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五 (8)
卷第五 (8)
1. 溫瘧方五首
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炙),石膏(碎一斤),粳米(六合)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米爛,去滓,加桂心三兩,煎取三升,分溫三服,覆令汗,先寒發熱汗出者愈。忌海藻菘菜生蔥。傷寒論云,用秕粳米,不熟稻米是也。(出第十卷中)
備急竹葉常山湯療溫瘧,壯熱微寒溫瘧之候也,壯熱後如覺微寒,或癉瘧依時手足冷,少時便壯熱,亦有手足煩熱乾嘔者,痎瘧先大寒後大熱者,並主之神效,尤宜乳下小兒亦瘥方。
常山(三兩切),淡竹葉(一握),小麥(一升)
上三味,以水五升漬一宿,明旦煮取二升,溫分三服。忌生菜生蔥。(支小品文仲並同出第三卷中)
延年療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湯方。
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忌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出第十七卷中)
白話文:
溫瘧方五首
方劑一
知母(225克),炙甘草(75克),碎石膏(600克),粳米(約1000毫升)。
將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約12000毫升的水煮,煮到米爛熟時,去除藥渣,再加入桂心(112克),煎煮至約3000毫升,分成三次溫服。服用後蓋被子發汗,如果先感到寒冷而後發熱,出汗後就會痊癒。忌食海藻、白菜、生蔥。傷寒論說,用未成熟的稻米或癟穀子,指的就是這種情況。
方劑二
竹葉常山湯,治療溫瘧,症狀是高熱微寒。溫瘧的症狀是,高熱之後感覺微微發冷,或者像癉瘧一樣,按時發作手腳冰冷,過一會兒又發高熱。也有手腳煩熱、想吐的情況。痎瘧則是先感到極度寒冷而後發高熱。這些情況都能用此方治療,效果很好,尤其適合乳下的小孩。
常山(112克,切),淡竹葉(一把),小麥(約1800毫升)。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約5000毫升的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煮至約2000毫升,溫服,分三次服用。忌食生菜、生蔥。
方劑三
延年方,治療溫瘧發高燒、無法進食,用知母鱉甲湯。
知母、炙鱉甲、地骨皮(各112克),常山(75克),竹葉(切碎約1800毫升),碎石膏(150克)。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入約7000毫升的水,煮至約2500毫升,去除藥渣,分成三次服用。忌食蒜、豬肉、莧菜、生蔥、生菜。
2. 山瘴瘧方一十九首
病源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也,其狀發寒熱,休作有時,皆由挾溪源嶺瘴溫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矣。(出第十一卷中)
小品療山瘴瘧,陵鯉甲湯南方山嶺溪源瘴氣毒作,寒熱發作無時痿黃腫滿四肢痹弱,皆山毒所為也,並主之方。
陵鯉甲(十片炙千金用十四片),烏賊魚骨(去甲),鱉甲(炙各一兩),常山(三兩),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切,以酒三升漬之一夕,先瘧發前稍稍服之,勿絕藥味,兼以塗身體,斷雜人勿食飲,過時乃得通人進飲食。忌莧菜生蔥生菜豬肉。(千金文仲備急經心錄並同出第六卷中)
千金療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山瘴瘧酒方。
常山(三兩),鱉甲(炙),升麻,附子,烏賊魚骨(去甲各二兩)
上五味並切,絹袋盛,以酒六升漬之,小令近火轉之,一宿成,一服一合,比發可數服或吐。忌豬肉生蔥生菜莧菜。(肘後療老瘧久不斷出第十卷中)
備急夫瘴與瘧分作兩名,其實一致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嶺南率稱為瘴,江北總號為瘧,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別有異病,然南方溫毒,此病尤甚,原其所歸,大略有四:一山溪毒氣,二風溫痰飲,三加之鬼癘,四發以熱毒。
在此之中,熱毒最重,故所用藥物,須審病源,患瘧瘴之後,特須防瘴而發痢,死不旋踵,所以然者,瘴體先虛,虛不宜痢,又瘴宜冷瘥,痢宜溫斷,斷痢則益瘴,斷瘴則益痢,大率如此,不可不慎,非直藥療,亦須宜加將息取適,若能用一色藥,兼二種病,冷而止痢,溫而斷瘧,最其妙也,如不然,先須斷痢,然後療瘴,瘴緩痢急故也,仍率須作挾毒防之,不得專醫其痢,又服瘴藥,皆在發前,必須平旦空腹服,服藥之後,勿洗手面漱口,勿通外人,勿吃食,勿勞力,既過發時久,小進糜粥,如此將療無不即斷,又當發熱之時,慎勿多飲冷水及多服冷藥,若心下冷結,更是難療,得瘧之後,覆成症癖,亦有即發氣者死不救,若熱渴者豉汁暖服,取足得吐彌善,水煮豉研犀汁與服,兼時進生葛根汁,其大熱盛者,與紫雪如兩棗許大,水和飲之,並燒豬糞人糞,作黃龍湯亦善,各可服三二升,又搗一大鼠絞汁與服,大止熱毒,瘴熱病服此俱效。(其鼠並頭皮五臟等全搗若汁少著少許水和絞亦不難服常用立驗也)
又療瘴瘧服藥後灸法。
灸大椎三四十壯,無不斷,若先寒者,將欲寒,預前以炭火安床下,令背暖,並炙鱉甲末一方寸匕,暖酒和服,至發時令得三服,被覆過時無不斷,此是陶氏法,比欲寒時,但以火炙其背,亦乃即瘥者,縱發亦輕,效驗。
又療瘴瘧,常山丸方。
常山,黃連,豉(各三兩),附子(二兩炮)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和丸如梧子,發前空腹服四丸,欲發更服三丸,飲下之,自旦至暮,乃食三日,勿雜食豬肉魚肥膩,及生冷生蔥生菜。(桂廣州家傳已用有效此方兼痢者瘥)
白話文:
山瘴瘧方一十九首
嶺南山區瘴氣所致疾病,症狀為寒熱交替發作,皆因瘴氣溫毒侵襲所致,其病情比一般的暑熱瘧疾更為嚴重。
治療山瘴瘧疾的藥方:陵鯉甲湯。南方山區溪流瘴氣毒素導致寒熱無常發作,四肢痿黃腫脹無力,皆是山毒所致。
藥方組成:陵鯉甲(炙,十片,千金方用十四片)、烏賊魚骨(去甲)、鱉甲(炙,各一兩)、常山(三兩)、附子(一枚,炮製)。
用法:將以上五味切碎,用三升酒浸泡一夜,瘧疾發作前少量服用,不可斷藥,並塗抹於身體。服用藥物期間,禁止他人接觸飲食。服藥過後才能進食。忌食莧菜、生蔥、生菜、豬肉。
治療時寒時熱、時有時無的山瘴瘧疾酒方:
藥方組成:常山(三兩)、鱉甲(炙)、升麻、附子、烏賊魚骨(去甲,各二兩)。
用法:將以上五味切碎,用絹袋盛裝,用六升酒浸泡,小火慢煮一夜。每次服用一合,瘧疾發作前服用數次,或至嘔吐。忌食豬肉、生蔥、生菜、莧菜。
瘴與瘧疾名稱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種疾病。 南方多稱瘴,北方多稱瘧,只是地域方言差異,並非不同疾病。南方溫毒更甚,其病因大致可歸為四類:一、山溪毒氣;二、風溫痰飲;三、鬼癘;四、熱毒。
其中熱毒最為嚴重,用藥需審慎辨證。患瘧瘴後,尤其要預防痢疾,否則極易危及生命。因為瘴氣致體虛,虛弱者不宜患痢疾;瘴氣宜用寒涼之法治療,痢疾宜用溫熱之法治療。治療痢疾會加重瘴氣,治療瘴氣會加重痢疾,不可不慎。治療需藥物配合休養,最好能找到一種藥物同時治療兩種疾病,寒涼止痢,溫熱斷瘧,效果最佳。否則,應先治痢疾,再治瘴氣,因為瘴氣緩慢,痢疾急劇。治療過程中需預防毒邪,不可專治痢疾而忽略瘴氣。所有藥物均需在發病前空腹服用。服藥後,勿洗手洗臉漱口,勿與外人接觸,勿進食,勿勞動。發病過後,可少量進食稀粥。如此治療,必能迅速痊癒。發熱時,切勿多喝冷水或服用寒涼藥物。若心下冷結,則更難治療。瘧疾之後,若演變成頑固性疾病,甚至可導致猝死。若出現煩熱口渴,可用溫熱的豉汁服用,至嘔吐為止。也可將煮熟的黃豆研磨成汁服用,並適時服用生葛根汁。若熱盛者,可服用紫雪(如兩棗大小),用水調服。亦可用燒過的豬糞或人糞熬製成黃龍湯服用,每次服用三到二升。也可搗碎老鼠(連皮帶五臟)取汁服用,能有效止熱毒,治療瘴熱。
治療瘴瘧服藥後的灸法:
灸大椎穴三四十壯,可有效治療。若先寒者,將要發寒時,預先在床下放炭火取暖,並將炙過的鱉甲末(一方寸匕)用溫酒調服,發作時服用三次,並蓋被保暖,直至病癒。這是陶氏的方法。將要發寒時,用火炙烤後背,也能迅速痊癒,即使發病,症狀也會較輕,療效顯著。
治療瘴瘧的常山丸藥方:
藥方組成:常山、黃連、豉(各三兩)、附子(二兩,炮製)。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發作前空腹服用四丸,欲發作時再服用三丸,並飲水送服。從早晨到晚上,服用藥物,三天內忌食豬肉、魚類、肥膩食物以及生冷食物、生蔥、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