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七,黃疸門 (2)
卷之七,黃疸門 (2)
1. 淋閉
通草湯,治諸淋。
通草,王不留行,葵子,茅根,桃膠,瞿麥,當歸,蒲黃(炒),滑石(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八分。溫服不時。
二神散,治諸淋急痛。
海金沙(七錢半),滑石(半兩)
上末。每服二錢半,多用燈心、木通、麥門冬,新水煎,入蜜調服。
鹿角霜丸,治膏淋。多因憂思失志,意舍不寧,濁氣干清,小便淋閉,或復黃、赤、白,黯如脂膏。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上為末,用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發灰散,治血淋,若單單小便出血如尿,此為莖衄,此方主之。
亂髮(燒為灰,不以多少)
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用米醋泡湯調下。治淋,以葵子末等分,用米飲調下。最治婦人胞轉不尿。
石燕丸,治小便澀痛不可忍,出砂石而後方通。
石燕(燒紅,水淬二次),滑石,石韋(去毛),瞿麥穗(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瞿麥、燈心湯下,日三服。
瞑眩膏,治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
大蘿蔔
上切作一指厚,四五片,用好白蜜淹少時,安鐵鏟上慢火炙乾,又蘸,又炙,取盡一二兩蜜,反復炙,令香熟,不可焦。候冷細嚼,以鹽湯送下。
沉香散,治氣淋,多因五內鬱結,氣不舒行,陰滯於陽,而致壅滯,小腹脹滿,便溺不通,大氣分泄,小便不利。
沉香,石韋(去毛),滑石,王不留行,當歸(各半兩),葵子,白芍藥(各三分),甘草,橘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大麥湯調下。
石韋湯,治心經蘊熱,傳於小腸,小腸熱於脬中,脬屈僻而系轉,診心脈大而牢。
石韋(去毛),車前子
上二味等分。濃煎汁飲之。其人腹脹必忍溺,好屈臥、曲膝致陰縮腫。此厥陰之證,加赤茯苓、黃耆等分,尤妙。
犀角地黃湯,治小腸淋瀝出血,疼痛難忍及治心血妄行,衄血等疾。
犀角(半兩,如無真犀角以升麻代之),芍藥(二錢),牡丹皮(半兩)
上三味,為粗末。入生地黃二寸,打碎,水一盞,同煎至八分,空心服之。心血妄行衄血等疾,食後臨臥服之,用絲茅根煎服。余癸丑夏,嘗苦淋漓之疾,出血不已,得黃應明授此方,數服而愈。
小便出血方
用自己頭髮一握,洗淨,燒灰,溫酒調下,一服立效。
白薇散,治血淋、熱淋。
白薇,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酒調下,立效。
單方,療小遺出血條。淡豆豉煎湯服,效。
透格散,治五淋:勞淋,血淋,氣淋,石淋,熱淋困危。
淨白硝石(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五錢。勞淋,葵子煎湯下;血淋,冷水下;熱淋,瞿麥煎湯下;氣淋,滑石湯下;石淋,桑白皮煎湯下。
單方,治淋疾數年不愈者,四君子湯去甘草,白水煎服。
單方,治小便出血。竹茹為末,白水煎服,甚妙。
通秘散,治血淋痛不可忍方。
陳皮,香附子,赤茯苓(等分)
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空心服。《本草》云:陳皮利小腸。
鏡面散,治小便出血。
余頃在章貢,時年二十六,忽小便後出鮮血數點,不勝驚駭。卻不疼,如是一月。若不飲酒則血少,終不能斷。偶得一器清汁,云是草藥,添以少蜜,解以水,兩服而愈。其名鏡面草,又名螺厴草,其色青翠,所在階縫中多有之。
單方,治尿血。
香附子(為末,用飛過白礬酒下)
定磁散,治砂石淋。
真定磁,赤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濃煎燈心湯,空心,調服。
燈心湯,治熱淋疼痛。
燈心,乾柿
二味等分。銼碎,水煎服。
信效散,治五淋。(此三方《梁氏總要方》)
赤芍藥(一兩),檳榔(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燈心五莖煎,空心服。
治砂石淋方
鄞縣尉耿夢得夢,苦砂石淋十三年,每溺時器中剝剝有聲,痛楚不堪。耿命採苦杖根,俗呼為杜牛膝者,淨洗,碎之,凡一合,用水五盞,煎耗其四,而留其一,去滓。以麝香、乳香少許,研,調服之。一夕即愈。(《本事方》)
小薊飲子,治下焦結熱血淋。
生地黃(四兩),小薊根,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當歸(酒浸),山梔仁,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