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川遊

《中國醫藥論文集》~ 皇漢醫學變遷史 (2)

回本書目錄

皇漢醫學變遷史 (2)

1. 皇漢醫學變遷史

以專究文物云云。於是與中國之往來愈甚。當惠日等之往中國也。為隋之大業四年。及大業六年。(西紀六一○)有《病原候論》之書出世。計三十卷。在西曆紀元六一○年即第七世紀之初。醫學界有此大宗成書。為世所稀。按此書乃巢元方奉敕所撰。分別症狀。極為詳細。

又一一記載原因。(遞示實物)一視此書《病原候論》之目次即知。然以今日之目光言之。此中所謂獨立之病不甚多。疾病與症候。往往牽連不分。在西曆第七世紀之初西洋之醫學哇然墜地。希臘之醫學滅。羅馬之醫學亦衰。惟亞拉比亞之醫學尚見行於時。而在中國已有如此貴重之醫書。

直可欽佩。且其中所載之癩病。與今日吾人所知之癩病之症候概相同。腳氣亦然。中國此時已有腳氣。南方尤多。北方則少。又細考此書。載有疥癬蟲之事。在西洋知疥癬蟲者更屬此後之事。即明知其為蟲者。在十六世紀以後也。此書觀察之充足有至某程度。故其症候之記載。

亦非常綿密者多。當《病原候論》出世之時。適惠日等在中國之季。故該書諒為惠日等所攜歸者也。自奈良朝以至平安朝之時代。中國之學問漸見日本化。是為日本醫術行世之時。然其根據亦不外乎此《病源候論》。及平安朝時代之季。即西曆九百年。距今約千年之前。有《醫心方》之書出。

此乃摘錄中國醫書之要點。集成三十卷。自藥方以至針灸。凡內科、外科、小兒科、婦人科、本草、養生、服石、房內等。無不網羅之醫學全書也。當隋唐時代。房內一科在中國頗盛行。是為生殖衛生之道。《醫心方》所載乃拔隋唐醫書之精萃而成。《醫心方》為丹波康賴所載選。

其當時乃據現在日本所有者。然該書後竟亡失無傳。中國亦無之。今日所傳者不過引用《醫心方》之記事而已耳。若將引用於《醫心方》者而集之。則其原書之內容。大略可窺也。《醫心方》出自圓融天皇時代(九七五年前後。)即將近中國唐之末季。然《病源候論》以及其他之醫書一切。

在宋之時代曾經惠民醫局校正。若夫以前之醫書內容。即非據日本之《醫心方》莫知其正確也。當時撰者丹波康賴將此書《醫心方》獻之朝廷。歷代秘藏於御庫。及室町時代(一五二一至一五三六年)之末。正親町天皇時(一五六五年前後。)賜之醫官半井氏。一面仁和寺宮之文庫亦有《醫心方》然不過二十卷。

半井氏則全部三十卷皆有之。及德川幕府之末。東京神田佐久間町之醫學館告成。董事多紀氏上書幕府。請梓行半井氏家所傳之《醫心方》。而半井氏家不知何故。謂其書已失而不肯獻出。其後歷四十星霜至安政之季(一八五七年前後)。半井家換人。忽稟幕府曰。先年所詢之《醫心方》向謂一時不見。

白話文:

專門研究文物等相關的事物,於是與中國的往來越來越頻繁。當惠日等人前往中國的時候,正值隋朝大業四年和六年(西元610年),有一本名為《病源候論》的書籍問世,總共有三十卷。在西元610年,也就是第七世紀初期,醫學界出現了這部重要的著作,實屬罕見。據記載,此書是由巢元方奉旨編撰,詳細地分辨各種症狀,並且一一記錄病因,(透過實物來展示說明),只要看看此書的目錄就能了解。然而,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書中所述的獨立疾病並不多,疾病和症狀常常混淆不清。在西元第七世紀初期,西方的醫學一落千丈,希臘醫學滅絕,羅馬醫學也衰落,只有阿拉伯醫學還在流行。而中國卻已經有了如此珍貴的醫書,實在令人欽佩。而且,書中所記載的癩病,與我們今天所知的癩病症狀大致相同,腳氣病也是如此。當時中國已經有腳氣病,南方尤其多,北方則較少。仔細研究這本書,還記載了疥癬蟲的事情,而西方知道疥癬蟲是更後面的事,甚至明白是蟲造成的,也是在十六世紀之後。這本書的觀察非常充分,所以對於症狀的描述也相當詳細。當《病源候論》出版時,正好是惠日等人在中國的時期,因此這本書應該是惠日等人帶回日本的。從奈良朝到平安朝的時代,中國的學問逐漸被日本吸收同化,這是日本醫術開始盛行的時期,但其基礎不外乎是這本《病源候論》。到了平安朝時代,也就是西元九百年左右,距今約一千年前,出現了一本名為《醫心方》的書籍。

這本書摘錄了中國醫書的要點,彙編成三十卷,從藥方到針灸,凡是內科、外科、小兒科、婦人科、本草、養生、服食、房中等,無不網羅,是一部醫學全書。在隋唐時代,房中一科在中國頗為盛行,是關於生殖衛生的知識。《醫心方》所記載的,是擷取隋唐醫書的精華而成。《醫心方》是由丹波康賴選編的,當時的依據是日本所擁有的版本。然而,這本書後來竟然遺失,沒有流傳下來,中國也沒有。今天流傳的版本,只是引用《醫心方》的內容而已。如果將引用《醫心方》的內容集合起來,大概可以窺見原書的內容。《醫心方》出自圓融天皇時代(約西元975年前後),也就是中國唐朝末期。《病源候論》以及其他所有的醫書,在宋朝時代都曾經由惠民醫局校正過。如果沒有日本的《醫心方》,就無法得知之前的醫書內容是否正確。當時的作者丹波康賴將這本書《醫心方》獻給朝廷,歷代都秘藏在御庫之中。到了室町時代(西元1521年至1536年)末期,正親町天皇時(約西元1565年前後),將此書賜給醫官半井氏。另外,仁和寺宮的文庫也藏有《醫心方》,但只有二十卷。半井氏則擁有全部三十卷。到了德川幕府末期,東京神田佐久間町的醫學館建成,董事多紀氏上書幕府,請求刊印半井氏家傳的《醫心方》,但半井氏家不知為何,聲稱該書已遺失而不願獻出。之後過了四十年,到了安政年間(約西元1857年前後),半井家換了新的人,忽然向幕府稟報說,先前詢問的《醫心方》,之前以為一時不見了,其實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