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已

《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0)

回本書目錄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10)

1. 細辛

味辛,氣溫,無毒,陽也,升也,入手足少陰經。溫腹內之陰寒,破胸中之結滯,止少陰之頭痛,當少用之,獨活為使。散諸經之風氣,治邪在裡之表藥也。

香味俱細而緩,故入少陰。若太陽則羌活,陽明則白芷,太陰則蒼朮,厥陰則川芎、吳茱萸,少陽則柴胡,用者隨經不可差也。

細辛以辛溫,故能溫陰經、散寒水,以去內寒也。

江云:發少陰汗而止頭痛,兼醫咳嗽。仲景治少陰症,麻黃附子細辛湯,治邪在裡之表藥有以也。去頭面風痛不可缺。若頭目諸症,因火熱屬陽經者不可用。單服末不過半錢,多服氣悶。

白話文:

細辛的味道辛辣,性溫,無毒,屬陽性,具有上升的特性,走入手少陰和足少陰經絡。它能溫暖腹內的陰寒,打通胸中的結滯,止住少陰經引起的頭痛,但應該少用,獨活是細辛的使藥。細辛能散除全身經絡的風氣,是治療邪氣入侵內裡,但還停留在表面的藥物。

細辛的香味細微且緩慢,所以能進入少陰經。如果要治療太陽經,則應該使用羌活;陽明經則使用白芷;太陰經則使用蒼朮;厥陰經則使用川芎和吳茱萸;少陽經則使用柴胡。使用這些藥物時,要根據其所屬經絡,不可混淆。

細辛性辛溫,所以能溫暖陰經、散寒除濕,從而去除內寒。

江氏說:細辛可以發少陰汗,止頭痛,同時也能治療咳嗽。張仲景治療少陰症常用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就是基於細辛治療邪氣入侵內裡,但還停留在表面的藥物。細辛是治療頭面風痛不可缺少的藥物。但如果是頭目諸症,由於火熱而屬於陽經的,則不可使用細辛。單獨服用細辛,每次不超過半錢,服用過多會引起氣悶。

2. 白芷

味辛,氣溫,無毒,陽也,升也,入手足陽明經。頭風目疾能攻,皮膚燥癢可療,陽明頭痛非此不除,通治本經風邪之藥。排膿生肌,療瘡瘍邪氣之需。活血勝濕,主帶下赤白之妙。陽明氣血之海,故主女子崩漏赤白。血閉陰腫,多屬陽明,此能止之。

微帶甘泥,故辛溫而走於肌肉,只治足陽明頭痛,而不治他經也。此劑最能排膿長肉,而散面上風邪,及諸瘡瘍,皆當以此為佐。又能止崩,又以為手太陰引經之劑,意者味辛,更能入肺故耳。

《發明》云:白芷辛溫而輕升,走肌達於頭面,陽明經解利之要藥也。

白話文:

功效:

  • 治療頭風、目疾: 能有效治療頭風、目疾,具有攻邪驅病的作用。
  • 治療皮膚燥癢: 能治療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
  • 治療陽明頭痛: 陽明頭痛非白芷莫屬,是治療陽明頭痛的首選藥物。
  • 治療本經風邪: 可以治療陽明經脈的風邪病症。
  • 排膿生肌: 能促進傷口排膿,生長新肉,治療瘡瘍邪氣。
  • 活血勝濕: 能活血化瘀,勝濕止帶,治療帶下赤白症。
  • 治療女子崩漏: 陽明經為氣血之海,白芷能治療女子崩漏赤白。
  • 治療血閉陰腫: 血閉陰腫多屬陽明經病症,白芷能止血消腫。

白芷也能止崩,同時作為手太陰經的引經藥物。

因為白芷辛辣,更能入肺經,因此能引導藥力深入肺經。

《發明》記載

白芷辛溫而輕升,走入肌肉,到達頭面,是陽明經解表利氣的要藥。

3. 柴胡

味苦,氣平微寒,無毒,氣味俱輕,陰中之陽,升也,入手足少陽、厥陰經。左右兩傍脅下痛,日晡潮熱往來生,在臟調經內主血,在肌主氣上行經,散胸腹之結熱,引清氣之上騰,本經頭痛宜用,寒熱邪氣增。

《發明》云:柴胡氣味輕清,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解肌發表,其專功也。

經云:在經主氣,在臟調經者,氣薄能行經故耳。愚謂:陽道升而陰道降,又何氣血經脈之不順且調哉?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治勞方中多用之者,由其能提清氣以祛邪熱耳。若真臟虧損,復受火熱,因虛致勞,須審用之。故用於清陽下陷則可,若用於下元虛絕則不可。仲景治傷寒寒熱往來如瘧,及溫瘧等證,正為合宜。

畏藜蘆,使半夏。又治瘧必用之劑也。在臟主血,在經主氣,亦婦人胎前產後血熱必用之藥也。瀉肝火,去心下痰結煩熱,同黃連豬膽汁炒。為佐。治瘡瘍,散諸經血凝氣聚,與連翹同功。傷寒門誠為要劑,瘟瘧證可作主力。經脈不調,和四物、秦艽、牡丹皮,治之最效。產後積血,佐巴豆、三稜、莪朮,攻之則安。

傷寒雜症,婦女月經,適來適斷,俱小柴胡主之。加四物、秦艽、丹皮之類,同為調經之劑。

白話文:

柴胡味苦,性平偏寒,無毒,氣味輕柔,屬陰中之陽,具有上升之性,走入手足少陽、厥陰經。它主要用於治療兩肋下疼痛、午後潮熱往來發作等症狀。在臟腑中,柴胡主血,在經脈中主氣,能行氣上行,散解胸腹積熱,引導清氣上升。本經頭痛也可用柴胡,能治療寒熱邪氣引起的疾病。

《發明》中說,柴胡氣味清輕,能引導清氣上行,順應陽道解肌發散,這是它獨特的功效。

經書中說,柴胡在經脈中主氣,在臟腑中調經,是因為它氣質輕薄,能通行經脈。我認為,陽道上升而陰道下降,何況氣血經脈自然順暢,調節有度呢?柴胡本經中沒有提到治療勞損,但現在許多治療勞損的方劑中都用它,是因為柴胡能提昇清氣,祛除邪熱。如果真是臟腑虧損,又受火熱侵襲,導致虛勞,則需謹慎使用。所以,柴胡可用於清陽下陷,但不能用於下元虛絕。張仲景治療傷寒寒熱往來如瘧疾,以及溫瘧等症,就非常適宜使用柴胡。

柴胡忌諱與藜蘆同用,需用半夏來解毒。柴胡也是治療瘧疾的必用藥。由於柴胡在臟腑中主血,在經脈中主氣,所以也是婦女孕期前後血熱的常用藥。它能瀉肝火,清除心下痰結、煩熱,與黃連、豬膽汁炒用,作輔藥。柴胡還能治療瘡瘍,散解諸經血凝氣聚,與連翹功效相同。柴胡在傷寒門中是重要的藥物,在瘟瘧證中可作為主藥。經脈不調時,可與四物湯、秦艽、牡丹皮等藥物合用,治療效果最佳。產後積血,可用柴胡輔佐巴豆、三稜、莪朮等藥物,攻瘀化積,效果顯著。

傷寒雜症,婦女月經,適當來潮、適當停止,都可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加上四物湯、秦艽、丹皮等藥物,同為調經之劑。

4. 前胡

味苦,氣微寒,無毒,味薄氣清,陰中之陽,可升可降。療胸膈痞滿,消痰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除內結熱之藥也。

《發明》云:前胡專散氣清痰,以半夏為使。入足厥陰肝、足陽明胃、手太陰肺。止嗽除痰,解熱開胃,傷熱之病多用之。野蒿根與之甚相似,只是味粗酸,若誤用,令人胃反不愛食。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微寒,無毒,味道淡薄,氣味清香,屬於陰中之陽,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可以治療胸膈痞滿、痰多氣喘,以及傷寒引起的寒熱症狀。它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排除體內積聚的熱氣。

《發明》一書記載:前胡主要功效是散氣清痰,常用半夏作為輔藥。它能入肝經、胃經、肺經,具有止咳化痰、清熱開胃的功效,治療傷熱之病症時常會用到它。野蒿根與前胡外觀相似,但味道粗糙帶酸,如果誤用,會導致胃部不適,讓人不想吃東西。

5. 旋覆花(一名金沸草)

味鹹、甘,氣溫,有小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入手太陰、陽明、足太陰、厥陰經。去頭面之風邪,散胸中之氣結,膈上痰逆能消,膀胱水畜能折。深黃色呼為金錢花。此消痰導飲散利之劑,故《本草》主結氣,消膈上痰結如膠,膀胱留飲,風氣濕痹。云云。其消痰導飲、散結利氣可知矣。

病人稍涉虛者,不宜多服,利大腸故也。傷寒汗下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宜此。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鹹甜,性溫,帶微毒,屬陰中之陽,能升能降,走手太陰、陽明、足太陰、厥陰經脈。它可以去除頭面部的風邪,散去胸中的氣結,消除膈膜上的痰逆,並能消除膀胱中的積水。顏色深黃,像金錢花一樣。此藥具有消痰導飲、散結利氣的功效,因此《本草》記載它能治氣結、消膈上痰結、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虛弱的病人不宜多服用,因為它會導致大腸過於通利。對於傷寒發汗後出現心下痞堅、呃逆不止的患者,則適合服用此藥。

6. 桔梗

味苦、辛,氣微溫,有小毒,陰中之陽,升也。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氣,仍治肺癰。一諸藥之舟楫,一肺部之引經。凡使,去蘆,米泔浸一宿。焙乾用。畏白芨、龍眼、龍膽。能開提氣血,氣藥中宜用之。然為舟楫之劑,若上壅火升,及下逼之人勿用。加蔥白、石膏,則能升氣於至陰之下,亦上升也。

能治氣血凝滯而痰壅等疾者,蓋以開提氣血,則痰亦自是而疏通耳。故瘡癤癰疽,及在表實證,皆當用之。然必假是以為舟楫,載諸藥而上行表分,使氣血流通,而結核為之自釋。開胸膈,除上氣壅;清頭目,散表寒邪。與國老同為舟楫,引將軍可使上行。解利小兒驚癇,開提男子血氣。

得牡蠣、遠志,仍治恚怒;得硝石、石膏,可治傷寒。

江云:化痰順氣。

白話文:

川貝母的味道苦、辛,性微溫,帶有輕微毒性,屬陰中之陽,具有上升的特性。它可以止咽喉疼痛,並能同時解除鼻塞。川貝母能通利胸膈之氣,還能治療肺癰。它是所有藥物的引導,也是治療肺部的開路先鋒。使用川貝母時,要先去除其外層的蘆頭,再用米泔水浸泡一整夜,然後烘乾備用。川貝母忌諱與白芨、龍眼、龍膽一起服用。川貝母能開提氣血,因此在氣藥中適宜使用。但由於它是引導之藥,若患者上焦有火氣上逆,或下焦有鬱積之症,則不宜服用。若加入蔥白和石膏,則能使藥力上升至陰之下,亦能上升。

川貝母能治療氣血凝滯導致痰壅等疾病,因為它能開提氣血,使痰液自然疏通。所以,對於瘡癤、癰疽,以及表實證,都應使用川貝母。但必須借它作為引導之藥,將其他藥物載運至表層,使氣血流通,從而使結核自然消散。川貝母可以開胸膈,解除上焦氣逆;清頭目,散表寒邪。它與國老(指人參)一樣,都是引導之藥,可以引導將軍(指藥性峻猛之藥)上行。川貝母能解利小兒驚癇,開提男子血氣。

川貝母與牡蠣、遠志同用,可以治療恚怒;與硝石、石膏同用,可以治療傷寒。

江氏醫家說:川貝母能化痰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