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食物本草卷之四 (5)

1. 山狗獾

形如家狗,腳微短,好鮮食果食,味甘美,皮可為裘,有數種,在處有之,蜀中出者名天狗。

白話文:

山狗獾長得像家狗,但腳比較短,喜歡吃鮮美的果子和肉類,肉的味道甘美可口,皮毛可以做成裘皮。山狗獾有好幾種,各地都有分佈,其中四川產的山狗獾叫做天狗。

2. 豬肉

味苦,微寒。主閉血脈,弱筋骨,發痰,令人少子。食之暴肥,以其風虛故也。瘧病、金瘡勿食。不可同牛肉食,生寸白蟲。同蕎麥食,患熱風,脫鬚眉。[豚卵]味甘溫,無毒。主驚癇癲疾,鬼疰蠱毒,除寒熱,奔豚五癃,邪氣攣縮。[懸蹄]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蝕。

[四足]主傷撻諸敗瘡,下乳汁。[心]主驚邪憂恚,血不足,補虛劣。多食耗心氣。不可同茱萸食。[肚]微溫。補中益氣,止渴利,主骨蒸熱勞,殺勞蟲,補羸,助血脈,止痢。四季宜食。[肺]微寒。能補肺。不可同白花菜食,令滯氣發霍。[肝]溫。主腳氣,冷泄赤白,臟虛。

不可同魚子食。[腎]冷。和理腎氣,通利膀胱,補虛勞,消積滯。冬不可食,損真氣,發虛壅。[脾]主脾胃虛熱。[舌]健脾補不足,令人能食。[頭]補虛乏,去驚癇、五痔。煮極熟食之。[腦]不可食。[鬐脂]主生髮。[脂膏]主惡瘡,利血脈,解風熱,皮膚風,潤肺,解斑貓、芫青毒。

臘月者殺蟲。忌食烏梅。[皮]味甘,寒。豬水畜,其氣先入腎,解少陰客熱。加白蜜食,潤燥除煩。加米粉,益氣斷痢。[腸臟]主下焦虛竭,大小腸風熱,宜食之。

白話文:

豬肉味苦性微寒,能治療閉塞血脈、筋骨虛弱、痰多等症狀,但會導致少子。食用後容易發胖,是因為它屬風虛之物。瘧疾患者和金瘡患者忌食。不可與牛肉同食,否則會生寸白蟲;與蕎麥同食,會患熱風,脫髮眉毛。

豬卵(豬睾丸)味甘性溫,無毒。能治療驚癇、癲癇、鬼疰、蠱毒等症,以及寒熱、奔豚五癃(一種腹部疾病)、邪氣導致的肌肉痙攣。

豬蹄主治五痔、腸道伏熱、腸癰內蝕。

豬四肢能治療外傷、潰瘍等諸多瘡瘍,並能催乳。

豬心能治療驚嚇、憂鬱、憤怒等導致的疾病,以及血虛、體虛等症狀,但多食會耗傷心氣,不可與茱萸同食。

豬肚性微溫,能補中益氣、止渴利尿,治療骨蒸勞熱、殺滅腸道寄生蟲、補益體虛、助益血脈、止痢。四季皆宜食用。

豬肺性微寒,能補肺,但不可與白花菜同食,否則會導致氣滯而發霍亂。

豬肝性溫,能治療腳氣、腹瀉(瀉下物為赤白)、臟腑虛弱等症狀,但不可與魚子同食。

豬腎性冷,能調理腎氣、通利膀胱、補益虛勞、消解積滯,但冬季不宜食用,否則會損傷元氣,導致虛腫。

豬脾能治療脾胃虛熱。

豬舌能健脾補益,增進食慾。

豬頭能補益體虛,治療驚癇、五痔,食用時需煮至極熟。

豬腦不宜食用。

豬鬃毛能生髮。

豬油脂能治療惡瘡,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治療風熱、皮膚病,潤肺,解救斑貓、芫青等毒物。臘月宰殺的豬肉能殺蟲。忌與烏梅同食。

豬皮味甘性寒,豬肉的氣先入腎,能治療少陰經客熱。加入蜂蜜食用,能潤燥除煩;加入米粉食用,能益氣止痢。

豬腸臟能治療下焦虛弱、大小腸風熱等症狀。

3. 野豬肉

味甘。補肌膚,令人肥膩,補五臟,止腸風下血,及癲癇病,不發風氣。尚勝家豬。

液云:微動風。雌者尤美。青蹄者勿食。肪膏酒浸食之,令婦人多乳,連進十日,可供三四孩兒,本來無乳者,亦有三歲者。膽中有黃,黃味辛、甘,氣平,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肌,療癲癇及鬼疰。此物多是射而得之,射藥之毒中入其肉,不可不慮。

白話文:

野豬肉味道甘甜,能滋養肌膚,使人肥胖,補益五臟,還能止瀉痢下血,治療癲癇,且不會加重風症。其營養價值優於家豬。

野豬肉略帶風性,母野豬肉更好。青蹄的野豬肉不要吃。野豬的脂肪用酒浸泡後食用,能使婦女乳汁增多,連續服用十天,可供三、四個孩子哺乳,原本沒有奶水的婦女,也能有奶水哺育三歲的孩子。野豬膽汁呈黃色,味道辛甘,性平,無毒,能治療外傷出血,促進傷口癒合,治療癲癇和夜啼。野豬多為狩獵所得,箭藥的毒性可能殘留在肉中,需謹慎注意。

4.

味甘,平,無毒。主五痔病。燥出,以姜醋進之,大有效。多食動痼疾。

江云:涼有毒,能墮胎髮疥瘡。

白話文:

麂肉味甘性平,無毒。可以治療五種痔瘡疾病。如果痔瘡乾燥突出,可以用薑醋燉煮後服用,效果很好。但吃太多會加重舊疾。

江氏醫家則認為:麂肉性涼且有毒,會導致流產、脫髮和疥瘡。

5.

似麂而大,肉稍粗,氣味亦同麂也。

白話文:

麖是一種像麂但體型更大的動物,肉質較粗,氣味也和麂差不多。

6. 獐肉

味甘,溫,無毒。補益五臟。八月至十一月食之甚姜,餘日食之動氣。又瘦惡瘡者食之發痼疾。心粗豪人宜食之,減其性。膽小人食之愈怯。與鴿食,成癥。[髓]益氣力,悅澤人面。[臍下麝香]味辛,氣溫,無毒,主辟惡氣,殺鬼精物,瘟瘧,蠱毒,癇痓,去三蟲,療諸凶邪鬼氣,中惡心腹暴痛,脹急痞滿風毒,婦人產難,墮胎,療蛇毒。

白話文:

獐肉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能滋補五臟。八月到十一月吃獐肉效果最好,其他月份食用則容易讓人動怒。體瘦多瘡的人食用獐肉,會加重舊疾。性情粗獷豪放的人適合吃獐肉,可以使其性情平和一些;膽小的人吃了則會更加膽怯。獐肉與鴿肉同食,容易導致腫塊疾病。獐肉的骨髓可以增強體力,使面色紅潤。獐肉臍下麝香味道辛辣,性溫和,無毒,能去除惡臭,殺死鬼怪邪物,治療瘟疫、瘧疾、蠱毒、癲癇,驅除三種腸道寄生蟲,治療各種凶邪鬼氣、心腹劇痛、脹滿痞塞、風毒,以及婦女的難產、流產,還能治療蛇毒。

7. 麋肉

益氣補中,治腰腳。

一云:微補五臟不足。多食令人弱房事,髮腳氣,不可近陰,令痿。夫麋性與鹿性一同淫樂,又辛溫補益之物,是令陰不痿也。意當時寫《本草》者,逸其字,以訛傳訛,大率類此,孟子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矣。用者酌之。[脂]辛,溫。主瘡腫死肌,寒風濕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

[角]味甘。主痹,止血,補虛勞,益氣力,填骨髓,暖腰膝,壯陽道。茸尤良。

按:《月令》:「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實同食。

白話文:

麋肉能益氣補中,治療腰腿疼痛。也有人說,它能稍微補充五臟的不足。但吃太多會導致性功能減弱、脫髮和腳氣,而且不能靠近陰冷潮濕的地方,否則會導致陽痿。麋的習性與鹿相似,都喜好交配,而且麋肉辛溫,有補益的功效,所以應該能使人避免陽痿才對。可能是古時撰寫《本草》的人寫錯字,以訛傳訛造成的。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很有道理,用藥的人要自己斟酌。

麋肉的脂肪辛溫,可以治療瘡腫、壞死肌肉、寒風濕痺、四肢拘攣不舒、頭痛腫脹等症狀,還能通暢肌膚腠理。

麋角味甘,可以治療痹症、止血、補虛勞、增強體力、滋養骨髓、溫暖腰膝、壯陽。鹿茸尤其好。

古書《月令》記載:「冬至一陽生,麋角解;夏至一陰生,鹿角解。」麋茸擅長溫補陽氣,鹿茸擅長溫補陰氣。麋鹿肉不可與蝦、生菜、梅子、李子等水果一起食用。

8. 獾豬肉

甘美。作羹臛食之,下水腫,大效。

江云:味酸,平。主丹石熱及久患赤白痢。瘦人食之,長肌肉,肥白。[脂]主傳屍鬼氣,肺痿氣急。酒食之。[胞]吐蠱蟲。

白話文:

獾豬肉甘美可口,用來做羹湯食用,能有效治療水腫。

據江雲記載:獾豬肉味酸性平,能治療丹石所致的熱症及久患的赤白痢疾。瘦弱的人食用,能增長肌肉,使人肥胖白皙。獾豬肉的脂肪能治療屍氣、鬼氣入侵導致的肺痿氣急,宜用酒烹調食用。獾豬的胎盤則能治療蠱毒。

9. 豪豬肉

甘美多膏。利大腸。不可多食,發風氣,令人虛。

白話文:

豪豬肉味道甘美,肥肉很多。能通利大腸。但不可多吃,否則容易引起風邪,導致身體虛弱。

10. 兔肉

味辛,平,無毒。主補中益氣。

江云:寒。主熱氣濕痹,治消渴。久食弱陽,損元氣血脈,令人陰痿。與姜同食,令心痛。妊娠不可食,令子缺唇。[頭骨]主頭眩痛顛疾。[骨]主熱中消渴。[肝]主目暗。不可與雞肉、芥菜、胡桃、柑橘同食。

白話文:

兔肉性味辛平,無毒,能補益中氣。

據江某說,兔肉性寒,可治療熱氣、濕痺以及消渴症。但長期食用會損傷陽氣、元氣和血液,導致陽痿。不可與薑一起食用,否則會引起心痛。孕婦不宜食用,可能導致胎兒唇裂。兔頭骨能治頭暈、頭痛和癲癇;兔骨能治療熱病引起的消渴;兔肝能治療目暗。兔肉不可與雞肉、芥菜、胡桃、柑橘一起食用。

11. 驢肉

涼,無毒。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烏驢佳。一云:食之動風,脂尤甚。屢試驗。

諸家云:治風恐未可憑,其用烏驢者,蓋因水色以制熱,則生風之意。凡腹內物食之,皆令筋急。尿屎皆入藥。

白話文:

驢肉性涼,無毒。可以治療狂風、憂愁、不快樂等症狀,能安定心神、舒緩氣鬱。黑色的驢肉最好。但也有人說,吃驢肉會使人動風,尤其驢肉的脂肪更是如此,這一點經過多次驗證。

許多醫家認為:驢肉治療風症的效果可能不可靠,之所以選用黑驢肉,是因為其顏色偏黑,可以抑制體內的熱,但反而可能導致生風。凡是腸胃內有積滯的人吃了驢肉,都會使筋脈繃緊。驢尿和驢糞便都可以入藥。

12. 虎肉

味酸,平。主噁心欲嘔,益氣力,治瘧。又食之入山,虎畏之。闢三十六種精魅。藥箭射毒入骨肉,食之不可不慮。

白話文:

虎肉味酸,性平。能治療噁心嘔吐,增強體力,治療瘧疾。此外,吃了虎肉進入山林,老虎會畏懼它。可以辟除三十六種精魅(妖魔鬼怪)。但若被藥箭射中,毒素已入骨肉,食用虎肉則需謹慎考慮。

13. 熊肉

味甘,寒,微溫,無毒。主風痹筋骨不仁,五臟腹中積聚,寒熱羸瘦,頭瘍白禿,面皯皰。久服強志,不飢輕身。有痼疾者食之,終身不能除。[膽]味苦,氣寒。主時氣盛熱,變為黃疸。小兒驚癇、五疳,殺蟲。治惡瘡。又久痔不差,塗之神效。其膽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

此獸能舉木引氣,冬蟄不食,飢則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久食之可御風寒諸疾。宜孟子取之。皰,音咆。麵皮生氣皰也。

白話文:

熊肉味道甘甜,性寒,略帶溫和,無毒。可以治療風濕痺痛、筋骨麻木、五臟積聚、寒熱消瘦、頭部瘡瘍、白禿、面部濕疹等。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減少飢餓感,身體輕盈。但如果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食用,病症終身都無法根治。

熊膽味道苦,性寒。可以治療時令氣候導致的熱盛、黃疸;小兒驚癇、五種疳疾、殺蟲;治療惡瘡。久治不癒的痔瘡,塗抹熊膽也有奇效。熊膽在人體經絡中的位置,春天在頭部,夏天在腹部,秋天在左腳,冬天在右腳。

熊能舉起樹木,吸取天地之氣,冬天冬眠不吃東西,餓了就舔自己的手掌。所以熊掌最美味,長期食用可以預防風寒等疾病。最好在孟春時節獵取熊。 「皰」讀作「咆」,指的是皮膚上長出的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