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三 (13)
食物本草卷之三 (13)
1. 柑
味甘,大寒。主利腸胃中毒熱,解丹石,止暴渴,利小便。多食令入脾冷,發痼癖,大腸泄。山柑皮,療喉痛。余不堪。
白話文:
柑味甘性寒。能通利腸胃的熱毒,解救藥物中毒,止渴,促進小便。但吃太多會傷脾胃,導致舊病復發,甚至腹瀉。山柑皮可以治療喉嚨痛。其餘功效則不顯著。
2. 土瓜
味苦、甘,寒,無毒。主消渴內痹,月閉帶下,益氣行乳,止小便,療口瘡。久食髮腳氣不能行。
白話文:
土瓜味苦甘,性寒,無毒。能治療消渴症(糖尿病)、內部關節痺痛、月經閉止、白帶過多、促進乳汁分泌、減少尿量,以及治療口腔潰瘍。但長期食用會導致腳氣,行動不便。
3. 山楂
味酸,無毒。健脾消食,去積行結氣,催瘡痛。治兒枕痛,濃煎汁,入蔗糖調服,立效。小兒食之更宜。
白話文:
山楂味酸,沒有毒性。它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去除積食和脹氣,促進瘡瘍的成熟和疼痛的消退。治療兒童枕頭後腦勺疼痛,可以將山楂濃煎取汁,加入蔗糖調服,效果很快。兒童食用山楂更為適合。
4. 甘蔗
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病。反胃取搗汁,和薑汁服之愈。
江云:療發熱口乾,小便澀。
白話文:
甘蔗味甘性平,無毒。能降氣和胃,幫助脾胃運化,通利大腸。如果反胃,可以取甘蔗搗汁,和薑汁一起服用,可以治癒。
據江氏所云:甘蔗還能治療發熱口乾、小便不利等症狀。
5. 落花生
藤蔓莖葉似扁豆,開花落地,一花就地結一果,大如桃,深秋取食之,味甘美異常,人所珍重。
白話文:
落花生
落花生植株的莖葉像扁豆,花朵落地後,每個花朵在地上結一個果實,果實大小像個桃子,深秋時節採收食用,味道甘美非常,深受人們喜愛。
6. 椰子肉
益氣治風。漿似酒,飲之不醉。主消渴,吐血,水腫,去風熱。塗頭益發令黑。
丹溪云:椰子生海外極熱之地,土人賴此解夏月毒渴。天之生物,各因其材。多食動氣。殼為酒器,酒有毒則沸起。今人或漆或鑲,殊失其義。
白話文:
椰子肉具有益氣、治風的功效。椰汁如同酒,飲用卻不會醉人。主治消渴症、吐血、水腫,並能去除風熱。塗抹頭髮,能使頭髮烏黑亮麗。
朱丹溪說:椰子生長在海外極其炎熱的地方,當地人依靠它來解除夏季的暑熱煩渴。天地萬物各有其特性,過量食用則容易動氣傷身。椰子殼是天然的酒器,若盛放有毒的酒,酒液會沸騰。現代人常在椰子殼上塗漆或鑲嵌其他物料,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7. 櫧子
味苦、澀。止泄痢,破除惡血,止渴。食之不飢,健行。有甜苦二種。製作粉食、糕食,甚佳。櫧,音珠。俗呼苦櫧、甜櫧,木作屋柱。
白話文:
櫧子的味道苦澀,具有止瀉痢、去除瘀血、止渴的功效。食用後可以讓人不感覺飢餓,並且強身健體。櫧子有甜味和苦味兩種。製作成粉類食物或糕點,風味極佳。櫧字讀音同「珠」。民間俗稱苦櫧和甜櫧,其木材也可用作房屋的柱子。
8. 覆盆子
味甘、酸,氣平、微熱,無毒。主輕身益氣,令發不白,顏色好。又主男子腎虛精竭陰痿,女子食之有子。熟時軟紅可愛,五月採之,失採則枝就生蟲。製為蜜煎食更佳。
白話文:
覆盆子味道甘甜酸澀,性平微溫,沒有毒性。它能使身體輕盈、增強體力,使頭髮烏黑亮麗,容光煥發。還能治療男性腎虛精虧、陽痿,女性食用則有助於懷孕。成熟的覆盆子柔軟鮮紅,十分誘人。五月是採摘的最佳時節,錯過時機,枝條就會生蟲。製成蜜餞食用效果更佳。
9. 鳧茨
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作粉食之,厚人腸胃不飢,服丹石人尤宜。
江云:不可多食。相傳謂鳧茨性善毀銅,著之皆碎,未嘗試。即今荸臍也。
白話文:
荸薺味甘苦,性微寒,無毒。能治療消渴(糖尿病)、痹症(關節炎)引起的熱症,溫暖脾胃,益氣補虛。磨成粉食用,可以使腸胃強健,不易飢餓,服用丹藥的人尤其適合。
但不可多吃。相傳說荸薺能腐蝕銅器,接觸到銅器就會使銅器破碎,這尚未經過驗證。現在所說的荸薺,就是指荸薺。
10. 茨菰
味甘。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胎衣不出,搗汁服之愈。多食令人患腳,又髮腳氣癱緩風,損齒,令人失顏色,皮肉乾燥。卒食之令人嘔水。
白話文:
茨菰味甘,可以解百毒。產婦生產後血氣鬱結,心口悶痛,感覺快要死了,或者難產胎盤不下,可用茨菰搗汁服用,可以治癒。但茨菰吃太多會導致腳部疾病,還會引起腳氣、癱瘓、風濕病,損壞牙齒,使人面色蒼白,皮膚乾燥。如果大量食用,會引起嘔吐。
11. 豆蔻
味辛,溫,無毒。主溫中,心腹痛,嘔吐,去口臭氣。鮮食佳。
白話文:
豆蔻味辛、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治療心腹疼痛、嘔吐,以及去除口臭。鮮食效果最佳。
12. 庵羅果
味甘,溫。食之止渴,動風氣時症,及飽食後不可食。又不可與大蒜辛物同食,令人患黃病。樹生,狀似林檎。
白話文:
庵羅果味甘甜,性溫和。食用可以止渴,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但飽食後不宜食用。此外,不可與大蒜等辛辣食物一起食用,否則容易患上黃疸病。庵羅果樹上生長,果實形狀類似林檎(一種蘋果)。
13. 梧桐子
四月開淡黃小花,如棗花,枝頭出絲墮地,或油沾衣履,五六月結子,人收炒作果。多食亦動風氣。《月令》所謂:清明之日,桐始華者。即此。
白話文:
梧桐樹四月開花,花朵淡黃色,像棗花一樣;花謝後,枝頭會長出絲狀物飄落地面,有時還會沾到衣服鞋子上。五六月結果,人們會採收後炒制食用。但食用過多容易引起體內風氣紊亂。《月令》中提到的「清明時節,梧桐開始開花」,指的就是這種樹。
14. 茱萸
味辛、苦,大熱,無毒。
江云:吳生者,味辛,溫,大熱,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痹,逐風邪開腠理,去痰癖,腹內絞痛,諸冷食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小便。
又云:此物最下氣速腸,虛人服之愈甚。[根]殺三蟲,治喉痹,止泄瀉,食不消,療經產余血,並白癬。
鄉人一時倉卒無藥,用此多愈,山間之至寶也。
白話文:
茱萸味辛、苦,性大熱,無毒。
有人說,吳地產的茱萸,味辛,性溫熱,略帶小毒。功效是溫暖中焦、降逆氣、止痛、治療咳嗽氣逆、寒熱往來、去除濕痺、驅除風邪、疏通肌膚腠理、去除痰飲癖積、治療腹部絞痛、各種因吃生冷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中惡引起的腹痛、逆氣,以及利尿。
另有人說,茱萸最能快速降氣通腸,體虛的人服用效果更明顯。茱萸的根可以殺死三種蟲子,治療喉嚨阻塞、止瀉、治療消化不良、治療產後瘀血和白癬。
鄉下人臨時找不到藥時,常用茱萸治療,常能痊癒,可說是山間的珍寶。
15. 皂莢子
炒,舂去赤皮,仁將水浸軟,煮熟,以糖蜜漬之,甚疏導五臟風熱壅氣,辟邪氣瘴氣,有驗。
白話文:
將皂莢子炒熟,舂掉紅色的外皮,取裡面的仁用清水浸泡軟,再煮熟,最後用糖蜜醃漬。這樣處理過的皂莢子,對於疏通五臟積聚的風熱和壅塞之氣,以及驅除邪氣和瘴氣,效果很好。
16. 榲桲
味酸、甘,微溫,無毒。主溫中下氣,消食,除心間醋水。食之須去淨浮毛,否則損入肺,令嗽。榲桲,音溫孛,似山楂而小,樹如林檎。
白話文:
榲桲味道酸甜,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溫暖脾胃、降氣、消食,以及去除心中鬱結的氣滯(像醋水一樣的酸脹感)。食用時必須把表面的細毛清理乾淨,否則會損傷肺部,導致咳嗽。榲桲的讀音是「溫孛」,外形類似山楂但較小,樹木則像蘋果樹。
17. 金櫻子
味酸、澀,平,無毒。療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久服令人耐寒輕身,殺寸白蟲。和鐵粉可以染髮。去子留皮,熬成稀膏,用暖酒服,其功不可盡載。
白話文:
金櫻子味酸澀,性平,無毒。可以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泄瀉和痢疾,止住尿頻,收斂固澀精液。長期服用可以增强耐寒能力,使身體輕盈,還能殺死寸白蟲。 它和鐵粉混合可以染髮。去掉種子留下果皮,熬成稀膏,用溫酒服用,其功效非常多,無法一一列舉。
18. 楮實
味甘,寒,無毒。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飢不老,輕身。其實初夏生,如彈丸,至六七月漸深紅色,成熟可制食之。[葉]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又主惡瘡,生肉。[皮]主逐水,利小便。[莖]主癮疹癢,單用煮湯浴之。[汁]主塗癬。
一云:投數枚煮肉易爛。與柏實皆可食。
白話文:
楮實味甘性寒,無毒。可以治療陽痿、水腫,增強體力,滋養肌膚,明目。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延年益壽,身體輕盈。楮實果實初夏時生長,像彈丸大小,到六七月份逐漸變成深紅色,成熟後可以食用。葉子可以治療小兒發熱、營養不良。可以將葉子煎煮後洗澡,也可以治療惡瘡和外傷。樹皮可以利尿消腫。莖可以治療癮疹瘙癢,單獨用莖煎水洗澡即可。樹汁可以治療癬。據說,放幾枚楮實一起煮肉,更容易煮爛。楮實和柏實都可以食用。
19. 獼猴桃
味酸、甘,寒,無毒。止暴渴,解煩熱,冷脾胃,動溲僻,壓丹石,下石淋熱壅。不可多食,令人臟寒泄。此桃考之《本草》,言藤生附樹,葉圓有毛,其形似雞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
《衍義》言:生則極酸,十月爛熟始食。
白話文:
獼猴桃味酸甜,性寒,無毒。能止渴、解暑熱、緩解脾胃虛寒、促進排尿、化解丹石(指某些結石)、治療熱壅所致的小便不利。但不可多吃,以免傷及脾胃導致腹瀉。 據《本草》記載,獼猴桃藤蔓攀附樹木生長,葉子圓形有毛,果實大小像雞蛋,果皮呈褐色,經霜後才變甜美味可食。
《衍義》記載:生的獼猴桃非常酸,只有十月成熟後才能食用。
20. 羊桃
味甘、寒,主熛熱風水積聚。
《詩》名萇楚。疑與獼猴桃類。
白話文:
羊桃味甘甜,性寒涼,可以治療熱病、水腫和腹部脹滿。
古詩中稱之為萇楚,可能與獼猴桃是同類植物。
21. 羊棗
實小黑而圓,又謂之羊矢棗。
白話文:
羊棗果實小巧,顏色深黑而圓潤,也叫做羊矢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