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17)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17)
1. 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益氣耐老,除滿,去頭面熱。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又煉五臟,以其下氣也。欲輕健者食之,欲肥胖者勿食。
丹溪云:冬瓜性走而急,久病及陰虛者忌食之。霜降後方可食,不然令人成反胃病。又差五淋。患背癰,削片置瘡上,分敗熱毒。
白話文:
冬瓜味甘微寒。能消除小腹水腫,促進排尿,解渴,增強體力延年益壽,消除飽脹感,降低臉部燥熱。發熱的人吃它很好,體質虛寒的人吃了會變瘦。它還能調理五臟,因為它能瀉下體內之氣。想要輕盈健壯的人可以吃,想要增胖的人就不要吃了。
朱丹溪說:冬瓜性寒且作用迅速,久病體虛或陰虛的人不宜食用。霜降以後才能吃,否則容易引起嘔吐和腹瀉,甚至造成尿路感染。患有背部癰疽者,可將冬瓜削片敷於患處,以消散熱毒。
2. 稍瓜
味甘,寒。利腸去煩熱,止渴利小便,解酒熱,宣泄熱氣。多食動氣,發瘡,冷中,令臍下癥痛,及虛弱不能行。不益小兒。不可同乳酪鮓食及空心食,令胃脘痛。
江云:和飯並虀作鮓食,亦益脾胃。
白話文:
稍瓜味甘性寒。能通腸道、消除煩熱,止渴、促進排尿,解酒後發熱,並能宣洩體內熱氣。但食用過多會導致脹氣、生瘡、腹部冷痛、臍下絞痛,以及虛弱無力。不適合小孩食用。不可與乳酪、鮓(一種發酵食品)一起食用,也不可空腹食用,否則會引起胃痛。
江氏說:如果將稍瓜和飯、醬菜一起做成鮓,則能益脾胃。
3. 甜瓜
寒,無毒。少食止渴,除煩熱,利小便,通三焦壅塞氣,夏月不中暑氣,兼主口鼻瘡。多食令陰下濕癢,生瘡,動宿冷病,並虛熱,手腳無力。破腹落水沉者、雙頂雙蒂者,皆有毒,切不可食。瓜蒂主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咳逆上氣,風癇喉風,痰涎暴塞,及食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療黃疸及暴急黃。花主心痛咳逆。
白話文:
甜瓜性寒,無毒。少量食用可以止渴、消除煩熱、利尿,並能通暢三焦壅塞之氣,夏天食用可以預防中暑,還能治療口鼻瘡瘍。但吃太多會導致陰部濕癢、長瘡,誘發舊有的寒症,以及虛熱、手腳無力等症狀。剖腹產的嬰兒、雙胞胎(指兩個瓜蒂連在一起的甜瓜),都含有毒性,絕對不能食用。甜瓜蒂可以治療全身及面部四肢浮腫,清除體內蠱毒,治療咳嗽逆氣、風癇、喉風、痰涎阻塞,以及因食用水果而引起的胸腹疾病,都能用它來催吐瀉下。它還能去除鼻息肉,治療黃疸和急性黃疸。甜瓜花則可以治療心痛和咳嗽逆氣。
4. 黃瓜
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動寒熱,多瘧疾,發百病,積瘀熱,發疰氣,令人虛熱上逆,髮腳氣瘡疥,不益人,小兒尤忌。滑中生疳蟲。不可與醋同食。
白話文:
黃瓜味甘性寒,帶有毒性。不宜多吃,吃多了會導致寒熱交替,容易瘧疾發作,百病叢生。若體內瘀熱積聚,則可能誘發疰氣(一種小兒疾病),還會造成虛熱上升,引發腳氣、瘡疥等皮膚病,對身體沒有益處,尤其小孩子更應忌食。黃瓜性滑,多吃容易滋生疳蟲。此外,黃瓜也不可與醋一起食用。
5. 絲瓜
《本草》諸書無考,惟豆瘡及腳癰方燒灰用之。此其性冷解毒,粥鍋內煮熟,姜醋食,同雞、鴨、豬肉炒食佳。枯者去皮及子,用瓤滌器。
白話文:
絲瓜
古籍中沒有記載絲瓜的詳細藥性,只提到它可以用來治療痘瘡和腳癰,方法是將其燒成灰。絲瓜性寒涼,具有解毒功效。可以煮熟後加薑醋食用,或者與雞、鴨、豬肉一起炒食都很美味。乾枯的絲瓜要先去除外皮和籽,再用絲瓜瓤來擦拭器皿。
6. 𪕭子
苦者氣寒,有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甜者性冷,無毒。又云微毒。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壓丹石。若患腳氣、虛脹、冷氣人,食之病增。此物夏熟,形長尺余,兩頭相似者是也。
白話文:
苦瓜性寒,帶有毒性。能治療水腫,例如全身浮腫(面目四肢浮腫)、下肢水腫,還能催吐。甜瓜性涼,無毒,但也有人說它略帶毒性。它能消除煩躁、止渴,治療心火旺盛,促進排尿,調和心肺功能,治療尿路結石,還能驅除蛔蟲,以及治療丹毒(一種皮膚病)。但是,如果患有腳氣、虛胖、體寒的人吃了,病情反而會加重。苦瓜夏天成熟,長約一尺,兩端形狀相似。
7. 葫蘆
夏秋間熟,形圓而扁,性味與𪕭子相類。
白話文:
葫蘆在夏秋季節成熟,果實形狀圓而扁平,其性味和匏子相似。
8. 蓴
味甘,寒,無毒。主消渴,熱痹。同鯽魚作羹食佳。下水利小便,解百藥毒及蠱氣,下氣止嘔。其性滑,不益脾,多食發痔,損胃及齒、發、面色。
白話文:
蓴菜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糖尿病)和熱痹(因熱邪引起的痹症)。和鯽魚一起做成羹湯食用效果很好。能促進排尿,解百藥毒和蠱毒,還能降氣止嘔。但蓴菜性滑,不利於脾胃,吃太多容易導致痔瘡,損傷胃、牙齿、頭髮和面色。
9. 金雞瓜
味甘,平,無毒。主五痔,頭風,小腹拘急,和五臟,醒酒。其木造屋,則屋中酒味皆淡。
白話文:
金雞瓜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五痔、頭痛、小腹絞痛,調和五臟,醒酒。用它的木材建造房屋,屋裡的酒味都會變淡。
10. 姜
味辛、甘,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上氣,入肺開胃口,益脾胃,散風寒痰嗽,止嘔吐之聖藥,通神明,去穢惡。子姜性熱,母姜存皮性微溫,去皮性熱。無病之人,夜間勿食。蓋夜氣收斂,姜動氣故也。
白話文:
薑味辛辣甘甜,性微溫。主要功效是治療傷風感冒頭痛、鼻塞呼吸困難等症狀,能促進肺氣運行、增進食慾、健脾胃,還能散寒祛風、化痰止咳,是治療嘔吐的良藥,更能使神志清明,去除體內污穢之氣。嫩薑性熱,老薑帶皮性微溫,去皮則性熱。健康的人,晚上不要吃薑,因為晚上人體氣血收斂,而薑性溫熱,容易導致氣機紊亂。
11. 豆腐
性冷而動氣。
江云:有毒。發腎氣頭風瘡疥,杏仁可解。又蘿蔔同食,亦解其毒。
白話文:
豆腐性寒,容易導致氣機阻滯。
古人江云認為豆腐有毒,會引發腎氣虛弱、頭痛、瘡瘍、疥癬等症狀,杏仁可以解其毒。另外,與蘿蔔一起食用,也能解毒。
12. 咸豆豉
味甘、咸,無毒。主解煩熱,調中發散,通關節。性烈殺腥氣。其法用黑豆,酒醋浸,蒸曝乾,以香油和,再蒸曝,凡三遍,量入鹽並椒末、乾生薑、陳皮屑和藏。食之宜病人。
白話文:
咸豆豉味甘鹹,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解煩熱、調理脾胃、促進氣血運行、舒通關節。它性味辛烈,可以去除腥味。製作方法是用黑豆浸泡在酒醋中,然後蒸曬乾燥,再用香油拌勻,再次蒸曬,如此反覆三次。最後加入適量的鹽、胡椒粉、乾薑末、陳皮末混合儲藏。食用咸豆豉適合病人食用。
13. 蕈
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檽,江南人呼為蕈。
味鹹、甘,平、微溫,小毒。主心痛,溫中,去蛇螫毒、蛔蟲、寸白蟲諸蟲。
一曰菰子,生於深山爛楓木上,小於菌而薄,黃黑色,味甚香美者為香蕈,最為佳品。
有一種曰雞腿蘑菰。其它或在地或在樹,地生者多毒,往往殺人,土人自能識。凡夜有光者,煮不熟者,煮訖其湯照人無影,欲爛無蟲者,俱有毒。夏秋者多毒,以蛇蟲行故也。此物皆濕熱化生之物,煮之宜切以姜及投飯粒試之,如黑則有毒,否則食之無害。
《本草注》謂:九菌皆發五臟,壅經絡,動痔病,昏多睡,背膊四肢無力,又多發冷氣。大抵食之不甚益人也。
白話文:
蕈類生於地上的叫菌,生於木上的叫檽,江南人則都稱為蕈。
蕈的味道是鹹的、甜的,性平微溫,略帶小毒。它能治療心痛、溫暖脾胃,還能解蛇毒、驅除蛔蟲、寸白蟲等蟲害。
有一種蕈叫菰子,生長在深山腐爛的楓樹上,比一般的菌類小且薄,顏色呈黃黑色,味道非常香美,稱為香蕈,是蕈類中的上品。
還有一種蕈叫做雞腿蘑菰。其餘的蕈類有的生在地裡,有的生在樹上。生在地裡的蕈類大多有毒,常常會致人於死,當地人卻能辨識。凡是蕈類在夜間會發光的、煮不熟的、煮熟後湯汁照人卻沒有影子、煮熟後看起來很爛卻沒有蟲子的,都有毒。夏秋季節的蕈類毒性較強,因為那是蛇蟲活躍的季節。蕈類都是濕熱環境下產生的,烹煮時宜切片並加入生薑,以及放入米粒試毒,如果米粒變黑,則表示有毒,否則就可以食用。
《本草注》記載:所有的蕈類都會損傷五臟,阻塞經絡,誘發痔瘡,讓人昏昏欲睡,四肢無力,還會導致發冷。總而言之,食用蕈類並非十分有益。
14. 木耳
凡木上所生者曰木耳,主益氣輕身強志。
江云:平利五臟,宣腸胃氣,排毒氣,壓丹石熱,又主血衄。不可多食。桑槐上者佳,余動風氣,發痼疾,令肋下急,損經絡,令背膊悶。楓木上者食之,令人笑不止,地漿解之。一人患痔,諸藥不效,用木耳同它物煮羹食而愈。極驗。但它物今失記矣。桑木味甘有毒。黑者主女子赤白帶下,癥瘕陰痛,陰陽寒熱,無子,月水不調。
其黃熟白者,止泄益氣。金色者,治癖飲積聚。
《賦》云:寒,無毒,主消渴。
經云:甘、辛,無毒,主益志輕身。
溪云:溫,微毒。止腸風瀉血,婦人心腹痛,治五痔。柘木上者,次於桑槐耳。主五痔心痛,女子陰中瘡痛,又治風,破血益力。楮耳,人常食之,並榆柳耳,名具五耳,而功用無所另著。余不俱有耳,若木之氣性本良者,亦可食。
白話文:
木耳:凡是長在樹木上的木耳,能益氣、輕身、強志。
據說,木耳能調理五臟、疏通腸胃氣、排出毒氣、緩解丹石(指礦物藥物)引起的熱症,還能治療鼻出血。但不能多吃。長在桑樹和槐樹上的木耳最好,其他樹上的木耳容易引起風邪、加重舊疾、導致肋下疼痛、損傷經絡、背部胸悶。長在楓樹上的木耳,吃了會讓人不停地笑,地漿水可以解毒。曾有人患痔瘡,各種藥物都無效,用木耳和其他東西一起煮成羹吃後就好了,效果很好,但記不起其他東西是什麼了。桑樹上的木耳味甘性毒。黑色的木耳,主治婦女赤白帶下、癥瘕(腹部腫塊)引起的陰部疼痛、陰陽寒熱、不孕、月經不調。
黃色、成熟的白色木耳,能止瀉益氣;金黃色的木耳,能治療癖飲(消化不良)和積聚。
古籍記載:木耳性寒無毒,能治療消渴症。
古籍記載:木耳味甘辛無毒,能益志輕身。
古籍記載:木耳性溫微毒,能止腸風瀉血,治療婦女心腹疼痛、五痔。長在柘樹上的木耳,次於桑樹和槐樹上的木耳,主治五痔、心痛、婦女陰部瘡痛,還能治風、活血益力。楮樹、榆樹、柳樹上的木耳,合稱五耳,但其功效並無特別著述。其他樹上的木耳,如果樹木本身性質良好的,也是可以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