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8)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8)
1. 烏梅
味酸,氣平,無毒,陰也,降也。收上奔之肺氣,澀不禁之下痢,除邪氣之煩熱,療津虛之渴疾。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熏干為烏梅,以鹽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枝用。
烏梅酸能斂肺氣,主安蛔止便血。瘧痢未久者,又未可以此收斂也。白梅亦除痰藥,擦中風牙關緊急。
又方,治一切惡瘡肉出,以烏梅燒為灰末傅上,惡肉立盡。
白話文:
烏梅味酸,性平,無毒,屬陰,具有下降的特性。它能收斂肺氣上逆,止瀉,消除邪氣引起的煩熱,治療津液不足引起的口渴。主要作用於肺經和腎經。曬乾後為烏梅,用鹽醃製則為白梅,都可用於治療痰症,使用時需去除枝梗。
烏梅的酸味能斂肺氣,能治療蛔蟲病和便血。但對於瘧疾和痢疾病程較短的患者,不宜使用烏梅收斂。白梅也能治療痰症,並能治療中風導致的牙關緊閉。
此外,治療各種惡性瘡瘍並伴有肉芽組織增生,可用烏梅燒成灰末敷於患處,可使壞死組織迅速脫落。
2. 藕實(即蓮子也)
味甘、澀,氣平寒,無毒。生食微動氣,蒸食能養神。食不去心,恐成卒暴霍亂。取心生研,亦止產後渴消。產後瘀血去多而渴,研汁服效。利益十二經脈血氣,安靜上下君相火邪,禁精泄,清心,去腰痛,止痢。攙煮粥,攙粳米煮。漸開耳目聰明;磨作飯,頓令肢體強健;蠟蜜丸服,耐老不飢;日服如常,退怒生喜。
江云:蓮肉開胃進食,湯泡去皮。
蓮子入手少陰、足厥陰、陽明、太陰經。清心醒脾,補中養神,進飲食,止瀉痢、腰痛、泄精。
新出水卷荷,丹溪專取治產暈,以其清通之氣,能升發也。大葉,東垣取包飯作丸,能引陰濁中清氣上升。[房]洗痔漏。[藕]解酒毒,消瘀血,止痛生肌,產後血悶,久食令人喜。並生用。熟專開胃補五臟。其節汁治上部所見諸血,收澀之味也。藕能解酒云云瘀血者,以其寒故也。產中忌食諸生冷,惟藕不忌,亦以甘寒能療血悶故耳。
《集註》云:荷葉及房皆破血,胎衣不下,酒煮服之。
白話文:
蓮子味甘澀,性平寒,無毒。生吃容易引起腹脹,蒸熟則能滋養精神。食用蓮子時,務必去除蓮子心,否則可能導致霍亂等急症。蓮子心研磨成粉生服,能治療產後口渴。產後失血過多而口渴的,服用蓮子心汁效果顯著。蓮子能滋養十二經脈的血氣,平息上焦和下焦的邪火,能固精、清心、治腰痛、止痢。將蓮子煮粥或與粳米同煮,能 gradually改善耳目,變得聰明;磨成粉做成飯吃,能使四肢強健;製成蜜丸服用,可延年益壽,不感飢餓;日常服用,能使人消怒生喜。
江氏說:蓮肉能開胃促進食慾,可用湯泡去皮。
蓮子入少陰、厥陰、陽明、太陰經,具有清心醒脾、補益脾胃、滋養精神、促進食慾、止瀉痢、治腰痛、固精等功效。
新採摘的蓮蓬,丹溪先生專門用它治療產後暈厥,因其清通之氣具有升發作用。大蓮葉,東垣先生用它包飯製成藥丸,能引導陰濁之氣上升。蓮蓬可清洗痔瘡。蓮藕能解酒毒,消散瘀血,止痛生肌,治療產後血瘀,長期食用令人心情愉悅。以上均指生藕。熟藕則專門開胃,補益五臟。蓮藕節的汁液能治療上部各種出血症狀,這是因為它具有收斂的功效。蓮藕能解酒毒、消散瘀血,是因為它性寒。產後忌食生冷食物,唯獨蓮藕不在此限,也是因為其甘寒能治療血瘀的緣故。
《集註》記載:荷葉和蓮蓬都具有破血的作用,若胎盤不下,可用酒煮後服用。
3. 石蓮子
蓬中黑干沉水,置鹽滷中能浮者。入手少陰、足陽明、太陽經,開胃進食,清心解煩,專治噤口痢,及濕熱滲入膀胱,白濁淋瀝等疾。其味苦無毒,去殼用。
白話文:
石蓮子
石蓮子是蓬萊仙島上生長,黑色堅硬,投入水中會沉,但放在鹽水中則會浮起來的植物種子。它能作用於手少陰心經、足陽明胃經和太陽膀胱經,具有開胃促進食慾、清心解煩熱的作用,尤其擅長治療禁口痢疾,以及濕熱入侵膀胱導致的白濁、尿頻尿急等疾病。石蓮子味苦,無毒,食用時需去殼。
4. 覆盆子
味甘,氣平微熱,無毒,入足少陰腎。治腎虛精竭陰痿,男婦食之有子。
《發明》云:甘平能補,佐巴戟能補腎。
白話文:
覆盆子味道甘甜,性平微溫,沒有毒性,作用於足少陰腎經。可以治療腎虛精虧、陽痿等症狀,男女服用都能有助於生育。
《發明》一書中記載:覆盆子甘甜溫和,具有補益的功效,與巴戟天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補腎。
5. 梨
梨者,利也。性冷利,流利下行也。所賴以滋益者,味甘寒能潤心肺耳。故除渴消痰止嗽,多啖令人寒中。產後與金瘡並屬血虛,與脾虛者忌之。
白話文:
梨,顧名思義,具有通暢的作用。它的性質寒涼,能促進體內液體的流通和排出。梨之所以能滋養身體,是因為它味甘性寒,能夠潤澤心肺。因此,梨能解渴、化痰、止咳。但是,吃太多梨會讓人感到腹部寒冷。產後婦女、患有金瘡(外傷)而導致血虛的人,以及脾胃虛弱的人都不適合吃梨。
6. 芡實
脾肺二經藥,故主濕痹腰膝疼,益精氣,補中強志,老人食之延壽。
白話文:
芡實是脾經和肺經的藥物,因此可以治療濕痺引起的腰膝疼痛,還能益精氣、補益中氣、增強意志力,老年人食用可以延年益壽。
7. 荔枝核
煅存性,酒調,治卒心痛、疝痛。
殼燒,痘疹解穢氣。
白話文:
將荔枝核煅燒至呈灰白色,再用酒調服,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心痛和疝氣痛。
荔枝殼燒成灰,可以治療痘疹引起的穢濁之氣。
8. 龍眼肉
補益心脾,故歸脾湯、補心丹多用之,功與人參並。若膈食、膈氣之症,與大棗同用,則䐜脹反增,蓋甘溫能作脹也。
白話文:
龍眼肉能滋補心脾,因此許多補益心脾的方劑,例如歸脾湯、補心丹,都常用到它,其功效與人參相當。但如果患有食積、呃逆等症狀,與大棗一起服用,反而會加重脹滿,因為龍眼肉甘溫的性質容易導致脹氣。
9. 柿
屬金而有土,有收之義。止血治嗽,亦可為助,又能除腹中宿血。干餅治小兒痢尤佳。
白話文:
柿子性屬金,兼具土的特性,有收斂的作用。能止血、止咳,也能輔助治療其他疾病,還能去除腹中積聚的陳舊血塊。曬乾製成的柿餅,治療小兒痢疾尤其有效。
10. 櫻桃
屬火而有土,性大熱而發濕,有熱病與嗽喘者,得之立死,又能致小兒之病。予友因血虛內熱,多食此物,先發渴,後發腫,遂致不救。
白話文:
櫻桃性溫熱,容易導致濕熱,體質燥熱、咳嗽喘息的人吃了可能會危及生命,也容易導致兒童生病。我的朋友因血虛內熱,吃了很多櫻桃,先是口渴,後來身體浮腫,最後不幸去世。
11. 山楂
味甘,氣平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消食積,有開胃之功;化滯血,無推蕩之害。入足陽明、太陰經。泄利用之則止,已成之積、產科用之,則除未去之疼,在小兒尤為要藥。青者尤為有力。
江云:山楂消食,小兒多食無妨。
《發明》云:山楂雖云疏胃健脾,然從木性味酸,亦疏肝氣,故主消食行結氣,去食積痰,小兒宿食積,主脾胃也。消滯血,療㿗疝,及產婦兒枕痛,疏理肝氣也。
白話文:
山楂味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屬於陽性藥物,能升能降。它可以消食積,開胃;能化解瘀滯的血塊,且不會造成過度刺激的傷害。山楂進入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如果只是要緩解消化不良,少量服用即可;如果是已經形成的食積,或產後病症,則可以服用來去除尚未消退的疼痛,尤其對小兒來說是重要的藥物。青色的山楂藥效更好。
江某說:山楂消食積,兒童多吃也沒有關係。
《發明》一書記載:山楂雖然能疏通胃氣、健脾,但因其屬於木屬性,味酸,也能疏通肝氣,因此能消食、行氣、去除食積和痰飲。小兒宿食積,是因為脾胃虛弱;消解瘀滯的血塊,治療疝氣,以及產婦和嬰兒枕部疼痛,都是因為疏通肝氣。
12. 菜部
13. 蔥白
味辛,氣溫,無毒,陽也,升也,入手太陰、足陽明經。散陽明面風若腫,療傷寒首痛如破。腳氣奔豚氣,連須煎可除;蛇傷蚯蚓傷,和鹽醬即解。大抵功專發散,食多昏神。病人氣虛,尤勿沾口。同密松菜食,致殺人。
白話文:
蔥白味辛性溫,無毒。具有溫陽升散的功效,走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可以治療陽明經脈循行部位的面部風腫,以及因傷寒引起的頭痛,如同頭要裂開般劇痛。腳氣、奔豚氣(一種氣逆上衝的病症),用蔥白連鬚煎煮服用可以去除;被蛇咬傷或蚯蚓咬傷,用蔥白加鹽醬一起服用即可解毒。總之,蔥白的功效主要是發散風寒,但食用過多會讓人昏沉。體虛的病人,更要避免食用。若與密陀僧(一種含鉛的礦物藥)和松菜一起食用,會導致中毒死亡。
14. 薄荷
味辛、苦,氣涼,無毒,陽中之陰,入手太陰、厥陰經。清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出姑蘇黌地者,真龍腦薄荷,以其辛涼,透頂鼻間也。
薄荷惟辛涼而輕浮,乃上行之藥,故能清利六陽,而驅上部諸熱也。其清風消腫,引諸藥入榮衛,能發毒汗,通利關節,中風失音,及小兒風涎,驚風壯熱,云云。皆其辛涼輕散之功也。夫病人新瘥勿多食,令虛汗出不止。貓食之即醉。
白話文:
薄荷味辛、苦,性涼,無毒,屬於陽中陰寒的藥性,走手太陰肺經和厥陰心包經。它能清利頭部六陽經的風邪,去除各種熱邪。產自姑蘇(苏州)學宮附近地區的薄荷,是最好的,稱為「真龍腦薄荷」,因為它辛涼,藥力能直達頭頂和鼻腔。
薄荷辛涼輕浮,是上行的藥物,因此能清利六陽經,驅除上焦的各種熱邪。它能清熱解毒、消腫,還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人體的榮衛二脈,能發汗解毒,通利關節。中風失語、小兒風涎、驚風發熱等症狀,都是薄荷辛涼輕散藥性所致的療效。但是病人剛痊癒時不要吃太多,以免出汗不止,虛脫。貓吃了薄荷會醉。
15. 荊芥
味辛、苦,氣溫,無毒,陽中之陰,升也。發玄府,療邪風之首痛;通血脈,治血風之眩暈。性涼而輕,能涼血疏風,諸瘡瘍風熱,皆當用之。一名假蘇。取花實成穗者暴乾用。《本草》主頭風眩暈,婦人血風,產後血暈,云云。皆其涼血疏風之功也。
產後血暈,搗末,童便調,熱服二錢,如神。口噤者,挑齒灌之。
產後中風,口噤強直,荊芥、當歸等,名荊歸湯,又名愈風湯,治產後驚風反張,神效。
經絡不見於傳,大抵入手太陰肺、陽明大腸。其穗治產暈如神。今人但遇風症,即用荊、防,不知風在皮裡膜外者,非荊芥不能發泄,非若防風之入肉骨也。有汗者不宜多服。無畏忌。陳久者良。
白話文:
荊芥味辛、苦,性溫,無毒,屬陽中之陰,具有上升的特性。它能通達頭部經脈,治療由邪風引起的頭痛;還能疏通血脈,治療因血風引起的眩暈。荊芥性涼而輕,具有涼血疏風的功效,各種瘡瘍、風熱病症都適合使用。荊芥又名假蘇,需採集花實成穗的部分曬乾後使用。《本草》記載荊芥主治頭痛、眩暈、婦女血風、產後血暈等,這些都是它涼血疏風功效的體現。
產後血暈,可將荊芥研磨成粉末,用童尿調和,溫熱服用兩錢,療效極佳。如果產婦口不能開,可以挑開牙齒灌服。
產後中風,口不能開,身體僵硬,可用荊芥、當歸等藥材煎成荊歸湯(也稱愈風湯),治療產後驚風、四肢反張,效果神奇。
荊芥的經絡循行在古籍中未有明確記載,大致走手太陰肺經和陽明大腸經。它的花穗治療產後暈厥效果極佳。現代人遇到風症,就常用荊芥、防風,卻不知道風邪停留在皮膚與肌肉之間者,非荊芥的疏散發泄之力不能奏效,不像防風那樣能深入肌骨。出汗的人不宜多服荊芥,沒有特別的禁忌,陳久者藥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