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五,痰飲門 (1)
卷之五,痰飲門 (1)
1. 卷之五,痰飲門
(附:咳嗽,喘)
2. 痰餃評
人之一身,無非血氣周流,痰亦隨之。夫痰者,津液之異名。流行於上者為痰飲,散周於下者為精液。其所以使之流行於上下者,亦氣使之然耳。大抵氣滯則痰滯,氣行則痰行。故三生飲佐之以木香無有不效。人之氣道貴乎順,順則津液流通,決無痰飲之患。一失其宜,則氣道閉塞,停飲聚於膈上,結而成痰。
其為喘、為嗽、為壅、為嘔、為眩暈、為風癎、為狂迷、為忪悸。或吞酸、或短氣、或痞隔、或腫脹、或寒熱、或疼痛,其證不一。假如頭風證,眉稜、耳角俱痛,治以風則不效,治以痰則收功。又如飲酒之人,有時臂痛,時或麻痹,治以二陳湯、白丸子、消飲丸,無不作效。
白話文:
人體的運作,全靠氣血的流動,痰也隨之運行。痰,其實就是津液的另一種形態。流動到上半身的,稱為痰飲,散佈到下半身的,稱為精液。這些津液之所以能夠上下流動,都是氣的推動作用。總的來說,氣滯則痰滯,氣行則痰行。所以用三生飲配合木香,治療痰症,無不奏效。
人的氣道要保持暢通,暢通則津液流通無阻,自然不會有痰飲的困擾。一旦氣道阻塞,津液就會停滯在膈膜之上,凝聚成痰。
痰症會表現為各種症狀,如喘息、咳嗽、胸悶、嘔吐、頭昏眼花、癲癇、神志不清、心悸。也可能伴隨吞酸、呼吸短促、胸膈滿悶、腫脹、寒熱交替、疼痛等症狀,症狀表現多樣。
例如頭風症,患者眉心、耳廓附近疼痛,用治療風寒的方法卻無效,但用治療痰症的方法卻能收到療效。又如嗜酒之人,有時手臂疼痛,有時麻木,用二陳湯、白丸子、消飲丸等治療,也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療痰之法,調氣為上,和胃次之。故治痰多用半夏,蓋半夏性利,以其能利痰飲。醫者當以意療,詳加審問焉。
白話文:
治療痰症的方法,首先要調節氣息,其次纔是和胃。因此,在治療痰多時會使用半夏,因為半夏有通暢痰液的功效。醫生應該用心去療治,詳細詢問病情。
3. 治方
玉壺丸,治一切痰飲。
大半夏(二十五兩),雪白南星(一十五兩)
上二件,用野外地上清潔水滿滿浸,逐日換水,浸十日,將半夏切作兩片,南星大者切作六片,中者作四片。再逐日換水浸,五日足。每五兩研細末,生白礬一兩,添半夏、南星,則亦添礬,卻用井水浸,須令水滿,只以此水浸一月。日取些半夏或南星嘗看,以不麻為度,如尚麻更浸。
候不麻漉起,曬乾,和腳下水浸礬碾細收之。每末七兩,入全蠍七個,炒,白附子二錢半,炒為末,甘草二錢炒,和勻,用炊餅乾末三兩半,用生薑半斤研取自然汁,煮炊餅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或干添些白湯為丸。每服二三十丸,隨意嚥下亦可。此藥不問是何證候,痰涎作壅,或有異證、風證、小兒驚癎之類,應手而愈。
白話文:
玉壺丸專治各種痰飲。將大半夏二十五兩和雪白南星十五兩,用野外地上的乾淨水浸泡,每天換水,浸泡十天。然後將半夏切成兩片,南星大的切成六片,中等大小的切成四片。繼續每天換水浸泡,五天即可。每五兩研磨成細粉,加入生白礬一兩,並根據半夏、南星的份量添加白礬,用井水浸泡,必須讓水漫過藥材,只用這種水浸泡一個月。每天取一些半夏或南星嘗一下,直到沒有麻痺感為止,如果仍然有麻痺感,就繼續浸泡。
等到沒有麻痺感後,撈起藥材,曬乾,用腳下水浸泡白礬,再碾成細粉收藏。每七兩藥粉,加入全蠍七個,炒熟,白附子二錢半,炒熟研磨成粉,甘草二錢炒熟,混合均勻。用炊餅乾末三兩半,用生薑半斤研磨取汁,煮炊餅乾末,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也可以加一些白湯混合成丸子。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隨意吞服即可。此藥不論是何種症狀,只要痰涎壅塞,或有其他症狀、風證、小兒驚癇等,都能藥到病除。
多服之勿妨。勿拘二三十丸之說,以薑湯、白湯或藥嚥下皆可。無病人咽服二三十丸亦佳,永無痰證。(永嘉陳資政防親傳,妙甚)
半夏湯,治痰飲。
南星,半夏(各四兩),生薑(半斤),皂角(二定)
上以白水淹過得藥一寸許,同煮乾。仍用溫水浴過,銼片,日乾,為末。入丁香、縮砂各半兩,甘草一兩半,再入熟粟米粉半升。空心,沸湯點服。(贛上羅監稅方)
煮浮丸,治痰壅眩暈。
白話文:
服用此方不必拘泥於劑量,不一定要二三十丸,可以用薑湯、白湯或藥汁送服。即使沒有病人,咽下二三十丸也很好,永遠不會有痰症。此方為永嘉陳資政親傳,非常有效。
半夏湯用於治療痰飲。
南星、半夏各四兩,生薑半斤,皂角二定。
將以上藥物用白水浸泡至藥物表面高出水面一寸左右,然後一同煮至乾。再用溫水浸泡後,切片,曬乾,研成粉末。加入丁香、縮砂各半兩,甘草一兩半,再加入熟粟米粉半升。空腹時,用沸水沖服。此方為贛上羅監稅方。
煮浮丸用於治療痰阻引起的頭昏眼花。
南星(生),半夏(生),防風,天麻,面(生)
上等分,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先煮湯令沸滾,方下藥四五十丸,煮一二滾,藥浮即漉出。用薑湯吞下,不拘時。
玉浮丸,治痰吐、頭痛,極妙。
天南星(削去皮),半夏(各一錢半),陳皮(去白),白朮,茯苓,附子(去皮臍。各一錢)
白話文:
取南星、半夏、防風、天麻等量,加水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先煮沸水,再放入四五十丸藥,煮沸一兩次,藥浮起後撈出。用薑湯送服,不限時間。此方名為玉浮丸,治療痰吐、頭痛效果極佳。另取天南星(去皮)、半夏(各一錢半)、陳皮(去白)、白朮、茯苓、附子(去皮臍,各一錢)等藥材,亦可製丸服用。
上件各生為末,用生面隨多少拌勻,生薑自然汁丸如梧桐子大。用滾湯煮熟,次用煮藥現成湯,加生薑自然汁,下二十丸,不拘時候。(趙魯公方)
玉液湯,治痰疾。(趙魯公方)
半夏(用揀好者,不拘多少,湯洗白淨,切作片如紙薄用)
上每服半兩,水二大盞,姜三十片,慢火煎至七分,濃磨沉香水一茶腳,傾入藥內,再煎兩沸,食後臨臥時服。
白朮丸,治痰飲,以久服、多服而後效。
白朮(八兩),半夏(湯泡七次),赤茯苓(去皮),乾薑,肉桂(去皮),枳殼(麩炒。各二兩)
白話文:
將上列各藥材切碎,再以生面粉拌勻,加入生薑汁,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滾水煮熟後,加入煮藥的湯汁,再加入生薑汁,放入二十丸,不分時間服用。此方名為玉液湯,可治痰疾。
半夏需挑選品質良好的,用清水洗淨,切成薄片。
每次服用半兩,用水兩大碗,加入三十片薑,用慢火煎至七分,再加入沉香水一茶匙,繼續煎煮兩沸,飯後或睡前服用。
此方名為白朮丸,可治痰飲,需長期服用、多次服用才見效。
白朮八兩,半夏泡水七次,赤茯苓去皮,乾薑,肉桂去皮,枳殼麩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多至二百丸,日三服。
參苓散,治停痰宿飲。自吐出痰後,心胸間氣虛、氣滿不食。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炒,二兩),橘皮(一兩半)
上㕮咀。薑、棗煎,空心溫服。(新增)
靈砂白丸子,治元氣虛弱,痰氣上攻,風痰潮塞,嘔吐不止。
靈砂(研細),青州白丸子(各一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混合,煮成麵糊狀,搓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最多二百丸,一天服用三次。
參苓散,用於治療停留在體內的痰飲。服用後會吐出痰,但會導致心胸氣虛、氣滿不思飲食。
茯苓、人參、白朮各三兩,枳實(炒過)二兩,橘皮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棗煎煮,空腹溫服。
靈砂白丸子,用於治療元氣虛弱,痰氣上涌,風痰壅塞,嘔吐不止。
靈砂研磨成細粉,青州白丸子各一兩。
為末,二味和勻,以生薑汁煮秫米糊為丸,如梧子大。上每服二十丸,空心用人參湯或棗湯下。(新增)
白話文:
將兩種草藥研磨成粉末,然後將它們混合均勻。接著,使用生薑汁來調製秫米糊,並將這混合物製成像梧桐籽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應取二十粒,並在空腹時用人參湯或者紅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