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食物本草卷之三 (3)
食物本草卷之三 (3)
1. 青粱米
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健脾,止泄精,輕身。
一云:此米醋浸三日,百蒸百曝,裹藏遠行,一餐可度數日。其穀穗有毛,微青而細,早熟少收。夏月食之極清涼,但味短而澀,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
白話文:
青粱米味甘微寒,無毒性。能治療胃痛、熱病引起的口渴、腹瀉、痢疾,並促進排尿。還有益氣補中、健脾、止遺精、輕身的作用。
據說,將青粱米用醋浸泡三天,再反覆蒸曬一百次後保存,攜帶在身上,一餐就能維持數日。青粱米的穗上有細小的絨毛,顏色青綠,顆粒細小,早熟但產量低。夏天食用清涼解暑,但味道寡淡略澀,顏色也不好看,不如黃色或白色的粱米,所以種植的人較少。
2. 稷米
味甘,無毒。益氣,補不足。
又云:冷,治熱,發冷病氣,解瓠毒。以其早熟,又香可愛,因以供祭。然味淡,諸谷之中,此為下苗種者,惟以防荒年耳。
白話文:
稷米味甘甜,沒有毒性,可以益氣,補充身體不足之處。
也有人說,稷米性寒,可以治療熱症,緩解因發冷而引起的病氣,以及解瓠瓜的毒。因為它成熟早,而且香氣宜人,所以常被用來祭祀。但是稷米味道較淡,在各種穀物中,它是比較低等的作物,主要是在荒年時才種植以防飢荒。
3. 陳廩米
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瀉。
又云:廩米有粳有粟,諸家並不說何米,然二米陳者性冷,頻食令人自利,此說與上經文稍戾。
白話文:
陳廩米味鹹酸,性溫,無毒。能降氣、消除煩躁口渴,調理脾胃、止瀉。
也有人說:廩米有粳米和粟米兩種,各家醫書都沒明確說明是哪種米。但兩種米陳放後都性寒,經常食用會導致腹瀉,這與前面所述略有出入。
4. 秫薥
谷之最長,米粒亦大而多者。北地種之,以備缺糧,否則喂牛馬也,南人呼為穄。主霍亂吐瀉。
白話文:
秫薥是稻穀中穗最長、米粒最大也最多的品種。北方地區種植它以備不時之需,若糧食充足則用來餵牛馬。南方人稱它為穄。它能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
5. 香稻米
味甘,軟,其氣甜香可愛,有紅白二種,又有一類紅長者,三粒僅一寸許,比它谷晚收。開胃益中,滑澀補精,但人不常食,亦不多種也。
白話文:
香稻米味道甘甜,口感柔軟,氣味芬芳怡人,有紅白兩種,還有一種紅色的長粒香稻,三粒米才一寸長,比其他稻米收穫時間晚。它能開胃增進食慾,滋補脾胃,潤滑腸道,補益腎精。但是,人們通常不常食用,種植的也不多。
6. 茭米
生湖泊中,性微寒,無毒,古人以為養饌,作飯亦脆澀。
白話文:
茭白生長在湖泊中,性味微寒,沒有毒性。古時候的人拿它當作食物,煮成飯雖然口感脆硬,卻也別有風味。
7. 𦬣米
味甘,寒,無毒。主利腸胃,久食不飢,去熱益人,可為飯。生水田中,苗子似小麥而小,四月熟。𦬣,音罔。
白話文:
[罔米]
味道甘甜,性寒,沒有毒性。能通利腸胃,長期食用不會感到飢餓,可以去除體內熱氣,益於人體健康,可以直接當作米飯食用。它生長在水中田地裡,植株的幼苗類似小麥但體型較小,四月成熟。罔,讀音為「罔」。
8. 蓬草米
作飯食之,無異粳米。儉年物也。
白話文:
蓬草米可以當米飯吃,口感跟一般稻米沒什麼兩樣。它是荒年救命的食物。
9. 狼屋子米
作黍食之,令人不飢。生澤地中。
白話文:
狼屋子米是一種可以做成黍米飯的食物,吃了讓人不餓。它生長在濕潤的低窪地帶。
10. 稗子米
味脆氣辛,可以為飯。
白話文:
稗子米味道香脆,氣味辛辣,可以做成米飯食用。
11. 秕米
味甘,平,通腸開胃,下氣磨積塊。製作糗食,延年不飢。充滑膚體,可以順養。昔陳平食糠而肥。秕米即精米上細糠也。
白話文:
秕米味甘性平,能通暢腸道、增進食慾,還能消除體內積氣和塊狀物。製成糗飯食用,可以延年益壽,不感到飢餓。它能滋養肌膚,使身體潤澤,達到保養身體的效果。古時候陳平吃糠都能長胖,說明其營養價值不低。秕米指的是精米上層的細糠。
12. 小麥
味甘,微寒,無毒。除熱,止燥渴咽乾,利小便,養肝氣,止漏血唾血。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之氣,為五穀之貴。有地暖春種夏收者,氣不足,有小毒。面味甘,溫,補虛養氣,實膚體,厚五臟腸胃,強氣力。然性壅熱,少動風氣。不可與菜同食,蘿蔔能解面毒,同食最宜。
白話文:
小麥味甘性微寒,無毒。能清熱、止渴、潤喉嚨、利尿、滋養肝氣,並能止血(包括鼻出血和吐血)。小麥在秋季播種,冬季生長,春季抽穗,夏季成熟,具備四季之氣,是五穀中珍貴的作物。如果種植在溫暖的土地上,春天播種夏天收穫,則因生長過於迅速,其藥效不足,甚至略帶小毒。麵粉味甘性溫,能補虛養氣,滋養肌膚,強健五臟六腑,增強體力。但麵粉性味偏溫燥,容易助長風邪,不宜多吃。麵粉不宜與蔬菜一起食用,蘿蔔可以解麵粉的毒性,與麵粉一起食用則相宜。
13. 麵筋
以麩洗去皮為之,性與面仍相類,且難化。
丹溪曰:面熱而麩涼。若用麥以代谷,須曬令燥,以少水潤之,舂去外皮,煮以為飯,食之庶無面熱之患。愚以東南地本卑濕,又雨水頻多,麥已受濕,又不曾出汗,食之故作渴,動風氣,助濕發熱。西北地本高燥,雨水又少,麥不受濕,復入地窖出汗,至八九月食之,又北人稟厚少濕,宜其常食而不病也。
白話文:
麵筋是用麥麩洗去外皮製成的,它的性質和麵粉相似,但是不易消化。
朱丹溪說:麵粉性熱,而麥麩性涼。如果要用麥子代替其他穀物,必須先曬乾,用少量水潤濕後,舂去外皮,煮成飯吃,這樣就能避免麵粉的燥熱之患。我認為,東南地區地勢低窪潮濕,雨水又多,麥子容易受潮,而且沒有經過晾曬,吃了就會口渴,容易引起風邪,加重濕邪,導致發熱。西北地區地勢高燥,雨水少,麥子不易受潮,而且收穫後會放在地窖中出汗,到八九月再吃,再加上北方人體質比較厚實,濕邪較少,所以他們常吃也不會生病。
14. 大麥
味鹹、甘,溫,微寒,無毒。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又云:令人多熱,為五穀長,平胃消食,療脹。暴食亦似腳軟,以其下氣也。久食甚宜,人頭髮不白,補虛勞,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止泄,令人肥白滑肌。為面勝小麥,無燥病。
丹溪云:初熟時,人因缺谷,多炒而食之,有火能生熱病。
江云:久食多食,能消腎,戒之。
白話文:
大麥味甘鹹,性溫,略帶寒涼,無毒。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糖尿病)、降火氣,增強體力,調理脾胃。
也有人說:大麥容易讓人感到燥熱,在五穀中生長週期較長,能和胃消食,治療腹脹。暴飲暴食導致腳軟無力,也能用大麥調理,因為它能降氣。長期食用大麥極為有益,能防止頭髮早白,治療虛勞,強健血脈,改善膚色,滋補五臟,止瀉,使人肥胖,皮膚白皙細膩。相比小麥,大麥更適合做成麵食,且不會引起燥熱症狀。
朱丹溪(名醫)說:大麥剛收穫時,人們因饑荒常炒熟食用,但此時的大麥帶有燥熱之性,容易引起熱病。
江某(名醫)說:長期大量食用大麥,會損傷腎氣,應當注意節制。
15. 蕎麥
味甘,平、寒,無毒。實腸胃,益氣,久食動風,令人頭眩。和豬肉食,令人患熱風。脫人眉須。雖動諸病,猶銼丹石,煉五臟滓穢。俗謂,一年沉滯,積在腸胃間,食此麥乃消去。
白話文:
蕎麥味道甘甜,性平偏寒,沒有毒性。它能充實腸胃,增強體力。但長期食用會導致風邪入侵,讓人頭暈目眩。和豬肉一起吃,會讓人患上熱病。還會讓人脫髮眉毛鬍鬚。雖然能治療各種疾病,如同研磨丹石,清除五臟的污垢一樣。民間認為,一年積累在腸胃中的陳年宿垢,食用蕎麥就能清除。
16. 黑大豆
味甘,平,無毒。炒食去水腫,消穀,止膝痛腹脹,除濕痹。乍食體重。忌食豬肉。十歲以下小兒勿食,恐一時食豬肉,壅氣至危。煮食及飲汁涼,下熱氣、酒毒,及烏、附、丹石諸毒,除胸胃中熱,大小便血,散五臟結氣。一種小黑豆最佳。
陶節庵以黑豆入鹽煮,時常食之,謂能補腎。蓋豆味鹹,腎之谷,又形類腎,黑色屬水也,妙哉。
白話文:
黑大豆味甘性平,無毒。炒熟食用可以消除水腫、幫助消化、止膝蓋痛和腹脹,並能去除濕痺。但大量食用會讓人體重增加。忌與豬肉同食,十歲以下兒童更要避免食用,因為同時食用豬肉可能導致氣機阻塞,危及生命。煮熟食用或飲用其汁液放涼後,可以清熱解毒,去除酒毒以及烏頭、附子、丹砂等礦物藥物的毒性,還能消除胸胃積熱,治療大小便出血,以及散解五臟積氣。其中,一種較小的黑豆效果最佳。
陶節庵常用黑豆加鹽煮食,認為它能補腎。因為豆類味道鹹,而腎臟是鹹味的臟器,黑豆的形狀也像腎臟,黑色的顏色也屬水,所以黑豆能補腎,真是妙極了。
17. 白豆
平,無毒。補五臟益中,助經脈調和,暖腸胃,殺鬼氣。浙東一種,味甚勝,用以作醬作腐極佳,比之水白豆相似而不及也。青黃斑等豆,《本草》不著,大率相類,亦不及也。
白話文:
白豆性平,無毒。能滋補五臟、強健脾胃,幫助經脈調和,溫暖腸胃,還能殺死體內的邪氣。浙江地區產的一種白豆,味道特別好,用來製作醬料或豆腐都很棒,雖然和水白豆相似,但品質更好。至於青色、黃色或有斑點的白豆,《本草綱目》中沒有詳細記載,但大致性質相似,品質卻不如浙江產的白豆。
18. 赤小豆
味甘、酸,平,無毒。主下水,消熱毒,排膿血,止泄,利小便,去脹滿,除消渴,下乳汁。久食虛人,令枯瘦。解小麥毒。和鯉魚煮食,愈腳氣水腫。痢後氣滿不能食者,宜煮食之。不可同魚鮓食。
白話文: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能利尿、消炎解毒、排出膿血、止瀉、促進小便排出、消除腹脹、治療消渴症(糖尿病)、催乳。但長期食用會導致虛弱的人體質變差,消瘦。可以解小麥中毒。和鯉魚一起煮食,能治療腳氣水腫。痢疾痊癒後,腹部脹滿無法進食的人,也適合煮食赤小豆。赤小豆不可與魚醬一起食用。
19. 綠豆
味甘,寒,無毒。主治消渴,丹毒,煩熱,風疹。補益,和五臟,行經脈,解食物諸藥毒,發動風氣,消腫下氣。若欲去病,須不去皮,蓋皮寒肉平。煮食作餅炙佳。
一云:為粉蕩皮,能解酒毒。以水調服之,亦能解菰砒毒。
白話文:
綠豆味甘性寒,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消渴症、丹毒、煩熱、風疹等症狀。它能滋補身體,調和五臟六腑,疏通經脈,解食物和藥物中毒,還能驅散風邪,消腫利氣。如果想用綠豆治病,一定要保留豆皮,因為豆皮性寒,豆肉性平。煮熟食用或製成餅、烤著吃都很不錯。
也有人說:將綠豆磨成粉後去掉豆皮,可以解酒毒。用水調服綠豆粉,也能解救菰米和砒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