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13)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13)

1. 驢肉

解心煩,安心氣,防發痼疾。動風淫,宜少食。

白話文:

驢肉可以解心煩,安定心氣,預防舊病復發。如果患有風邪入侵的疾病,則應少吃。

2. 羊肉

味甘熱,補中益氣,開胃肥健。其脛骨,牙齒疏豁者,炙為末擦之。其羊頭涼,治骨蒸腦熱。其肝膽明目。

白話文:

羊肉味甘性溫,能溫補身體、增強體力、促進食慾、使人肥壯。羊脛骨可以磨成粉末,塗擦牙齒稀疏鬆動的地方。羊頭性涼,可以治療骨蒸(骨頭發熱)和腦熱。羊肝膽具有明目的功效。

3. 豬膚

豬,水畜也。其氣先腎,故豬膚能解少陰客熱,治少陰病下痢咽痛,胸滿心煩。仲景制豬膚湯,義本諸此。

白話文:

豬肉是水生動物。它的性質首先影響到腎臟,因此豬皮可以治療少陰經的邪熱,可以治癒少陰經病症引起的腹瀉、咽喉痛、胸悶心煩。張仲景所制的豬皮湯,其藥理就在於此。

4. 蟲魚部

5. 白殭蠶

味鹹、辛,氣平微溫,無毒,陰中之陽,升也。去皮膚風動若蟲行,散痰氣結滯如果檳。

《發明》云:僵而不化,逐風濕之要藥。

白話文:

白殭蠶味鹹辛,性平微溫,無毒,屬陰中之陽,具有升提之性。它能驅散皮膚風邪,活動如同蟲子爬行一般,又能散去痰氣、消除阻塞,功效如同檳榔。

《發明》中記載:白殭蠶僵而不腐,是治療風濕的要藥。

6. 五靈脂

味甘,氣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調結血,治產婦之暈;活積血,通女子之經;治諸血,別有調氣之妙;主療心腹泠氣。止諸痛,更有速愈之徵。婦人心痛、血氣剌痛甚效。

《發明》云:行經血有功,不能生血,治女科為專。行血生用,止血須炒用。通女人經閉,亦能止血,又定產婦血暈昏悶,及血氣剌痛,以其甘溫。

靈脂出北地,乃號寒蟲糞也。先以酒研飛煉,令去沙石佳。

白話文:

五靈脂味甘性溫,無毒,屬陽,能升能降。它能調和凝滯的血液,治療產婦暈厥;能活血化瘀,疏通女子經脈;治療各種血症,並有獨特的調氣功效;主治心腹冷氣。能止痛,療效迅速。婦女心痛、血氣刺痛,效果尤其顯著。

古籍《發明》記載:五靈脂能促進經血運行,但不能生血,是婦科疾病的專用藥。活血化瘀需生用,止血則需炒用。它能通經,也能止血,還能治療產婦血暈昏迷及血氣刺痛,皆因其味甘性溫。

五靈脂產自北方,是寒蟲的糞便。使用前需用酒研磨,再經過提煉,去除沙石雜質,效果最佳。

7. 牡蠣粉

味鹹,氣平微寒,無毒,陰也,可升可降,入足少陰經。固女子赤白帶下,澀男子夢寐遺精,實玄府不實汗泄,軟積血不軟堅癥。燒白搗細用。能軟積血,是咸能軟堅也。軟堅收斂之劑,以柴胡引之,能去脅下硬;以茶引之,能消結核;以大黃引之,能消股間腫;以貝母為使,能消積癖痰結;以地黃為使,能益精、收澀、止便多。本腎經之藥也。

東垣云:牡蠣澀精而收虛汗,搗粉粉身治大人小兒盜汗。

白話文:

牡蠣粉味鹹,性平微寒,無毒。它具有陰柔的特性,可以升也可以降,主要作用於足少陰腎經。能治療女性白帶異常,男性夢遺滑精,以及因腎虛引起的汗多、腹瀉等症狀,還能軟堅散結,治療血瘀積聚的症狀,但不適用於堅硬的腫塊。使用時需將牡蠣燒成灰,再研磨成細粉。牡蠣能軟化血瘀,這是因為鹹味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 搭配其他藥材使用效果更佳,例如:與柴胡搭配能治療脅肋部硬塊;與茶葉搭配能治療結核;與大黃搭配能治療股間腫脹;與貝母搭配能治療積滯、痰核;與地黃搭配能滋補腎精、收斂固澀、治療大便溏瀉。牡蠣是補益腎經的藥物。

張元素(東垣)說:牡蠣能收斂精液、止虛汗,將其研磨成細粉,可以治療大人和小孩的盜汗。

8. 水蛭

味鹹、苦,氣平微寒,有毒,陰也,降也。入堅結,利若鋒針;破瘀血,快如砭石。

苦走血,咸勝血,虻蟲、水蛭之苦鹹以除蓄血,加麝香酒調下,蓄血立行,故抵當湯中用水蛭、虻蟲,以鹹苦泄蓄血也。

經云:有故無殞。雖可用之,亦不甚安,莫若四物湯,加酒浸大黃,各半下之尤妙。

凡用,烈日曝乾,腹中有子者去之,銼細,炒黃色令熟,不爾,入腹生子為害。

白話文:

水蛭味鹹苦,性平微寒,有毒性,屬陰,具有下降的特性。它能穿透堅硬腫塊,如同鋒利的針;能破除瘀血,效果如同砭石般迅速。

水蛭的苦味能引導血液運行,鹹味能制勝血分。水蛭和虻蟲都因其鹹苦的特性而能去除瘀滯的血液。若以麝香酒調服,則瘀血能立即排出。所以抵當湯中使用水蛭和虻蟲,就是利用它們鹹苦的性質來排除瘀血。

古籍記載:「有病因才能用藥,否則不可輕易使用」。雖然水蛭可以治療疾病,但使用時仍需謹慎,不如服用四物湯,再加入酒浸泡的大黃,各半量服用,效果更佳。

使用水蛭時,需將其曬乾,去除腹內蟲卵,再切碎,炒至黃色使其成熟。否則,若未經處理直接服用,蟲卵在體內孵化會造成危害。

9. 龜甲

味鹹、甘,氣平,無毒,陰中之陽也。專補陰衰,借性氣引達諸藥;善滋腎損,仗功力復足真元。漏下崩帶並驅,癥瘕痎瘧咸卻。傷寒勞復,或肌體寒熱欲死者殊功;腰背痠痛,及手足重弱難舉者立效。治小兒囟門不合,理女人濕癢陰瘡。逐瘀血積凝,續筋骨斷絕。因其性靈於物,方家多用補心。補陰力猛,而兼去瘀血。

夫龜稟北方陰氣而生。為陰中至陰之物,故能大補陰,而治陰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補丸藥多用為君。惟自敗者血肉滲盡,性氣全具,非特補足真元,抑且引達諸藥,若鑽灼過者,不足取也。凡用,酥炙或豬脂醇酒皆可。惡沙參,畏狗膽。十二月忌食,犯則傷人。

白話文:

龜甲味鹹甘,性平,無毒,屬陰中之陽。它主要能補益陰虛,並能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善於滋補腎臟虧損,恢復元氣。能治療漏下、崩帶、癥瘕、瘧疾等症。對於傷寒勞損、身體寒熱欲死者療效顯著;腰背痠痛,手足沉重無力者也能很快見效。還能治療小兒囟門閉合不良,以及婦女濕疹、陰部潰瘍。能驅除瘀血,修復斷裂的筋骨。由於龜甲具有特殊的靈性,許多醫生也用它來補益心臟。它補益陰氣的功效很強,同時還能去除瘀血。

龜甲生於北方,吸收了北方的陰氣,是陰中至陰之物,所以能大力補益陰氣,治療陰血不足,因此很多治療下焦的補益藥丸都用它作主藥。但如果龜甲本身已經腐敗,血肉滲盡,其藥效則不佳,只有性味完整者,才能有效補足元氣,並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那些被燒灼過度的龜甲則沒有藥用價值。使用龜甲時,可以用酥油炙烤,或用豬油和酒烹製。龜甲忌與沙參同用,也畏狗膽,十二月不宜食用,否則會傷身。

10. 鱉甲

療虛勞而去骨中之熱,理溫瘧而消腹內之癥。

江云:截瘧消癰。必須醋炙。

《發明》云:亦滋陰除熱解毒之用。其肉益肺補金。其甲九肋者,治勞嗽,除骨熱。醋炙黃用。亦不宜與雞子同食。

白話文:

鱉甲能治療虛勞,去除骨頭裡的熱,能治癒溫瘧,消除腹部的腫塊。

據江氏所說,鱉甲能截瘧(治療瘧疾)、消癰(消除腫毒),必須用醋炙。

《發明》一書記載:鱉甲還能滋陰除熱解毒,鱉肉能益肺補腎。鱉甲中九肋的部位,可以治療勞嗽(因勞累引起的咳嗽),去除骨熱,需用醋炙至黃色才能服用。鱉甲也不宜與雞蛋一起食用。

11. 鯽魚

諸魚皆屬火,惟鯽魚屬土,故能入陽明,而有調胃實腸之功。若多之,未嘗不助火也。

白話文:

鯽魚不像其他魚類屬火,它屬土,因此能進入陽明經,具有調理脾胃、滋養腸道的功效。但是,如果食用過量,還是會助長火氣。

12. 鯉魚

生深澤,系至陰之物,治療多除濕下氣。

白話文:

鯉魚生長在深水中,屬性陰寒,治療多用於除濕、降氣。

13. 蚯蚓

鹹寒,屬土與水。大解諸熱毒,時行溫病。去泥擂碎,水沃飲之。白頸者良。又治腎臟風下疰病。凡使,須用鹽以制之。又其糞出韭地上者,取煅乾研末,每兩入輕粉二錢,生桐油調,凡人下體生成片濕毒瘡,流水不止,痛癢不禁,塗之立愈。

《發明》云:蚯蚓鹹寒,能清熱毒,行濕之用。

白話文:

蚯蚓性味鹹寒,歸土、水經。能有效治療各種熱毒和流行性溫病。將蚯蚓去除泥土後搗碎,用水沖服。其中,白色頸部的蚯蚓效果最佳。此外,還能治療腎臟風濕引起的腰痛病。使用蚯蚓時,必須用鹽醃製。還有,如果蚯蚓的糞便來自韭菜地,可以將其收集起來煅燒乾燥,研磨成粉末,每兩克加入輕粉二錢,用生桐油調和,塗抹於下體濕疹、流水不止、疼痛難忍的瘡瘍上,療效迅速。

《發明》一書中記載:蚯蚓味鹹性寒,能夠清熱解毒,並能治療濕邪。

14. 蝦蟆

屬土與水,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言可食,解勞熱者,蓋是或炙、或干、或燒灰,和藥用之,非若世人煮之為美,以助濕火。此物久則濕以化熱,土氣自然有火也。人患齒縫中出血,以紙紝子蘸於酥少許,按之立止。

丹溪亦云:煮食發濕,不宜食之。

白話文:

蝦蟆(蟾蜍)性寒味甘,南方人常吃。古代本草書記載它可以食用,能解勞熱,通常是炙烤、曬乾或燒成灰後再入藥,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煮來吃,因為煮食容易助長體內濕熱。 蟾蜍放久了會因濕氣轉化成熱,本身就帶有土氣,土氣本身就容易產生熱。如果牙縫出血,可以用小棉球沾一點酥油,按壓就能止血。

朱丹溪也說:煮食蟾蜍容易導致濕氣加重,不宜食用。

15. 蛤蚌螄蜆

大同小異,屬金而有水木土。《衍義》言冷而不言濕,多食發疾,以其濕中有火,久則氣上升而不降。因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矣。何冷之有?

白話文:

蛤蚌、螄、蜆等貝殼類食物,性質大同小異,都屬金性,但又兼具水、木、土的特性。《衍義》中說牠們性寒,卻沒提到濕性。吃太多會生病,因為它們雖然性寒,卻內含濕熱之氣,久食則陽氣上浮,不能下降。由於濕氣會生痰,痰又生熱,熱則生風,所以才會生病,哪裡還談得上是寒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