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三 (6)
食物本草卷之三 (6)
1. 茄
味甘,寒。患冷人不可多食,熟者少食無畏,多食損人動氣,發瘡及痼疾,菜中惟此物無益。
丹溪謂:茄屬土,故甘,而喜降火藥中用。根煎湯洗足瘡,蒂燒灰治口瘡,甚效。皆甘以緩火之意。
白話文:
茄子味甘,性寒。體質虛寒的人不宜多吃,煮熟的可以少吃,沒有問題。但如果吃太多,會傷身,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舊病復發或長瘡。在蔬菜中,只有茄子沒有益處。
朱丹溪說:茄子屬土,所以味道甘甜,而且它能瀉火,因此中醫會用它入藥。茄子的根煎湯可以洗腳上的瘡,茄子的蒂燒成灰可以治療口腔潰瘍,效果很好。這些用法都是利用它甘寒瀉火的特性。
2. 菠薐菜
冷,微毒。利五臟,通腸胃熱,解酒毒。北人多食肉面,食此則平;南人多食魚鱉水米,食此則冷。不可多食,冷大小腸,發腰痛,令人腳弱不能行。
江云:服丹石人食之佳。
劉禹錫《佳話錄》云:此菜來自西域頗稜國,誤呼菠薐,藝苑雌黃亦云。
白話文:
菠薐菜性寒,微毒。它能滋養五臟,通利腸胃的熱氣,解酒毒。北方人多食肉食麵食,吃菠薐菜可以平衡;南方人多食魚、鱉等水產和米飯,吃菠薐菜則容易感到寒涼。不可多吃,因為多吃會傷及大小腸,引起腰痛,導致腿腳無力,無法行走。
據江云說:服用丹藥的人吃菠薐菜很好。
據劉禹錫《佳話錄》記載:這種菜來自西域的頗稜國,誤稱為菠薐菜,「藝苑」的記載也一樣。
3. 苦蕒
冷,無毒。療面目黃,強力止困傅蛇蟲咬良。又汁傅丁腫根即出。壞蠶蛾。
白話文:
苦蕒性寒,無毒。可以治療臉色發黃,具有很強的止痛效果,能治療蛇蟲咬傷。此外,其汁液可以敷治腫毒,能使腫塊很快消退。也能治療蠶蛾病。
4. 莙薘
味平,微毒。補中下氣,理脾胃,去頭風,利五臟冷氣。多食則動氣,先患腹冷人食之破腹。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白話文:
莙薘味甘性平,略帶小毒。能滋補中焦、降氣,調理脾胃,治療頭痛,改善五臟寒氣。但食用過多會導致脹氣,脾胃虛寒的人食用過量甚至會導致腹痛。其莖灰加水淋汁,可使衣物洗得潔白如玉。
5. 薺萊
味甘,氣溫,無毒。主利肝氣,和中。其實名菥蓂子,主明目,目暴赤痛,去瘴翳。根汁點目中亦效。燒灰治赤白痢。菥蓂,音錫覓。
白話文:
薺菜味甘性溫,無毒。能疏通肝氣,調和脾胃。它的種子叫做菥蓂子,可以明目,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和眼疾。用根的汁液點眼也有效。將其燒成灰,可以治療赤白痢疾。菥蓂,讀音為「ㄒㄧˊ ㄇㄧˋ」。
6. 紫菀
味苦、辛,溫,無毒。主咳嗽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蹷,安五臟,療咳唾膿血,補虛勞,消痰止渴,潤肌膚,添骨髓。連根葉採之,醋浸,入少鹽,收藏待用。其味辛香甚佳,號名仙菜。性怕鹽,多則腐也。
白話文:
紫菀味苦辛,性溫,無毒。能治療咳嗽、寒熱、氣結等症狀,去除蠱毒及肢體痿弱,調和五臟,治療咳出膿血,補益虛勞,消除痰液、止渴,滋潤肌膚,強健骨髓。採收時要連根帶葉,用醋浸泡,加少許鹽,儲藏備用。紫菀氣味辛香,味道很好,被稱為仙菜。但它怕鹽,鹽放太多會腐爛。
7. 百合
味甘,平,無毒。主邪氣腹脹浮腫,心痛,乳難喉痹,利大小便,補中益氣,止顛狂涕淚,定心志,殺蠱毒,療癰腫、產後血病。蒸煮食之,和肉更佳。搗粉作麵食,最益於人。
白話文:
百合味甘性平,無毒。能治療邪氣導致的腹脹浮腫、心痛、乳房脹痛、咽喉腫痛,並能促進大小便通暢,補益中氣,止住因精神錯亂而引起的哭泣流涕,安定心神,殺死蠱毒,治療癰腫及產後出血等病症。蒸煮後食用,與肉類一起烹調更好。將百合搗成粉末,做成麵食食用,對人體最為有益。
8. 枸杞
味苦,寒,根大寒,子微寒,無毒。無刺者是。其莖葉補氣益精,除風明目,堅筋骨,補勞傷,強陰道,久食令人長壽。根名地骨。
寇宗奭曰:枸杞當用梗皮,地骨當用根皮,枸杞子當用其紅實。
諺云:去家千里,莫食枸杞。言其補益強盛,無所為也。和羊肉作羹食,和粳米煮粥食,入蔥豉五味,補虛勞尤勝。南丘多枸杞。村人多壽,食其水土也。潤州大井有老枸杞樹,井水益人,名著天下。與乳酪忌。
白話文:
枸杞味苦,性寒,根部更寒,果實則微寒,沒有毒性。 無刺的枸杞才是藥用。它的莖葉能補益元氣、滋養精血、祛風明目、強健筋骨、治療勞損、增強性功能,長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壽。枸杞的根稱為地骨皮。
寇宗奭說:使用枸杞時應選用莖皮,使用地骨皮則應選用根皮,枸杞子則應選用紅色的果實。
俗話說:「遠離家鄉千里之外,不要食用枸杞。」意思是說,枸杞的補益作用很強,沒有任何用途(指無需無病強補)。 將枸杞和羊肉一起做成羹,或與粳米一起煮粥,或加入蔥、豉及其他五味佐料食用,則對於治療虛勞的效果更佳。南方丘陵地帶盛產枸杞,當地村民多長壽,這與他們食用當地的水土有關。潤州的大井旁有一棵古老的枸杞樹,井水因為枸杞而益人,名聞天下。枸杞忌與乳酪同食。
9. 龩菜
味甘,無毒。主女子崩中帶下,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又止煩熱渴,去伏熱,殺藥毒。置酒醬中香美,和醋食亦滋人。但損齒生黑。作虀葅煮食、生啖並得。一種荻龩用根,一種赤龩用莖葉。水龩水滑地所生者,不及高田者宜人。三月、八月勿食,恐病蛟龍瘕。(龩芹同。)
白話文:
龩菜味甘,沒有毒性。能治療婦女崩漏、帶下等症,止血、滋養精氣、保護血脈、增強體力,讓人身體強壯,食慾旺盛。還能止煩熱口渴,消除伏熱,解毒。放在酒或醬中,味道鮮美;與醋一起食用,也能滋補身體。但缺點是會損傷牙齒,使牙齒變黑。可以做成醬菜煮食,也可以生吃。有一種荻龩用根,一種赤龩用莖葉。生長在潮濕低窪地的水龩,不如長在高田裡的品質好。三月和八月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疾病。龩菜和芹菜是同類植物。
10. ⿱艹滋菜(即莙薘)
味甘、苦,大寒。主時行壯熱,解風熱毒,止熱毒痢,開胃通膈,又治小兒熱。其花白,婦人食之宜。(⿱艹滋,音甜。)
白話文:
莙薘味甘苦,性寒。能治療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壯熱,解表散風熱毒,治療熱毒引起的痢疾,開胃消食,也能治療小兒發熱。莙薘花白色,婦女食用比較合適。
11. 茼蒿
平。主安氣,養脾胃,消水飲。多食動風氣,熏心,令氣滿。
白話文:
茼蒿性平。能安定氣息,滋養脾胃,消除水腫。但吃太多會導致肝陽上亢,引起胸悶,甚至氣脹。
12. 蕨
味甘,寒,滑。去暴熱,利水道,令人睡,弱陽。小兒食之,腳弱不能行。
丹溪云:寒。補五臟不足,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令人消陽事,令眼暗,鼻中塞,發落,非良物也。又冷氣人食之,多腹脹。
《搜神記》曰:郗鑑鎮丹徒,二月出獵,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覺心中淡淡成疾,後吐出一小蛇,懸屋前,漸幹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也。今人遇荒年,多取其根,搗洗作粉,代糧度活,終羸弱不養人。一種名薇,亦蕨類。
白話文:
蕨的滋味甘甜,性寒,質地滑潤。它能去除暴熱,利尿通便,讓人昏昏欲睡,但會損傷陽氣。小孩子吃了會腿軟無力,無法行走。
朱丹溪說:蕨性寒。雖然它能補益五臟不足,疏通經絡筋骨間的氣滯和毒氣,但也會導致性功能減退,眼睛昏暗,鼻塞,頭髮脫落,並非好的食物。而且體質虛寒的人吃了蕨,容易腹脹。
《搜神記》記載:郗鑑鎮守丹徒時,二月外出打獵,有士兵折了一枝蕨吃,感到身體輕飄飄的,接著生病,後來吐出一條小蛇,懸掛在屋簷前,漸漸乾燥變成蕨,因此證明蕨類植物不可生食。現在人們遇到荒年,常採挖蕨根,搗碎洗淨磨成粉末充當糧食,勉強維持生命,但終究會體弱多病,難以強身健體。有一種叫做薇的植物,也是蕨類的一種。
13. 茭白
味甘,冷。去煩熱。
江云:主五臟邪氣,腸胃痼熱,心胸浮熱,消渴利小便。多食令人下焦冷,發冷氣,傷陽道。不可同蜜食。糟食之甚佳。
白話文:
茭白味甘性寒,能去除煩熱。
據江氏所言:茭白能治療五臟積聚的邪氣、腸胃久積的熱邪、心胸鬱積的熱邪,以及消渴症(糖尿病)和尿頻。但過量食用會導致下焦寒冷、產生寒氣,損傷陽氣。不可與蜂蜜一起食用,用糟醃漬後食用則效果最佳。
14. 紫菜
味甘,寒。下熱解煩,療癭瘤結氣。不可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飲少醋即消。其中有小螺獅損人,須擇出,凡海菜皆然。
白話文:
紫菜味甘性寒,能清熱解煩,治療甲狀腺腫大、腫塊和氣滯。但不可多吃,吃多了會導致腹痛、脹氣,甚至嘔吐白色泡沫,喝一點醋就能緩解。紫菜中可能有小螺,會對人體有害,食用前必須挑乾淨,其他海菜也一樣。
15. 鹿角菜
大寒,無毒。又云微毒。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解面熱。不可久食,發痼疾,損經絡血氣,令腳冷痹,損腰腎,少顏色。
白話文:
鹿角菜性寒,無毒,但也有人認為微毒。它可以治療熱邪引起的風邪,治療小兒骨蒸(一種消耗性疾病),以及退除面部發熱。但不可長期食用,否則會導致舊疾復發,損傷經絡和氣血,使腳部寒冷麻痹,損傷腰腎,面色蒼白。
16. 白苣
味苦,寒。一云平。補筋骨,利五臟,開胸膈壅氣,通經絡,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腸痛。患冷人食即冷腹。葉心抽苔,名萵筍,或醃或糟,曝乾食之甚佳。一種萵苣,一種苦苣,治丁腫、諸痢。
白話文:
白苣味苦,性寒(也有人認為是平性)。它能滋補筋骨,有益五臟,可以舒緩胸膈鬱結之氣,疏通經絡,止瀉,還能使人牙齒潔白,頭腦聰明,睡眠減少,可以經常食用。不過產婦不宜食用,因為會導致身體寒冷,小腸疼痛;體寒的人吃了也會腹痛。白苣的嫩莖葉,叫做萵筍,可以醃製、糟醃,或曬乾後食用,味道很好。白苣有兩種,一種是萵苣,一種是苦苣,都具有治療癰腫和各種痢疾的功效。
17. 石耳
石崖上所生者,出天台山、廬山等名山。《靈苑方》中,名曰靈芝。
味甘,平,無毒。久食延年,益顏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大小便亦少。
一云性冷。
白話文:
石耳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產於天台山、廬山等名山。古代醫書《靈苑方》中,稱它為靈芝。
味道甘甜,性平,無毒。長期食用可以延年益壽,使面色紅潤,即使年老容貌也不會改變。還能讓人不感到飢餓,大小便次數也會減少。
也有人說石耳性寒。
18. 苦芙
味苦,寒。主面目遍身漆瘡,並丹毒。生山谷下濕處,浙東人清明節爭取嫩者生食,以為一年不生瘡疥。又煎湯洗痔瘡甚驗。芙,襖夭二音。
白話文:
苦芙味苦、性寒。主要用於治療臉部和全身的漆瘡以及丹毒。它生長在山谷潮濕的地方,浙江東部的人們在清明節爭相採摘嫩芽生吃,認為這樣一年都不會生瘡疥。此外,用它煎湯洗治痔瘡也很有效。「芙」與「襖夭」讀音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