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三 (12)
食物本草卷之三 (12)
1. 榧子
味甘,無毒。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令人能食,消穀助筋骨,行榮衛,明目輕身。有患寸白蟲者,化蟲為水。多食不發病。
江云:五痔人常食之則愈,過多則滑腸。粗榧其木相似,但理粗、色赤,其子稍肥大,僅圓不尖。《本草》有彼子,味溫有毒,主腹中邪氣,去三蟲,蛇螫蠱毒,鬼疰伏屍。
又《爾雅》云:彼當作柀,木似柏,子名榧。蓋柀子即粗榧也。
丹溪云:榧,肺家果也。火炒食之,香酥甘美,但引火入肺,大腸受傷。
白話文:
榧子味甘,沒有毒性。能治療五種痔瘡,殺滅三種腸道寄生蟲,以及蠱毒、鬼魅等邪祟,讓人食慾好,幫助消化,增強筋骨,促進氣血循環,使眼睛明亮,身體輕盈。如果患有寸白蟲(一種寄生蟲),榧子能將蟲體溶解成水。即使多吃也不會生病。
有人說:經常吃榧子可以治好五種痔瘡,但吃太多會導致腸道滑利。粗榧樹木和榧樹相似,但紋理粗糙,顏色偏紅,果實略大,呈圓形而非尖形。《本草》中記載的彼子,味道溫和但有毒性,能治療腹中邪氣,殺滅三種腸道寄生蟲,以及蛇咬、蠱毒、鬼魅等邪祟。
另外,《爾雅》記載:彼子應當作柀子,柀樹像柏樹,果實稱為榧子。所以柀子就是粗榧。
丹溪(朱丹溪)說:榧子是肺經的果實。用火炒熟後食用,香酥甘美,但是容易引發肺熱,損傷大腸。
2. 梅
味酸,平,無毒。生食之止渴,損齒傷骨。
一云:利筋骨,蝕肺胃,令人膈發虛熱,服黃精人尤不可食。[烏梅]暖,無毒。主下氣,除煩熱,收肺氣,安心,止痢澀腸,消酒毒,去痰,治瘧瘴麻痹霍亂,虛勞骨蒸。多食不宜。[白梅]鹽醃暴乾者。《本草》只用烏梅。白梅研,傅刀箭傷,止血。刺在肉中,嚼封之即出。乳癰腫毒,杵爛貼,佳。又和藥點痣。
書云:若作和羹爾,惟鹽梅者。是也。
白話文:
梅子味酸,性平,沒有毒。生吃可以解渴,但會損傷牙齒和骨骼。
有人說:梅子能滋養筋骨,但會腐蝕肺胃,讓人胸口發悶,出現虛熱,尤其服用黃精的人更不能吃。烏梅性溫,沒有毒。主要功效是降氣、消除煩熱、收斂肺氣、安定心神、止瀉、固澀腸道、消除酒毒、化痰、治療瘧疾、麻痺、霍亂和虛勞骨蒸。但也不宜多吃。白梅是用鹽醃製後曬乾的。古代本草書只記載烏梅的藥效。白梅研磨後,可以敷治刀箭傷,止血;如果刺在肉裡,嚼碎了敷在傷口上,就能把刺拔出來。對於乳癰腫毒,可以將白梅搗爛敷貼,效果很好。還可以和藥物一起研磨,用來點除痦子。
書上說:「如果要製作美味的羹湯,只有鹽和梅子不可或缺。」這句話說明梅子在烹飪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 芡
味甘,氣平,無毒。主濕痹腰脊腳痛,補中益精,開胃助氣。小兒食之不長。蒸曝作粉食良。生食動風氣,多食不益,膈胃且難化。
一云:令膈上熱。
白話文:
芡實味甘性平,無毒。可以治療濕痺引起的腰、脊椎、腿痛,具有補益中氣、益精、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等功效。但小孩食用不易消化,不利於生長。蒸熟曬乾磨成粉食用較好。生吃容易引起風氣,吃太多也不好,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難以消化吸收。也有人說,吃太多會導致胃部灼熱。
4. 櫻桃
味甘,溫。主調中益脾,令人好顏色,止痢並泄精。多食發虛熱。
丹溪言:大熱而發濕。
日華子言:微毒。食多令人吐。
《衍義》言:小兒食之過多,無不作熱。舊有熱病與嗽喘者,食之立病。
白話文:
櫻桃味甜,性溫。能調和中氣、滋補脾胃,使人面色紅潤,並能止痢、止遺精。但吃太多會導致虛熱。
張元素(丹溪)說:櫻桃性大熱,容易導致濕熱。
雷敩(日華子)說:櫻桃略帶小毒,吃太多會嘔吐。
《儒門事親》一書中記載:小孩子吃太多櫻桃,都會引起發熱。本來就有熱病、咳嗽氣喘的人,吃了櫻桃病情會立刻加重。
5. 菱角
味甘,平,無毒,主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
又云:芰實作粉,蜜和食之,可休糧。此物最不宜人,多食令臟腑冷,損陽氣,陰不強,不益脾,且難化,惟解丹石毒。生者、熟者食致脹滿,用姜酒一二杯解之。不可合白蜜食,令生蟲。
白話文:
菱角味甘性平,無毒,能安定心神,滋補五臟,讓人不飢餓且身體輕盈。四角或三角的菱角稱為芰,兩角的稱為菱。
據說,用芰實磨成粉,加蜂蜜調和食用,可以代替糧食。但菱角不宜多吃,吃多了會讓臟腑冰冷,損傷陽氣,導致陽痿,且不利於脾胃,還難以消化,唯一的好處是能解丹石毒。無論生吃還是熟吃,都容易脹氣,可以用薑酒一兩杯來緩解。菱角不能和蜂蜜一起吃,否則會生蟲。
6. 荔枝
味甘、微酸,溫,無毒。止煩渴,美顏色,通神健氣。極甘美,益人,食之不厭,然太多亦發虛熱,飲蜜漿一杯即解。
丹溪言:此果肉屬陽,主散無形質之滯氣,故能消瘤贅赤腫。以核慢火中燒存性為末,酒調服,治心痛及小腸氣。
白話文:
荔枝味道甘甜微酸,性溫,沒有毒性。可以止渴,使人容光煥發,還能強身健體。荔枝非常甘美,有益於人體,吃了也不會膩,但是吃太多會導致虛熱,喝一杯蜜水就能解熱。
張元素(丹溪)說:荔枝果肉屬陽性,能散去體內無形無質的滯氣,因此能消散腫瘤、贅瘤和紅腫。將荔枝核用慢火燒成炭後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可以治療心痛和小腸疝氣。
7. 圓眼
味甘,平,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壓食,故醫方歸脾湯用之。除蠱毒,久服輕身不老,通神明。
一名益智,閩中出者味勝,生食不及荔枝,故曰荔奴。
白話文:
圓眼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臟的邪氣,安定心志,幫助消化,所以醫方歸脾湯中會使用它。它還能去除蠱毒,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增強神智。
圓眼也叫益智,閩南地區出產的圓眼味道最佳。生吃雖然比不上荔枝,但仍被稱為「荔奴」。
8. 松子
味甘,溫,無毒。主風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服食有法。
《列仙傳》言:偓佺好食松子,能飛走及奔馬。一種海松子,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白髮,散水氣,潤五臟,不飢。
白話文:
松子味甘性溫,無毒。可以治療風寒、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等症狀,但需按正確方法服用。
據《列仙傳》記載:偓佺喜好食用松子,因此能飛行速度與奔跑的馬匹一樣快。有一種海松子,可以治療骨節疼痛、頭暈目眩,使死肌膚和白髮消失,消除水腫,滋潤五臟,且能令人不感到飢餓。
9. 榛子
味甘,平,無毒。益氣力,實腸胃,調中不飢,健行,甚驗。
白話文:
榛子味甘甜,性平,沒有毒性。能增強體力,滋補腸胃,調理脾胃使人不感覺飢餓,促進消化,效果非常好。
10. 檳榔
味辛,溫,無毒。消穀逐水,除痰癖,泄滿破氣,宣臟腑壅滯,墜諸藥下行,殺三蟲及寸白。多食傷真氣。閩廣人取蒟醬葉裹檳榔,食之辛香,膈間爽快,加蜆灰更佳,但吐紅不雅。一名扶留,所謂「檳榔為命雜扶留。」是也。
白話文:
檳榔味辛辣溫熱,沒有毒性。能促進消化、利尿、去除痰飲和癖症,消除腹部脹滿,疏通臟腑阻塞,幫助其他藥物下行,還能殺死三種腸道寄生蟲和寸白蟲。但吃太多會損傷元氣。福建廣東人喜歡用蒟醬葉包裹檳榔食用,味道辛香,能使胸膈舒暢,加入蜆灰效果更好,但會吐出紅色物質,不太雅觀。「扶留」是檳榔的別名,「檳榔為命,雜扶留」指的就是檳榔。
11. 黃精
味甘,平,無毒。補中益氣,除風濕,益脾潤肺。九蒸九曝食之。又言:餌之可以長生。
白話文:
黃精味甘性平,無毒。能補益中氣,去除風濕,滋養脾胃,潤澤肺部。將其九蒸九曬後再食用。也有人說,服用它可以長生不老。
12. 木瓜
味酸,溫,無毒。主濕痹腳氣,霍亂吐下,轉筋不止。稟得木之正,故入肝,利筋骨,及血病腰腿無力,調榮衛,助穀氣,驅濕,滋脾益肺。辛香,去噁心嘔逆,膈痰,心中酸水。多食酸,能損齒。以蜜作煎、作糕,供湯食佳。凡用,勿犯刀鐵。
白話文:
木瓜味酸性溫,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濕痺、腳氣、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抽筋不止等症狀。因為木瓜秉承了木的特性,所以能入肝經,有利於筋骨,並能治療因血虛引起的腰腿無力,還能調節營衛之氣,幫助消化吸收,驅除體內濕氣,滋養脾肺。木瓜辛香,可以去除噁心、嘔吐、呃逆、膈痰以及胃酸等症狀。但多吃酸性食物會傷牙齒。可以用蜂蜜製作成木瓜煎、木瓜糕,或加入湯中食用都很不錯。使用木瓜時,不要用刀具或鐵器。
13. 橙皮
味苦、辛,溫。散腸胃惡氣,消食,去噁心,及胃中浮風氣,醒宿酒。或單食,或和鹽及蜜食,或作醬醋及和五味,入魚肉菜中食甚香美,且殺蟲魚毒。其瓤挼去酸水,細切,鹽蜜煎食,去胃中惡氣浮風。有大小二種,皮厚皺者佳。
白話文:
橙皮味苦辛,性溫。能驅散腸胃中的惡氣,幫助消化,消除噁心,以及胃中脹氣和宿醉。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鹽或蜜糖食用,或製成醬醋,或加入各種調味品,烹調魚肉蔬菜,使其味道更加鮮美,還能殺滅蟲魚的毒性。橙皮內層的白瓤去除酸澀汁液後,切細,加鹽蜜煎煮食用,能去除胃中惡氣和脹氣。橙皮有大有小兩種,皮厚且皺的較好。
14. 橘
味辛、苦,溫,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除膈間痰,導滯氣,止嘔咳吐逆,霍亂泄瀉。久服去臭,下氣通神,去寸白,理肺氣脾胃,降痰消食。[青橘葉]導胸脅逆氣,行肝氣。乳腫痛及脅癰藥中,用之以行經。[核]治腰痛,膀胱氣痛。腎冷,炒,去殼,研,酒調服。
[青皮]味苦、辛,氣寒,足厥陰經引經藥,入手少陽經。主氣滯,消食,破積結隔氣。治小腹痛須用之。瀉肝氣。治脅痛須醋炒用。勿多服,損人真氣。陳皮治高,青皮治低。
白話文:
橘子味辛、苦,性溫,無毒。能治療胸部脹滿、熱氣逆流,幫助消化吸收,去除膈膜間的痰濁,疏通滯塞的氣機,止嘔、止咳、止呃逆,治療霍亂、泄瀉。長期服用能去除體臭,降氣通暢,治療寸白(一種皮膚病),調理肺氣、脾胃,降痰消食。青橘葉能疏通胸脅逆氣,疏理肝氣。治療乳房腫痛及脅肋癰腫時,可用它來促進經絡通暢。橘核能治療腰痛、膀胱氣痛。腎虛寒冷者,可將橘核炒熟,去殼研磨,用酒調服。
青橘皮味苦、辛,性寒,是足厥陰經的引經藥,也入入手少陽經。能疏通氣滯,消食,消除積聚和隔氣。治療小腹疼痛必須使用它。能瀉肝氣,治療脅痛時需用醋炒後服用。但不可多服,以免損傷人體真氣。陳皮治上焦病症,青皮治下焦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