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三 補損門 (5)
卷之十三 補損門 (5)
1. 治臂臼脫方論
黑神散,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至多,並血妄行,口鼻俱出,但聲未失,無有不效。
百草霜,蚌粉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糯米飲調下。側柏枝研汁尤效速。鼻衄,搐一字。皮破、灸瘡出血、舌上出血,並乾摻上,立止。
黃耆湯,治病證如前。
枳實(三十個,炒,為末),黃耆(二兩),甘草(半兩),紅棗(三十個,同枳實末搗爛,慢火焙焦黃)
上為末。用米飲調二錢,食後服。
地黃散,治打撲、金瘡,止血住痛,闢風,續筋骨,生肌肉。
地黃苗,地崧,青蒿,蒼耳苗,赤芍藥(各五兩,用清水浸,取汁),生艾汁(三合),石灰(三升)
上五月五日午時修合,前藥汁拌石灰,陰乾,入黃丹三兩,更杵羅細。凡有金瘡折傷出血,用藥封裹,勿令動,著十日,瘥。不腫不膿。(《本事方》)
生地黃散
生地黃,川芎,赤芍藥,生藕節,當歸,蕓薹子,川芒硝,荊芥,馬齒莧(陰乾。各一兩)
上為細末。和勻,酒煎蘇木,取酒調藥二大錢,無時候服。如血不甚,發熱減芒硝,加桃仁、荷葉干。
血醒散(世驗方)
生地黃,苧根(去皮,或苧燒灰,等分)
上杵爛。半酒、半男童子小便,急濾藥汁,調小便、酒灌之。仍生雞、鴨血調同服尤佳。
桃花散,貼法。
乾地黃(生),桃木(取白皮),劉寄奴(葉),枯桐皮(取白皮),生薑,左纏藤(葉),國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和勻,用生餅酒調塗損處。如因損而成風,則加服風損藥。
白話文:
黑神散,治療因外傷或大吐血,或是因為酒足飯飽後低頭彎腰傷到,導致吐血不止,甚至血亂竄,從口鼻一起出來,只要聲音沒有啞,使用這藥就沒有不見效的。
成分是百草霜和蚌粉,各取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糯米水調和服用。如果用側柏枝搗汁服用,效果會更快。對於流鼻血,用藥粉吸入鼻孔。皮膚破裂、灸瘡出血、舌頭出血,都直接將藥粉撒在傷口上,馬上就能止血。
黃耆湯,治療與前面所說症狀相同的疾病。
成分是枳實(三十個,炒過後磨成粉),黃耆(二兩),甘草(半兩),紅棗(三十個,和枳實粉一起搗爛,用小火烘烤至焦黃)。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米湯調服二錢,飯後服用。
地黃散,治療跌打損傷、刀傷,能夠止血止痛、驅風、接續筋骨、生長肌肉。
成分是地黃苗、地崧、青蒿、蒼耳苗、赤芍藥(各五兩,用水浸泡後取汁),生艾汁(三合),石灰(三升)。在五月五日午時製作,將前面的藥汁拌入石灰,陰乾,加入黃丹三兩,再研磨過篩。凡是有刀傷或骨折出血,用此藥封裹,不要移動,十天就能痊癒,而且不會腫脹化膿。(出自《本事方》)
生地黃散
成分是生地黃、川芎、赤芍藥、生藕節、當歸、蕓薹子、川芒硝、荊芥、馬齒莧(陰乾,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酒煎煮蘇木後取酒調藥服用二大錢,不拘時間。如果出血不多,發熱,就減少芒硝的用量,加入桃仁、荷葉乾。
血醒散(經驗方)
成分是生地黃、苧根(去皮,或者用苧麻燒成的灰,等量)。將以上藥材搗爛。用一半酒、一半男童小便,快速濾出藥汁,用小便和酒調和後灌服。如果能用生雞血或鴨血調和服用,效果更好。
桃花散,外敷藥方。
成分是乾地黃(生)、桃木(取白皮)、劉寄奴(葉)、枯桐皮(取白皮)、生薑、左纏藤(葉)、國丹(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生餅酒調和後塗在傷處。如果是因為受傷而導致風邪侵入,則需要同時服用治療風傷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