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二,癰疽門 (10)
卷之十二,癰疽門 (10)
1. 炙癰疽法
黃瓜蔞(三個,去皮、取穰子,炒),忍冬藤(三兩),乳香(一兩),蘇木(二兩),沒藥(一兩),甘草節(炙,半兩)
上粗末。每用藥一兩半,無灰酒三碗,藥入瓶內煮至一碗半,去滓,分作三服,空心,日午、臨臥服。如要常服,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彈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細嚼,當歸酒下。打、撲、傷、損患,服至五丸,即安。
神效瓜蔞散,治婦人乳癰。
黃瓜蔞(子多者一個,去皮,焙乾),川當歸,生甘草(各半兩),沒藥,乳香(一錢,各別研)
上用酒三升。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熬,取一升清汁,分為三次、食後。乳疽之方甚多,獨此一方,神效無比。
立效散,治發背及諸癰癤並瘰癧,有效。或婦人乳癰,神妙。
紫色皂角刺(半斤,不用枯者,細銼,炒赤),生甘草(二兩),乳香(別研,半兩),沒藥(別研,一兩),瓜蔞(五個,去皮取肉並仁搗碎,炒黃)
上細末。每服二錢,溫好酒調下。無時候。
生肌散,斂瘡口。
木香,檳榔,黃連(洗,去須)
上等分,淨器中研,羅為細末。時以傅瘡。若瘡口猶未斂,白及末、輕粉各少許和勻,即效。
獨勝散,凡癰疽皆緣氣滯血凝而致,宜服諸香,能行氣通也。如瘡初作,便服此代茶,每食後半盞許。
香附子(去皮毛,以生薑汁淹一宿,焙乾,研令極細)
上無時白湯調二錢服。瘡潰後只以局方中小烏沉湯內甘草,但用五分之一,瘡愈後常服半年,尤妙。臨安陳正節公上元下桂云:大凡疽疾,多因怒氣而得之,若有此疾必多怒,但服香附子藥,進食寬氣。
神仙解毒萬病丸,治一切癰疽發背及療魚臍瘡,人不識者。(方附諸毒門)
上《外科精要》乃臨川醫士陳自明所編,廣東帥趙平齋番隅郡,齋今擇其最者,以衍其傳。
白話文:
炙癰疽法
將黃瓜蔞(三個,去皮、取瓤子,炒過)、忍冬藤(三兩)、乳香(一兩)、蘇木(二兩)、沒藥(一兩)、甘草節(炙過,半兩)研磨成粗末。每次取藥末一兩半,加入沒有雜質的酒三碗,放入瓶中煮至剩一碗半,過濾掉藥渣,分三次服用,分別在空腹、中午、睡前服用。如果想長期服用,則將藥磨成細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丸子,如彈珠大小,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細嚼,用當歸酒送服。跌打損傷導致的腫痛,服用至五丸,即可痊癒。
神效瓜蔞散,治療婦女乳癰。
將黃瓜蔞(選擇多籽的一個,去皮,烘乾)、川當歸、生甘草(各半兩)、沒藥、乳香(各一錢,分開研磨)加入酒三升,一同放入銀質或石質器皿中用小火慢慢熬煮,取出一升清澈的汁液,分三次在飯後服用。治療乳癰的方法有很多,但唯獨這個方子,效果特別好。
立效散,治療背部癰瘡以及各種癰癤和瘰癧,效果顯著。也可用於治療婦女乳癰,效果極佳。
將紫色皂角刺(半斤,不要用枯萎的,切碎炒至發紅)、生甘草(二兩)、乳香(另外研磨,半兩)、沒藥(另外研磨,一兩)、瓜蔞(五個,去皮取肉連同籽搗碎,炒黃)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好酒調服,沒有特定的服用時間。
生肌散,可以收斂瘡口。
將木香、檳榔、黃連(洗淨,去除鬚根)等份研磨,在乾淨的容器中研磨成細末。時常用來塗抹於瘡口。如果瘡口仍然沒有收斂,則加入少許白芨末和輕粉混合均勻,效果會更好。
獨勝散,所有癰瘡的發生都是因為氣血瘀滯導致,所以應該服用一些具有香氣的藥物,可以行氣通血。如果瘡剛開始發作,就可以服用此藥代替茶,每次在飯後服用半盞左右。
將香附子(去除外皮和毛,用生薑汁浸泡一晚,烘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在不拘時間用白開水調服二錢。如果瘡已經潰破,則只需要服用《局方》中小烏沉湯中的甘草,用量的五分之一即可。瘡癒合後經常服用半年,效果更好。臨安的陳正節公在元宵節和下元節時說過:大凡瘡瘍疾病,多半是因為發怒生氣而得,如果患有這種疾病,一定是經常生氣,只需要服用香附子的藥,就可以增進食慾,使心情寬暢。
神仙解毒萬病丸,可以治療各種癰疽發背以及臍瘡,有些人不認識這種瘡。(方子附在治療各種毒的章節中)
以上《外科精要》是臨川醫師陳自明所編寫,廣東的趙平齋在番禺郡,現在選取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加以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