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 卷之十二,癰疽門 (5)
卷之十二,癰疽門 (5)
1. 炙癰疽法
李氏云:治疽之疾,灼艾之功勝於用藥。初發一日之內,尖頭如麻豆大時,便好措手。其法:用大獨頭蒜薄切如小錢大,亦如錢厚,以蒜錢則於疽頂尖上,以熟艾炷安於蒜錢上,灸之三壯,一易蒜錢。若灸時疼痛,要灸至不痛。初灸時不痛,然後止,以百壯為準。用大蒜取其毒有力,多用艾炷取其火力通透,如法灸之。
瘡一發膿潰,繼以神異膏貼之,即日而安。一能使瘡不開大,二內肉不壞,三瘡口易合,一舉而三得之。然人未知之而多遲疑不決,至二日之後,疽大如指,毒氣開散,病者不能堪火,不可灼艾矣。可不預知之乎?但頭上見疽,或項以上見疽,則不可用此法灸,反增其疾,其餘皆可艾灸為上也。
內托散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
上研勻。濃煎甘草湯調下。若毒氣衝心,有嘔逆證大宜服此。
五香連翹湯
木香,沉香(各三兩),丁香(半兩),連翹,射干,升麻,黃耆(生),木通,桑寄生(最能療此疾,如無真者,只倍用升麻代之),獨活(各三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重,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銀器煎藥尤佳。疑似之間多服,無效,二日後與漏蘆湯相間服之。
漏蘆湯,疽作後二日,服此退毒下膿,又與五香連翹湯間服。
生大黃(十三兩),黃芩(去皮),赤芍藥(生銼,去蘆),甘草(生銼),升麻,漏蘆(去蘆),麻黃(去根),白蘞(洗淨),白及(去須),枳殼(米泔浸一宿,去白。各四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煎一盞,紗帛濾去滓,空心,食前熱服。以快利為度,病人更自量增損服,立效。
沉麝湯
木香(麝香研),沉香(乳香研),藿香(葉),連翹(各等分)
上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無時。
加減八味丸
大地黃(先焙,用酒浸,飯上蒸七次,焙,秤二兩),山藥(炒),山茱萸(去核,焙。各一兩),牡丹皮(去木),肉桂(半兩),澤瀉(水洗,切作塊,灑濕蒸五次,切,焙),白茯苓(去皮。各八錢),真北五味子(一兩)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五更初,未言語前,溫酒或鹽湯吞下三四十丸。內用真北五味子最為得力,此味能生腎水,平補,降心氣,大有勸效。
黃耆六一湯,常服此藥,終身可免癰疽,仍大治渴。
黃耆(六兩半,用鹽水濕潤,飯上蒸三次,焙),粉草(一兩,半生半炙)
上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點,酒調尤好。一發背之人,雖云有熱,未有不自腎虛而得之者。若疽疾減過五分之後,便合如前法,五更服山藥丸或加減八味丸。
李氏云:疽疾將安及七八分,便當服加料十全大補湯,以補氣血。每日當與排膿內補十宣散,相間服之。
白話文:
李氏說:治療癰疽這種疾病,用艾草燒灼的效果勝過用藥。在剛發病的一天之內,當膿皰的頂端像麻豆大小時,就最好開始處理。方法是:將大顆的獨頭蒜切成薄片,像小錢幣大小,厚度也像錢幣一樣,將蒜片覆蓋在膿皰的頂端,再將燃燒的艾炷放在蒜片上燒灼,燒三次,每次都要更換蒜片。如果燒灼時感到疼痛,要一直燒到不痛為止。如果剛開始燒灼時不痛,那就停止,以燒一百次為準。用大蒜是為了利用其毒性,多用艾炷是為了讓火力能充分穿透。按照這種方法燒灼。
如果膿瘡破潰流膿,就接著用神異膏貼敷,當天就會痊癒。這樣做能讓瘡口不擴大,二來能保護內部肌肉不壞死,三來能使瘡口容易癒合,一次達到三種效果。然而,人們不了解這種方法,常常猶豫不決,等到兩天後,膿瘡變得像手指一樣大,毒氣擴散開來,病人無法承受火燒,就不能用艾草燒灼了。這難道不是應該事先知道的嗎?但是,頭上或脖子以上長膿瘡,就不能用這種燒灼的方法,反而會加重病情。其他部位都可以用艾灸作為最好的治療方法。
內托散
真綠豆粉(一兩),乳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濃煎的甘草湯調服。如果毒氣衝心,出現嘔吐的症狀,就非常適合服用此藥。
五香連翹湯
木香,沉香(各三兩),丁香(半兩),連翹,射干,升麻,黃耆(生的),木通,桑寄生(最能治療此病,如果沒有真的,就加倍用升麻代替),獨活(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重,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用銀器煎藥更好。在病情不確定時多服用,如果無效,兩天後與漏蘆湯交替服用。
漏蘆湯,膿瘡發作兩天後,服用此藥可以退毒排膿,並與五香連翹湯交替服用。
生大黃(十三兩),黃芩(去皮),赤芍藥(生的,切成片,去除根莖),甘草(生的,切成片),升麻,漏蘆(去除根莖),麻黃(去除根部),白蘞(洗淨),白及(去除鬚),枳殼(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去除白色部分。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兩碗,煎至一碗,用紗布過濾掉藥渣,空腹,飯前熱服。以排便順暢為標準,病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增減藥量,效果顯著。
沉麝湯
木香(麝香研磨),沉香(乳香研磨),藿香(葉),連翹(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不限時間。
加減八味丸
大地黃(先烘乾,用酒浸泡,在飯上蒸七次,烘乾,稱二兩),山藥(炒),山茱萸(去除核,烘乾。各一兩),牡丹皮(去除木質部分),肉桂(半兩),澤瀉(用水洗淨,切成塊,灑上水蒸五次,切片,烘乾),白茯苓(去除皮。各八錢),真北五味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天五更時分,在還沒說話之前,用溫酒或鹽湯吞服三四十丸。其中,真北五味子最為有效,這種藥材能夠滋養腎水,平和地補益,降低心氣,效果顯著。
黃耆六一湯,經常服用這種藥,終身可以避免癰疽,並且能有效治療口渴。
黃耆(六兩半,用鹽水濕潤,在飯上蒸三次,烘乾),粉草(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炙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早上和中午,用白開水沖服,用酒調服效果更好。長背瘡的人,雖然說是因為有熱,但沒有不是因為腎虛而引起的。如果膿瘡的病情減輕到五成以上,就應該按照之前的方法,五更時分服用山藥丸或加減八味丸。
李氏說:當癰疽快要痊癒到七八成時,就應該服用加料的十全大補湯,以補益氣血。每天應與排膿內補十宣散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