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三 諸氣門 (2)
卷之三 諸氣門 (2)
1. 諸疝
此疾往來,皆因腎虛。《聖惠》云:腎氣虛,風冷所侵,流入於腎,不能宣散而然也。卵脹、腸㿗難治,獨氣㿗、水㿗,治之易愈。又有寒疝之氣,注入㿗中,名曰狐疝,亦屬㿗病。嚴氏云:四㿗治法,橘核丸主之。漫錄於後:
橘核丸,治四種㿗病:卵核腫脹,偏有大小;或腎硬如石;或引臍腹絞痛,甚則膚囊腫脹;或成瘡毒,輕則時出黃水,甚則成癰潰爛。
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帶(洗),川楝子(取肉炒),桃仁(麵炒。各一兩),厚朴(去皮,薑汁製,炒),木通,枳實(麩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半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酒、鹽湯任下。虛寒甚者,加炮川烏一兩。堅脹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錢,醋煮旋入。
三白散,治膀胱蘊熱,風濕相乘,陰㿗腫脹,大小便不利。
白牽牛(略炒,二兩),白朮(半兩),桑白皮,陳皮,木通(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湯調服,空心服。初進一服,未覺再進。此藥不損臟氣,只導利留滯,疝方大率多用熱藥。此方唯壅熱證宜服之。
茴香酒,治膀胱偏墜,久不愈者。
燈籠草根渾酒,卻將茴香炒碾,用此酒調下。
茴香飲,治膀胱偏墜,疝氣。
八角茴香,白牽牛(炒)
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空心,酒調下。
白話文:
這種病症時好時壞,都是因為腎虛。《聖惠方》說:腎氣虛弱,被風寒侵襲,寒氣流入腎臟,無法散開而導致的。睪丸腫脹、腸疝很難治療,只有氣疝、水疝比較容易治好。另外,有一種寒氣注入睪丸內,稱為狐疝,也屬於睪丸疾病。嚴氏說:四種疝氣的治療方法,以橘核丸為主。以下是相關的記錄:
橘核丸,治療四種疝氣:睪丸腫脹,有時偏大偏小;或腎臟硬得像石頭;或牽引肚臍腹部絞痛,嚴重時陰囊腫脹;或形成瘡毒,輕微時會流出黃水,嚴重時會變成癰瘡潰爛。
藥材:橘核(炒過),海藻(洗淨),昆布(洗淨),海帶(洗淨),川楝子(取肉炒過),桃仁(麵粉炒過,各一兩),厚朴(去皮,用薑汁製過,炒過),木通,枳實(麩炒),延胡索(炒過,去皮),桂心(不見火),木香(不見火,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用鹽酒或鹽湯送服。如果虛寒嚴重,可以加入炮製過的川烏一兩。如果腫脹堅硬且久不消退,可以加入硇砂二錢,用醋煮過後加入。
三白散,治療膀胱積熱,風濕侵襲,導致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暢。
藥材:白牽牛(略炒,二兩),白朮(半兩),桑白皮,陳皮,木通(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湯調服,空腹服用。初次服用一劑,如果沒有感覺,可以再服用一劑。這個藥不會傷害臟腑之氣,只是疏導滯留,疝氣的方子大多使用熱性藥物。這個方子只適合熱證。
茴香酒,治療膀胱偏墜,久治不癒的。
用燈籠草根浸泡的酒,將茴香炒過碾碎,用這個酒調服。
茴香飲,治療膀胱偏墜,疝氣。
藥材:八角茴香,白牽牛(炒過)。
將以上兩味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空腹時用酒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