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4)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4)

1. 玄參

味苦、咸,氣微寒,無毒,陰也,可升可降,入足少陰經。熱結聚而能療,熱散漫而能清,寒熱兼而神昏可愈,勞熱盛而水竭堪憑,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肅清而不濁。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氳之氣,散無根浮游之火,此為聖藥也。惡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反藜蘆。

用時勿令犯銅。強陰益精,補腎明目。治傷寒身熱肢滿,忽忽如不知人。療溫瘧寒熱往來,洒洒時常發顫。除女人產乳余疾,祛男子骨蒸傳屍,逐腸內血瘕堅癥,散頸下痰核癰腫。

玄參鹹入腎,而苦降火,足少陰之劑,故強陰明目,補虛勞骨蒸,以其入陰經也。治傷寒忽忽,溫瘧洒洒,由苦寒能降火也。又主積聚血瘕,頸核癰腫,產乳余疾,以咸能走榮而軟堅也。風藥中多用之,故《活人》治傷寒陽毒,用玄參升麻湯。治汗吐下後毒不散,即知肅清樞機之劑。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聖藥也。

東垣云:治結熱毒癰,清利咽膈。

江云:逐熱以清班嚥下,乃少陰經穴道。

白話文:

玄參味苦鹹,性微寒,無毒。它具有陰寒的特性,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歸屬於足少陰經。對於熱邪凝聚的病症有療效,也能清除散漫的熱邪;寒熱夾雜導致神志不清的,也能治愈;因勞累導致熱邪盛而津液耗竭的,也能依靠它治療。玄參是調節臟腑功能的重要藥物,能統攝全身氣機的升降,使其清肅而不混濁。因此,它能治療虛浮的邪氣,以及無根的浮游熱邪,是治療這些病症的良藥。它忌與黃耆、乾薑、大棗、山茱萸同用,反藜蘆。使用時要避免接觸銅器。玄參能滋陰益精,補腎明目。能治療傷寒發熱、四肢沉重、神志恍惚;能治療溫瘧(瘧疾的一種)寒熱往來、經常發抖;能治療婦女產後餘疾;能治療男子骨蒸勞熱;能治療腸道瘀血腫塊;能消除頸部痰核癰腫。

玄參味鹹入腎,味苦能降火,是足少陰經的藥物,因此能滋陰明目,治療虛勞骨蒸,因為它入於陰經。它能治療傷寒神志恍惚,溫瘧寒熱往來,是因為它苦寒能降火。它還能治療積聚、血瘀、頸部腫塊、癰腫、產後餘疾,是因為鹹味能運行於經絡,軟堅散結。許多治療風邪的藥方中都用到它,例如《活人經》中治療傷寒陽毒的升麻玄參湯。治療汗吐下利之後餘毒不散的病症,也證明了它能清肅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因此,治療虛浮的邪氣、無根的熱邪,玄參堪稱良藥。

東垣(張元素)認為:玄參能治療積聚的熱毒癰腫,能清利咽喉。

江氏(江蘇)認為:玄參能驅除熱邪,清利咽喉,它能作用於足少陰經的經絡穴位。

2. 苦參

味苦,氣寒,無毒,陰也,降也。療黃疸濕熱而有效,主狂亂疫熱而有功。除瘍癩熱風之毒,止腸癖熱痢之紅。玄參為之使,惡貝母、菟絲,反藜蘆。凡使,先須用糯米濃泔浸一宿。少入湯用,多作丸服或浸酒。屬水而有火,能峻補陰氣,或得之而腰重者,以其氣降而不升也,非傷腎之謂也。治大風有功,況風熱細疹乎。少陰腎經之君藥也。

《發明》云:氣味苦寒,能除濕降火,時方多用,治癰腫瘡癩,此專功也。時疫狂躁垂死,或用此酒煮吐之,或煎服汗之皆愈。

白話文:

苦參味苦、性寒,無毒,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它能有效治療黃疸、濕熱,以及狂躁、疫病引起的發熱。可以清除癰疽、癩瘡等由熱風引起的毒邪,並能止瀉痢,尤其對帶血的熱痢效果顯著。玄參是苦參的輔藥,忌與貝母、菟絲子同用,反藜蘆。使用苦參時,需先用糯米濃米湯浸泡一夜。用量少時可煎湯服用,用量多時則可製成丸劑服用或浸酒服用。苦參屬陰寒,卻能溫補陰氣,有些人服用後腰部沉重,是因為它具有下降之性,而非傷腎所致。它能治療大風病,更能有效治療風熱引起的疹子。它是少陰腎經的要藥。

《發明》中記載:苦參味苦性寒,能去除濕邪、降火,常用於各種時方,治療癰腫、瘡癩是它的專長。對於時疫引起的狂躁、瀕死等症狀,可以用苦參酒煎煮後催吐,或煎服以發汗,皆可治愈。

3. 草龍膽

味苦、澀,氣大寒,無毒,陰也,降也。去肝經之邪熱,胃中之伏熱,下焦之濕熱。得酒浸而佐柴胡,有除目中熱毒之妙。其氣大寒,空心勿餌。

療濕腫腳氣,止小兒驚癇。

《發明》云:此退肝經邪,兼除下焦濕,然益肝膽為專,故主驚癇客忤。皆肝經風藥,濕腫腳氣良,由苦寒除熱,風以勝濕也。又治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痛甚,酒浸佐柴胡,治眼必用之藥。以目屬肝,能退肝經熱邪耳。

純陰上行,外行須酒浸。空腹勿服,令人遺溺,亦苦寒下泄之過。入足厥陰、少陽、少陰經。貫眾為之使,惡防葵、地黃。

白話文:

草龍膽味苦澀,性寒,無毒。具有清熱瀉火,利濕的作用,能治療肝經、胃中、下焦的熱邪。用酒浸泡後再搭配柴胡使用,能有效治療眼睛紅腫熱痛。由於其性寒,空腹不宜服用。

它可以治療水腫、腳氣,以及小兒驚癇。其功效在於清瀉肝經的邪熱,並去除下焦濕熱,尤其擅長治療肝膽疾病,因此能治驚癇等症。治療水腫腳氣,是因為其苦寒的性質能清熱除濕,風能勝濕。此外,對於眼睛紅腫、眼球突出、疼痛等症狀,用酒浸泡後與柴胡搭配使用效果最佳,因為眼睛與肝臟經絡相關,草龍膽能清瀉肝經的熱邪。

草龍膽性寒,上行需用酒浸泡服用。空腹服用會導致腹瀉,這是寒涼藥物下泄的副作用。它主要作用於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貫眾是它的輔佐藥物,忌與防葵、地黃同用。

4. 連翹

味苦,氣平微寒,無毒,陰也,氣味俱輕,可升可降,通行諸經之藥。療瘡瘍之結熱,諸經之客熱,心經之鬱熱,下焦之淋熱,既有清熱之功,又有散結之妙,亦奇藥也。

性涼而輕散,故能散心經客熱,降脾胃濕熱,消諸經癰腫,為瘡家聖藥。其通淋利水,乃降濕熱之功。消癰腫瘰癧,由輕散之力,除心家客熱也。

治諸血證,以防風為上使,連翹為中使,地榆為下使,不可不知。惟實者宜用之。

又除六經熱,與柴胡同功。但此治血熱,柴胡治氣熱,為少異耳。

白話文:

連翹味苦,性平微寒,沒有毒性,屬陰性藥物,藥性輕,能上能下,通行全身經脈。它能治療瘡瘍腫痛的熱毒,各種經脈的風邪熱邪,心經鬱結的熱邪,下焦的淋症熱邪。連翹既能清熱,又能散結,是種非常有效的藥物。

由於連翹性涼且輕易散佈,因此能散去心經的風邪熱邪,消除脾胃的濕熱,消散全身經脈的癰腫,是治療瘡瘍的良藥。它能通利小便,是藉由消除濕熱來達成的。連翹能消散癰腫、瘰癧,是依靠其輕柔散佈的藥性,來消除心經的風邪熱邪。

治療各種出血症狀時,常搭配防風(君藥)、連翹(臣藥)、地榆(佐藥)三種藥物,這點很重要。但只有實證(證實病情確切)才能使用。

連翹還能清除六經的熱邪,與柴胡的功效相同。但連翹治療的是血分熱證,柴胡治療的是氣分熱證,兩者略有不同。

5. 地榆

味苦、甘、酸,氣微寒,無毒,陰也,降也。主下部積熱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經。入手陽明、足厥陰經。地榆雖理血病,性沉寒,惟治下焦,故主婦人崩帶,月水不止,腸風下血,痔瘻熱瀉,血痢等證,皆下部血熱也。若清氣下陷,虛寒人水瀉,及冷痢、白痢等疾宜忌之。

白話文:

地榆味苦甘酸,性微寒,無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主治下焦積熱引起的出血性痢疾,以及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等症。它主要作用於手陽明經和足厥陰經。地榆雖然能治療出血性疾病,但性質偏寒涼,只適用於治療下焦的病症。因此,主要用於治療婦女崩漏(月經量異常)、月經不止、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熱瀉及血痢等下焦血熱引起的疾病。但若因氣虛下陷、體質虛寒導致的水瀉、以及寒痢、白痢等病症,則應避免使用。

6. 青黛

味鹹、甘,氣寒,無毒,陽中之陰,可升可降。收五臟之鬱熱,瀉肝經之積熱,療天行之疫熱,去小兒之肝熱。入手太陰、足厥陰經。治小兒疳痢羸瘦,毛焦骨熱尤良。亦消食積,殺惡蟲,物化為水。

白話文:

青黛味鹹帶甜,性寒,無毒,屬陰中之陽,能升能降。能清瀉五臟鬱積的熱邪,能瀉去肝經積聚的熱氣,能治療流行性疫病引起的熱症,能消除小兒肝火。它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厥陰肝經。治療小兒疳積、痢疾引起的消瘦、毛髮焦枯、骨骼發熱等症效果尤佳。也能消食積、殺蟲,最終代謝為水。

7. 天門冬

味苦、甘,氣大寒,無毒,氣薄味厚,陰也,降也,入手太陰、足厥陰經。致津液能止燥渴,強骨髓能補精源。肺受火邪而喘嗽可療,血熱侵肺而吐衄可蠲。但專泄而不收,故寒多人禁服。忌食鯉魚。地黃、貝母為之使。

《發明》云:苦甘而寒冷能補,故保定肺氣,清肺熱之功居多。肺熱清,故咳逆喘急皆定。暴風濕偏痹屬肺熱者亦消矣。金清滋水化源,故通腎氣,強骨髓,生津而消渴自止。熱清氣寧,則血歸經,而妄行吐衄淋瀝亦止,小便亦利矣。肺熱清,則大腸潤而燥結除也。肺主皮毛,故能養肌膚,悅顏色。

冷而能補,故鎮心而潤五臟。亦以肺為五臟華蓋,主持諸氣,故耳「保定」二字,即潤之之義也。

同參、耆煎服定虛喘促。和薑、蜜熬膏,破頑痰癖。天門冬自然汁三碗,薑汁半碗,蜜一碗,共和勻煎膏。單味研末調酒,久久益氣延年。又治肺癰肺痿。蓋苦泄滯血,甘助元氣,寒去肺熱,此三者天門冬之功焉。虛熱者加用正宜,虛寒者切禁莫服,因專泄不能專收故耳。脾虛者亦禁服。若治肺虛勞嗽,又不如麥冬之補也,或兼用之亦可。

白話文:

天門冬味甘苦,性寒,無毒。藥性平和,但偏於陰寒,能下降,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厥陰肝經。它能滋陰生津,治療口渴,還能強健骨髓,補充精氣。肺部受熱邪侵犯導致咳嗽喘息,或因血熱犯肺而引起的吐血、鼻出血,都能用它治療。但天門冬偏於瀉下,不具收斂作用,因此體質寒冷的人不宜服用,忌與鯉魚同食。地黃、貝母能增強天門冬的療效。

書中記載:天門冬味甘苦而性寒,卻能滋補,因此它主要功效是保護肺氣,清熱。肺熱消除後,咳嗽、氣喘等症狀就能緩解;因風濕引起的肢體痹痛,若屬肺熱者,也能治愈。天門冬能滋陰生津,通利腎氣,強健骨髓,從而治療口渴。熱邪消除,氣血平和,則吐血、鼻出血、尿頻等症狀也能得到改善,小便也會順暢。肺熱消除後,大腸潤澤,便秘也能解除。因為肺主皮毛,所以天門冬還能滋養肌膚,使人容光煥發。

天門冬性寒卻能滋補,能鎮靜心神,滋潤五臟。肺臟是五臟之首,主導全身氣機,所以「保定」二字,即潤澤之意。

天門冬與麥冬、黃耆一起煎服,能治療虛弱引起的喘息。用天門冬加生薑、蜂蜜熬膏,可以治療頑固的痰飲。也可以用天門冬汁三碗,薑汁半碗,蜂蜜一碗,混合煎熬成膏。單獨研磨成粉末,用酒調服,長期服用能益氣延年,還能治療肺癰、肺痿。天門冬味苦能瀉去瘀滯的血,味甘能助益元氣,性寒能清肺熱,這就是天門冬的三大功效。虛熱體質的人服用很適合,但虛寒體質的人絕對禁止服用,因為它只瀉不收。脾虛者也禁用。若治療肺虛咳嗽,天門冬的補益作用不如麥冬,但可以與麥冬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