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康賴

《醫心方》~ 卷第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

1. 治病大體第一

又云:復應觀人之虛實、補瀉、男女、老少、苦樂、榮悴、鄉壤、風俗,並各不同。褚澄治寡婦尼僧異於妻妾,此是達其性懷之所致也。

《太素經》云:黃帝問於岐伯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曰:地勢使然。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法始生也。魚鹽之地,濱海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故其病為癰瘍,其治宜砭石。砭石者,亦出從東方來。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也,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疊(他協反,重也,累也)篇。其民笮食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皆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毒藥從西方來。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凍;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病,其治宜灸焫(而□反,燒也)。灸焫者從北方來。

南方者,天地所養長陽氣之所盛之處也。其地窪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民致(直吏反,密也)理而色赤。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從南方來。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生物色者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故按撟亦從中央出。故聖人離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

又云:凡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於外邪,病從內生,名曰脫榮;嘗富後貧,名曰失精。(楊上善云:先貴後賤,有脫榮之傷;先富後貧,有失精之損;脫榮傷也,有卑賤之辱;失精傷也,有貧悴之困。雖不中於外邪,形神苦之所致也。)

最勝王經云:

病有四種別,謂風熱痰癊,及以總集病,應知發動時。春中痰癊動,夏內風病生,秋時黃熱增,冬節三俱起。春食澀熱辛,夏膩熱咸醋,秋時冷甜膩,冬酸澀膩甜。於此四時中,服藥及飲食,若依如是味,眾病無由生。食後病由癊,食消時由熱;消後起由風,準時須識病。既識病源已,隨病而設藥,假令患狀殊,先須療其本。

風病服油膩,患熱利為良,癊病應變味,總集須三藥。風熱癊俱有,是名為總集,雖知病起時,應觀其本性。如是觀知已,順時而授藥,飲食藥無差,斯名善醫者。復應知八術,總攝諸醫方,於此若明閒,可療眾生病。謂針刺傷破,身疾並鬼神,惡毒及孩童,延年增氣力。先觀彼形色,語言及性行。

然後問其夢,知風熱癊殊。乾瘦小頭髮,其心無定性。多語夢死行,斯人是風性。少年生白髮,多汗及多瞋。聰明夢見火,斯人是熱性。心定身平整,慮審頭津膩。夢見水白物,是癊性應知。總集性俱有,或二或具三,隨有一偏增,應知是其性。既知本性已,准病而授藥,驗其無死相,方名可救人,諸根倒取境,尊醫人起慢,親友生嗔恚,是死相應知。左眼白色變,舌黑鼻梁欹;耳輪與舊殊,下唇垂向下。

白話文:

治病大體第一

治療疾病時,必須觀察病人的虛實、需要補還是瀉、男女、老少、病人的痛苦程度、身體狀況、居住地區和當地風俗,這些都會影響治療方法。褚澄醫生治療寡婦、尼姑和僧人的方法與治療妻妾的方法不同,這是因為他了解了這些人的心理狀態。

《太素經》記載,黃帝問岐伯:同樣的疾病,治療方法卻各有不同,都能治癒,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這是因為地理位置的不同。東方地區,是天地萬物開始生長的地方,靠近海邊,人們以魚鹽為食,魚性溫熱,鹽能助長血液循環,因此東方人膚色黝黑,體質強健,容易生癰瘍等疾病,治療宜用砭石,而砭石也產於東方。

西方地區,多金玉和沙石,是天地之氣收斂的地方;那裡的人們多居住在高處,風大,水土強硬,人們衣著簡樸,生活質樸,飲食以肥肉為主,邪氣不易侵犯身體,所以他們的疾病大多是內生之疾,治療宜用毒藥,而毒藥也來自西方。

北方地區,是天地之氣閉藏的地方,地勢高峻,寒冷冰凍,人們喜歡在野外生活,以奶製品為主食,容易臟腑受寒而生病,治療宜用灸法,而艾灸也來自北方。

南方地區,是天地之氣蓬勃生長,陽氣旺盛的地方,地勢低窪,水土濕軟,多霧露,那裡的人們喜歡吃酸味的食物和肉類,因此身體細膩,膚色紅潤,容易患攣痹等疾病,治療宜用針灸,而九針也產於南方。

中央地區,地勢平坦濕潤,物產豐富,那裡的人們飲食雜而不勞作,所以容易患痿厥、寒熱等疾病,治療宜用導引術,而按摩推拿也源於中央地區。所以聖人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都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治療方法雖然不同,但都能治癒疾病,關鍵在於了解疾病的本質和治療的大體原則。

此外,診斷疾病時,一定要詢問病人過去是否富有,現在是否貧窮,即使不是外邪入侵,疾病也是從內生,這叫做「脫榮」;過去富有,現在貧窮,這叫做「失精」。楊上善說:先富後貧,會有「失精」的損傷;「脫榮」的損傷是地位的降低和尊嚴的喪失;「失精」的損傷是貧窮困苦。即使不是外邪入侵,也是由於精神上的痛苦造成的。

《最勝王經》說:

疾病可分為四種:風、熱、痰、濕,以及這四種疾病的混合症。要了解疾病發生的時間:春季痰濕盛行,夏季風病滋生,秋季燥熱加重,冬季三種疾病都可能出現。春季飲食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夏季應少吃油膩、辛辣、鹹、醋的食物,秋季應少吃寒涼、甜膩的食物,冬季應少吃酸、澀、膩、甜的食物。如果能根據季節調整飲食和服藥,就能避免很多疾病。食物積滯會導致濕病,食物消化不良會導致熱病,消化後會導致風病,一定要準確判斷疾病發生的時間。一旦確定了病因,就要對症下藥,即使症狀不同,也要先治療根本原因。

風病宜服用油膩的食物,熱病宜服用清涼的食物,濕病宜服用健脾利濕的食物,混合症則需三種藥物一起服用。如果風、熱、濕三種病症同時存在,就是混合症,即使知道疾病發生的時間,也要觀察其本質。了解了疾病的本質,就要根據季節和病情開藥,飲食和藥物都要恰當,這樣才算得上是良醫。還應掌握八種治療方法,即針灸、外科手術、治療內科疾病、治療鬼神作祟的疾病、治療中毒的疾病、治療小兒疾病、延年益壽、強身健體。首先要觀察病人的形貌、語言和行為。

然後詢問病人的夢境,以了解是風、熱、濕哪種疾病。體瘦、頭髮稀疏、心神不定、多說話、做噩夢、行為怪異的人,是風性。少年白髮、多汗、愛生氣、聰明、夢見火的人,是熱性。心神安寧、身體勻稱、思慮周密、唾液粘稠、夢見水或白色物品的人,是濕性。混合症可能兼有兩種或三種症狀,哪種症狀加重,就說明是哪種性質的疾病。了解了疾病的本質,就要對症下藥,觀察病人是否沒有死亡的徵兆,才能判斷是否可以治癒。眼睛左側發白、舌頭發黑、鼻樑歪斜、耳輪改變、下嘴唇下垂,都是死亡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