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7)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7)

1. 萎蕤

味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理風淫於四末,除眥爛於雙睛,男子濕注腰痛能痊,女子面注黑䵟可滅。

萎蕤潤肺,除虛熱之藥。蓋潤肺以滋水之化源,故能補虛除熱。

2. 沙參

主諸疝之絞痛,疥癬惡瘡,兼消腫以排膿,資調五臟。

《發明》云:沙參補五臟之陰,然益肺養肝之功為專。《本草》主補中,益肺氣,安五臟,久服利人。此補五臟之陰也,而蓋肺肝自在其中。

3. 漢防己

除腳氣,行十二之經;補膀胱,為下濕之治。上治風,下治濕,故云通行十二經。防己須治腳氣濕熱,必須真正。

防己氣寒苦辛,陽中之陰,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及治中風手腳攣急。

按:木漢二防己,即是根苗為名。漢主水氣,木主風氣。

苦寒以除濕,辛以散風寒,治下部濕熱居多,兼治上部風熱,但上濕熱可用,下焦濕屬虛寒者審用之。

4. 何首烏

味甘、苦、澀,氣微溫,無毒。有雌雄二種,雌者淡白,雄者淺紅,雌雄相兼,功效乃獲。主瘰癧癰腫,療頭面風瘡,長筋骨,悅顏色,益氣血,止心痛,久服添精,令人有子,婦人帶下,為末酒調。原名交藤,一名夜合,因何公服之,白髮變黑,故改名為何首烏也。

何首烏十二經絡所不收,觀其藤夜交,乃陰分補血之藥也。滋陰則消瘡腫,養血則黑毛髮,美容顏,補老瘦,利腰膝,及婦人產後帶下諸血疾,酒調服。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老年服食尤為至要。

《發明》云:除風濕,益血氣之藥。用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木杵搗,忌犯鐵器,及豬羊血、蘿蔔。赤白合用為妙。茯苓為之使。

《經驗》云;治惡瘧諸藥不效,用何首烏一兩作一劑水煎,發日加酒二盞,空心溫服,立愈。或加三四錢入治瘧藥內,尤效。《本草》原無此法,今屢驗,補入以濟人之苦瘧。

一云:只用水盅半,煎一盅,去渣露一夜,發日空心溫服,治久瘧立愈。

5. 使君子

味甘,氣溫,無毒。用須慢火微煨,去殼,便可嚼食,或和諸藥憑作散丸。去白蟲而除五疳,殺蛔蟲而止瀉痢。因郭使君用治小兒,後人竟名之曰使君子。入足太陽、陽明經。專治小兒疳積,故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如泔,殺蟲治瀉痢。小兒每歲止用二個。每食損胃,令人發噦。

6. 肉豆蔻

屬金與土,溫中補脾。

日華子稱其下氣,以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平其氣。

又名肉果。入足陽明、太陰經。為脾胃虛冷,瀉痢不愈之要藥,小兒傷乳吐瀉尤為至要。但未去之積,不可以此先澀。以糯米粉裹熟用,勿犯鐵器。氣味辛熱,能溫腸胃,逐寒氣。麵煨亦可。

7. 蘆薈

入足厥陰肝、手少陰心。明目鎮心,殺蟲療疥癬。難得其真。

《發明》云:苦寒消風熱,小兒熱疳聖藥。

8. 阿魏

主傳屍而破蟲積。銀屑安五臟而可鎮驚。阿魏散邪氣,消堅積。入手足陽明經。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

9. 胡黃連

療骨熱,疳痢清寧。

《發明》云:胡黃連苦能清熱,多理小兒。

10. 巴戟

入手足少陰經。甘溫補腎家虛寒為最,辛兼潤臟而散風邪。

《本草》稱其安五臟,補中益氣,強陰助陽。但其性多熱,同黃柏知母,則強陰;同蓯蓉、鎖陽則助陽,貴乎用之之人。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耳。治陰疝白濁,補腎尤滋。

11. 石斛

甘能養脾胃,清虛熱,平補下焦腎臟元氣居多。入足陽明胃、少陰腎。治腳軟,主傷中,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下氣,平胃長肌,逐皮膚邪熱。酒洗蒸用。丹溪取其獨用為妙。

12. 續斷

入足少陰腎、太陽膀胱。主傷寒,補不足,益氣力,續筋骨,止痛生肌,及腕折惡血腰痛,女人胎漏尿血,及產後諸病,暖子宮。味甘、辛,性溫,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發明》云:此活血養血,兼滋陰補氣之藥。要之,續補傷損血脈筋骨之用為專。

13. 骨碎補

味苦,性溫,無毒,入足少陰腎。最能固齒殺蟲,不惟療跌打損傷,又治骨中毒風,氣血疼痛。

《發明》云:專主破血,亦能止血。故主補骨節傷碎,折傷為專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