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色直太郎
《漢藥良劣鑑別法》~ 黃芩
黃芩
1. 黃芩
鑑別法,形狀大如柴胡。肉重。外皮茶褐色。其內部有黃綠色之朽。中不空而丸軸苦者為上。形極肥大。而內部有黑朽。俗云餡氣。或成片者。下等品也。肥大之老根。及朽而中空虛者謂之枯芩。又名片芩。其有粗皮附著者。名附皮黃芩。去其粗皮。而留其內部鮮黃色之部分。謂之磨黃芩。
調製法,浸於水中。夏令一日。冬令二日。取出切為二分長。成為大片。再切為縱二三條之斷片。(水浸後色帶青味)
白話文:
黃芩的鑑別方法:好的黃芩形狀大小像柴胡,根莖肥實,外皮呈茶褐色,內部呈黃綠色,中心不空,而且味道很苦的為上品。如果黃芩過於肥大,內部出現黑色腐朽的部分(俗稱「餡氣」),或是已經成片狀的,則屬於下等品。肥大老化的根部,以及腐朽中心空洞的,稱為枯芩,也叫片芩。帶有粗皮的黃芩稱為附皮黃芩;去除粗皮,只留下內部鮮黃色的部分,則稱為磨黃芩。
黃芩的調製方法:將黃芩浸泡在水中,夏天浸泡一天,冬天浸泡兩天。取出後切成二分長的大片,再縱向切成二到三條的斷片(水浸後顏色會略帶青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