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7)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7)

1. 萎蕤

味甘、平,性溫,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四:理風淫於四末,除眥爛於雙睛,男子濕注腰痛能痊,女子面注黑䵟可滅。

萎蕤潤肺,除虛熱之藥。蓋潤肺以滋水之化源,故能補虛除熱。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種草本植物的功效和用途。 這種植物味道甜而微苦,屬性偏暖,沒有毒性,具有下降的作用,被視為陽中的陰物。它主要有四個作用:

  1. 能夠調節身體各部位因受風邪所引起的不適;
  2. 可以治療眼睛因為炎症或感染導致的眼角膜潰瘍;
  3. 對男性來說可以治癒腰部疼痛;
  4. 女性使用後可以使臉部黑色素沈著減輕甚至消失。

此外,這種植物還可以用來滋養肺臟,消除虛火。通過滋養肺臟,增強了水分代謝的能力,因此能夠幫助人體恢復健康並降低體內的熱度。

2. 沙參

主諸疝之絞痛,疥癬惡瘡,兼消腫以排膿,資調五臟。

《發明》云:沙參補五臟之陰,然益肺養肝之功為專。《本草》主補中,益肺氣,安五臟,久服利人。此補五臟之陰也,而蓋肺肝自在其中。

白話文:

功效:

此藥主要治療疝氣引起的絞痛、疥癬、惡瘡,同時可以消腫排膿,並滋養調和五臟。

《發明》記載:

沙參能夠補益五臟的陰氣,特別擅長滋養肺臟和肝臟。

《本草》記載:

沙參主要功效是補中益氣,安五臟,長期服用有益身體健康。這說明沙參補益五臟陰氣,而肺肝正是五臟的一部分。

3. 漢防己

除腳氣,行十二之經;補膀胱,為下濕之治。上治風,下治濕,故云通行十二經。防己須治腳氣濕熱,必須真正。

防己氣寒苦辛,陽中之陰,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及治中風手腳攣急。

按:木漢二防己,即是根苗為名。漢主水氣,木主風氣。

苦寒以除濕,辛以散風寒,治下部濕熱居多,兼治上部風熱,但上濕熱可用,下焦濕屬虛寒者審用之。

白話文:

治療腳氣,可以通暢十二經絡;補益膀胱,是治療下焦濕氣的方法。防己可以治療上半身風寒和下半身濕熱,所以說它可以通行十二經絡。治療腳氣濕熱,必須用真防己。

防己藥性寒涼苦辛,屬於陽中之陰,可以治療腰部以下至腳部的濕熱腫脹,補益膀胱,去除體內留存的熱氣,通暢十二經絡,還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手腳拘攣。

注釋

  • 木漢二防己,指兩種不同的防己,一種是木防己,一種是漢防己,它們都是以根苗作為藥材。
  • 漢防己主治水氣,木防己主治風氣。
  • 苦寒可以去除濕氣,辛味可以散風寒。
  • 防己主要治療下半身濕熱,也可以兼治上半身風熱,但對於上半身濕熱可以用,下半身濕熱屬於虛寒體質的患者,則需謹慎使用。

4. 何首烏

味甘、苦、澀,氣微溫,無毒。有雌雄二種,雌者淡白,雄者淺紅,雌雄相兼,功效乃獲。主瘰癧癰腫,療頭面風瘡,長筋骨,悅顏色,益氣血,止心痛,久服添精,令人有子,婦人帶下,為末酒調。原名交藤,一名夜合,因何公服之,白髮變黑,故改名為何首烏也。

何首烏十二經絡所不收,觀其藤夜交,乃陰分補血之藥也。滋陰則消瘡腫,養血則黑毛髮,美容顏,補老瘦,利腰膝,及婦人產後帶下諸血疾,酒調服。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老年服食尤為至要。

《發明》云:除風濕,益血氣之藥。用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木杵搗,忌犯鐵器,及豬羊血、蘿蔔。赤白合用為妙。茯苓為之使。

《經驗》云;治惡瘧諸藥不效,用何首烏一兩作一劑水煎,發日加酒二盞,空心溫服,立愈。或加三四錢入治瘧藥內,尤效。《本草》原無此法,今屢驗,補入以濟人之苦瘧。

一云:只用水盅半,煎一盅,去渣露一夜,發日空心溫服,治久瘧立愈。

白話文:

何首烏的功效與服用方法:

何首烏的性狀與作用:

何首烏的味道甘、苦、澀,性微溫,無毒。有雌雄兩種,雌的顏色淡白,雄的顏色淺紅,兩種混合使用功效最佳。

它可以治療瘰癧、癰腫、頭面部的風瘡,促進筋骨生長,使面色紅潤,增強氣血,止心痛。長期服用可以滋補精氣,幫助生育。婦女帶下病可以用它研成粉末,用酒調服。

何首烏原本叫做交藤,又名夜合。因為何公服用後,白髮變黑,所以改名為何首烏。

何首烏的藥性與功效:

何首烏不受十二經絡的約束,觀察它的藤蔓在夜晚交纏,可知它屬於滋補陰血的藥物。滋陰可以消散瘡腫,養血可以使毛髮烏黑,美容顏面,補益虛弱體質,強壯腰膝,以及治療婦女產後帶下等血症,可用酒調服。長期服用可以促進筋骨生長,滋補精髓,延年益壽。老年人服用尤為重要。

何首烏的用法與禁忌:

《發明》中記載:何首烏可以除風濕,益氣血。使用時要用竹刀切開,浸泡在米泔水中一夜,再用木槌搗碎,忌諱接觸鐵器,以及豬羊血和蘿蔔。赤白兩種何首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茯苓是何首烏的配伍藥物。

《經驗》中記載:治療惡性瘧疾,其他藥物无效時,可以用何首烏一兩煎成一劑藥水,在發病當天加酒兩杯,空腹溫服,可以立即見效。或者在治療瘧疾的藥方中加入三四錢的何首烏,效果更佳。《本草》原本没有记载这种方法,但现今屢屢驗證有效,故補入此法,用以帮助患有疟疾的人。

另有一種用法:用半杯水煎一盅何首烏,去除渣滓,放凉一夜,在發病當天空腹溫服,可以治癒久治不愈的瘧疾。

5. 使君子

味甘,氣溫,無毒。用須慢火微煨,去殼,便可嚼食,或和諸藥憑作散丸。去白蟲而除五疳,殺蛔蟲而止瀉痢。因郭使君用治小兒,後人竟名之曰使君子。入足太陽、陽明經。專治小兒疳積,故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如泔,殺蟲治瀉痢。小兒每歲止用二個。每食損胃,令人發噦。

白話文:

使君子味道甘甜,性溫,無毒。使用時需用小火慢慢煨烤,去除外殼,然後就可以直接嚼食,也可以和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製成丸劑。它可以去除體內的白蟲,治療五種疳積病,殺死蛔蟲,止瀉止痢。

因為曾經有一位名叫郭使君的人用它來治療小兒疾病,後來人們就將它命名為「使君子」。

使君子入足太陽經和陽明經,專門治療小兒疳積,因此可以治療小兒五種疳積病、小便白濁如淘米水、殺蟲治瀉痢等症狀。

小兒每年只需要服用兩個。需要注意的是,食用使君子會損傷脾胃,容易引起嘔吐。

6. 肉豆蔻

屬金與土,溫中補脾。

日華子稱其下氣,以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平其氣。

又名肉果。入足陽明、太陰經。為脾胃虛冷,瀉痢不愈之要藥,小兒傷乳吐瀉尤為至要。但未去之積,不可以此先澀。以糯米粉裹熟用,勿犯鐵器。氣味辛熱,能溫腸胃,逐寒氣。麵煨亦可。

白話文:

這種藥性屬金與土,溫暖脾胃,補益脾臟。

古籍《日華子本草》記載,此藥能使氣機下降,因為脾臟得到補益,運化功能就會增強,氣自然向下運行。服用過多會導致氣機下泄,適量服用則能使氣機平和。

它也叫肉果,入足陽明經和太陰經。是治療脾胃虛寒、久瀉不愈的重要藥物,尤其適合小兒傷乳吐瀉。但如果沒有去除積滯,不能先用此藥收澀。可以用糯米粉裹熟食用,避免接觸鐵器。它的氣味辛熱,能溫暖腸胃,驅除寒氣。可以用麵粉煨着吃也可以。

7. 蘆薈

入足厥陰肝、手少陰心。明目鎮心,殺蟲療疥癬。難得其真。

《發明》云:苦寒消風熱,小兒熱疳聖藥。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 這種草藥可以進入人體的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陰心經,有助於改善視力和穩定心神,還能夠殺死寄生蟲治療皮膚病。但是很難找到真正的有效品種。 在《發明》一書中有提到,這種草藥性質偏涼,能消除因風邪引起的高溫症狀,對於小孩因為過度燥熱而引發的眼疾有很好的效果。

8. 阿魏

主傳屍而破蟲積。銀屑安五臟而可鎮驚。阿魏散邪氣,消堅積。入手足陽明經。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奇物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的主要功效是:可以治療寄生蟲和消除腫塊;能夠安定五臟並且有平靜心神的效果;可以驅除邪氣、消除硬結;適用於手足陽明經。雖然它的味道非常難聞,但是卻能夠抑制異味,也是個奇特之處。

9. 胡黃連

療骨熱,疳痢清寧。

《發明》云:胡黃連苦能清熱,多理小兒。

白話文:

治療骨骼因熱而引起的疾病、瘡癬和痢疾,讓身體恢復平靜與安寧。 《發明》一書提到,胡黃連具有苦味,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氣,對於小孩來說是很好的藥材。

10. 巴戟

入手足少陰經。甘溫補腎家虛寒為最,辛兼潤臟而散風邪。

《本草》稱其安五臟,補中益氣,強陰助陽。但其性多熱,同黃柏、知母,則強陰;同蓯蓉、鎖陽則助陽,貴乎用之之人。用熱遠熱,用寒遠寒耳。治陰疝白濁,補腎尤滋。

白話文:

此言涉及中醫學中的手足少陰經脈,提到了兩種藥物:一為甘溫性質,主要用於補腎,特別適合治療腎虛寒症;另一種則具辛味,兼有潤燥和散風邪的功效。《本草經》中指出這類藥物能安定五臟,補充中氣,增強陰部功能,補助陽氣。然而,這種藥物的性質偏熱,與黃柏、知母等藥同用可強化陰部功能,與蓯蓉、鎖陽等藥同用則能增強陽氣。使用時需注意個體適應性,遵循「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的原則。該藥物適用於治療陰疝、白濁等病狀,尤其對於腎虛的患者具有滋補作用。

11. 石斛

甘能養脾胃,清虛熱,平補下焦腎臟元氣居多。入足陽明胃、少陰腎。治腳軟,主傷中,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下氣,平胃長肌,逐皮膚邪熱。酒洗蒸用。丹溪取其獨用為妙。

白話文:

甘草可以滋潤和調節脾胃,也能消除身體裡的虛弱感和低溫狀態,並且能夠增強下焦部位(包括肝、脾、腎等器官)的能量。它主要進入到足部的陽明經脈(即胃經),以及少陰經脈(即腎經)。它可以治療腿部無力的情況,對於因營養不良或疲倦而導致的身體衰弱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增強性功能並改善肺部的功能。此外,它還可以用於平衡消化系統,促進肌肉生長,排除皮膚上的熱症。在使用時,應該先用水清洗乾淨,然後再用酒精浸泡後蒸煮使用。朱震亨認為單純地使用這種藥材的效果最好。

12. 續斷

入足少陰腎、太陽膀胱。主傷寒,補不足,益氣力,續筋骨,止痛生肌,及腕折惡血腰痛,女人胎漏尿血,及產後諸病,暖子宮。味甘、辛,性溫,地黃為之使,惡雷丸。

《發明》云:此活血養血,兼滋陰補氣之藥。要之,續補傷損血脈筋骨之用為專。

白話文:

杜仲屬於中藥,它可以補腎、利尿,並能治療因寒氣入侵導致的感冒發燒、身體虛弱、氣力不足、筋骨損傷、疼痛、創傷、骨折、腰痛、女性流產、產後虛弱等症狀。它性溫,適合溫補身體,與地黃搭配使用效果更佳,但不能與雷丸同用。杜仲具有活血補血、滋陰補氣的功效,特別擅長治療血脈、筋骨損傷。

13. 骨碎補

味苦,性溫,無毒,入足少陰腎。最能固齒殺蟲,不惟療跌打損傷,又治骨中毒風,氣血疼痛。

《發明》云:專主破血,亦能止血。故主補骨節傷碎,折傷為專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某種草藥的功效和特點。 它的味道是苦的,屬性偏暖,沒有毒性,可以進入到人體中的足少陰腎經脈。這種草藥能夠很好地固定牙齒、消滅寄生蟲,不僅可以用來治療跌倒摔傷等外傷,還可以治療因骨骼受到感染而引起的寒濕症狀以及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所導致的疼痛感。 在另一本著作《發明》中提到,這種草藥的主要功效是可以幫助分解血液,同時也能夠起到止血的作用。因此它對於修復骨折或扭傷造成的關節受損有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