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7)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二 (7)
1. 辛夷
辛溫入肺,能散風邪,通鼻塞,治肺氣之不清者。
2. 蕪夷
辛散,治風濕寒之用。
入手足太陰經。消疳殺蟲,瘡癬風熱。
3. 木鱉子
掃疥如神。
4. 大棗
味甘,氣溫平,無毒,陽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陰經。養脾胃而益氣,助十二經脈而生津。
通九竅略亞菖蒲,和百藥不讓甘草。殺烏頭毒。中滿及牙病忌之,亦不宜合生蔥食。入藥擘去核。
白話文:
甘草味甘性溫,無毒,屬陽性,可升可降,走足太陰脾經。能滋養脾胃、益氣,並能幫助十二經脈生津。功效接近菖蒲,能和百藥,解烏頭毒。但忌用於腹脹和牙病,也不宜與生蔥同食。入藥時要將甘草去核。
5. 杏仁
味甘、苦,氣溫,有小毒,陽中之陰,可升可降,入手太陰經。散肺經之寒邪,下喘嗽之逆氣,消心下之急滿,以能下氣。潤大腸之氣秘。《發明》云:杏仁專入肺經,乃利下之劑。
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俱治大便秘,常以氣血分之。晝便難,陽氣也;夜便難,陰血也。年高便秘不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陳皮入肺與大腸,為表裡,故用為使。
杏仁、栝蔞仁,均能治痰者也。杏仁主散痰,從腠理中發散而去,表虛者忌服;蔞仁斂痰,從腸胃中滑潤而流,裡虛者忌服。若痰盛,表裡俱實者,二味並用。湯浸去皮尖用,兩仁者殺人。可毒狗。
白話文:
杏仁味道甘苦,性溫,帶有微毒,屬於陽中之陰,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主要作用於肺經。它可以散去肺經的寒邪,治癒咳嗽喘息的逆氣,消除心下急迫飽脹,因為它能下氣。杏仁还能潤滑大腸,治疗便秘。
古籍中记载,杏仁专门入肺经,属于利下的药材。杏仁治疗咳嗽喘息,是针对气机不通,桃仁治疗狂躁,是针对血脉瘀滞。两者都可治疗便秘,区别在于针对气血的不同方面:白天排便困难,属于阳气不足;夜晚排便困难,属于阴血不足。老年人便秘不泄,脉浮在气,宜用杏仁、陈皮;脉沉在血,宜用桃仁、陈皮。陈皮入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因此作为使药。
杏仁和栝蔞仁都能治痰,但作用不同。杏仁主散痰,从皮肤腠理中发散出去,表虚者忌用;栝蔞仁敛痰,从肠胃中滑润而流,里虚者忌用。如果痰盛,表里俱实者,可将两者并用。汤浸去皮尖使用,两仁一起服用会有毒,甚至可以毒狗。
6. 木瓜
味酸,氣溫,無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入足太陰、厥陰經。養肝氣而益筋,和脾胃而去濕,腳氣濕腫得此能安,筋病轉急非此莫治,濕之為病。腰腎腳膝無力,不可缺也。凡用,勿犯鐵器,用石搗。香薷飲用之,專和脾胃,培植肺氣,除夏間之濕,生至微之金,脾胃和而肺金亦益。木瓜味得木之正,故行肝,益筋與血,又風木能勝濕。
白話文:
這味藥性酸,屬溫性,無毒,陰中帶陽,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主要作用於足太陰脾經和足厥陰肝經。它可以滋養肝氣,強健筋骨,調和脾胃,去除濕氣。對於腳氣濕腫,服用此藥可以減輕症狀;對於筋骨急痛,只有用此藥才能治癒。濕氣是疾病的根源,如果腰腎、腳膝無力,這味藥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時,要避免接觸鐵器,應該用石頭搗碎。香薷飲中使用此藥,可以專門調和脾胃,培育肺氣,去除夏季濕氣,滋生金氣,脾胃調和,肺金也會得到滋養。
木瓜的味道符合木性的特點,因此能疏肝,益筋活血。而且風木性可以克制濕氣。
7. 桃仁
味苦、甘,氣平,無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入手足厥陰經。苦以破滯血,療諸經久畜之血結;甘以生新血,潤大腸血秘之便難。以湯退去尖皮,研如泥用。
桃仁苦重於甘,用破血為專也。然治血閉血結,須分虛實,實者宜,虛者亦不可也,但用滋血補血之劑,則自濡潤而無閉結之患矣。
《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蠟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黃丹湯下。
白話文:
桃仁味道苦、甘,性平,無毒,屬陰中之陽,可升可降,走手足厥陰經。苦味可以破除瘀滯的血塊,治療各經脈長期積存的血結;甘味可以生長新的血液,潤滑大腸,治療血秘難解之便秘。將桃仁用湯煮去尖皮,研磨成泥狀使用。
桃仁苦味重於甘味,主要功效是破血。但是治療血閉血結時,必須區分虛實,實證適用,虛證則不可用。如果用滋血補血的藥物,就能滋潤血液,自然就不會有血閉血結的困擾了。
《衍義》記載:老年人虛秘,可以將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量研磨,加入融化的白蠟,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用少許黃丹湯送服。
8. 陳皮
味辛、苦,氣溫,無毒,陽中之陰,可升可降。留白者補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氣。
辛散苦泄,而氣溫兼補,顧兼用之藥何如,與白朮、半夏同用,則滲濕而健脾胃;與甘草、白朮同用,則補脾胃;無甘草、白朮而多用獨用,則泄肺損脾;與蒼朮、厚朴同用,能去中脘以上至胸膈之邪,而平胃氣;再加蔥白、麻黃之類,則能散肉分至皮表有餘之邪。
又云:君白朮則益脾,單則損脾,佐甘草則補肺,否則瀉肺,同竹茹治飽逆因熱,同乾薑治飽逆因寒,加青皮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大抵能散能泄之用居多。入足陽明、太陰經,去白入手太陰經。鹽炒者最能降氣。如藥中多用人參,以此同入,定不飽脹。中燥之人少服。隔年者方可用。去白者曰橘紅,性熱,能除寒發表;帶白者性溫,能理脾胃而和中。
白話文:
這味藥辛辣苦澀,性溫,無毒,屬於陽中之陰,能升能降。帶皮的能補益脾胃,去除皮的能消痰泄氣。辛辣散發,苦味泄降,但性溫又能補益,因此運用時要謹慎。與白朮、半夏同用,能滲濕健脾胃;與甘草、白朮同用,能補益脾胃;若無甘草、白朮,單獨使用則會泄肺損脾;與蒼朮、厚朴同用,能去除胸膈之邪,平胃氣;再加入蔥白、麻黃等,則能散發皮表餘邪。
此外,它單獨使用則損脾,但若與白朮同用則能益脾;單獨使用則瀉肺,但若佐以甘草則能補肺;與竹茹同用能治因熱引起的飽脹,與乾薑同用能治因寒引起的飽脹;加入青皮能減半去滯氣,推陳致新。總體來說,它多用於散發和泄降。它入足陽明、太陰經,去除皮後入入手太陰經。用鹽炒能增强降氣效果。若藥方中多用人參,可與它同用,能防止飽脹。中燥的人要少服,隔年的藥才可以用。去除皮的叫橘紅,性熱,能除寒發表;帶皮的性溫,能理脾胃和中。
9. 青皮
味苦、辛,氣寒,無毒,陰中之陽,入足厥陰經、手少陽經。破滯氣愈低而愈效,削堅積愈下而愈良,引諸藥至厥陰之分,下飲食入太陰之倉。與橘皮同種。
青皮疏利肝邪,故能削堅積而破滯氣也。堅積,即小腹中溫瘧熱盛,纏久不愈,必結癖塊者是也。滯氣即左肋下鬱怒痛甚者。
陳皮治高氣,青皮治低氣,虛弱者少用,治脅痛醋炒為佳。又伏膽家動火驚證藥,用二三分可也。
有滯氣則破滯氣,無滯氣則損真氣。肝經引經藥也,破肝氣使之下行,故柴胡疏上焦之肝氣,青皮理下焦之肝氣,下引飲食入脾,故清脾飲多用之,然久服則大損脾氣,老年之人忌之。
白話文:
青皮的功效與作用
青皮的味道苦辛,性寒,無毒,屬於陰中之陽,走入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陽三焦經。
**青皮擅長破除滯氣和消解堅積,越往下走,效果越佳。**它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厥陰經,並使食物進入太陰脾經的胃部。青皮和橘皮同屬一類藥材。
青皮能夠疏通肝臟的邪氣,因此可以消解堅積和破除滯氣。 堅積是指小腹中因溫瘧熱盛,長期不愈而形成的結塊。滯氣是指左肋下方因鬱怒而引起的嚴重疼痛。
**陳皮治高氣,青皮治低氣。**體虛者慎用。治療脅痛時,醋炒青皮效果最佳。青皮還可以治療膽氣虛弱引起的驚悸症,用量二三分即可。
**若有滯氣則破除滯氣,若無滯氣則會損耗真氣。**青皮屬於引經藥,能使肝氣下降,因此柴胡疏通上焦的肝氣,青皮疏通下焦的肝氣,並引導飲食進入脾臟。清脾飲中常使用青皮,但長期服用會嚴重損傷脾氣,老年人忌用。
10. 枇杷葉
味苦、甘,氣平涼,無毒,陰中之陽,降也。下胃熱之氣逆,為嘔吐之奇方。入手太陰肺。
枇杷葉偏理肺臟,故主下氣噦嘔不止,主和胃止瀉,又主肺風熱嗽有功。用須刷去背毛,蜜炙入藥,不然反惹嗽也。肉味酸甘,滋潤五臟,少食止吐血止渴,多食發熱發痰。
白話文:
枇杷葉性味苦甘,性涼,無毒,屬陰中之陽,具有下降之性。可治療胃熱上逆引發的嘔吐,是治療嘔吐的奇方。入肺經。
枇杷葉擅長調理肺臟,因此能治療氣逆、嘔吐不止,還能和胃止瀉,治療肺熱咳嗽也有效。使用時必須先刷去背面的毛,再用蜜炙後入藥,否則反而會加重咳嗽。枇杷果肉酸甘,滋潤五臟,少量食用可以止吐血、止渴,但過量食用則會導致發熱、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