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諸風門(附:卒中腳氣) (11)

1. 卒中(附:中風,中氣,中暑)

通頂散,治初中風口噤,不省人事者,先用此藥搐鼻令醒,方用別藥。或傷風頭疼昏眩妙甚。(《葉氏錄驗方》)

黃躑躅(一分,為末),雄黃(一分,研飛),北細辛(半兩,為末)

上三件和勻,不省人事時,挑少許搐入鼻中即醒,涎出口開,方可投藥。

治卒中口噤,,不省人事者

細辛,皂角(各少許)

上為末。或用半夏為末,以蘆管吹入鼻中。

《藥證病源》云:或失音不語,精神昏憒者。如能言語,牙關緊急者,細辛末搐鼻或揩牙。

一法,用白梅擦牙,更以菖蒲末著舌下,牙關即開,倉卒可用。

獨香散,治氣中,目不開,四肢不收,昏沉。

南木香(不以多少,為細末)

上用瓜蔞子煎湯調下。

有人忽然不省人事,身體軟弱,牙關不緊,涎不潮塞,醫言中風,投雄珠丸、星附之屬,病者轉昏。僕診其脈皆濡,氣閉隔絕所以脈濡,授以《局方》木香流氣飲,煎熟入麝香少許,兩服而痊。

水沉湯,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虛煩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香薷葉,厚朴(各三兩),白茯苓,白扁豆(炒,去皮。各二兩),丁香,甘草(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三錢,半酒半水煎,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通頂散】,用於治療初次中風導致的口閉緊、失去意識的人,先使用這藥刺激鼻腔使其甦醒,然後才使用其他藥物。或者對於受風頭痛、暈眩有很好的效果。(出自《葉氏錄驗方》)

藥物成分包括:黃躑躅(取一分量,研磨成粉末)、雄黃(取一分量,研磨並飛散)、北細辛(取半兩,研磨成粉末)

將上述三種藥物混合均勻,當患者失去意識時,取少量藥物刺激其鼻腔,一旦醒來且口水流出、口張開,才能給患者用藥。

【治療突然中風口閉緊】,失去意識的人

所需藥物爲:細辛、皁角(各取少許)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末。或者使用半夏研磨成末,用蘆管吹入鼻中。

《藥證病因》記載:或者出現不能說話、精神混亂的情況。如果還能說話,但牙關緊閉,可以使用細辛末刺激鼻腔或者擦拭牙齒。

另一種方法,使用白梅擦拭牙齒,再將菖蒲末放置在舌下,牙關隨即打開,緊急時刻可使用。

【獨香散】,用於治療氣中,眼睛無法睜開,四肢無法活動,昏迷不醒。

所需藥物爲:南木香(不限量,研磨成細末)

使用瓜蔞子煎湯調服。

若有人突然失去意識,身體無力,牙關不緊,沒有口水堵塞,醫生診斷爲中風,給予雄珠丸、星附等藥物,病人反而更加昏迷。我診斷其脈象皆爲濡脈,是由於氣閉隔絕導致脈象濡軟,於是給予《局方》木香流氣飲,煎煮後加入少量麝香,服用兩次後康復。

【水沉湯】,用於治療伏暑受寒,霍亂轉筋,煩躁口渴,心腹絞痛,嘔吐與腹瀉交替發作,四肢冰冷。

所需藥物包括:香薷葉、厚朴(各三兩)、白茯苓、炒白扁豆(去皮,各二兩)、丁香、甘草(各半兩)

將上述藥物切碎混合。每次服用三錢,半酒半水煎煮,待水冷卻至底部沉澱後服用,不受時間限制。

2. 腳氣

五聖散,治腳氣。腳氣之患,皆因坐立濕地,或因行腳熱脫鞋及著濕鞋,其風濕之氣而入。初在皮膚,次傳經絡,甚至骨髓,遂成此疾。發作必然行步艱難,痛不可忍。若不治之,漸次傳在心胸,甚在臟腑,歲久則傷命,深可哀嘆。余因授到一方,能療此疾,極有妙功,試之果驗。

沉香流氣飲,人參敗毒散,小續命湯(除去附子),三和散,香蘇散

上五件各一貼,加檳榔三十個,搜麵裹,煨熟去面,及川楝子十文,京南芍藥二十文,共三件並銼碎,同前五貼藥共一處和勻,作五服。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木瓜三片,同煎至一盞,濾滓再煎二次,與頭藥合和,用瓦器盛貯,將紗片蓋瓦器口,安頓屋上露一夜,次早取下,暖熱調復元通氣散半貼,空心服。此藥不問男子、婦人、小兒,加減服餌,其效更不盡述。

(此方系撫州肖世榮施方)

驅風丹,專治遠年近日,不問陰陽二證,腳足腫痛不可忍。

川烏(一兩,生用,不去皮尖,大者破作四邊,小者破兩邊,判如骰子大,用麻油煎令黃色,勿焦,去油,焙),草烏(四兩,擇雞心者,生用,不去皮尖,每個破作二片,擇白淨者用,心黑者不用,銼如骰子大。二兩用油制,如制川烏法;二兩用鹽一兩拌和,水微淹著,浸三晝夜,一日一度漉,轉候日數足,取出去水,再用干鹽一兩同炒,候乾,去鹽勿令焦。本法用滷汁浸三晝夜,去滷汁,炒乾用。

無滷汁,鹽代),地龍(四兩,置陰潤處少時,用紗帕裹定,輕槌,篩去土,取肉用,不必更秤),雞心檳榔(一兩,銼,焙),何首烏(一兩,銼,焙),乾木瓜(一兩,銼,焙),赤小豆(一兩,擇去綠豆、黃豆)

上為細末,用黃子醋一碗,好頭面半兩,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麝香、冷鹽酒吞下。不用溫酒,服訖不可便食熱物。或服藥後覺遍身麻木,不可便謂麻木,棄而不服。恐是丸數過多,或食熱物太早。仍忌香菜、茵陳、豆豉,一切動風毒物。

乳香應痛丸,大治腳氣風損,神效。

川烏(生用,不去皮尖,油制如前),草烏(生用,不去皮尖,鹽制如前),紅花(銼,焙),當歸(酒洗,銼,焙),天台烏藥(銼,焙),乾葛(銼,焙),白芍藥(洗,銼,焙),蘇木(銼),生乾地黃(洗,銼),骨碎補(燎去毛),雞骨降真香(銼),金毛狗脊(燎去毛),乳香(杵碎,用香爐盛,火簳篛葉一片虛架在香爐口上,約去火二寸許,次將乳香置篛葉上,候灸溶滾,用水潤濕小竹篦子,炒撥,覺滾定,取出候冷,研),沒藥(杵碎,酒浸爛,研,候諸藥末成,刮入同丸),自然銅(入銀鍋內,炭蓋口及四圍,煅紅,入好黃子醋內淬二三次,可研為度)

白話文:

[腳氣]

五聖散:這個藥方用來治療腳氣。腳氣這種病,通常是因為人坐在潮濕的地方,或是因為走路腳熱脫了鞋子,又或是穿了濕鞋子,讓風濕的邪氣入侵身體。一開始邪氣侵犯皮膚,接著傳到經絡,甚至到骨髓,最後就形成這個疾病。發病時一定會走路困難,疼痛難以忍受。如果不治療,病邪會逐漸傳到心胸,甚至到內臟,時間久了會傷害性命,實在讓人悲哀。我因為得到一個藥方,能治療這個疾病,效果非常好,試過確實有效。

沉香流氣飲、人參敗毒散、小續命湯(去掉附子)、三和散、香蘇散,這五種藥各取一份,再加上檳榔三十個,用麵包起來煨熟,去掉麵皮,再加入川楝子十文、京南芍藥二十文,這三樣東西一起切碎。把這五份藥和切碎的這三樣東西混合均勻,分成五份。用一碗水,加三片生薑、一顆紅棗、三片木瓜,一起煎到剩下一碗水,濾掉藥渣後再煎第二次,把第二次煎好的藥汁和第一次的藥汁混合在一起。用瓦器裝起來,用紗布蓋住瓦器口,放在屋頂上露一夜,第二天早上取下來,加熱後加入半份復元通氣散,空腹服用。這個藥不論男女老少、小孩,都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劑量服用,效果說不盡。

(這個藥方是撫州肖世榮提供的)

驅風丹:這個藥方專門治療無論是多年還是新近發作的腳部腫痛,也不管是屬於陰證還是陽證,只要是痛到無法忍受都可以用。

川烏(一兩,生用,不用去皮和尖端,大的切成四塊,小的切成兩塊,切得像骰子一樣大,用麻油煎到黃色,不要焦掉,取出去掉油,再烘乾)、草烏(四兩,選擇像雞心形狀的,生用,不用去皮和尖端,每個切成兩片,選擇顏色白淨的,心黑的不要用,切得像骰子一樣大。其中二兩用油煎,方法和煎川烏一樣;另外二兩用鹽一兩拌勻,加水稍微淹過藥材,浸泡三天三夜,每天都要翻動一下,等天數足夠後,取出藥材瀝乾水分,再用乾鹽一兩一起炒,等乾了之後,去掉鹽,不要炒焦。原本的方法是用滷汁浸泡三天三夜,去掉滷汁,炒乾使用。如果沒有滷汁,可以用鹽代替)、地龍(四兩,放在陰涼潮濕的地方一會,用紗布包好,輕輕捶打,篩去泥土,取肉用,不用再秤)、雞心檳榔(一兩,切碎,烘乾)、何首烏(一兩,切碎,烘乾)、乾木瓜(一兩,切碎,烘乾)、赤小豆(一兩,挑出綠豆、黃豆)。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黃子醋一碗,加入好的麵粉半兩,煮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麝香、冷鹽酒吞服。不要用溫酒,服藥後不要馬上吃熱的食物。如果服藥後感覺全身麻木,不要馬上就認為是麻木而停止服藥,可能是因為藥丸服用過多,或是吃了熱的食物太早。並且要忌食香菜、茵陳、豆豉,以及其他所有會引起風邪毒性的食物。

乳香應痛丸:這個藥方能有效治療腳氣導致的風濕損傷,效果非常好。

川烏(生用,不用去皮和尖端,用油煎過,方法如前)、草烏(生用,不用去皮和尖端,用鹽處理過,方法如前)、紅花(切碎,烘乾)、當歸(用酒洗過,切碎,烘乾)、天台烏藥(切碎,烘乾)、乾葛(切碎,烘乾)、白芍藥(洗過,切碎,烘乾)、蘇木(切碎)、生地黃(洗過,切碎)、骨碎補(燎去毛)、雞骨降真香(切碎)、金毛狗脊(燎去毛)、乳香(搗碎,用香爐裝著,在香爐口虛架一片薄竹葉,離火大約二寸,把乳香放在竹葉上,等它被灸溶化翻滾,用水潤濕小竹篦子,在滾動時撥弄,等它凝固,取出放涼,再研磨成粉)、沒藥(搗碎,用酒浸泡爛,研磨成粉,等其他藥材都研磨成粉後,把沒藥粉刮入一起做成藥丸)、自然銅(放在銀鍋內,用炭蓋住鍋口和四周,燒紅後,放入好的黃子醋中淬火二三次,能研磨成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