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約言》~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9)
藥性本草約言卷之一 (9)
1. 防風
味甘、辛,氣溫,無毒,陽也,升也,入足太陽經。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之者也。開腠理,蕩肌表之風邪。瀉肺實,散頭目之滯氣。乃風藥中之潤劑也。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發明》云:防風氣溫而浮,治風通用,除上焦在表風邪為最,兼治下焦風濕。盡其用矣。除上焦風邪仙藥,故誤服瀉人上焦元氣,可見上焦有實風邪者方可用之。
珍云:身去身半已上風邪,梢去身半已下風邪。
心云:又去濕之仙藥也,風能勝濕爾。諸風藥皆然。
得澤瀉、藁本,療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臟風。
凡用,去蘆並釵股。
白話文:
防風味甘辛,性溫,無毒,屬陽性,具有上升的特性,入足太陽經。它像士兵一樣,可以隨意引導至需要的地方,能疏通腠理,驅散肌表風邪,瀉肺實,散頭目之滯氣,是風藥中的潤劑。但誤服會瀉人上焦元氣。
防風性溫而浮,主治各種風病,尤其善於清除上焦表面的風邪,兼治下焦風濕,用途廣泛。它能去除上焦風邪,因此誤服會瀉人上焦元氣,可見它只適合上焦有實風邪的人使用。
防風能去除身體上半部分的風邪,梢能去除身體下半部分的風邪。
防風也是去除濕氣的良藥,因為風能勝濕,所有風藥都具有這個特性。
防風與澤瀉、藁本搭配,可以治療風病;與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搭配,可以治療婦女子宮風。
使用防風時,要除去蘆頭和釵股。
2. 獨活
味苦,甘,氣平微溫,陰中之陽,可升可降。蓋其氣不若羌活之雄,故亦可降。入足少陰經。去風寒濕氣,兩足拘攣,療諸風掉眩,頸項難伸。加細辛止風寒之齒痛,及本經之頭痛。得風不搖,無風自搖,故名獨搖草,與羌活原無二種,後人分用,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羌活氣雄,獨活氣細,故雄者入足太陽,而細者入足少陰也。
去皮淨用。
白話文:
獨活
獨活的味道苦甘,性平微溫,屬陰中之陽,可升可降。由於它的藥性不像羌活那樣強勁,所以也能下降。獨活走入足少陰經。
獨活可以祛除風寒濕氣,治療兩足拘攣(腳部僵硬)、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以及頸項難以伸展的症狀。
將獨活與細辛搭配,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牙痛,以及足少陰經所屬的頭部疼痛。
獨活有「得風不搖,無風自搖」的特性,因此得名獨搖草。其實獨活和羌活本質上並無差異,只是後人將它們分開使用。其中,紫色且節密者為羌活,黃色且呈塊狀者為獨活。
羌活藥性強勁,獨活藥性較細,所以強勁的羌活走入足太陽經,而藥性較細的獨活則走入足少陰經。
使用時去皮淨用。
3. 藁本
味辛、苦,氣溫,無毒,氣厚味薄,陽也,升也,入足太陽經。大寒氣客於巨陽之經,苦頭痛流於巔頂之上,闢霧露之蒙郁,發風邪之飄揚。
太陽經風藥,治寒邪結鬱於本經,又專治本經頭痛。其氣雄壯,能引諸藥上至巔頂。又治頭面及遍身皮膚風濕瘙癢。
白話文:
藥物特性
這味藥,味道辛辣帶苦,性溫,無毒性。藥性厚重但味道清淡,屬陽性,具有上升的特性,進入足太陽經。
功效主治
當大寒之氣侵襲足太陽經,導致頭部疼痛並蔓延至頭頂,或是頭部昏蒙鬱悶,以及風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病症時,此藥都能有效治療。
它是太陽經的祛風藥,主治寒邪凝滯於足太陽經的病症,特別擅長治療足太陽經的頭痛。藥性雄壯,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頭頂。此外,也能治療頭面部以及全身皮膚風濕瘙癢。
4. 天麻
味辛、甘,氣平,無毒,陽也,升也。療大人風熱頭眩,治小兒風癇驚悸,祛風麻痹不仁,主癱瘓語言不遂。凡使,勿誤用御風草,與之相似,誤服令人有結脹之患。其真者,破之自然明亮有色。諸證皆風濕所為,天麻則主風濕之藥也。入足厥陰肝、太陽膀胱。凡用,濕草紙包煨用。
東垣曰:眼黑頭旋,乃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名定風草,獨不為風所動,乃治內風之神效也。又名赤箭。赤箭、天麻本一物,然赤箭則言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則言根,有自內達外之用。根則抽苗,徑直而上,苗則結子,成熟而落,從干中而下至上而生,以此推之,可識其內外主治之理。
白話文:
天麻味辛甘,性平,無毒,屬陽性,具有上升之性。可治成人風熱頭眩、小兒風癇驚悸、祛除風寒麻痺不仁,並主治癱瘓語言不遂。使用時需注意勿與外形相似的御風草混淆,誤服會導致結脹。真品天麻破開後自然明亮有色。以上症狀皆為風濕所致,天麻主治風濕。天麻入足厥陰肝經、太陽膀胱經。使用時宜以濕草紙包好煨用。
東垣說:眼黑頭旋乃風虛內作所致,非天麻不能治癒。天麻的苗叫定風草,獨不為風所動,是治療內風的良藥。天麻又名赤箭。赤箭指天麻的苗,有從表入里之功;天麻指天麻的根,有從內達外之用。根能長出苗,直向上生長;苗能結子,成熟後落下,從乾中向下再向上生長。由此推斷,可知天麻根苗的內外主治之理。
5. 菊花
味苦、甘,氣平寒,無毒,陰中之陽,升也。散八風上注之頭眩,止兩目欲脫之淚出。
入手厥陰、手少陰、太陰經。
野菊味苦,胃氣反傷;園菊味甘,陰血兼補。去梗酒洗,速達上行。
能補陰。單葉花小而黃,味甘而應候開者入藥。野菊味苦者,名苦薏,大傷胃氣,不用。此劑能明目聰耳,及胸中煩熱,蓋數症皆由水不足而風火上盛,故得補陰之劑則水盛而火自熄矣。抑且腎竅通耳,目中黑睛屬腎,腎氣盛則竅通睛明,清氣升則頭目清、煩熱降。
《發明》云:菊花甘寒,益血驅風,清頭目之的藥也。
白話文:
菊花的中醫藥性解說
菊花的味道是苦的、甜的,性平寒,無毒,屬於陰中之陽,具有上升的特性。它可以散去八風上注引起的頭暈,止住兩眼欲脫的淚水。
菊花入厥陰、少陰、太陰三經。
野菊花味苦,容易反傷胃氣;園菊花味甘,可以補陰血。去掉花梗,用酒洗淨,可以加速其藥效,使其迅速上升。
菊花能補陰。單葉,花朵小而黃,味甘,應時節開花者可入藥。野菊花味苦的,名為苦薏,會嚴重傷胃氣,不可使用。
菊花能明目聰耳,並治胸中煩熱,因為這幾種病症都是由於水不足,風火上盛所致,所以補陰的藥物可以使水氣充盈,火氣自然熄滅。此外,腎氣通耳,目中的黑睛屬腎,腎氣盛則耳竅通暢,眼睛明亮;清氣上升則頭目清涼,煩熱下降。
《發明》中記載:「菊花甘寒,益血驅風,是治療頭目疾病的良藥。」
6. 白附子
味甘、辛,氣溫,有小毒,陽也,升也。驅風濕而除血痹,行藥勢而利諸經。
《發明》云:白附子辛溫純陽,能上升行藥之勢,故主面上百病,可作面脂。主心痛血痹。又主中風失音,一切冷風氣。入藥炮用。
白話文:
白附子的味道甘甜而辛辣,性溫,帶有輕微毒性,屬陽性,具有向上升發的特性。它能驅散風濕,消除血脈痺痛,促進藥物運行,疏通經絡。
《發明》一書中記載,白附子辛溫純陽,具有上升行藥的特性,因此可以治療面部各種疾病,可製成面脂使用。它也能治療心痛、血脈痺痛,以及中風失語、一切寒風引起的病症。入藥時需炮製後使用。
7. 威靈仙
味苦、辛,氣溫,無毒,陰中之陽,可升可降,通行十二經之藥也。外而身表,去久客之風邪;內而胸腹,治不利之痰氣。外而身表,走腰足而為之先;去腰膝冷痛。內而胸腹,入大腸而為之最。去大腸風。因其宣快之能,故有虛中之畏。蘇長公每用,同牛膝治腳疾,有驗。
鐵腳者佳,不聞水聲產者良。威靈仙專疏風濕冷氣而不滯,治痛風之要藥也。在上疼者尤效。須量病人稍虛者即禁用之。忌茗及麵湯、牛乳、黑醜。
白話文:
威靈仙的藥性苦辛,性溫,無毒,屬陰中之陽,能上能下,可以通行全身十二條經脈。外用可治表證,驅除久病留下的風邪;內服可治胸腹之疾,化解不利之痰氣。
外用時,它可以走入腰足,治療腰膝冷痛。內服時,它可以入到大腸,治療大腸風。由於威靈仙宣通氣血的功效強勁,因此對於虛弱的人來說,使用時需謹慎。
蘇長公常用威靈仙配合牛膝治療腳疾,效果顯著。鐵腳者(腳部冰冷)以及不聞水聲產者(生產時難以發出聲音)使用威靈仙療效尤佳。
威靈仙專門疏散風濕寒氣而不留滯,是治療痛風的要藥,尤其對上半身疼痛者效果顯著。但要注意,體虛者禁用。
威靈仙忌諱與茶、麵湯、牛乳、黑豆一起服用。
註釋
- 風邪: 中醫認為,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的疾病。
- 痰氣: 中醫認為,體內津液代謝失常,痰濁凝聚,阻塞氣機,導致的疾病。
- 大腸風: 中醫認為,大腸氣虛,導致的各種腸道疾病。
- 虛中之畏: 指威靈仙藥性強勁,對於體虛的人來說,使用時需謹慎。
- 鐵腳: 指腳部冰冷,可能是寒氣入體或氣血循環不暢。
- 不聞水聲產: 指生產時難以發出聲音,可能是氣虛或體寒所致。
- 痛風: 現代醫學名詞,指嘌呤代謝紊亂導致的疾病,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
- 茗: 茶。
- 麵湯: 用麵粉煮成的湯。
- 牛乳: 牛奶。
- 黑醜: 黑豆。
8. 薏苡仁
味甘,氣微寒,無毒,陽中微陰,可升可降,入手足太陰、陽明、足厥陰經。外而身表,有去濕之妙;內而腸胃,有進食之能。外而身表,疏滲而不發;內而腸胃,和利而不爭。又治痿癰於肺臟,能治水氣而精神。蓋其勢力緩薄,倍用於他藥方精。
專療濕痹,且治肺癰。筋急拘孿,屈伸不便者最效。濕痹證。咳嗽,涕唾膿血並出者極佳。肺癰證。除筋骨邪入作痛,消皮膚水溢發腫。久服益氣輕身,多服開胃進食。
《發明》云:薏仁古方用治心肺,《本草》專主除濕健脾,不及於肺,然益肺之功在其中矣。故《本草》主風濕痹,筋急拘攣,利腸胃,消水腫,進食,久服輕身益氣,此除濕健脾之功也。脾土健,則肺金滋其化養,不為濕熱所傷,故肺金自益。凡痰唾咳嗽上氣,肺痿肺癰吐膿血,方中多用之,良有以也。
按:《衍義》云:《本經》謂主筋急拘攣,須分兩等,大筋縮短拘急不伸,此是因熱拘攣,故此可用,倘若因寒筋急,不可用也。
江云:受濕者,亦能筋緩。
再按:丹溪曰:寒則筋急,熱則筋縮,急因於堅強,縮因於短促。若受濕則弛,弛因於寬長。然寒與濕未嘗不挾熱,而三者又未始不因於濕,薏仁去濕要藥也。以《衍義》觀之,則筋病因熱可用;以丹溪觀之,則筋病因寒、因熱、因濕,皆可用也。蓋寒而留久,亦變而為熱,況外寒與熱,皆由內濕啟之,方能成病。
內濕病者,酒面為多,而魚與肉繼以成之,若甘滑、陳久、燒炙、辛香、乾硬之物,皆致濕之因也。戒之,慎之。
白話文:
薏仁
味道甘甜,性微寒,無毒,屬於陽性藥物中帶有微陰的特性,可上升也可下降,走入足太陰、陽明、足厥陰經脈。
外用
可以治療皮膚表面的問題,具有去除濕氣的功效;內服 可以調理腸胃,增進食慾。
外用
可以疏通經絡,防止疾病發作;內服 可以調和脾胃,讓腸胃運作順暢,不至於產生爭執。
薏仁
也能治療肺部的痿病和癰疽,可以改善水腫,提升精神。由於薏仁藥性溫和,功效緩慢,因此在藥方中常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薏仁
專門治療濕痺,同時也能治癒肺癰。對於筋骨僵硬、屈伸不便的患者,療效最佳。
濕痺證
咳嗽、痰液和唾液混雜著膿血,薏仁效果極佳。
肺癰證
除了治療筋骨受邪氣入侵導致的疼痛,還能消除因水濕停滯引起的皮膚腫脹。
長期服用薏仁
可以益氣輕身,增加食慾。
《發明》記載
古方中薏仁多用於治療心肺疾病,而《本草》則認為薏仁主要功能是除濕健脾,並沒有提到益肺功效。但其實薏仁的益肺作用是隱藏在其中的。
《本草》記載
薏仁可以治療風濕痺、筋急拘攣、利腸胃、消水腫、增進食慾,長期服用可以輕身益氣。這些都是薏仁除濕健脾的功效。
脾土健壯,就能滋養肺金,使其免受濕熱侵害,從而達到益肺的效果。
因此,很多治療痰多咳嗽、上氣喘不過來、肺痿、肺癰、吐膿血的藥方中都加入了薏仁,是有道理的。
《衍義》記載
《本經》提到薏仁可以治療筋急拘攣,需要注意區分兩種情況。如果大筋縮短、拘急不伸,這是因為熱氣導致的拘攣,可以使用薏仁。但如果是因為寒氣導致的筋急,則不可使用薏仁。
江氏醫學認為
受濕氣影響也會導致筋脈鬆弛。
丹溪先生認為
寒氣會導致筋急,熱氣則會導致筋縮,筋急是因為筋脈堅硬,筋縮是因為筋脈短縮。如果受濕氣影響,則會導致筋脈鬆弛,這是因為筋脈變得寬長。
根據《衍義》的觀點,
如果筋病是因熱氣導致的,就可以使用薏仁;
根據丹溪先生的觀點,
如果筋病是因寒氣、熱氣或濕氣導致的,都可以使用薏仁。
內濕的病症
多半會表現為酒糟鼻,而魚肉等食物會加重內濕。甘滑、陳久、燒烤、辛香、乾硬的食物都是導致濕氣的原因。 因此,要戒掉這些食物,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