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

《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四,脾胃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脾胃門 (1)

1. 卷之四,脾胃門

(附:嘔吐,翻胃,虛腫)

2. 脾胃評

評曰:脾為諫議之官,胃為倉廩之官,足太陰之經也。蓋脾胃屬土,位居中央,屬乎戊己,主於中州。每旺四季,一季之中,土旺十八日。內主肌膚,外應於唇,惡濕好燥,喜歌樂,畏怒氣,故與足陽明胃之經相為表裡。表裡溫和,水穀易化。若飲食過度,傷於生冷,由是百病生焉。

脾之脈以阿阿緩短為本脈,若實、大、弦、長、濡、弱,皆病脈也。若脾脈虛弱,則腹脹食減,飲食不化,或嘔吐、泄利,甚則腹痛,面黃,氣急腫滿。若脾脈實大,則唇焦口燥,身熱頰痛,體重腹脹,善飢善瘛,甚則舌根腫強,口內生瘡。故胃為水穀之海,主稟四時,皆以胃氣為本。諸脈無胃氣者死。

啟元子云:補腎不著補脾。脾能納五味以養五臟,故脾胃之氣一日不可虧也。智者觀之,則思過半矣。

白話文:

評說:脾臟是負責提出諫言的官員,胃是儲藏糧食的官員,它們都屬於足太陰經。因為脾胃屬土,位於身體的中間,五行中對應戊己,主管中州。每個季節旺盛的時候,土氣旺盛的時間都持續十八天。脾胃主宰肌膚,外在對應嘴唇,它害怕潮濕,喜歡乾燥,喜歡唱歌跳舞,害怕生氣,所以和足陽明胃經相表裡。表裡調和,食物更容易消化。如果飲食過度,吃生冷食物,就會導致各種疾病。

脾臟的脈象以緩慢短促為正常,如果脈象實、大、弦、長、濡、弱,都是病態。如果脾臟脈象虛弱,就會出現腹脹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嘔吐、腹瀉,嚴重時還會腹痛、面黃、呼吸急促、身體腫脹。如果脾臟脈象實大,就會出現嘴唇乾燥、口渴、身體發熱、臉頰疼痛、身體沉重、腹脹、容易餓、容易抽搐,嚴重時還會舌根腫脹、口裡生瘡。所以,胃是水穀的海洋,主管人體四季的氣機,胃氣是人體的根本。所有的脈象都沒有胃氣,就代表死亡。

啟元子說:補腎不能不補脾。脾臟能吸收各種食物來滋養五臟,所以脾胃的氣機一天都不能衰弱。聰明的人看到這些道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超過一半。

3. 治方

大沉香降氣湯,治男子、婦人氣不升降,氣聚衰弱,脾胃不和,飲食不進,嘔逆噁心,自痢腹痛,虛喘氣促,虛陽上攻,及男子、婦人氣血不調,流注腳氣,並皆治之。(南嶽董云叟方)

沉香,木香,丁香,真紫蘇子(炒),白朮,茯苓,橘紅,肉豆蔻(各一錢),檀香,厚朴,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人參(各一錢半),當歸(各二錢半),藿香葉(半兩),白豆蔻仁(二錢)

白話文:

此方名為「大沉香降氣湯」,由南嶽董云叟所創,用於治療男子、婦女因氣機升降失調,導致氣虛乏力,脾胃失和,食慾不振,嘔吐噁心,腹痛腹瀉,虛弱喘息,虛火上炎等症狀,以及男女氣血失調引發的腳氣等病症。

藥方組成

  • 沉香、木香、丁香、真紫蘇子(炒)、白朮、茯苓、橘紅、肉豆蔻(各一錢)
  • 檀香、厚朴、半夏(湯泡七次)、五味子、人參(各一錢半)
  • 當歸(各二錢半)
  • 藿香葉(半兩)
  • 白豆蔻仁(二錢)

上㕮咀。分作十服,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服,大便不通,加枳殼去瓤;心下不寧,加麥門冬子去心;不思飲食,加神麯、麥糵炒;夜不得臥,加酸棗仁炒;壯筋骨、長肉、補血,加黃耆鹽水浸,炙;四肢疼痛,加桂與芍藥;臟腑有寒,加熟附子。此藥屢用神效,不可具述。

崇土散,治脾土虛弱,腎水無畔岸,易致腹滿、腹痛,時有泄瀉之證,皆宜服之。

白話文:

上焦散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脾臟虛弱、腎臟精氣不足,導致肚子脹、肚子疼,偶爾拉肚子等症狀。

這個方子分成十份,每次服用時用一杯半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到八分滿,早上空腹服用。

如果大便不通,可以加一點去掉了內核的枳殼。如果心裏煩躁不安,可以加一點去掉了心部的麥門冬。如果食慾不振,可以加一點神麴和炒過的麥芽。如果晚上睡不着覺,可以加一點炒過的酸棗仁。如果想要強健筋骨、長肉、補血,可以加一點用鹽水浸泡後烘烤過的黃耆。如果四肢疼痛,可以加一點桂枝和芍藥。如果內臟寒冷,可以加一點熟附子。

這個方子效果很好,有很多奇效,無法一一列舉。

崇土散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脾臟虛弱、腎臟精氣不足,導致肚子脹、肚子疼,偶爾拉肚子的症狀。

白朮(一兩,切大片,以黃土半兩,水一碗,煮一晌,須洗去泥,焙),丁香(三錢,生用),乾薑(一兩,黃泥裹,煨十分乾),草果(半兩,黃泥裹,煨乾,去皮),人參(半兩,黃泥裹煨),縮砂(連皮,二兩,黃土炒少時,去皮),粉草(半兩,黃泥裹,煨乾,去土,銼)

上為末。每服二錢,沸湯調服,日空心三服。或用伏龍肝煎湯尤妙。此方系杭州傳來,服之屢有效。

五補散,五臟先補於脾,脾土實而飲食自進,病證不生,脹亦不作。平補不燥。

白話文:

藥材

  • 白朮:一兩,切成大片,用黃土半兩,加水一碗,煮一段時間,洗去泥土後,烘乾。
  • 丁香:三錢,生用。
  • 乾薑:一兩,用黃泥包裹,煨至十分乾透。
  • 草果:半兩,用黃泥包裹,煨至乾透,去皮。
  • 人參:半兩,用黃泥包裹煨製。
  • 縮砂:連皮,二兩,用黃土炒至微黃,去皮。
  • 粉草:半兩,用黃泥包裹,煨至乾透,去土,磨成粉。

製法

將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

用法

每次服用二錢,用沸水調服,每天空腹服用三次。也可以用伏龍肝煎湯服用,效果更佳。

來源

此方來自杭州,服用後屢見奇效。

功效

五補散主治五臟虛弱,尤其是脾虛。脾土健壯,則飲食自然能消化吸收,病症不會發生,脹氣也不易產生。此方平補而不燥。

製厚朴(炒),淨陳皮(去白,炒),茴香(去土石,炒),丁香皮(不見火),益智仁(去皮,炒),縮砂仁(炒),神麯(碎,炒),甘草(炙),良薑(銼碎,炒),桔梗(去蘆),肉桂(去皮,不見火),木香

上十二味等分,為細末。鹽湯點下,一日三服,或用姜三片、鹽少許煎服亦得。(湘中陳必勝方,真是奇妙)

白話文:

將厚朴炒製,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後炒製,茴香去除土石後炒製,丁香皮不經火烤,益智仁去皮後炒製,砂仁炒製,神麴研碎後炒製,甘草炙烤,良薑切碎後炒製,桔梗去除外皮,肉桂去皮不經火烤,木香。以上十二味藥材各取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鹽湯調服,每日三次,也可以用薑三片、鹽少許煎煮後服用。(這是湘中陳必勝的方子,效果的確奇妙)

厚朴湯,治脾胃不和,冷瀉腹痛。

生薑,厚朴,棗肉(各一兩)

已上用水一碗煎乾,入粟米粥半盞,同杵為餅子,貼壁上候乾,取下焙乾,並後藥同碾,服。

縮砂仁,炒良薑,草果仁(炒),甘草(炙),白朮,訶子(炮。各半兩),肉桂(二錢半)

上氣實加青皮半兩,虛加陳皮半兩。細碾為末。每服三錢,入燒鹽少許,空心沸湯點服。

八珍散,治脾疼不進飲食。

白話文:

厚朴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協調,伴隨腹痛、腹瀉,並且體感偏寒的症狀。

配方:生薑、厚朴、棗肉各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用一碗水煎煮至乾,加入半盞粟米粥,一起搗成餅狀,貼在牆壁上晾乾,取下後再烘乾。然後將藥材和餅子一起研磨成粉末,服用。

另取縮砂仁、炒良薑、草果仁(炒)、甘草(炙)、白朮、訶子(炮製,以上各半兩)、肉桂(二錢半)。

若氣虛實症,則在上述藥材中加入青皮半兩;若氣虛虛症,則加入陳皮半兩。將所有藥材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少許燒鹽,空腹用沸水沖服。

八珍散,用於治療脾胃疼痛,食慾不振的症狀。

白豆蔻仁(炒),石蓮肉(不去心,炒),白茯苓(炒),薏苡仁(炒),白扁豆(蒸),沉香(不見火),陳皮(各一兩),炙甘草(半兩,炒)

上㕮咀。每服六錢重,水二盞,姜五片,煎八分,去滓服。用紙隔藥炒,勿令傷藥力。胡石壁為軍器監,偶得此疾,得門人制屬進此藥而愈。

生胃丹,此丹兆天之五氣,回黃反谷,生精生陽,壯脾元,實腎水。翻胃吐食,胃虛生風,手足搐搦,痰涎潮作聲,久病全不納食,胃氣欲絕,最能救之。(南康劉立之方)

白話文:

本方是治療胃病的有效方劑,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白豆蔻、石蓮、白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等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沉香、陳皮、甘草等能理氣止痛,緩解胃痛、噁心等症狀。

此方適合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胃氣虛弱、久病不食等患者。服用時要注意用紙隔着藥材炒,避免傷藥力。

人參,神麯(炒),麥糵(炒),谷糵(炒),半夏曲(各一兩),白朮,白芍藥,川續斷,川牛膝(酒浸,焙),川厚朴(薑製),丁香,防風(各一兩半),白豆蔻仁(炒),山藥,白茯苓,木香,沉香(各二兩),香附子(三兩),縮砂仁(炒,二兩),粟米(七升,生薑五斤,取自然汁浸粟米,蒸爛,焙),天南星(一斤,用生薑滓和作餅,真黃土成泥包裹,放慢火內煨令香熟,去土,焙為末)

白話文:

人参、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半夏曲(各一两)、白术、白芍药、川续断、酒浸焙川牛膝(各一两)、薑製川厚朴、丁香、防风(各一两半)、炒白豆蔻仁、山药、白茯苓、木香、沉香(各二两)、香附子(三两)、炒缩砂仁(二两)、生薑五斤浸泡七升粟米,蒸烂後焙干,天南星一斤用生薑滓混合製成饼状,再用黃土包裹,以慢火煨至香熟,去土后焙干研末。

上為細末,法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用白湯吞下。

生胃丹,生胃氣,消痰沫,開膈進食。

粟米(四兩,溫水浸透,炊作飯,火焙乾,乘熱用;生薑自然汁和濕,再焙乾,如是制七次),粉白天南星(二兩,薑汁浸一宿,次日用生薑汁和紙筋黃泥裹南星,晾乾,用慢火煨半日,泥焦乾為度,候冷,取出南星入藥),人參,白朮,茯苓(各二兩),陳皮,白豆蔻仁,縮砂仁,麥糵(炒),半夏曲,青皮,蓽澄茄,石蓮肉(各一兩),南木香(三錢)

白話文: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丸,以白開水送服。

功效

本方名為「胃丹」,具有生胃氣、消痰沫、開膈進食的功效。

藥材

  • 粟米:四兩,以溫水浸泡至透,炊成米飯,再以火焙乾,趁熱使用。用生薑汁拌濕後再焙乾,如此反覆操作七次。
  • 粉白天南星:二兩,將南星浸泡在薑汁中一夜,次日再用生薑汁和紙筋黃泥包裹南星,晾乾後用慢火煨烤半日,至泥土焦乾為度。待冷卻後取出南星入藥。
  • 人參、白朮、茯苓:各二兩
  • 陳皮、白豆蔻仁、縮砂仁、麥芽(炒)、半夏曲、青皮、蓽澄茄、石蓮肉:各一兩
  • 南木香:三錢

上件精揀制,同為細末,用米粉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六十丸,薑湯吞下,食前服。

煮樸丸,治脾胃不足,停寒留飲,泄瀉無時。

厚朴(一斤,制),天南星(去皮,四兩),肉棗(去核,五十個),生薑(一斤半,和皮洗,切作片,入大蒜十杖同煮)

已上用水五升同煮。上四味於銀器中煮,令乾,略炒,去姜不用,卻入後藥:

乾薑(炮),茴香(炒。各四兩),青鹽(一兩,煅),甘草(一兩半,炙,同前藥煮乾,去草不用),附子(炮),川椒(擇口閉者,去目,炒),白茯苓(各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精選、製成細末,用米粉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五六十粒,用薑湯送服,飯前服用。此方名為煮樸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寒飲停滯、腹瀉不止的症狀。

上件細末,神麯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參橘丸,壯脾進食,消飲下痰。(醴泉梁國佐方)

人參,神麯,半夏(泡七次),縮砂仁,麥糵(各二兩,炒),白茯苓(去皮,四兩),橘紅(一斤,去白,用生薑一斤同搗,曬乾)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每服五十丸,薑湯下,熱水亦得。

法制姜附丸,治脾胃虛弱。

香附子(炒去毛,秤一斤,米泔水浸,秋冬三日,春夏一日夜,濾出新水洗浸,入銀器中,水三碗,令香附上有水寸余,次取大蒜二十頭,去皮膜,取仁鋪在香附上,慢火煮之,候蒜如糊,即用銀匙不住手攪二三百轉,以蒜不見而汁干為度,取出候冷,每香附子一個,橫切作五七段,慢火焙乾,冷入後藥)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神麴糊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此方名叫參橘丸,可以健脾開胃,幫助消化,消除積食,化痰止咳。

配方包括人參、神麴、半夏(泡七次)、縮砂仁、麥芽(各二兩,炒)、白茯苓(去皮,四兩)、橘紅(一斤,去白,用生薑一斤同搗,曬乾)。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調成糊狀,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薑湯或熱水送服。

此方名叫法制姜附丸,可以治療脾胃虛弱。

香附子(炒去毛,秤一斤,米泔水浸泡,秋冬浸泡三日,春夏浸泡一日一夜,濾出清水洗浸,放入銀器中,加水三碗,使香附子上面有水一寸左右,然後取大蒜二十頭,去皮膜,取蒜仁鋪在香附子上,用小火慢慢煮,直到蒜仁變成糊狀,就用銀匙不停攪拌二三百轉,直到蒜仁消失,湯汁收干,取出待涼,將每塊香附子橫切成五到七段,用小火慢慢焙干,冷卻後加入其他藥材)。

神麯(炒黃,六兩),乾薑(炒,四兩),蓽撥,丁皮,胡椒,縮砂仁(炒。各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一宿,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隨湯亦可下,不拘時候。浸蒸餅,待湯已入蒸餅了,稍冷,用新布包裹,裂去水,方可用藥。如覺難丸,入少麵糊為丸,不妨更加淨陳皮二兩,用鹽水浸,焙乾,尤妙。如寒多,加附子二兩、桂一兩。

周馬帥之祖承奉,因靖康初自泗州逃難山陽,夜行墜古塚中,已先有人在矣。至曉,各散出於塚外,得幅紙裹太平錢八十四文,紙上有此藥方,云:江南上下人弱,疾當作於脾胃。脾元壯實,則飲啖美健,自然無病。壯脾有藥曰:法制姜附丸,先祖甫弛檐即合此藥,無日不服,一生無疾,壽八十四。

白話文:

將神麴、乾薑、蓽撥、丁皮、胡椒、縮砂仁等藥材炒至黃色,分別取六兩、四兩、二兩,研磨成極細粉末,以湯水浸泡一夜,再用蒸餅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可隨湯水服用,不限時間。浸泡蒸餅時,待湯水完全浸入蒸餅後,稍微冷卻,用新布包裹,擠出水分,才可使用。如果覺得難以製成丸藥,可以加入少許麵糊做成丸藥,也可以額外加入兩兩淨陳皮,用鹽水浸泡,烘乾,效果更佳。如果寒氣過重,可以加入兩兩附子、一兩桂枝。

周馬帥的祖先承奉,在靖康初年從泗州逃難到山陽,夜行時墜入古塚,當時塚中已有其他人。等到天亮,大家才從塚中走出,得到一卷用紙包著的太平錢八十四文,紙上寫著這個藥方,上面寫著:「江南上下人體弱,疾病多發於脾胃。脾胃強健,則飲食美味,身體健康,自然無病。強健脾胃的藥方叫做法制姜附丸,先祖甫弛檐就服用此藥,每天服用,一生無病,活到八十四歲。」

祖母安人服之,又九十六。母永國夫人服之,壽九十八。婆婦雖老,皆飲食不減,壯年甚妙。

樸附丸,厚腸胃,止寒泄,助元氣,進飲食,兼治脾腎氣弱,手足浮腫。

川椒(去目),茴香(各二兩),青鹽(一兩),附子(四兩,去皮,生用,切作片子),生厚朴,生薑(各四兩)

上用水三升於銀器內,慢火煮水盡為度,焙乾,為末,煮糊為丸。(趙忠肅取效方)

蒜煮壯脾丸

厚朴,蒼朮,白茯苓(各二兩),陳皮(七錢),甘草(二錢半),訶子(一兩),附子,川烏(各一兩),生薑(半斤),棗子(五十枚),大蒜(十個,去皮,煮爛)

白話文:

藥方

川椒(去掉黑點,二兩),茴香(二兩),青鹽(一兩),附子(四兩,去皮,生用,切成薄片),生厚朴,生薑(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三升在銀器中,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水份完全蒸發為止,然後將藥材烘乾,研磨成粉末,再用藥粉煮成糊狀,製成丸子。

蒜煮壯脾丸

厚朴,蒼朮,白茯苓(各二兩),陳皮(七錢),甘草(二錢半),訶子(一兩),附子,川烏(各一兩),生薑(半斤),棗子(五十枚),大蒜(十個,去皮,煮爛)

上細末,神麯糊丸。每服百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厚朴丸,寬中進食,推化積聚。(三山魯太丞方。胡大卿常服之。)

厚朴(四兩,去浮皮,蘸生薑自然汁炙焦黃),蒼朮(二兩,米泔水浸洗,曬乾,切片,略炒),莪朮(二兩,濕紙裹煨,去皮,切片),青皮(二兩,洗,去瓤,曬乾,銼細,略炒),陳皮(二兩,洗,去瓤,曬乾,銼細,略炒),當歸(二兩,去蘆,淨洗曬乾),荊三稜(二兩,去蘆,切片),白芷(二兩,切片)

白話文:

將以下的草藥細磨為粉末,然後用神麒調和成為藥丸。每次服用約一百至一百零丸,於清晨空腹時,可以用米飲或加鹽的熱水送服。

「厚朴丸」,能舒暢腸胃,促進消化,消除積聚的食物。這是根據三山魯太丞的方子製作的,胡大卿經常服用它來保持健康。

所需材料如下:

  • 厚朴(四兩,去掉表面的浮皮,用生薑的自然汁浸泡後烤至金黃色),
  • 蒼朮(二兩,用米漿水浸泡清洗乾淨,曬乾後切成片,稍微炒一下),
  • 蘿朮(二兩,用濕紙包裹後烘烤,去掉皮,切成片),
  • 青皮(二兩,清洗後去掉內瓤,曬乾,研磨細碎,稍微炒一下),
  • 陳皮(二兩,清洗後去掉內瓤,曬乾,研磨細碎,稍微炒一下),
  • 當歸(二兩,去掉根部,清潔乾淨後曬乾),
  • 荊三稜(二兩,去掉根部,切成片),
  • 白芷(二兩,切成片)。

已上用老醋浸七日,春夏浸五日,取出焙乾,碾為細末,入後藥中。

禹餘糧(火煅,醋淬凡十次,為細末,用水飛過,再入坩堝內火煅通紅,淨秤二兩,再研),針砂(二兩,淨洗,用醋浸一宿,煮乾,研極細,淨秤)

上二味,同前藥末內,醋煮麵糊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候乾。每服七八十丸至百丸,陳米飲送下,食前。(朱佐方)

脾疼單方

張忠順盛夏調官都城。苦熱,食冰雪過多,又飲木瓜漿,積冷於中,遂感痹疼之疾。藥不釋口,殊無退證,累歲。日齋道人。適一道人曰:我受官人供,固非所惜。但取漢椒二十一粒,浸於漿水盆中一宿,漉出,還以漿水吞之,若是而已。張如所戒,明日椒才下腹,即脫然,更不復作。(《類編》)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用老醋浸泡,冬天浸泡七天,春夏浸泡五天。取出後烘乾,碾成細末,再加入其他藥材中。

禹餘糧(用火煅燒,再用醋淬火十次,研成細末,用水飛過,再次放入坩堝中火煅燒至通紅,淨重二兩,再研磨)。針砂(二兩,清洗乾淨,用醋浸泡一夜,煮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淨重)。

將上述兩種藥材的細末與之前的藥末混合,用醋煮熟的麵糊將藥末搓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待丸子晾乾後,每次服用七八十丸至一百丸,用陳米水送服,飯前服用。(此為朱佐方)

脾疼單方

張忠順在盛夏時節被調任到都城。天氣炎熱,他吃了太多冰雪,又喝了木瓜漿,導致體內積寒,因此患上了痹疼病。服藥無效,病情長期未見好轉。這時,一位道人遇到張忠順,說道:“我受您供養,並不在乎。您只要取二十一粒花椒,浸泡在漿水盆中一夜,撈出後用漿水送服,這樣就可以了。”張忠順按照道人的指示去做,第二天花椒才下肚,病情就立刻消失,再也沒有復發。(出自《類編》)

冰煎理中丸

泗州楊吉老,名醫也。徽廟常苦脾疾,國醫進藥俱不效。遂召吉老診視。訖進藥。徽廟問何藥,吉老對以大理中丸。上云:朕服之屢矣,不驗。吉老日:臣所進湯使不同,陛下之疾,以食冰太過得之,今臣以冰煎此藥,欲以受病之源。果一二服而愈。(《瑣碎錄》)

木香神效散,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病。

南木香,青皮,陳皮,麥糵(炒),大枳殼(炒),荊三稜,蓬莪朮,神麯(炒),甘草(炙。各二錢半),北白芍藥,川白芷,肉桂(去皮),延胡索,破故紙(各二錢半),蓽澄茄,丁香(各一錢)

白話文:

冰煎理中丸

泗州的楊吉老,是一位名醫。徽廟常年飽受脾胃疾病的困擾,御醫們開的藥都無效。於是便召來楊吉老診治。楊吉老看診後開了藥方。徽廟問是什麼藥,楊吉老回答說:「是大理中丸。」徽廟說:「朕服用過很多次了,都沒有效果。」楊吉老說:「臣所進的湯劑與眾不同,陛下之疾是由於過度食用冰塊所致,現在臣用冰煎煮此藥,想要以病源來治病。」果不其然,服用一兩次後便痊癒了。(《瑣碎錄》)

木香神效散,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病。

  • 南木香、青皮、陳皮、麥芽(炒)、大枳殼(炒)、荊三稜、蓬莪朮、神麴(炒)、甘草(炙,各二錢半)
  • 北白芍藥、川白芷、肉桂(去皮)、延胡索、破故紙(各二錢半)
  • 蓽澄茄、丁香(各一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空心服。臨熟加鹽一捻,再煎兩沸,忌麵食、豆腐、一切生冷。此方得之鄉里蕭國賢,國賢得之川僧。云:自感此疾以來,遇食冷物或天氣寒冷便發,發則胸間一點痛起,或引入背膂,痛不可忍,服之遂絕根源。屢用屢效,難以具述。(出朱佐方)

枇杷葉散,調理脾胃,清膈下氣,去積滯,舒氣除痰,推陳納新,養生之要,不可缺也。

丁香,乾薑,半夏(湯浸洗),沉香,枇杷葉(薑汁塗炙),肉豆蔻(麵裹煨。各三錢),甘草(五錢半,炙),白豆蔻仁(炒),陳皮,縮砂仁(炒。各六錢),茯神(去木),白朮(各一兩),檳榔(二錢半,煨),青皮(四錢半),木香(四錢)

白話文:

這藥方每服三錢,用水一碗半煎,加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空腹服用。快熟的時候加一小撮鹽,再煎兩沸。忌食麵食、豆腐,以及一切生冷食物。此方得自鄉里蕭國賢,國賢得自川僧。他說自己患上這種病後,只要吃冷東西或天氣寒冷就會發作,發作時胸口會有一點疼痛,甚至蔓延到背部,痛不欲生,服用此方後病根就消失了。屢試屢驗,功效難以言盡。

枇杷葉散可以調理脾胃,清熱降氣,去除積滯,舒緩氣機,化痰止咳,促進新陳代謝,是養生的重要藥方,不可缺少。

藥方組成:丁香、乾薑、半夏(湯浸洗)、沉香、枇杷葉(薑汁塗炙)、肉豆蔻(麵裹煨,各三錢)、甘草(五錢半,炙)、白豆蔻仁(炒)、陳皮、縮砂仁(炒,各六錢)、茯神(去木)、白朮(各一兩)、檳榔(二錢半,煨)、青皮(四錢半)、木香(四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不拘時候。

白豆蔻丸,補脾胃氣弱,飽則胸間虛滿。

白豆蔻仁(炒),縮砂仁(炒),人參,白朮,茯苓(去皮),丁香,白姜,粉草,麥糵(各一兩,炒),良薑(半兩)

上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二丸,食前煎人參棗湯嚼下。(寶慶張太醫方,屢用有效)

烏雞煎丸,補脾胃虛弱。

大附子(炮,去皮臍),川當歸(各一兩),紅椒(半兩),白茯苓(七錢)

白話文:

上藥方,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個棗子,煎煮至七分,任何時候都可以服用。

白豆蔻丸可以補脾胃氣虛,飽餐後胸間感到空虛。

取白豆蔻仁(炒)、縮砂仁(炒)、人參、白朮、茯苓(去皮)、丁香、白姜、粉草、麥糵(各一兩,炒)、良薑(半兩),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劑,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至二丸,飯前用人參棗湯送服。(此方為寶慶張太醫方,經多次使用驗證有效)

烏雞煎丸,可補脾胃虛弱。

取大附子(炮製,去皮臍)、川當歸(各一兩)、紅椒(半兩)、白茯苓(七錢)。

上為細末,用烏雞一隻,將米醋爛蒸,合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任下。(廬陵範太醫方)

桃仁散,治男子脾痛不可忍。神效。

桃仁(不拘多少,螺粉炒,卻不用粉)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服。

進食散,調脾進食,療腹脹吐逆。

青皮,陳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訶子,良薑,白姜

上等分。㕮咀。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空心,一日三服。

丁香調氣湯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一隻烏雞用米醋煮爛,再把藥末混合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空腹時用鹽湯或溫酒送服。(出自廬陵範太醫方)

桃仁散,專治男子脾臟疼痛難忍,效果顯著。

桃仁(份量不限,用螺粉炒,不要再用粉末)

將藥材磨成細末,空腹時用酒調服。

進食散,可以調和脾胃,促進食慾,治療腹脹、嘔吐等症狀。

青皮、陳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製過)、草果子、訶子、良薑、白姜,以上藥材等量。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生薑三片、紅棗一枚,加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空腹服用,一天三次。

丁香調氣湯。

白豆蔻(八錢),丁香(七錢),縮砂仁,乾薑(炮),木香,白朮(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炒鹽(一兩三錢)

上為細末,熱湯點服。(魏氏方)

經進過院湯

草豆蔻(一兩,用生薑五兩,切片同拌,以水三升,慢火煮水於為度,取出焙乾),白豆蔻仁,蓬莪朮(炮),益智仁(各半兩),粉草,炒鹽(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熱湯點服。

平胃丸,正胃消痰。

平胃散(四兩),半夏(四兩,薑製),好棗(二百枚),燈心草(一小把)

白話文:

白豆蔻八錢、丁香七錢、縮砂仁、乾薑(炮製)、木香、白朮(炒製,各半兩)、甘草(炙製,一兩半)、炒鹽一兩三錢,研磨成細末,用熱湯沖服。

草豆蔻一兩,用生薑五兩切片拌勻,以水三升慢火煮至水量適度,取出晾乾。白豆蔻仁、蓬莪朮(炮製)、益智仁(各半兩)、粉草、炒鹽(各一兩半),研磨成細末,用熱湯沖服。

平胃丸四兩、半夏(薑製,四兩)、好棗二百枚、燈心草一小把。

上水一大碗,煮候棗爛,去燈心草,用棗去皮核取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九十丸,薑湯下。

安脾散

白朮,白豆蔻仁(炒),香附子(炒),人參,甘草

上等分,白湯點服。(信庵趙大師)

姜附湯,治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不進或發寒熱。

白豆蔻(半兩,去殼),附子(一個,七錢,炮),縮砂仁(三錢),白姜(一兩,炮),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空心服。屢用取效。

生胃丸,治酒食所傷,胸膈不快,不思飲食。

白話文:

此方名為姜附湯,主治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慾不振或發寒熱等症。

配方如下:白豆蔻(半兩,去殼)、附子(一個,七錢,炮製)、縮砂仁(三錢)、白姜(一兩,炮製)、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煮,煎至八分,空腹服用。反覆使用,療效顯著。

此方名為生胃丸,用於治療因酒食過度導致的胸悶不適、食慾不振等症狀。

良薑,白姜(各四兩,並油炒),丁香,胡椒

上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米飲陳皮湯下。

蠍梢散,治腹脹。

胡椒(一兩),蠍尾(半錢,去刺)

上面糊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陳米飲下。

參附正氣散,治脾腎傷損。

(見諸氣門)

青棗散,治脾胃泄瀉,心腹膨脹疼痛,不納飲食,或作吐逆翻胃,脾痛,氣不升降,兼脾胃積冷。

白話文:

良薑和白姜各取四兩,用油炒過後,研磨成粉末,再與丁香、胡椒一起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百到一百一十粒,用米湯或陳皮湯送服。此方名為蠍梢散,可治腹脹。

胡椒取一兩,蠍尾取半錢,去除刺,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粒或十到二十粒,用陳米湯送服。此方名為參附正氣散,可治脾腎損傷。

青棗散則是用來治療脾胃泄瀉、心腹膨脹疼痛、不思飲食、嘔吐、脾痛、氣機升降失調以及脾胃積寒等症。

陳皮,甘草,乾薑,良薑(各炒)

上等分。細末。每服一錢,鹽湯空心點服,薑棗煎亦得。忌生冷、魚腥、酒、豬肉動氣物。只可吃鳩子、雀兒、豬肝、肺等物。

參藿散,治脾胃積冷吐逆,不納飲食,宿食不消,氣不升降,嘔吐酸水,心腹膨脹,腳手虛浮。

甘草,白芷(各一兩),丁皮(半兩),厚朴(三兩,制)

上㕮咀。每服三錢,姜三片,紫蘇五葉,水一盞,煎至七分,服之無時,如虛浮,入黑豆五十粒,濃煎。忌生冷、魚腥、動氣等物。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參藿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一系列症狀,例如消化不良、嘔吐、腹脹、四肢乏力等。

方劑中使用陳皮、甘草、乾薑、良薑等藥材,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和胃、健脾消食的功效。

服用時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例如避免生冷、魚腥、酒、豬肉等容易導致身體氣血不調的食物。

另外,方劑還提供了一種加黑豆濃煎的用法,可以針對虛浮症狀,起到補益氣血的作用。

導引方,去太倉不和,臂腰虛悶。

欹身,兩手一向偏側,急努身,舒頭拱手、竟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氣共力皆和,來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項前後兩角緩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縱身心,搖三七,遞牙亦然。

白話文:

導引可以治療胸闷、手臂和腰部无力等症状。身体倾斜,两手向一侧伸展,用力伸展身体,舒展头部,拱起双手,用力拉伸,逐渐达到极限,气力协调一致,左右两侧重复练习。每次练习三七次。前后两侧颈部缓慢舒展,双手像向外扒一样,放松身心,摇动三七次,牙齿也跟着一起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