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二,癰疽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癰疽門 (3)

1. 炙癰疽法

李氏云:治疽之疾,灼艾之功勝於用藥。初發一日之內,尖頭如麻豆大時,便好措手。其法:用大獨頭蒜薄切如小錢大,亦如錢厚,以蒜錢則於疽頂尖上,以熟艾炷安於蒜錢上,灸之三壯,一易蒜錢。若灸時疼痛,要灸至不痛。初灸時不痛,然後止,以百壯為準。用大蒜取其毒有力,多用艾炷取其火力通透,如法灸之。

瘡一發膿潰,繼以神異膏貼之,即日而安。一能使瘡不開大,二內肉不壞,三瘡口易合,一舉而三得之。然人未知之而多遲疑不決,至二日之後,疽大如指,毒氣開散,病者不能堪火,不可灼艾矣。可不預知之乎?但頭上見疽,或項以上見疽,則不可用此法灸,反增其疾,其餘皆可艾灸為上也。

白話文:

李氏說:治療疽疾,用艾灸的效果比用藥物更胜一籌。疽疾初發,一日之內,尖頭如麻豆般大小的時候,便要及時處理。方法是:用大獨頭蒜薄切成如小錢幣般大小,厚度也和錢幣差不多,將蒜片放在疽頂尖上,再用熟艾炷放在蒜片上,灸三壯,換一次蒜片。如果灸的時候感到疼痛,要一直灸到不痛为止。初灸時不痛,之後才停止,以灸一百壯為準。用大蒜是因為其毒性較强,多用艾炷是因為其火力能通透,按照這個方法灸治。

瘡一發膿潰爛,就接著用神異膏貼敷,即可立竿見影地使瘡疾穩定。神異膏有三個功效:一是能防止瘡口擴大,二是能防止內肉腐爛,三是能使瘡口容易癒合,一舉三得。然而很多人对此方法并不了解,犹豫不决,等到两天后,疽疾就如手指般大小,毒气散布开来,病人不能忍受火灸,就不能再用艾灸了。难道不应该提前知道吗?但是如果疽疾長在頭上或項部以上,就不能用这种方法灸治,反而會加重病情,其他部位皆可用艾灸為最佳方法。

內托散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

上研勻。濃煎甘草湯調下。若毒氣衝心,有嘔逆證大宜服此。

五香連翹湯

木香,沉香(各三兩),丁香(半兩),連翹,射干,升麻,黃耆(生),木通,桑寄生(最能療此疾,如無真者,只倍用升麻代之),獨活(各三分)

白話文:

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研磨均勻,用濃煎甘草湯調服。若毒氣攻心,有嘔吐反胃症狀,特別適合服用此方。

木香、沉香各三兩,丁香半兩,連翹、射干、升麻(生)、黃耆、木通、桑寄生(最有效治療此病,若無真品,可用兩倍的升麻替代)、獨活各三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重,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銀器煎藥尤佳。疑似之間多服,無效,二日後與漏蘆湯相間服之。

漏蘆湯,疽作後二日,服此退毒下膿,又與五香連翹湯間服。

生大黃(十三兩),黃芩(去皮),赤芍藥(生銼,去蘆),甘草(生銼),升麻,漏蘆(去蘆),麻黃(去根),白蘞(洗淨),白及(去須),枳殼(米泔浸一宿,去白。各四兩)

白話文:

藥材分別為:

  • 生大黃十三兩
  • 黃芩去皮
  • 赤芍藥,生切片去蘆頭
  • 甘草生切片
  • 升麻
  • 漏蘆去蘆頭
  • 麻黃去根
  • 白蘞洗淨
  • 白及去須
  • 枳殼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去白皮,每種藥材各四兩

備註

  • 古文中“錢”是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 “盞”是容積單位,約等於現代的100毫升。
  • “七分”指水量剩下原來的七分之七。
  • “疽”是指一種皮膚病,類似於現代的癰疽。
  • “蘆”是指藥材的根莖部分。
  • “須”是指藥材的細根。
  • “米泔”是指煮米剩下的水。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煎一盞,紗帛濾去滓,空心,食前熱服。以快利為度,病人更自量增損服,立效。

沉麝湯

木香(麝香研),沉香(乳香研),藿香(葉),連翹(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無時。

加減八味丸

大地黃(先焙,用酒浸,飯上蒸七次,焙,秤二兩),山藥(炒),山茱萸(去核,焙。各一兩),牡丹皮(去木),肉桂(半兩),澤瀉(水洗,切作塊,灑濕蒸五次,切,焙),白茯苓(去皮。各八錢),真北五味子(一兩)

白話文:

取上藥,每服四錢,加水兩盞,煎煮成一盞,用紗布過濾去藥渣,空腹,飯前趁熱服用。根據病情需要,患者可自行增減藥量,藥效立竿見影。

[沉麝湯]

將木香(研磨麝香)、沉香(研磨乳香)、藿香(葉)、連翹(各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服二錢,加水一盞,煎煮至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加減八味丸]

取生地黃(先用酒浸泡,飯上蒸七次,再焙乾,稱取二兩)、山藥(炒)、山茱萸(去核,焙乾,各一兩)、牡丹皮(去木質)、肉桂(半兩)、澤瀉(水洗,切成塊,灑水蒸五次,再切片,焙乾)、白茯苓(去皮,各八錢)、真北五味子(一兩)。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五更初,未言語前,溫酒或鹽湯吞下三四十丸。內用真北五味子最為得力,此味能生腎水,平補,降心氣,大有勸效。

黃耆六一湯,常服此藥,終身可免癰疽,仍大治渴。

黃耆(六兩半,用鹽水濕潤,飯上蒸三次,焙),粉草(一兩,半生半炙)

上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點,酒調尤好。一發背之人,雖云有熱,未有不自腎虛而得之者。若疽疾減過五分之後,便合如前法,五更服山藥丸或加減八味丸。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天凌晨五點,還沒說話之前,用溫酒或鹽湯吞服三十到四十顆。內服真北五味子效果最好,它能滋生腎水,平和地補益,降低心火,非常有效。

經常服用這個藥方,終身可以避免癰疽,還可以治療口渴。

黃耆(六兩半,用鹽水浸濕,放在飯上蒸三次,再烘乾),粉草(一兩,半生半熟)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早上和中午,用白開水送服,用酒調服更好。所有患背疽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熱症,但實際上都是腎虛引起的。如果疽疾減輕超過五分之一,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在凌晨五點服用山藥丸或加減八味丸。

李氏云:疽疾將安及七八分,便當服加料十全大補湯,以補氣血。每日當與排膿內補十宣散,相間服之。

加味十全湯,治癰疽後,補氣血,進飲食。

黃耆(捶扁,令鹽湯濕潤,蒸三次,焙,銼),大地黃(先洗,焙乾,以酒灑蒸七次,焙。各二兩),大當歸(去蘆頭,酒洗,切,焙),川芎,人參,白茯苓,甘草(炙),白芍藥,桂心,烏藥(隆興者),白朮(米汁浸半日,切,焙,麵炒),陳皮,北五味子(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李氏說:疽疾快要痊癒的時候,大約七分八分好了,就應該服用加味十全大補湯來補充氣血。每天要配合排膿內補的十宣散,交替服用。

加味十全湯,用來治療癰疽之後,補充氣血,促進食慾。

藥材:黃耆(捶扁,用鹽水浸潤,蒸三次,烘乾,切片),生地黃(先洗淨,烘乾,用酒灑濕蒸七次,烘乾。各兩錢),當歸(去除蘆頭,用酒洗淨,切片,烘乾),川芎,人參,白茯苓,甘草(炙),白芍藥,桂心,烏藥(隆興產區的),白朮(用米汁浸泡半日,切片,烘乾,用麵粉炒),陳皮,北五味子(微炒。各半錢)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一碗,生薑五片,棗子二個。同煎至八分碗,作兩服。

家傳不換金正氣散

蒼朮(米泔水浸,削去發,炒,四兩),紫色大厚朴(薑製,四兩),甘草(炙,二兩),陳皮(三兩,去白),半夏(湯泡七次,仍用制二兩),藿香葉(二兩),人參,木香,白茯苓(各一兩)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八分,入鹽少許,溫服,無時。

白話文:

服用方法

  • 上藥:每服藥粉一兩,水一碗,生薑五片,大棗兩個。一起煎煮至藥汁剩下八分碗的量,分兩次服用。

藥方組成

  •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削去毛刺,炒至乾燥,四兩。
  • 紫色大厚朴:用生薑製成,四兩。
  • 甘草:炙烤至微黃,二兩。
  • 陳皮:三兩,去除白色外皮。
  • 半夏:用湯水浸泡七次,再用藥製法處理,二兩。
  • 藿香葉:二兩。
  • 人參、木香、白茯苓:各一兩。

製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服用方法

  • 每服藥粉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大棗一個,煎煮至藥汁剩下八分,加入少許鹽,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排膿內補十宣散,治癰、疽、瘡、癤,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潰。

人參,當歸,生甘草,防風,黃耆(捶扁,令鹽湯浸透,瓷器盛蓋,飯上蒸三五次,焙乾。各二兩),厚朴,苦梗,白芷,薄桂,川芎(各一兩)

上細末。酒調下。

神效散,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

黃耆(用鹽水炙),忍冬葉(各五兩),當歸(一兩八錢),甘草(炙,八錢)

上細末。每服二錢。以酒一盞半,煎至一盞,不問老少,皆可服之,留滓傅瘡。

孫真人單煮大黃湯,宣熱拔毒。

白話文:

排膿內補十宣散,用於治療癰、疽、瘡、癤,未化膿的能快速消散,已化膿的能快速潰爛。藥方:人參、當歸、生甘草、防風、黃耆(用鹽水浸泡後蒸熟焙乾)、厚朴、苦梗、白芷、薄桂、川芎,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服。神效散,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腸癰、奶癰。藥方:黃耆(用鹽水炙)、忍冬葉、當歸、甘草(炙),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酒煎服,不分年齡皆可服用,藥渣敷於患處。孫真人單煮大黃湯,可以宣泄熱氣,拔除毒素。

錦紋大黃(酒浸,去皮)

上一味,不以多少,銼如麻豆大。水煮服,即快利,此要法也。

豬蹄湯,治一切癰疽腫壞,消毒氣,去惡肉。凡瘡有口,便要用此湯先濯。

香白芷(不見火),生甘草,老羌活,露蜂房(有蜂兒者),黃芩(去心),赤芍藥,當歸(各等分)

上粗末。看疽大小用藥,如疽大加料。用時先將豶豬前蹄二隻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軟,將汁分為兩次,澄去面上油花,並下面滓肉,每服用藥粗末一兩,投於汁中,再用文武火煮數沸,去滓,以故帛蘸藥湯溫溫徐徐薄揩瘡上,死肉惡血隨洗而下,淨洗訖,以故帛搵干,仍避風。此一方極神效。所用露蜂房最有理,謂其以毒驅毒也。

白話文:

【錦紋大黃(酒浸,去皮)】

這一味藥材,無論多少,都需磨成如麻豆般大小。用水煎煮後服用,能迅速通便,這是關鍵的方法。

【豬蹄湯】,用來治療各種膿瘡、腫爛和組織壞死的情況,具有清熱解毒、去除壞死組織的功效。對於有口的傷口,應首先使用此湯水清洗。

【香白芷(不見火)】、【生甘草】、【老羌活】、【露蜂房(有蜂兒者)】、【黃芩(去心)】、【赤芍藥】、【當歸(各等分)】

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根據膿瘍的大小使用藥量,如果膿瘍較大則增加藥材份量。首先準備一斤的豬前腳兩隻,只用清水三升煮至軟糯,將湯汁分成兩次使用,澄清掉表面的油脂,並將剩下的肉渣一起加入。每次服用時,將一兩粗末藥材放入湯汁中,再用文火與武火煮沸幾次,去掉渣滓,用舊布蘸取藥湯,溫和地塗抹在傷口上,壞死的組織和血液會隨之被清洗掉。清洗完畢後,用舊布擦乾,仍需避免風吹。

這一方劑極為神效。其中,露蜂房的使用最有道理,因為它以毒攻毒。

洗藥豬蹄湯

藁本,當歸,柱獨活,茴香,黃連,薔薇根,狼牙草,甘草,大黃,芍藥(各二兩)

上粗末。先用豶豬前蹄一隻,煮濃汁,澄去滓肉並面上油花,每用藥末半兩,蹄汁一碗,蔥白一根,漢椒二十餘粒,同煎三五沸去滓,通手洗。此二方,治癰疽破後,先用洗淨軟帛搵干,貼膏藥,去毒生新肉也。

神硝散

蛇床子(二兩,為粗末),朴硝(一兩,研)

白話文:

洗藥豬蹄湯使用藁本、當歸、柱獨活、茴香、黃連、薔薇根、狼牙草、甘草、大黃、芍藥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豬前蹄煮出濃湯,去除雜質和油脂,每次取藥粉半兩,加入一碗豬蹄湯,再加入蔥白一根和漢椒二十餘粒,煎煮三五沸後去渣,用來清洗患處。神硝散則由蛇床子研磨成粉末,混合研磨好的朴硝使用。這兩種藥方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破裂後的傷口,先用乾淨的軟布擦拭乾淨,貼上膏藥,可以消炎去毒,促進傷口癒合。

上勻和,每三錢重,水一盞,煎沸去滓。通手洗,摻後末,合瘡口。

五味子湯,大治口燥舌乾,此腎水竭也。

北五味子,黃耆(生),人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無時。一日一夜五七服妙。

牡蠣地黃膏,治癰未破,腫痛。

大黃(一兩),牡蠣(鹽泥固濟,煅,出火毒一宿,研極細,二兩)

上生地黃研取汁,調塗腫上,干時用地黃汁刷濕。

白話文:

將藥材混合均勻,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盞,煎煮沸騰後去除藥渣。用清水洗淨患處,將藥末撒在傷口上,覆蓋傷口。

五味子湯主要治療口乾舌燥,這是腎陰虛所致。

藥材包括北五味子、黃耆(生)、人參、麥門冬(去心,各一兩半)、甘草(炙,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兩,加水一盞半,煎煮八分。溫熱服下,無需特定時間,一天一夜服用五到七次效果最佳。

牡蠣地黃膏用於治療尚未破潰的癰腫,伴隨腫痛。

藥材包括大黃(一兩)、牡蠣(用鹽泥包裹後煅燒,去除火毒一宿,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二兩)。

將生地黃研磨取汁,調和後塗抹在腫脹處,乾燥後用地黃汁刷濕。

毛疊菜,又名驅風草,治諸般癰、癤、惡瘡、聤耳。其草葉梗皆有白毛,開白花。子先綠而後紅,顆中有穰子。更治風毒腳氣,先煮沸水一盆,盛出入藥,候冷淋洗腳,腫消痛住,大有功效。

國老膏

大橫紋粉草(二斤)

上捶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盡筋滓,用密絹濾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以瓷罐收之。每一二匙,無灰酒浸起服,或白湯亦可。曾服燥藥丹劑亦解之,或微利無妨。

萬金散,治癰疽惡核,腫痛發腦背等,已潰未潰,便宜服此,排膿托裡。

白話文:

毛疊菜

毛疊菜,又名驅風草,可以治療各種癰、癤、惡瘡和耳鳴。這種草的葉子、莖上都長有白毛,開白色花。果實一開始是綠色的,之後變成紅色,果核裡有種子。

毛疊菜還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腳氣。方法是先煮一盆沸水,把毛疊菜放入水中,待水冷卻後用來洗腳,可以消腫止痛,療效顯著。

材料

大橫紋粉草(二斤)

做法

將大橫紋粉草搗碎,浸泡在河水中一夜,揉搓使其汁液濃稠,去除筋絡和雜質,用密密的絹布過濾。然後用銀石器在慢火上熬製成膏,裝入瓷罐保存。

使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兩匙,用無灰酒浸泡後服用,或者用白湯沖服也可以。如果之前服用了燥性藥物或丹藥,服用國老膏也可以解毒。即使服用後出現輕微腹瀉也沒有關係。

萬金散

萬金散可以治療癰疽、惡核、腫痛以及發熱等症狀。無論是潰瘍破損還是未破損的,都可以服用萬金散,可以排膿並促使毒素向外排出。

瓜蔞(一個,去皮取子),大甘草節(二分),沒藥(一分,研細旋入)

上除沒藥,無灰酒三升,銀石器內煮至一碗許,去滓,卻入沒藥。每服半錢許,浸無灰酒服,無時候。

遠志酒,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浸大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傅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可忍,傅之即不痛。或蘊熱在內,熱迫人手不可近,傅之清涼。或氣虛血冷,潰而不斂,傅之即斂。此本韓大夫宅用以救人,極驗。若七情內郁,不問虛、實、寒、熱,治之必愈。

白話文:

藥方

瓜蔞(一個,去皮取子),大甘草節(二分),沒藥(一分,研細旋入)

用法

  1. 除去沒藥,用無灰酒三升,置於銀石器內煮至一碗許,去渣滓。
  2. 再將沒藥加入藥液中。
  3. 每服半錢許,以無灰酒浸服,不限時間。

方名

遠志酒

功效

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浸大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蘊熱在內,熱迫人手不可近,敷之清涼。或氣虛血冷,潰而不斂,敷之即斂。

來源與效驗

此方出自韓大夫宅,用以救人,極其有效。若七情內郁,不論虛、實、寒、熱,皆可服用,必能治癒。

藥方

  • 瓜蔞:一個,去皮取子。
  • 大甘草節:二分。
  • 沒藥:一分,研成細粉後旋入藥液中。

用法

  1. 將瓜蔞、大甘草節放入銀器中,用無灰酒煮至剩下約一碗的量,去除渣滓。
  2. 將研細的沒藥加入藥液中。
  3. 每次服用約半錢,以無灰酒浸泡後服用,沒有時間限制。

方名

遠志酒

功效

此方可以治療各種癰疽、發背、癤毒等膿瘡,以及因血瘀而導致的腫痛。

  • 對於陰毒在體內而不痛的症狀,敷藥後會感到疼痛。
  • 對於因憂怒等情緒積累導致的疼痛,敷藥後會減輕疼痛。
  • 對於內熱導致的疼痛,敷藥後會感到清涼。
  • 對於氣虛血冷導致的潰瘍,敷藥後可以幫助癒合。

來源與效驗

此方出自韓大夫家中,用於救治病人,效果顯著。對於因七情內郁導致的疾病,不論是虛實、寒熱,都可以服用此方,療效顯著。

遠志(不以多少,米泔浸洗,去土,去心)

上細末。酒一盞,調藥末三錢,遲頃澄清,飲之。以滓傅病處。

忍冬酒,治癰、發背,初發時便當服此藥。不問疽發何處,發眉,發頤,或頭,或頸,或背,或腰,或脅,婦人乳癰,或在手足,服之皆效。如或居於鄉落之間,僻陋之所,城市藥肆又遠,或居貧乏之中,無得藥材,但虔心服此,亦能取效。仍兼以麥飯石膏及神異膏塗傅,其效甚奇。

忍冬藤(五兩,木捶微微捶損,不可犯鐵),大甘草節(一兩,生用)

白話文:

將遠志洗淨,去掉土和心,研磨成細粉。取酒一盞,加入三錢藥粉,靜置一段時間待沉澱後飲用,藥渣塗抹在患處。忍冬酒可治癰、發背,初期就應該服用。無論癰疽長在眉、頤、頭、頸、背、腰、脅,或是婦人的乳癰,或長在手腳,服用此酒都有效。即使住在偏遠鄉村,藥材難得,只要誠心服用,也能見效。同時,可以用麥飯石膏或神異膏塗抹,效果更佳。取忍冬藤五兩,用木槌輕輕捶打,不可碰觸鐵器,再取大甘草節一兩,生用。

上二味入沙瓶內,以水二碗,用文武火慢慢煎至一碗。入無灰好酒一大碗,再煎數沸,去滓,分為三次,溫服。一日一夜連進吃盡。如病勢重,一日一夜要兩劑,服至小大腸通利,則藥力到。沈內翰云:如無生者,只用乾者,終不及生者力大而效速。忍冬葉入沙盆內爛研,入餅子酒少許,生餅酒尤佳,調和稀稠得所,塗傅四圍,中心大留一口,泄其毒氣。

此藤凌冬不調,故名忍冬草。其藤左繞附樹延蔓,或在園圃牆籬之上。藤方而紫,葉似薜荔而青,故又名左纏藤。二月開花,五出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又名之金銀花,又名鷺鷥藤,又名金釵股,又名老翁須。在處有之。近代名人用之奇效,其藤尤效於紅內消。

白話文:

藥方

將上列兩種藥材放入沙瓶中,加入兩碗水,用文火慢慢煎煮至剩下一碗。再加入一大碗無灰好酒,繼續煎煮至沸騰幾次,然後過濾掉藥渣,分成三次服用,溫熱飲用。一天一夜內連續服用完畢。如果病情嚴重,一天一夜要服用兩劑。服用藥物直到小腸和大腸通暢,藥力才能發揮作用。

沈內翰說:如果沒有新鮮的忍冬草,可以用乾的,但藥效不如新鮮的強大,效果也比較慢。

使用方法

將忍冬葉放入沙盆中研磨成糊狀,加入少許餅子酒,生餅子酒效果更佳。調整糊狀物的稀稠程度,塗抹在患處周圍,中間留一個小孔,以便毒氣排出。

關於忍冬草

忍冬草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能在冬天不凋零。它的藤蔓向左纏繞著樹木生長,也常見於園圃牆籬之上。藤蔓呈方形,顏色為紫色,葉子像薜荔一樣,顏色青綠,因此又名左纏藤。

二月開花,花瓣五裂,散發淡淡香味,花蒂呈紅色。花剛開時顏色潔白,一兩天後就會變成黃色,因此又名金銀花。另外,它還有鷺鷥藤、金釵股、老翁須等別稱。這種植物到處都有。近來很多名醫都用它來治病,取得了奇效。忍冬藤對於治療紅內消尤其有效。

如洪內翰邁、沈內翰存中《良方》中所載甚詳。療癰疽、發背經效奇方皆是此物,忍冬之藤形並開於後。(原書此處有一幅忍冬藤形圖,今刪)

麥飯石膏,治發背,諸般癰疽,神效。

白麥飯石(其石顏色黃白,類麥飯糰者是。如無此石,只尋舊面磨近齒處石,不限多少,用炭火煅全紅,以好釅米醋淬之,如此煅碎十次方得,卻碾為末,重羅去粗者,取細末入乳缽內,用數人更迭研五七日,要如面樣極細為妙),白蘞(碾為細末),鹿角(不用自脫者,須揀帶腦頂骨全者,即是生取之角方可用,截作二三長,炭火內燒,令煙盡為度,碾羅為末,再入乳缽內更迭研,令極細用)

白話文:

白麥飯石

此石呈黃白色,形狀類似麥飯糰。若找不到此石,可尋找舊面磨近齒處的石頭,不限大小,用炭火煅燒至全紅,以濃米醋淬滅,如此反覆煅燒、研碎十次,再篩去粗粉,留下細末,放入乳缽中,由多人輪流研磨五至七日,研磨至如麵粉般極細方可。

白蘞

研磨成細末。

鹿角

不可使用自然脫落的鹿角,必須選擇帶有腦頂骨的完整鹿角,也就是生取的鹿角才能使用。將鹿角截成兩三段長度,置於炭火中燒至煙氣完全消失,研磨成粉末,再放入乳缽中輪流研磨至極細方可。

上煅成麥飯石細末二兩,白蘞末二兩,鹿角灰細末四兩,最要研得極細,方有效驗。若研得不細,塗得極痛。若細而嫩,大能止痛、收口、排膿。

合和時,量藥末多少,用經年好米醋,入銀、石器內合,魚眼沸,卻旋漸入前三味藥一末在內,用竹篦子不住手攪,熬一二時久,令稀稠得所,取出。傾在甕盆內候冷。以紙蓋其上,勿令著塵埃。每用時先用豬蹄湯洗出癰疽上膿血至淨,以故帛搵干,以鵝翎拂藥膏塗傅四圍。

凡有赤處盡塗之,但留中心一口如錢大,以出膿血,使熱毒之氣隨出。如膿未潰,能令內潰。如已潰,則排膿如湍水。逐日見瘡口收斂。如患瘡久,肌肉腐爛,筋骨出露,用舊布片塗藥以貼瘡上,但內膜不穴,亦能取安。洗瘡勿以手觸動嫩肉,仍不可以口氣吹著瘡。更忌有腋氣之人及月經見行婦人,或有孕人見合藥亦忌此等。

白話文:

取麥飯石研磨成細粉兩錢,白蘞粉兩錢,鹿角灰研磨成細粉四錢,務必研磨至極細,才能有效。如果研磨不細,塗抹時會非常疼痛。如果研磨細膩,藥膏就能止痛、收口、排膿。

混合時,根據藥粉的多少,用陳年好米醋,放入銀器或石器中混合,煮沸後,慢慢加入前三味藥粉,不斷攪拌,熬製一兩個時辰,直到達到需要的濃稠度,取出。倒入甕或盆中,待其冷卻。用紙蓋住,避免沾染灰塵。每次使用前,先用豬蹄湯清洗患處,將膿血清洗乾淨,用乾淨的布擦乾,用鵝毛輕輕刷上藥膏,塗抹患處周圍。

凡是發紅的地方都要塗抹,只留中心一個錢幣大小的洞口,用於排出膿血,使熱毒之氣順暢排出。如果膿腫尚未潰破,藥膏可以促使其潰破。如果已經潰破,就能排膿如流水。每天都能看到瘡口收斂。如果患瘡時間久,肌肉腐爛,筋骨外露,可以用舊布片塗抹藥膏貼在瘡口上,但不要遮住內膜,也能達到療效。清洗患處時,不要用手觸碰嫩肉,也不要用口氣吹瘡口。更忌諱腋窩有異味的人、月經期間的婦女以及懷孕婦女接觸藥膏。

合此藥時,須要麥飯石,好鹿角要生取帶腦骨者,燒灰時卻不使腦骨,但辨其生取與自退爾。若能精擇藥材,精虔修制,勝用他藥,收功多矣。仍可熬取好米醋一大碗,收甕器內,候逐日用藥於瘡上,久則其藥干,常用鵝翎點醋拂濕其藥,勿令繃也。初使須一日一洗一換藥,十日後兩日一換。

古方云:白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愚謂麥飯石不可作磨,如古人云,曾作磨者尤佳,則惑人矣。麥飯石其狀如飯糰生粒點,若無此石,當以舊面磨近齒處石代,取其有麥性故也。屢試得效。此石鋪家有時無賣,念欲用之,於溪中尋磨石中有白石粒如豆、如米大者即是也。

白話文:

配置这味药时,需要麦饭石,好的鹿角要生取带脑骨的,烧灰的时候不要用脑骨,只辨认它是生取的还是自己脱落的。如果能精挑细选药材,虔诚地制作,胜过使用其他药物,疗效会更好。还可以熬取一碗好米醋,收存在罐子里,每天用药涂在疮口上,时间长了药会干,可以用鹅毛蘸醋湿润药膏,不要让它绷紧。刚开始使用时,每天清洗一次换药,十天后两天换一次。

古方说:白麦饭石颜色黄白,像麦饭,曾经用来磨东西的更好。我认为麦饭石不能用来磨东西,如果像古人说的那样,曾经用来磨东西的更好,就会误导人。麦饭石的样子像饭团上的米粒,如果找不到这种石头,就用旧磨石靠近齿部的地方的石头代替,因为这种石头有麦子的性质。多次试验,效果很好。这种石头有时家家户户都有,没有卖的,想用的时候,可以在溪水中寻找磨石,里面有豆粒大小、米粒大小的白石头就是了。

但其石大小不同,或如拳、或如鵝卵、或如盞大,略如握聚一團麥飯焉古方有序字多。古之呂西華秘方傳以外舅之親,計其不可得,裴員外㗖之以名第,河南尹脅之以重刑,呂寧絕榮望守死不傳,君子責之,以存心隘,是方之得不易如此。

神異膏,治疽疾。

先以麥飯石膏塗傅,俟其瘡根腳漸收止於寸徑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不可與婦人、雞、犬、貓,厭穢物見之。

露蜂房(要用蜂兒多者,細剪,事制極淨,一兩),全蛇蛻(以鹽水洗淨者,焙乾秤半兩,細剪),元參(半兩),黃耆(三分),黃丹(五兩,羅取細者,後入),杏仁(去皮,切片,一兩),真麻油(一斤),男子亂髮(淨洗,焙乾,如雞子大)

白話文:

麥飯石的大小不一,有的像拳頭,有的像鵝卵石,有的像茶盞那麼大,總之就是像握著一團麥飯那樣。古方中記載的藥方很多,而呂西華的秘方卻只有親舅才能傳授,難以取得。裴員外用名利誘惑他,河南尹則威脅他以重刑,呂寧為了榮譽和性命,寧死也不肯傳授。君子責怪他心胸狹隘,這藥方確實難得。

神異膏可以治疽疾。

先用麥飯石膏塗抹患處,待瘡根漸漸收縮到寸徑大小時,再用神異膏貼上,使之癒合。這個藥的效果根據患者病情深淺而有所不同。服用期間忌與婦女、雞、犬、貓,以及污穢之物接觸。

配方:露蜂房(用蜂兒多的,剪碎,處理乾淨,一兩),全蛇蛻(用鹽水洗淨,焙乾,稱半兩,剪碎),元參(半兩),黃耆(三分),黃丹(五兩,過篩取細的,後加入),杏仁(去皮,切片,一兩),真麻油(一斤),男子亂髮(洗淨,焙乾,如雞子大)

上藥先將麻油入銀銚中,同亂髮於風爐上慢火熬。候發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杏仁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滓,再將所熬清麻油入銀銚內,然後入黃耆、元參二味,慢火熬一二時久,出銚子,安一冷風爐上,候半時久,火力稍息,旋旋入露蜂房、蛇蛻二味。先準備柳枝杖子,才入二味,便惡急攪下了,卻移銚子於火上,不住手攪,慢火熬至黃紫色。

又再用綿濾過,復入清油在銚子內,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又移銚子於火上,以文武火慢慢熬,不住手用柳枝杖攪十餘轉,候藥油變黑色,滴一二滴於淨水中,見得凝結成珠子,則是膏成就。若珠子稀再熬少時,必候得所,然後瓷器內封收用。或恐偶然熬得火太過,稍硬,難於用,卻量度將少蠟熬麻油添在內,用瓷器盛封,蓋於甑上蒸,乘熟攪勻,收而用之。膏藥熬成了,須用連所盛瓷器置淨水盆中,出火毒一晝一夜,歇三日方可用。

白話文:

上藥的製作過程如下:首先,將麻油倒入銀鍋中,並與亂髮一同放置在風爐上,以慢火煎煮。待髮料焦黑熔化完畢後,加入杏仁,等待杏仁變為黑色。接著,使用好的綿布過濾掉渣滓,再將先前熬製的清麻油重新放入銀鍋中。接著加入黃耆和元參兩種藥材,以慢火煎煮約一小時。出鍋後,將銀鍋放在冷風爐上,待半小時後,火力稍減,逐步加入露蜂房和蛇蛻兩種藥材。在加入這兩種藥材時,需立即快速攪拌,然後將銀鍋放回火上,持續用手中的柳枝杖攪拌,直到藥油呈現黃紫色。

接著,使用綿布過濾後,再次將清油放入銀鍋中,趁冷加入黃丹,迅速攪拌幾分鐘。之後,將銀鍋放回火上,以文武火慢火熬煮,同時不斷用手中的柳枝杖攪拌十餘次。當藥油轉為黑色,滴入淨水中後形成珠狀,即表示膏藥完成。若珠狀物質較稀,則需再熬煮一段時間,直至達到理想的狀態,然後將膏藥存放在瓷器中保存使用。如果膏藥因熬煮過度而變得稍硬,不易使用,可以量取少量蠟加到麻油中,將其放入瓷器中密封,再放在甑上蒸煮,待熟後攪勻,再進行保存使用。

膏藥熬製成功後,應將盛裝膏藥的瓷器放置於淨水盆中,隔絕火氣,靜置一整夜,休息三天後才能使用。

熬此膏藥極難於火候,須耐煩看緊慢,火猛即藥中火發,不特失藥性,又傷人面目,救助不及,千萬謹戒。膏藥方甚多,不下數十,治持疽之神效無出於此。

家藏神驗血竭膏(伍氏方)

川當歸(去蘆頭,酒洗),白芷,大黃,黃連(去須),黃柏,木鱉子,皂角(去皮子),杏仁,漢椒(去梗、目、閉口者),苦參(去蘆),露蜂房(各一兩),男子亂髮(一兩半),乳香,沒藥,血竭(別研。各二兩),國丹(羅過,六兩)

白話文:

熬製此膏藥極為不易,火候掌控至關重要,需耐心細心慢慢觀察。火候過猛,藥中就會起火,不僅會損失藥效,更會傷及面容,若不及時救治,後果不堪設想,千萬要謹慎小心。膏藥方劑甚多,不下數十種,但治療持疽的神效,無出於此方。

家藏神驗血竭膏 (伍氏方)

川當歸(去蘆頭,酒洗),白芷,大黃,黃連(去須),黃柏,木鱉子,皂角(去皮子),杏仁,漢椒(去梗、目、閉口者),苦參(去蘆),露蜂房(各一兩),男子亂髮(一兩半),乳香,沒藥,血竭(別研,各二兩),國丹(羅過,六兩)

上除乳香、沒藥、血竭外,余藥銼碎令勻,用真麻油八兩浸一宿,入鐵銚內,文武火煎,令發焦為度,綿濾去滓,取清油秤過多少,再入銚內煎令沸,每兩清油入國丹一兩,柳杖攪不住,候加減軟硬得所,就水中試之,不黏手為度,再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攪勻,候冷取出,用白皮紙就熱火上,隨瘡口大小熨開,剪去四邊白紙,貼瘡口上。合藥用辰日及天德、月德、天醫、吉日為佳。

綠雲散,治毒發,瘡生於背腦。

金雞鳳尾草(干秤,八兩),生粉草(一分,切)

白話文:

除了乳香、沒藥、血竭以外,其餘藥材都切碎混合,用八兩真麻油浸泡一晚,放入鐵銚中,用文武火慢慢煎煮,直到藥材焦黃為止。用棉布過濾去除藥渣,取得清油,秤量重量後再放入銚中加熱煮沸。每兩清油加入一兩國丹,用柳條攪拌至不能攪動,觀察軟硬程度,適當調整,在水中試一試,不粘手即可。再加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藥攪勻,待涼後取出。用白皮紙在熱火上熨平,根據瘡口大小剪開,去掉四邊白紙,貼在瘡口上。配藥最好選擇辰日以及天德、月德、天醫、吉日。

此方名為綠雲散,專治毒發,瘡生於背腦。

金雞鳳尾草(干品,八兩),生粉草(一分,切片)

上慢火焙,為細末。分作四服,每用酒一升煎沸入冷酒二升和勻,以醉為度,立效。若曾服金石重藥反者,此藥最妙。

宣毒散,初發或灸後,用傅貼消腫,收赤暈圍聚。

露蜂房(三兩,炒略微焦),南星,赤小豆(各一兩),小米(一合),生草烏(一分),生白礬(半錢重)

上細末。淡醋調塗四畔,干即再上。

塞里散,止痛消腫。初發則消,已成則潰,既潰則生肉。常服活血補虛,不患瘡痍。

白話文:

這段文字介紹了兩種中藥方劑,分別是宣毒散和塞里散,用於治療瘡瘍。

宣毒散適合於瘡瘍初發或灸後,能夠消腫、收斂紅暈。

塞里散則可以根據瘡瘍的發展階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初發時可以消腫,已經形成膿腫則可以使之潰破,潰破後則能促進生肉。此外,經常服用塞里散還可以活血補虛,預防瘡瘍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文字僅供參考,實際使用中藥需要遵醫囑,不可自行用藥。

黃瓜蔞(三個,去皮、取穰子,炒),忍冬藤(三兩),乳香(一兩),蘇木(二兩),沒藥(一兩),甘草節(炙,半兩)

上粗末。每用藥一兩半,無灰酒三碗,藥入瓶內煮至一碗半,去滓,分作三服,空心,日午、臨臥服。如要常服,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當歸酒下。打、撲、傷、損患,服至五丸,即安。

神效瓜蔞散,治婦人乳癰。

黃瓜蔞(子多者一個,去皮,焙乾),川當歸,生甘草(各半兩),沒藥,乳香(一錢,各別研)

白話文:

將黃瓜蔞去皮、去除種子後炒乾,用量為三個;忍冬藤三兩,乳香一兩,蘇木二兩,沒藥一兩,甘草節炙過後半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取藥粉一兩半,用無灰酒三碗,將藥粉放入瓶中煮至一碗半,濾掉藥渣,分為三服,空腹服用,分別在早晨、中午和睡前服用。如果需要長期服用,則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糊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包覆。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當歸酒送服。對於跌打、撲傷、損傷等病症,服用五丸即可痊癒。

神效瓜蔞散,專治婦女乳癰。

取黃瓜蔞(選擇子多的用一個,去皮,烘乾),川當歸、生甘草各半兩,沒藥、乳香各一錢,分別研磨成粉。

上用酒三升。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為三次、食後。乳疽之方甚多,獨此一方,神效無比。

立效散,治發背及諸癰癤並瘰癧,有效。或婦人乳癰,神妙。

紫色皂角刺(半斤,不用枯者,細銼,炒赤),生甘草(二兩),乳香(別研,半兩),沒藥(別研,一兩),瓜蔞(五個,去皮取肉並仁搗碎,炒黃)

上細末。每服二錢,溫好酒調下。無時候。

生肌散,斂瘡口。

木香,檳榔,黃連(洗,去須)

上等分,淨器中研,羅為細末。時以傅瘡。若瘡口猶未斂,白及末、輕粉各少許和勻,即效。

白話文:

取半斤紫色的皂角刺,不要用枯萎的,切成細末,炒至赤色。再取二兩生甘草、半兩乳香(單獨研磨)、一兩沒藥(單獨研磨)、五個瓜蔞(去皮取肉和仁,搗碎,炒黃)。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服,沒有時間限制。

這個叫做「生肌散」的方子,可以收斂傷口。

取等量的木香、檳榔和黃連(洗淨去須)。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過篩成細粉。隨時將藥粉敷在傷口上。如果傷口還沒有收斂,可以取少許白及末和輕粉混合均勻,敷在傷口上,就能見效。

獨勝散,凡癰疽皆緣氣滯血凝而致,宜服諸香,能行氣通也。如瘡初作,便服此代茶,每食後半盞許。

香附子(去皮毛,以生薑汁淹一宿,焙乾,研令極細)

上無時白湯調二錢服。瘡潰後只以局方中小烏沉湯內甘草,但用五分之一,瘡愈後常服半年,尤妙。臨安陳正節公上元下桂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氣而得之,若有此疾必多怒,但服香附子藥,進食寬氣。

神仙解毒萬病丸,治一切癰疽發背及療魚臍瘡,人不識者。(方附諸毒門)

白話文:

獨勝散、神仙解毒萬病丸 方解

獨勝散,凡是癰疽都是因為氣滯血凝而引起的,宜服用香氣類藥物,能行氣通絡。若瘡瘍初起,便可服用此方代替茶飲,每次飯後服用半盞左右。

藥方:

  • 香附子(去皮毛,以生薑汁浸泡一夜,焙乾,研磨成極細粉末)

上藥無時可用白湯調服二錢。瘡瘍潰破後,只用小烏沉湯中甘草的五分之一,瘡瘍癒合後,持續服用半年效果更佳。

臨安陳正節公在上元下桂中記載:大凡疽疾,多因怒氣所致,若患此疾,必定容易發怒,應服用香附子類藥物,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寬解氣鬱。

神仙解毒萬病丸,治療一切癰疽發背以及療魚臍瘡,不認識此方者,請參考毒門類方劑。

上《外科精要》乃臨川醫士赤芍所編,廣東帥趙平齋番隅郡,齋今擇其最者,以衍其傳。

白話文:

《外科精要》是由臨川醫學家「赤芍」所整理編撰的。廣東地方的趙平齋帥領著番隅郡,現在他選擇了其中最精華的部分,以便傳播和繼承這份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