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五,痰飲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痰飲門 (1)

1. 卷之五,痰飲門

(附:咳嗽,喘)

白話文:

【卷之五,痰飲門】

(附加:咳嗽,喘)

【第五卷,討論痰飲相關病症】

(附加討論:咳嗽與喘息病症)

2. 痰餃評

人之一身,無非血氣周流,痰亦隨之。夫痰者,津液之異名。流行於上者為痰飲,散周於下者為精液。其所以使之流行於上下者,亦氣使之然耳。大抵氣滯則痰滯,氣行則痰行。故三生飲佐之以木香無有不效。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一失其宜,則氣道閉塞,停飲聚於膈上,結而成痰。

其為喘、為嗽、為壅、為嘔、為眩暈、為風癎、為狂迷、為忪悸。或吞酸、或短氣、或痞隔、或腫脹、或寒熱、或疼痛,其證不一。假如頭風證,眉稜、耳角俱痛,治以風則不效,治以痰則收功。又如飲酒之人,有時臂痛,時或麻痹,治以二陳湯、白丸子、消飲丸,無不作效。

療痰之法,調氣為上,和胃次之。故治痰多用半夏,蓋半夏性利,以其能利痰飲。醫者當以意療,詳加審問焉。

白話文:

在人體內,血液與氣息循環流通,痰液也隨之而動。痰,實際上是體內津液的另一種稱呼。在身體上部流通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痰飲,而在下部分散開來的則是精液。使這些津液能在上下流通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氣息來掌控的。大致來說,如果氣息受阻,痰液也會滯留;氣息順暢,痰液就能流通。因此,三生飲加上木香這一味藥,往往都能發揮很好的療效。人的氣息通道最重視的是順暢,順暢的話,津液就能正常流通,就不會有痰飲的困擾。一旦出了問題,氣息通道就會堵塞,飲水會停滯在胸膈之上,積聚成痰。

痰可引發喘息、咳嗽、壅塞、嘔吐、眩暈、風癲、精神錯亂、心悸等症狀。也可能導致胃酸倒流、呼吸短促、胸悶、水腫、寒熱交錯、疼痛等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如果是頭風病,眉毛上方及耳朵周圍都會感到疼痛,如果單純針對風邪治療可能不會有效,但若是從祛痰的角度治療,則能收到效果。又如,有些人喝酒後,偶爾會感到手臂疼痛或麻木,用二陳湯、白丸子、消飲丸治療,通常都能見效。

治療痰疾的方法,首要的是調整氣息,其次是調理脾胃。所以治療痰疾常用到半夏,因為半夏性質通利,能有效幫助排解痰飲。醫生應根據病情判斷,詳細詢問患者的情況,再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