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十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6)

1. 發背門

上為細末,二錢溫酒調下,催服。依仙芝式敷藥如前,以醋調絲瓜汁尤佳。

玉女飛花散,

蜀桑根(大者,即芫花根,不磨,木臼搗用)

上五月五日採,輕輕水中洗去土,燒淡醋令沸,以花根於醋中一走過,覺色變白,如寄生法取之,當日採當日合。刮令極細,須用利瓷片,而慢手乃可。每服一字,溫酒一大盞,放藥於盞面上,良久花飛開,下。日催如入門式,敷以絲瓜汁,調醋亦可。

趙侯須散,

趙侯須(一大握,乾者,四兩為一服),苦辣回根(七寸),甘草節(三寸),乳香(一錢),穿山荷根(七寸,蒲桃藤根)

上生搗,為粗末,煎,去滓,乾者為細末。上件為一劑,分三服。每服用好酒三升半,煎七分。三服敷,酒調依上方。

黃真君妙貼散,

硫黃(好者,不以多少),乳香(半兩)

上用蕎麥麵為窩子,包黃在內,於三斤熟火中煅,令黃黑,取出,入乳香研細,用井花水調,以熟絹剪如腫樣貼之,留竅,日兩易。

如聖青龍散,治發背,如初覺背上有瘡癤,不以大小,或疼或癢,無頭,內攻向里,腫硬,如湯火燒,燥渴,不思飲食。

王史經驗方。

薜荔葉(小者取一握)

上用新水一碗,於瓷器中煎十餘沸,放溫。臨臥一服,兩銀盞許。如未解熱燥,再一服,下瘡根惡物為應。

聖效散,

潘氏方,治癰背累有效。

黃檗末(一兩,炒,令變色微紫),熟乾地黃末(三錢,略炒),檳榔末(三錢),木香末(二錢,同上二味炒,令微黃色)

上勻為細末,如大膿已盡,即更入雞內金二錢,令生肌也。

黃耆湯,

常器之方。

黃耆(一兩),桔梗(一兩),甘草(一兩),藿香葉(三錢),青皮(半兩,不去白),乾葛(半兩,如不渴,減半),瓜蔞根(三錢,如不渴,減半)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頻頻服之,氣弱人細呷。

乳香散,治發背內潰,及諸惡毒衝心,嘔,痛,三兩服救一命。凡瘡日,宜一兩服,內托毒氣,使出外不內攻。

予嘉祐庚子赴官南宮,舟過彭門,郡守兵部寇公以中伏日,召會於府園。是時家人左腋下苦大瘡,舟中隘熱,亟欲解行,以是白公,不待終席獨去。公曰:凡瘡血滯,耳聽自潰,勿過砭治。若毒內行,為煩嘔,此候最惡。其家有乳香散,非能治瘡也,能反毒之入為嘔者也。因出十餘匕見遺,服之即效。

真綠豆粉(四兩,研),乳香(光明者一兩,於水中坐乳缽,研細)

上二物,再同研極細,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水不用多,要藥在胸膈也。

白話文:

發背門

將藥粉磨成細末,用二錢,以溫酒調服,並催促服用。然後依照之前仙芝的用法敷藥,用醋調和絲瓜汁效果更佳。

玉女飛花散

蜀桑根(挑選大的,也就是芫花根,不要磨,用木臼搗碎使用)在五月五日採收,輕輕用水洗去泥土,將淡醋煮沸,把花根快速在醋中浸過,看到顏色變白,就像寄生一樣取出,當天採收當天製作。用鋒利的瓷片將花根刮成極細的粉末,要慢慢地刮才行。每次服用一字(約為少量),用一大杯溫酒沖服,將藥粉放在酒面上,等一段時間藥粉會像花一樣散開,再喝下去。每天催促服用,並按照入門的方式,敷上絲瓜汁,或用醋調和也可以。

趙侯須散

趙侯須(一大把,如果是乾的則用四兩為一劑),苦辣回根(七寸),甘草節(三寸),乳香(一錢),穿山荷根(七寸,即蒲桃藤的根)。以上藥材新鮮的就搗碎成粗末,煎煮,去渣,如果是乾的就磨成細末。以上為一劑藥量,分三次服用。每次用好酒三升半煎煮至剩七成時服用。服用後再用酒調和藥粉敷在患處,依照上述方法。

黃真君妙貼散

硫黃(好的硫黃,用量不限),乳香(半兩)將蕎麥麵做成一個窩狀,把硫黃包在裡面,放在三斤燒熱的火中煅燒,使硫黃變成黑色,取出,加入乳香磨成細末,用井水調和,用熟絹剪成腫塊的形狀貼在患處,留一個孔,每天換兩次藥。

如聖青龍散

治療發背,如果剛開始感覺背上有瘡癤,無論大小,或痛或癢,沒有膿頭,往裡面發展,腫脹堅硬,像被熱湯燙傷一樣,感到口渴,不想吃飯。這是王史的經驗方。

薜荔葉(選小片的,取一把)用新水一碗,在瓷器中煎煮十幾滾,放溫後,睡前服用,大約兩小杯的量。如果熱燥感沒有解除,再服用一次,可以使瘡根的惡物排出。

聖效散

潘氏的藥方,治療癰背屢次有效。

黃檗粉(一兩,炒過,使顏色稍微變紫),熟乾地黃粉(三錢,稍微炒過),檳榔粉(三錢),木香粉(二錢,與上面兩種藥材一起炒,使其微微發黃)。將以上藥粉混合均勻磨成細末,如果膿已經排盡,就再加入雞內金二錢,以促進新肉生長。

黃耆湯

常器之的藥方。

黃耆(一兩),桔梗(一兩),甘草(一兩),藿香葉(三錢),青皮(半兩,不要去掉白色的部分),乾葛(半兩,如果口不渴,減半),瓜蔞根(三錢,如果口不渴,減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匕,用水一碗半煎至剩一碗,頻繁服用,氣虛的人要慢慢小口喝。

乳香散

治療發背內部潰爛,以及各種毒素衝擊心臟,導致嘔吐和疼痛,服用三兩可以救命。一般瘡發作時,宜服用一兩,能夠把毒氣托出體外,避免向內侵襲。

我嘉祐庚子年赴南宮上任,船經過彭門時,郡守兵部寇公在中伏天邀請大家在府園聚會。當時我家人的左腋下長了一個很大的瘡,船中又悶熱,他很想早點離開,就向寇公說明情況,沒有等宴席結束就獨自走了。寇公說:凡是瘡,血瘀滯,只要聽到瘡自己破裂的聲音就不用擔心,不要過度用針刺治療。如果毒氣向內侵襲,導致煩躁嘔吐,這是最不好的徵兆。他家裡有乳香散,雖然不能治瘡,但可以把向內侵襲的毒氣反轉變成嘔吐的方式排出。於是寇公拿出十幾勺乳香散送給我,服用後立刻見效。

真正的綠豆粉(四兩,磨成粉),乳香(選用光澤好的,一兩,放在有水的乳缽中磨細)。將以上兩種藥材再次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新打的水調服,水不要用太多,要讓藥物停留在胸膈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