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2)

1. 口齒門

細辛,乾薑,川烏,草烏,蓽茇,吳茱萸(各半兩),菵草(一兩),木律(一分)

上為細末,先用鹽湯蘸濕,手點藥揩牙,候良久,藥力敗,用溫水灌漱,齒痛即止。

巴子膏,治風蛀牙,如蟲蛀破者。

張主簿赴官於廣州懷集縣,甚被此疾所苦,吳縣丞以此方教之,即愈。

巴豆(三粒,紙裹,壓去油),乳香(一錢)

上火上熔乳香成汁,用巴豆不住攪和,候冷取出,圓成膏子。酌量牙齒竅穴大小,將燈上炙,旋圓,納於穴中,痛即止。

綠雲膏,治口瘡臭氣,瘀爛,久而不瘥,。

黃檗(半兩),螺青(二錢)

上研細,臨臥置一字在舌下,不妨咽津,遲明瘥。

杏粉膏,治口瘡,以涼藥敷之。

杏仁(十粒,去皮、尖),輕粉(一字)

上研杏仁,細調勻,臨臥敷瘡上,少頃吐之,勿咽。

玉池散,治風蚛牙疼,腫癢動搖,牙齦潰爛,宣露出血,口氣等疾。

地骨皮,香白芷,川升麻,防風,細辛,川芎,槐花,當歸,藁本,甘草

上等分,為末,每用一字許揩牙,或大段痛,即取二錢,水一盞半,黑豆半合,生薑三片,煎至一盞,稍溫漱,候冷吐之,殊效。或用金沸草散,熏漱亦佳。

神仙齒藥方,

西嶽蓮花峰神傳

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熟地黃,

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荷葉剪心用)

青鹽等分同燒煅,研細將來使最良

揩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

二聖散,治口瘡,塗足心。

嘉禾老張太醫傳去,屢試得效,其理難曉。

大川烏,吳茱萸

上各半兩,為細末,每用藥末五錢匕,面五錢,以醋調塗兩腳心,油單隔,片帛系定,臨臥用,次日便見效。

蒲黃散,治舌腫。

有一士人沿汴東歸,夜泊村步。其妻撼之,問何事,不答;又撼之,妻驚起,視之舌腫滿口,不能出聲。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摻,比曉復舊。問之,乃蒲黃也。

蒲黃

上為細末,摻之。

聚寶散,治一切風蛀,牙疼不止者。

醫僧慈雲大師方,余少年用之見效。

露蜂房(五兩),荊芥(三兩)

上為細末,每用五錢,烏梅三個,水二盞,煎一盞半,乘熱呷漱,冷吐出。

白話文:

[口齒門]

細辛、乾薑、川烏、草烏、蓽菝、吳茱萸(各半兩),菵草(一兩),木律(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先用鹽水沾濕,用手指沾取藥粉擦拭牙齒,等一會兒藥力減弱後,再用溫水漱口,牙痛就會停止。

巴子膏,治療因風邪引起的蛀牙,尤其適合蟲蛀破損的牙齒。

張主簿到廣州懷集縣上任時,深受此病困擾,吳縣丞用這個方子教他,很快就好了。

巴豆(三粒,用紙包好,壓出油),乳香(一錢)

將乳香放在火上熔成汁,加入巴豆不停攪拌,等冷卻後取出,搓成膏狀。根據牙齒蛀洞的大小,將膏藥在燈火上烤一下使其軟化,然後塞入蛀洞中,疼痛就會停止。

綠雲膏,治療口瘡、口臭、潰爛,久治不癒的情況。

黃檗(半兩),螺青(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睡覺前放少許在舌頭下,可以吞嚥口水,隔天早上就會好轉。

杏粉膏,治療口瘡,用性涼的藥敷在患處。

杏仁(十粒,去皮、尖),輕粉(一字)

將杏仁磨成粉,與輕粉調勻,睡覺前敷在口瘡上,過一會兒吐掉,不要吞嚥。

玉池散,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牙痛,牙齦腫脹、發癢、牙齒鬆動、牙齦潰爛、流血、口臭等疾病。

地骨皮、香白芷、川升麻、防風、細辛、川芎、槐花、當歸、藁本、甘草

將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粉,每次用少量擦拭牙齒,如果疼痛劇烈,就取二錢藥粉,用水一碗半,黑豆半合,生薑三片,煎到剩下一碗,稍微溫熱時漱口,等冷卻後吐掉,效果非常好。或者可以用金沸草散熏蒸漱口,效果也很好。

神仙齒藥方

相傳是西嶽蓮花峰的神仙傳授。

豬牙皂角和生薑,西國升麻與熟地黃,

木律旱蓮與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荷葉用剪去中心的)

青鹽等分一起燒煉,磨成細粉使用最好。

擦牙能使牙齒牢固,鬍鬚頭髮烏黑,誰知道世間有如此神奇的藥方。

二聖散,治療口瘡,塗抹在腳心。

這是嘉禾老張太醫傳下來的,多次試驗都有效,其中的原理難以解釋。

大川烏,吳茱萸

將以上藥材各半兩磨成細粉,每次取藥粉五錢,加麵粉五錢,用醋調和,塗抹在兩個腳心,用油紙隔開,再用布條綁好,睡覺前使用,第二天就會見效。

蒲黃散,治療舌頭腫脹。

有一個讀書人沿著汴河東歸,夜晚停靠在村邊。他的妻子搖醒他,問他怎麼了,他卻不回答;又搖了他一下,妻子驚醒後,看到他的舌頭腫脹滿口,發不出聲音。急忙找來醫生,一位背著藥囊的老者到了,用藥粉敷在患處,天亮時就恢復了原樣。問他用的什麼藥,才知道是蒲黃。

蒲黃

將蒲黃磨成細粉,直接敷在患處。

聚寶散,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蛀牙,牙痛不止的情況。

這是醫僧慈雲大師的方子,我年輕時用過,效果很好。

露蜂房(五兩),荊芥(三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用五錢,加三個烏梅,用水兩碗煎到剩下一碗半,趁熱含漱,等冷卻後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