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6)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6)
1. 黑牽牛
味辛,氣熱,有毒,陽也,降也。導水濕腫滿,泄肺氣窒塞。行水氣有通利之雄,泄肺氣有耗散之失。入手太陽、陽明、足陽明經。有黑白二種,黑者入藥,炒用。此味感南方火熱之化,得辛辣之味,久嚼猛烈雄壯,然辛以入肺,但能瀉氣中濕熱,不能瀉血中濕熱。況濕從下受,下焦主血,是血中之濕,宜用苦寒之味,今反以辛藥瀉之,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虛,傷人必矣。
若病濕勝,氣不能施化,致二便不通,則宜用之,氣病者無多食辛,此味辛辣雄烈,比諸辛藥瀉氣尤甚,不可輕用。
白話文:
黑牽牛味辛、性熱,有毒,屬陽性藥物,具有瀉下作用。能治療水腫脹滿,以及肺氣壅塞不通的病症。它瀉水利濕的能力很強,但也會耗散肺氣。主要作用於手太陽經、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黑牽牛有黑白兩種,入藥的是黑色者,需炒制後使用。這種藥物性質偏向南方火熱之氣,因此具有辛辣之味,久嚼則感覺辛辣猛烈而強勁。雖然它辛味入肺,能瀉去肺部濕熱,但卻不能瀉去血液中的濕熱。況且,濕邪多從下焦入侵,而下焦主血,因此血中的濕熱,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用辛熱的藥物瀉之,就會導致氣血兩虛,傷及身體。
如果病情是濕邪過盛,氣機運行不暢,導致大小便不通的情況,則可以用黑牽牛。但對於氣虛的病人,不宜多食辛辣之物,而黑牽牛辛辣猛烈,瀉氣之力比其他辛味藥物更強,不可輕易使用。
2. 葶藶
味辛、苦,氣大寒,無毒,陽中之陰,降也。甜者主治亦同,但其性稍緩於此。泄水氣之橫流,療遍身之浮腫,降肺氣之奔迫,下痰氣之洶湧。性極峻泄,虛者勿用。
江云:瀉肺喘而利小便。炒須紙隔。入手太陰、少陰、足太陰、太陽經。
專行水走泄,兼利肺氣,有甜苦兩般,苦者行水走泄迅速,壯人證重者宜之,以苦下泄也。甜者形瘦證輕者宜之,以甜行泄少緩。但《本經》只言苦辛,則甜者緩,而不復入泄利藥也。
白話文:
葶藶味辛、苦,性寒,無毒,屬陰寒藥性,具有下降之功效。甜味的葶藶功效相同,但作用較緩和。它能消除水液的橫溢,治療全身浮腫,平降肺氣的喘促,消除痰氣的壅盛。葶藶瀉下作用很強,體虛者不宜使用。
江氏醫家認為:葶藶能瀉肺氣以緩解喘息,並促進小便排出。煎煮時需隔紙炒制。其藥效走入手太陰經、手少陰經、足太陰經、足太陽經。
葶藶專門治療水液停滯,並兼顧宣利肺氣。它有甜、苦兩種,苦味的葶藶利水消腫作用迅速,適用於體質壯實、病情嚴重者,因其苦味能促使快速瀉下;甜味的葶藶則適用於體質瘦弱、病情較輕者,因其甜味作用較緩和。但《神農本草經》只記載苦辛味,所以甜味葶藶雖有緩和的利水作用,卻不能算作主要的瀉利藥物。
3. 恆山
味苦、辛,氣寒,有毒,陰中之陽,升也。吐胸膈之頑痰,截諸瘧之邪氣。雖有劫病之功,當為虛者之忌。乃蜀漆根也。入足厥陰經。忌崧菜、雞肉、蔥。服此忌茶茗。形如雞骨者良。恆山屬金,有火與水,性暴悍,善驅逐,傷人真氣,病者虛怯勿輕用。惟截瘧為專,然必露冷過宿,勿熱服及多服。
白話文:
恆山味苦辛,性寒,有毒,屬陰中之陽,具有上升的特性。能吐出胸膈間的頑固痰濁,截斷瘧疾的邪氣。雖然它能治療久病,但虛弱的人不能服用。恆山是蜀漆的根,走足厥陰經。忌與崧菜、雞肉、蔥一起服用,服用恆山後也忌喝茶。形狀像雞骨頭的恆山品質最佳。恆山屬金,兼具火和水的特性,藥性猛烈,善於驅逐邪氣,但會損傷人體真氣,體虛者不宜輕易使用。它主要用於治療瘧疾,但必須在藥物露置於冷處過夜後服用,不能熱服或過量服用。
4. 草果
味辛,氣溫,無毒,陽也,可升可降。散脾胃之寒,消久停之食,截老瘧之痰,止嘔吐之疾。入足陽明、太陰經。
草果辛熱,專導滯逐邪,故消宿食,除脹滿,去邪氣,卻冷痛。同砂仁溫中,同青皮泄肝邪,佐常山截疫瘧。然辛烈過甚,大耗元陽,虛弱人禁用。
按:東垣諸書,所以諸藥性之升降浮沉,大抵不離於氣味陰陽之道,故陽藥多浮,陰藥多沉,陰中之陽能升,陽中之陰能降,此造化自然之理也。或陽沉而陰浮,陽中之陰能升,陰中之陽能降,而又不拘於氣味陰陽者,此根梢之上下,形質之重輕,地土之南北,時月之寒暑,稟賦不同各有優劣。故今所注藥性,因其體用之能,故不拘於彼也。
白話文:
草果
草果味辛性溫,無毒,屬陽性,具有升降的特性。可以散寒暖脾胃,消除積滯的飲食,治療久患瘧疾的痰飲,以及止嘔吐。它能進入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
草果辛熱,專門用於疏通經絡、驅除邪氣,因此能消食去脹、去除邪氣、緩解冷痛。它可以和砂仁一起溫中,和青皮一起泄肝邪,與常山搭配治療瘧疾。但是,草果辛辣之氣過於強烈,容易耗損人體陽氣,體質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東垣(李東垣)的醫書中,各種藥物的升降浮沉特性,大多與藥物的氣味和陰陽屬性相關。因此,陽性藥物多傾向於上升,陰性藥物多傾向於下降;陰性藥物中的陽性成分可以上升,陽性藥物中的陰性成分可以下降,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但也有些情況,陽性藥物會下降,陰性藥物會上升,這是因為藥物本身的根莖、形質、產地、季節以及藥物本身的稟賦不同,各有優劣。所以,藥物性味歸經的記載,是根據藥物的功效而定,並不完全拘泥於陰陽升降的理論。
5. 通草
味甘、平,性微寒,無毒,降也,陽中之陰也。其用有二:陰竅澀而不利,水腫閉而不行。澀閉兩俱立驗,因有通草之名。
《賦》云:退腫而閉癃舒泰,利水而陰竅通和。
白話文:
通草味甘、性平,略帶微寒,沒有毒性,具有下降的作用,屬陽中之陰。它的功用主要有二:一是治療女性陰部閉塞不通,二是治療水腫導致尿液無法排出。這兩種情況都能有效驗證通草的功效,因此得名「通草」。
詩賦中記載:「通草能消除腫脹,使閉塞的尿道舒暢,利水消腫,使陰部暢通和諧。」
6. 大黃
味苦,氣大寒,無毒,味極厚,陰中之陰。其性走而不守,入手足陽明經。通腸胃諸物之壅塞,泄臟腑結熱之熏蒸。盪滌峻快,推陳致新。故曰奪土鬱而無壅滯,定禍亂以致太平。
苦寒而決泄者也。生用則通腸胃壅塞結熱,熟用能治諸毒瘡疽,久不收口。蓋以諸毒瘡瘍,皆屬心火,大黃熟用,則能瀉心,抑且宣氣消癰,而除結熱也。酒浸入太陽經,酒洗入陽明經,余經不用。有實邪者二三劑亦可,虛弱者一劑亦須慎之。
按:仲景治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用大黃、黃芩、黃連。夫心氣既虛,不用補而用瀉,何也?此因少陰經陰氣不足,而本臟之陽氣尤甚,熱邪乘虛而客之,致陰血不寧,妄行吐衄。今以苦泄其熱,使之和平,即以苦補其心,則血歸經而自安矣,一舉兩得。有是症者,用之輒效,在量其人之虛實可也。
白話文:
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味道濃郁,屬陰中之陰。它藥性運行迅速而不停留在某處,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能通利腸胃阻塞之物,瀉去臟腑積聚的熱邪。其瀉下作用迅速而徹底,能清除陳舊之物,促進新陳代謝。所以說它能消除鬱結,使腸胃通暢,就像平定禍亂,帶來太平盛世一樣。
大黃的功效是苦寒瀉下。生用能通利腸胃壅塞和積熱;熟用則能治療各種毒瘡腫瘍,久治不癒的傷口。因為毒瘡腫瘍都屬於心火熾盛,大黃熟用能瀉去心火,還能宣通氣血,消腫止痛,清除積熱。酒浸後入太陽經,酒洗後入陽明經,其他經脈則不入。如有實邪,二三劑即可見效;虛弱者即使只用一劑也要謹慎。
張仲景治療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用大黃、黃芩、黃連瀉心。心氣虛弱,不用補法卻用瀉法,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少陰經陰氣不足,而心臟本身的陽氣又過盛,熱邪乘虛而入,導致陰血不安,妄行而致吐血、鼻出血。現在用苦寒之物瀉去其熱,使其平和,這就等於用苦寒之味來補益心臟,使血液歸經而安定,一舉兩得。遇到這種情況,用此法往往有效,但需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調整用藥量。
7. 川烏
味辛,性溫,有毒,浮也,陽中之陽也。其用有二:散諸風之寒邪,破諸積之冷痛。
烏頭辛熱行經,故散諸風寒邪,破諸積冷痛。
白話文:
川烏味辛性溫,有毒,屬陽中之陽,具有兩種功效:一是散寒風邪,二是破除積聚引起的冷痛。
川烏辛熱,能快速通行經絡,因此可以散寒風邪,並消除積聚造成的冷痛。
8. 天雄
補上焦之陽乏。側子主癰腫與濕風。
按:天雄長而尖,其氣親上,故補上焦陽虛,凡風寒痹屬上焦者,用此為良。
附子矮而圓,其氣親下,故能補下焦陽虛,凡沉寒痼冷,下元虛脫者,用之為當。烏頭原生苗腦,得母之氣守而不移,故散胸腹風寒冷痹,破心腹積聚為最。
附子旁有小顆名側子,辛熱大毒,與附子同,以旁生體無定,在其氣輕揚,宜發四肢充皮毛,為風疹妙藥。
白話文:
天雄能補益上焦陽氣不足。天雄的旁生小塊(側子)則主要用於治療癰腫和濕邪引起的風痺。
天雄形狀細長尖銳,藥性趨向上焦,因此能補益上焦陽虛,凡是因風寒引起的痹症位於上焦者,使用天雄效果很好。
附子形狀矮胖渾圓,藥性趨向下焦,因此能補益下焦陽虛,凡是因寒邪久積、下元虛弱者,使用附子最為合適。烏頭的幼苗,因承襲母體之氣,藥性穩定,故能散寒止痛,治療胸腹風寒痹痛、以及心腹積聚等症。
附子旁邊長的小塊,稱為側子,辛熱有毒,藥性與附子相似,但因其生長不定,藥性較輕揚,適合治療四肢腫脹和皮膚毛髮的病症,是治療風疹的良藥。
9. 海藻
味苦、咸,性寒,無毒,沉也,陰中之陰也。其用有二:利水道,通閉結之便;泄水氣,消遍身之腫。又云:散癭破氣,治疝無難。海藻咸能軟堅,故主消瘰癧癭瘤。昆布系海菜,與海藻相近同功。
白話文:
海藻味苦鹹,性寒,無毒,比重大,屬陰中之陰。它主要有兩種功效:一是利尿通便,解決便秘;二是利水消腫,消除全身浮腫。此外,還能散結消腫,治療甲狀腺腫大及疝氣。海藻味鹹,能軟堅散結,因此可以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甲狀腺腫瘤等。昆布也是海菜,與海藻功效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