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9)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9)
1. 紫蘇
味辛、甘,氣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入手太陽、少陰、太陰經。散寒氣於肌表,利結氣於胸腹。氣味輕清,亞於麻黃,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雙面紫者為妙。蘇子散氣尤捷,或參補劑中用之則可。性熱能散上膈及在表寒邪,以其性輕浮也。東垣言其下氣者,由其性熱而散,為能散氣故耳。
氣虛者不可用,以散氣故。蘇子尤其。俗醫不分虛實,但見胸滿者,多用此劑,慎之。
白話文:
紫蘇味辛甘,性溫,無毒,屬陽性,具有升降的特性,走手太陽經、少陰經、太陰經。它能散發肌膚表層的寒氣,疏通胸腹的鬱結之氣。氣味輕清,效力次於麻黃,若不敢用麻黃,可用紫蘇替代。葉片呈紫色的效果最佳。紫蘇子散氣的功效更快,也可加入補益的藥方中使用。紫蘇性溫,能散發上焦及體表寒邪,因其藥性輕浮。雖然有些醫家認為紫蘇能下氣,但那是因為它性溫能散氣的緣故。
氣虛的人不能使用紫蘇,因為它會散氣,紫蘇子尤其如此。一些庸醫不分虛實,只要見到胸悶的病人就使用紫蘇,需謹慎小心。
2. 香薷
味辛,氣微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入手太陰、足陽明經。調中氣而止霍亂,除煩熱而清暑氣,利小便之不行,治水飲之四溢。
香薷屬金與水,而有徹上徹下之功,治水腫、利小便甚捷,助肺家清化之氣,故能治暑,使火不得爍金也。又治口氣甚捷,蓋口臭是脾有鬱火溢入肺中,失其和美清甘之意,而濁氣上干故也。消暑毒,與白扁豆同功。熱服瀉之。
按:時方多治暑邪,而《本經》不言。要之,霍亂吐下,必是因暑濕邪而作者耳。
出自江右,硬梗石生者良。若土香薷軟苗者,不過解暑,其他無效,最能損真氣。
白話文:
香薷味辛,性溫和,無毒,屬陽性,具有升降作用,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它能調理中氣,止霍亂,消除煩熱,清暑氣,通利小便,治療水腫。
香薷屬金和水,具有上行下達的功效,治療水腫、利尿效果顯著,能增強肺部的清肅之氣,因此能治療中暑,防止燥熱損傷肺金。它還能快速治療口臭,因為口臭是脾胃鬱熱上犯肺經,失去平和清潤之氣,濁氣上衝所致。香薷能消除暑毒,與白扁豆功效相似。熱服則有瀉下作用。
許多方劑用香薷治療暑邪,但《本經》未提及。總而言之,霍亂引起的嘔吐下瀉,大多是由於暑濕邪氣所致。
生長在江西地區,莖硬根梗堅實的香薷藥效最好。而土生香薷,植株柔軟的,只能解暑,其他療效不佳,甚至還會損傷元氣。
3. 蘿蔔子
味辛、甘,氣平,無毒,陽也,降也。下肺氣之喘嗽,消腸胃之食滯。入手足太陰經。治喘消食,除脹下氣。水研服,吐風痰;醋研塗,消腫毒。
萊菔辛溫,大略耗血消導,故主大下氣,消穀食,去痰癖,止咳嗽,解面毒,生搗汁服主消渴。
又云:散氣用生薑,下氣用萊菔。但煮多食,停膈間成溢飲病,以熟則味甘多而辛少故也。
東垣云:亦去膨脹。
白話文:
蘿蔔子味辛甘,性平,無毒,屬陽性,有下降之功效。能治療肺氣導致的咳嗽喘息,以及腸胃積滯。經絡循行於手足太陰經。主治咳嗽、消化不良、脹氣、降氣。用水研磨服用,可以治療風痰;用醋研磨外敷,可以消腫解毒。
白蘿蔔辛溫,略微耗氣消導,因此能通利大腸,消食積,去除痰飲癖症,止咳,解毒,生蘿蔔搗汁服用能治療消渴症。
也有人說:用於散氣時,宜配生薑;用於降氣時,宜用白蘿蔔。但白蘿蔔煮熟後多吃,會停留在膈間,導致溢飲病,這是因為煮熟後,甜味增加,辛味減少的緣故。
李東垣(醫家)也說:白蘿蔔能消除膨脹。
4. 白芥子
味辛,氣溫,無毒。去疰氣,闢鬼邪,除久瘧蒸成癖塊,去皮裡膜外痰涎。故三子養親方中用蘿蔔子消食,蘇子定喘,此能消痰,皆切中老人病也。菜卻冷氣,安五臟。
白話文:
白芥子味辛、性溫,無毒。它可以去除宿疾之氣,驅除鬼邪之氣,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導致的癖塊,以及清除體內深層的痰涎。因此,「三子養親方」中使用蘿蔔子消食、蘇子定喘,而白芥子則能消痰,都非常適合老年人的疾病。此外,芥菜還能去除體內寒氣,滋養五臟。
5. 冬葵子
味甘,氣寒,無毒。治五癃而利小便,下乳汁而療產難。
葵子性滑利,能宣導積壅,不益人。婦人難產,取一二合打碎,水煮服之效。又凡婦人倒生,手足冷,口噤,以葵炒令黃,搗末二錢,酒調服,則順。又小兒死腹中,葵子末酒調服。若口噤不開,撬口灌之,藥下即活。
白話文:
冬葵子味甘性寒,無毒。能治療五種小便不利的情況,促進乳汁分泌,並能治療難產。
冬葵子性滑利,可以通利阻塞,但並不滋補身體。婦女難產,可取一至二合冬葵子打碎,用水煮服。此外,婦女生產時胎位不正、手腳冰冷、嘴巴緊閉,可用炒至黃色的葵子研磨成粉末,取二錢用酒調服,就能順利生產。還有,小兒死在腹中,也可以用葵子粉末用酒調服。如果孩子嘴巴緊閉張不開,可用工具撬開嘴巴灌藥,藥物服用後就能活過來。
6. 大蒜
性熱喜散,善化肉,故人喜食,然傷脾耗氣,傷肝損目,令人面無顏色,積久自見。
白話文:
大蒜性溫燥,容易揮發,善於軟化肉類,所以人們喜歡食用。但是,它會損傷脾胃,耗損元氣,傷肝損目,使人面色蒼白,長期食用,其害處就會顯現出來。
7. 韭
屬金而有水與土,性急,取汁細呷之,可下膈中瘀血,甚效。多食則昏神,其子止精滑甚良。
白話文:
韭菜屬性偏寒涼,性味辛溫,快速起效。將韭菜榨汁少量飲用,可以有效治療胸膈積聚的瘀血。但食用過量會導致頭昏腦脹。韭菜籽則有很好的止精滑(治療遺精)的功效。
8. 冬瓜
性走而急,久病與陰虛者忌之。《衍義》謂其分散熱毒氣者,取其走而性急也。未被霜而食之,令人成反胃病,惟差五淋。
白話文:
冬瓜性寒涼且利水消腫的作用迅速,久病體虛陰虛的人不宜食用。《醫學衍義》中說它能散發體內熱毒,正是因為它性寒涼且作用迅速的緣故。冬瓜若在霜降前採收食用,容易導致嘔吐,但可緩解小便不利。
9. 甜瓜蒂
極苦性急,堪為膈間湧吐之劑,凡胸中寒邪,膈間痰塞,與夫食物病在胸膈中者,皆吐越之。胃弱者勿用,設有當吐者,以他藥代之。又名苦丁香。入足陽明、手太陰經。
白話文:
甜瓜蒂味極苦,藥性峻猛,可以治療胸膈之間的嘔吐。凡是胸中寒邪、膈間痰塞,以及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胸膈病症,都能用它來催吐。但胃弱的人不能使用,如果確實需要催吐,應該用其他藥物代替。甜瓜蒂也叫苦丁香,它能進入足陽明經和手太陰經。
10. 米穀部
11. 飴糖
味甘,氣微溫,無毒,陽中之陰,可升可降。除煩止渴,益氣和中。足太陰經藥,糯與粟米作者佳,余不堪用。
《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飴糖、大棗之甘,以緩中也,亦能消痰潤肺,但中滿嘔家切忌之。仲景謂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甘故也。
丹溪云:大發濕中之熱。
糖多食能生胃中之火,此損齒之因,非土製水,乃濕土生火也。食棗多者齒病齲,亦此意焉。
白話文:
飴糖味甘,性溫和,無毒,屬陽中之陰,能升能降。能消除煩躁、止渴,增強體力,調和脾胃。飴糖是足太陰經的藥物,用糯米或小米製作的最好,其他材料製作的療效較差。
《內經》說:脾胃功能虛弱時,就要吃甜食來緩解。飴糖和紅棗的甘甜,能緩解脾胃不適,也能化痰潤肺,但胃部飽脹或嘔吐的人絕對不能吃。張仲景也說,嘔吐的人不能服用建中湯,因為它也是甜的。
朱丹溪認為,飴糖能治療濕熱內盛。
但飴糖吃太多會生內火,損傷牙齒,這是因為濕土生火造成的。吃太多紅棗也會導致牙齒疾病,原因也是一樣的。
12. 白扁豆
味甘,氣微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消暑氣,有解毒之能;和中氣,有厚腸之益。霍亂吐瀉能除,河豚酒毒並解。加十味香薷飲內,治暑殊功;佐參苓白朮散中,止瀉立效。痢疾不止者,服之可愈;病久脾虛者,倍用甚宜。能健脾養胃而愈百病。去殼薑汁炒用。氣味甘溫,能和中下氣,故主霍亂吐逆不止。云云。
白話文:
白扁豆味甘性溫,無毒,屬陽性,能升能降。它能消除暑熱,解毒;又能和胃健脾,增強腸胃功能。可以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也能解河豚毒。加入十味香薷飲中,治療暑病效果顯著;加入參苓白朮散中,則能迅速止瀉。對於久治不愈的痢疾,服用白扁豆可以治愈;脾胃虛弱的病人,更應該加倍服用。它能健脾養胃,從而治療百病。建議去殼後用薑汁炒制。白扁豆味甘性溫,能和胃降逆,因此能有效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不止等症狀。
13. 米醋
味酸,氣溫,無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消癰腫,斂咽喉之瘡;破積血,治血逆之暈。入藥惟米造者良,年久者更佳。忌食蛤肉。多食損齒、損筋骨。
漬黃柏皮含之,愈口瘡。煮香附子丸服,除郁痛。煎大黃劫痃癖如神,磨南星敷瘤腫立效。驅胃脘氣痛,並堅積癥塊氣疼,攙劑吞服。治產後血暈,及損傷金瘡血暈,淬氣熏蒸。
《發明》云:醋味酸而收澀,故能散水氣,消癰腫,殺邪毒,斂咽瘡等證。用石煅紅,燒醋淬之。
白話文:
米醋味酸,性溫,無毒,屬陰中之陽,能上能下。可以消散癰腫,收斂咽喉潰瘍;能破除積血,治療因血逆而引起的暈眩。用作藥引,只有用米釀造的醋最好,而且年份越久越好。忌與蛤蜊肉一起食用。食用過多會損傷牙齒和筋骨。
將黃柏皮浸泡在米醋中含服,可以治療口瘡。用米醋煮香附子丸服用,可以去除鬱結疼痛。用米醋煎煮大黃,治療痃癖效果神奇;將米醋磨碎的南星敷在腫瘤上,療效迅速。米醋可以驅除胃脘氣痛,以及堅硬的積塊引起的疼痛,可以將其加入藥劑中服用。米醋可以治療產後血暈,以及外傷導致的金瘡血暈,可用其淬煉藥物或熏蒸。
古籍《發明》記載:醋味酸而具有收斂作用,因此可以散去水氣,消散癰腫,殺死邪毒,收斂咽喉潰瘍等症狀。可以將石頭煅燒至紅色,再用燒過的醋淬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