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五 (6)
卷第五 (6)
1. 五臟及胃瘧方六首
千金療肝邪熱為瘧顏色蒼蒼,戰掉氣喘或熱久勞動如瘧積年不瘥,烏梅丸方。
烏梅肉(四分),蜀漆(四分),石膏(八分研),鱉甲(四分炙),常山(六分),香豉(一合熬),知母(四分),甘草(三分炙),細辛(三分),苦參(四分),葳蕤(五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再,飲下亦得,忌莧菜生菜生蔥海藻菘菜。
又療心瘧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多寒少熱者,常山湯方。
常山(四兩),淡竹葉(切二升),梔子仁(三七枚擘),石膏(五兩碎綿裹),烏梅(三七枚擘),鱉甲(四兩炙),甘草(一兩炙),香豉(一升綿裹),蜀漆(三兩)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忌生蔥生菜菘菜人莧海藻。(刪繁同)
又療脾熱,或渴或不渴,熱氣內傷不泄,轉為脾瘧,令人病寒則腹中痛,熱則腸中鳴,轉汗出,常山丸方。
常山(三兩),甘草(半兩炙),知母(一兩),鱉甲(一兩炙)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酒服十丸,臨發又一服,正發又一服。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人莧等。
又療肺熱,痰聚胸中,來去不定,轉為瘧,其狀令人心寒,甚即發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秫米(三百粒),甘草(二分炙)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發時令三服盡。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等。(刪繁同)
又療腎熱發為瘧,令人悽悽然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常山湯方。
常山(三兩),烏梅(三七枚碎),香豉(八合熬裹),淡竹葉(切一升),蔥白(一握除青令盡)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至發令盡。忌生蔥生菜等。(並出第十卷中)
刪繁療胃腑瘧者,令人善飢而不能食,四肢脹滿氣喘,藜蘆丸方。
藜蘆(一兩),皂莢(一兩去皮子),常山(一兩),巴豆(三十枚去皮熬),牛膝(一兩)
上五味熬藜蘆皂莢色令黃,合搗為末,蜜丸如小豆,旦服一丸,未發前一丸,正發一丸,一日勿食飲。忌野豬肉蘆筍生蔥生菜貍肉等。(六腑唯胃有瘧不可別列故附於後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五臟及胃瘧的六個藥方
針對肝臟邪熱引起的瘧疾,患者臉色發青,發冷顫抖、氣喘,或者發熱勞累後,像得了瘧疾一樣,多年不癒,使用烏梅丸。
烏梅肉(四份)、蜀漆(四份)、石膏(八份,磨成粉)、鱉甲(四份,炙烤過)、常山(六份)、香豉(一合,炒過)、知母(四份)、甘草(三分,炙烤過)、細辛(三分)、苦參(四份)、葳蕤(五份)。
將以上十一種藥材搗碎篩過,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酒送服十丸,一天服用兩次,也可以用水吞服。服用期間忌食莧菜、生菜、生蔥、海藻、白菜。
又,治療心臟瘧疾,患者心煩意亂,想要喝清水,多感到寒冷而少發熱,使用常山湯。
常山(四兩)、淡竹葉(切碎,二升)、梔子仁(三七枚,掰開)、石膏(五兩,搗碎用棉布包好)、烏梅(三七枚,掰開)、鱉甲(四兩,炙烤過)、甘草(一兩,炙烤過)、香豉(一升,用棉布包好)、蜀漆(三兩)。
將以上九種藥材,用水九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忌食生蔥、生菜、白菜、莧菜、海藻。
又,治療脾臟發熱,患者可能口渴也可能不渴,熱氣在體內鬱積無法散發,轉變為脾瘧。患者發冷時腹痛,發熱時腸鳴,並且會出汗,使用常山丸。
常山(三兩)、甘草(半兩,炙烤過)、知母(一兩)、鱉甲(一兩,炙烤過)。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篩過,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在瘧疾發作前用酒送服十丸,快發作時再服一次,瘧疾發作時再服一次。忌食生蔥、生菜、海藻、白菜、莧菜等。
又,治療肺臟發熱,痰液聚集在胸中,來去不定,轉變為瘧疾。症狀是患者感到心寒,嚴重時會發熱,發熱間歇時容易驚恐,好像看到什麼東西,使用常山湯。
常山(三兩)、秫米(三百粒)、甘草(二分,炙烤過)。
將以上三種藥材切碎,用水七升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到瘧疾發作時,需將三次藥都服完。忌食生蔥、生菜、海藻、白菜等。
又,治療腎臟發熱引起的瘧疾,患者會感到淒涼,腰背疼痛,翻來覆去,大便困難,眼睛眨動不停,手腳冰冷,使用常山湯。
常山(三兩)、烏梅(三七枚,搗碎)、香豉(八合,炒過用布包好)、淡竹葉(切碎,一升)、蔥白(一握,去掉蔥葉)。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分三次溫服,到瘧疾發作時,需將三次藥都服完。忌食生蔥、生菜等。
治療胃腑瘧疾,患者容易感到飢餓卻吃不下東西,四肢脹滿,氣喘,使用藜蘆丸。
藜蘆(一兩)、皂莢(一兩,去皮籽)、常山(一兩)、巴豆(三十枚,去皮炒過)、牛膝(一兩)。
將以上五種藥材中的藜蘆和皂莢炒至黃色,然後一起搗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早上服用一丸,瘧疾未發作前服用一丸,瘧疾發作時服用一丸,一天內不要進食和飲水。忌食野豬肉、蘆筍、生蔥、生菜、狸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