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偽藥條辨》~ 自序三
自序三
1. 自序三
古者醫自採藥,司歲備物,能得大地之專精,故治十得九,奏效如神。降及後世,人心不古,疑信參半,醫者避嫌,但求診脈處方,無愧我心。凡藥之採取時節,及出產土地、新陳真偽,一概不講,醫與藥判為兩途,藥與病漓為二致。用藥之權,反操自藥肆,其自顧招牌,以圖馳名者,尚堪見信。
有一種市利之徒,貪營之心重,則利濟之志泯,得一藥則賺一藥之利,制一藥則損一藥之功,以偽亂真,以賤抵貴,巧詐相尚,夭札生靈,其流弊伊于胡底耶。余世讀《活人書》,自束髮仰承庭訓,即聞有偽藥之弊,閱歷雖久,聞見難周。今春上元旋鄉,與翥如從弟談及,渠復示偽名三十餘味。
白話文:
古時候的醫生,都是親自採集藥材,並根據一年四季的變化來準備藥物。他們精通天地之奧妙,因此治療疾病的成功率很高,幾乎是十次能治好九次,效果如同神明一般。
然而到了後來,世風日下,人們的品行不再古樸,對醫學的信任也變得半信半疑。醫生為了避免惹麻煩,只專注於診斷脈象和開藥方,只要問心無愧即可。他們不再重視藥材的採集時節、產地、新舊真偽等重要細節,醫藥成了兩個獨立的領域,藥物和疾病也變得毫不相干。
掌握藥材的權利,反倒落入藥鋪手中。藥鋪只顧著打響招牌,追求名聲,是否真的可靠就難說了。
更可惡的是,有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只顧著賺錢,完全沒有濟世救人的心。他們以次充好,用假藥冒充真藥,用便宜的藥材替代昂貴的藥材,用盡各種巧詐手段,無情地摧殘生命,這樣的弊端究竟會蔓延到何處呢?
我從小就研讀醫書,並且受到家人的教導,知道偽藥的危害。雖然我行醫多年,但仍然無法完全掌握所有偽藥的資訊。今年春天,我在上元節回鄉探親時,和我的堂弟翥如談起此事,他便列舉了三十多種假藥的例子。
書將脫稿,又承郭表弟叔雅檢示十六味,重為辨纂。不意四十年來,假藥混售,有許多名色,病家罔識,藥販昧良,若不詳細研究,大聲疾呼,則草菅人命,未始非醫者之咎也。故不避嫌怨,著為《條辨》,知我罪我,亦聽諸人矣。豈有他哉,不得已也。
光緒辛丑仲春之月穀日
閩縣鄭奮揚肖岩謹識於袖海廬
白話文:
這本書快要完成了,多虧郭表弟叔雅幫我檢查了十六種藥方,並且重新整理了一下。沒想到這四十年來,假藥一直在市場上流通,它們用各種名稱來混淆視聽,病人根本不知道真假,藥商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如果我不多加研究,大聲疾呼,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就會有很多無辜的人因此而喪命,這對我們這些醫生來說是不可饒恕的罪過。所以,我必須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條辨》,讓大家了解我的用心,也願意接受大家的批評。我沒有別的想法,只是迫不得已才這樣做。
這本書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天穀雨節寫成的,作者是福建福州的鄭奮揚,他在書房袖海廬裡完成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