疽和各種毒瘡。
將灶灰汁(就是餅藥)、蠣殼灰(篩細)和糯米(舂白)混合。
上先將瓦盆載餅藥在日裡曝,要得稍溫,仍將一把灰、一把米,層層撒在瓦盆內,其灰、米上約留半寸餅藥,就把在日裡曝。灰、米發變如角黍然時,或添餅藥在日裡曝。如用藥時,取出上件藥以淡餅藥調之,入缽中研成膏,用手傅在瘡上,以早為上。如瘡方發腫時,便可傅藥,才幹便傅,以消散為效,不可中輟。
其腫又移在別處,再以藥仍前傅之,才移便是作效。如瘡已聚膿血,則以藥傅四畔,只留其頭,使之血出,亦以血盡瘡口合為度。其瘡口或皮膚有破損處,千萬不可傅藥,痛不可忍。如婦人、小兒只宜用清水或十分淡餅藥調之。或以信紙先安在瘡上,然後以藥傅紙上,更宜斟酌。
白話文:
將裝著藥餅的瓦盆放在太陽底下曬,直到藥餅稍微溫熱,然後在瓦盆裡撒上一層灰,再撒上一層米,每層之間留半寸的藥餅,繼續曬太陽。當灰和米發酵膨脹得像粽子一樣時,就可以再添加藥餅繼續曬。要使用藥物時,取出曬好的藥餅用稀釋的藥餅水調和,研磨成膏狀,用手塗抹在患處,越早塗抹越好。如果患處已經發腫,就趕緊塗抹,等患處乾燥了再塗抹,這樣才能有效消散腫脹,切勿間斷。
如果腫塊轉移到其他地方,就繼續用藥膏按照之前的方式塗抹,腫塊一轉移就能看到效果。如果患處已經化膿流血,就只在患處周圍塗抹藥膏,留出瘡口,讓膿血流出,直到血流乾淨,瘡口癒合為止。如果瘡口或皮膚有破損的地方,絕對不能塗抹藥膏,因為會非常疼痛。婦女和小孩最好用清水或非常稀釋的藥餅水調和藥膏使用。或者先在患處貼上一張信紙,再在信紙上塗抹藥膏,更要謹慎考慮。
無日則以火代之,先用餅藥在溫火上熏熱,既入米灰,則不可用火煮。
療蜂窠癰
黑蜂巢泥調法醋傅之,才幹又傅藥,癢而不痛,立效。
上二方得之循州謝推宮雷仲,渠家三世施此二藥,鄉人言以是獲登第之報。
治腦疽,用松節細研,用豶豬膽汁和合麻油傅瘡,親見效。
治瘰癧玉屑妙靈散
滑石(二兩,用靜江者)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若有琥珀研細,濃燈心湯服之,尤佳。良久旋下其物,正如剝皮子葡萄肉,而瘡盡平復。此方載之陳氏方中,余親見其效。
白話文:
沒有太陽的時候,可以用火代替,先用餅藥在溫火上熏熱,加入米灰後,就不要用火煮了。
治療蜂窩狀癰,用黑蜂巢泥調和醋塗抹,等乾了再塗抹藥物,癢而不痛,效果顯著。
以上兩個方子,是從循州謝推宮雷仲那裡得到的,他家三代都使用這兩個藥方,鄉里人說因為使用了這兩個藥方而獲得了登第的喜報。
治療腦疽,用松節細研,用豬膽汁和麻油混合塗抹患處,親眼見證效果顯著。
治療瘰癧,用滑石(二兩,使用靜江產的)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如果還有琥珀,研成細末,用燈心湯濃煎服用,效果更佳。久而久之,病患會像剝開葡萄皮一樣,將病灶剝落,瘡口就會完全癒合。這個方子記載在陳氏方中,我親眼見證了它的效果。
一醉散,治疸𤷍。
貝母,香白芷
上等分,為末。酒服,次飲酒,醉為妙。酒醒而病去矣。
又方,煎犀角飲子,調五苓散服。
單方,治瘰癧破與未破及膿血淋漓。其效如神。
牡蠣(不以多少,用灰深𠯜上,以三斤火炭煅,候炭盡,取八兩,為細末),甘草(二兩)
上件二味勻拌。每服二錢,食後以建茗同點,日二服。忌魚、酒、酢醬、油、鹽、海昧等。此病多有人父子相傳至死,如服此藥定,並不疼痛,亦無吐痢。
白話文:
一醉散方
主治: 黃疸病。
組成: 貝母、香白芷,等份為末。
用法: 酒服,服後再飲酒,醉為最佳。酒醒後病自除。
其他方劑:
- 可用犀角飲子煎服,再調以五苓散服用。
單方:
主治: 治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破潰與未破潰,以及膿血淋漓。
組成: 牡蠣(不論多少,用灰燼覆蓋,以三斤火炭煅燒,待炭盡,取八兩,研為細末)、甘草(二兩)
用法: 上述二味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二錢,飯後以建茗(一種茶)同煮,每日服用兩次。
忌口: 忌食魚、酒、醋醬、油、鹽、海味等。
療效: 此病往往父子相傳,甚至致死。但服用此藥後,病症定可消除,不再疼痛,也不會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又方,牡蠣用火煅為末,以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連翹煎湯吞下。
生肉方
臘月豬脂,松脂(煮過,收水上白者),黃蠟(煮過,收淨潔者)
上各二兩,用清麻油五六兩,慢火熬成膏,先將溫水洗去舊藥,拭乾,用紙剪一大圍子,塗藥在上,蓋瘡上,如癢不得動,此生肉故也。一日一次換藥,切戒毒物。
白話文:
【又一方法】
使用牡蠣,經火煅後研磨為粉末,再用糊狀物調和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以連翹煎煮的湯水吞服。
【生肉方】
在臘月期間使用的豬脂,以及經過煮沸並收集上層白色部分的松脂,還有煮過並收集乾淨部分的黃蠟,每種各使用二兩。使用約五至六兩的清澈麻油,以慢火熬煮成膏狀。首先以溫水清洗掉之前的藥物,擦乾後,用紙剪出一個圓形,將膏狀物塗抹其上,覆蓋於傷口之上。若感到癢而無法動彈,這就是生肉的特性。每日需更換一次藥物,並嚴禁食用有毒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