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甫

《活人事證方後集》~ 卷之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4)

1. 痰飲門

漳州周判官柄傳。

白朮(一斤二兩),乾薑(六兩,炮),肉桂(六兩),赤茯苓(七兩),旋覆花(八兩),枳實(二兩)

上件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不拘時。

搜飲丸,

宇文尚書方。

木瓜(一個,切下頂作罐兒,去瓤),生白礬,半夏曲(各等分)

上將二味藥,填在木瓜內,卻用圓頂蓋定,用麻縷扎縛於飯甑上,炊兩次,爛研,以宿蒸餅為丸,不拘多少,但和得聚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

倍術散,治酒癖痰飲,此藥大有功效。

白朮(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㕮咀,分三服,水一大𧊝,姜十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臟腑微動即安。

芎辛散,治壅塞痰盛,清頭目。

辛丑年葛丞相作正言苦此疾,逾月語音不出,服柴胡之類亦不能去,醫者云是燥,用此藥數服而愈。

川芎,細辛,防風,桔梗,白芷,甘草,羌活(已上各一兩),桑白皮(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薑二片,薄荷三葉,煎至七分,不飢不飽時溫服。

人參紫菀湯,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急,胸膈煩悶,痰涎不利,坐臥不安,晝夜不止,久不愈者,以致形容瘦減,力氣羸劣者並宜服之。

蘇司法次參傳之於滕舉二方。

人參(一分),京紫菀(半兩),款冬花(半兩),五味子(一分),杏仁(半兩),甘草(一分),縮砂仁(一兩),罌粟殼(去頂瓤,用薑汁製炒,一兩),桂枝(一分)

上併為飲子,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烏梅兩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星砂圓,消痰積,溫中順氣,治一切風痰,利胸膈,壯脾胃,及內傷生冷,腹脅脹痛,酒後痰實嘔吐,服之神效。

鎮江邢醫方,朱子新傳。

天南星(四兩,湯浸洗七遍),良薑(四兩),縮砂仁(二兩)

上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生薑湯下,不計時候。夏月吃生冷尤宜服。雖多至七八十丸,無害,加香附子二兩尤妙。

化痰圓,治停痰宿飲。

半夏(湯洗七遍,別作末),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朮,桔梗(切作小塊,薑汁浸。已上各一兩),枳實,香附子,前胡,甘草(已上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半夏、薑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薑湯下。

玉塵散,治痰飲。

出千金方。

桑白皮(自取東向未出土者,淨洗,二兩),桔梗(三兩),半夏(一兩,沸湯泡七遍),南星(一兩,沸湯泡七遍)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方加北五味子各等分。

十棗湯,治懸飲,咳唾引脅下痛。又治支飲,咳煩,胸中痛至百日、一歲,其脈弦者。

白話文:

漳州周判官的藥方:

白朮一斤二兩、炮製過的乾薑六兩、肉桂六兩、赤茯苓七兩、旋覆花八兩、枳實二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溫開水送服,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搜飲丸:

這是宇文尚書的藥方。取一個木瓜,切開頂部像罐子一樣,挖空裡面的瓤。將生白礬和半夏曲磨成粉(各等份),填入木瓜中,蓋上頂部,用麻繩綁在蒸飯的甑子上蒸兩次。蒸爛後搗成泥,用隔夜的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服用量不拘,只要能搓成丸就可以。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服用的時間沒有限制。

倍術散:

這藥方主要治療因嗜酒而引起的痰飲,效果顯著。用白朮二兩和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去除皮和臍)。將藥材切碎,分成三份,每次取一份加入一大碗水和十片生薑一起煎煮,煎至七成,去渣後空腹服用。服用後如果感到內臟輕微蠕動就表示有效。

芎辛散:

這藥方主要治療因痰多引起的胸悶、頭暈目眩。辛丑年時,葛丞相因患此病,一個多月無法說話。服用柴胡等藥物也沒有效果。醫生認為是燥熱引起的,服用此藥後數次就好。藥方包含川芎、細辛、防風、桔梗、白芷、甘草、羌活各一兩,桑白皮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杯半水、兩片生薑和三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七成,不要在太飽或太餓時溫服。

人參紫菀湯:

此藥方主要治療肺氣不調、咳嗽氣喘、胸悶煩躁、痰多不利、坐立不安、晝夜不止、久治不愈,以致身體消瘦、體力虛弱的人。蘇司法從滕舉那裡得到這個藥方。藥方包含人參一分、京紫菀半兩、款冬花半兩、五味子一分、杏仁半兩、甘草一分、縮砂仁一兩、用薑汁炒製過的罌粟殼一兩(去除頂和瓤)、桂枝一分。將所有藥材煮成湯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半水、五片生薑和兩個烏梅一起煎煮至七成,去渣後溫服。

星砂圓:

此藥方主要消除痰積,溫中理氣,治療各種風痰,疏通胸膈,健脾胃,以及因內傷生冷食物、腹脅脹痛、酒後痰多嘔吐等症狀,效果顯著。這是鎮江邢醫的藥方,由朱子新傳。藥方包含天南星四兩(用熱水浸泡洗七次)、良薑四兩、縮砂仁二兩。將藥材磨成粉,用生薑汁煮成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夏天吃生冷食物後尤其適合服用。即使多服至七八十丸也沒有問題,加入香附子二兩效果更好。

化痰圓:

此藥方主要治療停滯的痰和宿飲。藥方包含半夏一兩(用熱水浸泡洗七次,另磨成粉)、人參一兩(去蘆)、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桔梗一兩(切小塊,用薑汁浸泡)、枳實半兩、香附子半兩、前胡半兩、甘草半兩。將所有藥材磨成粉,用半夏和薑汁煮成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薑湯送服。

玉塵散:

此藥方主要治療痰飲,出自《千金方》。藥方包含桑白皮二兩(選擇朝東且未出土的,洗淨)、桔梗三兩、半夏一兩(用沸水浸泡七次)、南星一兩(用沸水浸泡七次)。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半水和七片生薑一起煎煮至七成,去渣後溫服。另一個藥方是在此基礎上加入等量的北五味子。

十棗湯:

此藥方主要治療懸飲,即咳嗽時牽引肋下疼痛,也治療支飲,表現為咳嗽煩躁、胸痛,持續時間長達數月甚至一年,且脈象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