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九 (9)
卷第九 (9)
1. 久咳嗽膿血方四首
《病源》久咳嗽膿血者,肺感於寒,微則成咳嗽,咳嗽極甚,傷於經絡,血液蘊結,故有膿血,氣血俱傷,故連滯積久,其血黯瘀與膿相雜而出也。(出第十四卷中)
《廣濟》療積年咳嗽膿血方。
莨菪(二升),大棗(一百顆青州者)
上二味,以水三大升,取馬糞燒火煎熟之,候令汁盡取棗,早晨服一枚,日中一枚,日暮一枚,不覺漸加,口乾胸熱則以為度,不吐不利。忌並如前法。
又療咳經年不瘥,氣喘欲絕,傷肺見血方。
桑白皮(切五合),白羊肺(一具切),芍藥(十分),款冬花(六分),茯苓(十一分),貝母(十二分),麥門冬(六分),杏仁(六分去尖、皮,熬為脂),升麻(十二分),生地黃汁(一升),黃芩(十二分),蜜(一升)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杏仁脂、地黃汁、蜜等,微火上煎如魚眼沸,攪勿停手,取二升二合煎成,淨綿夾布濾。每食後含一合,日夜三四度,老小以意減之,微暖含之佳。忌生冷、油、醋、面、魚、㖦、蕪荑。(並出第二卷中)
《深師》療咳逆,氣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嘔血,短氣連年。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十八分),紫菀(十二分),杏仁(八分去尖、皮、兩仁者,熬),香豉(十分熬),人參(二分),甘草(三分炙),蜀椒(三分汗),天門冬(六分去心),乾薑,桂心,乾地黃(各三分)
上十一味,搗篩,蜜和如彈丸。含稍稍咽汁,日四夜再,神良。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鯉魚。(出第十八卷中)
《近效》療久咳兼唾血方。
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四味,切,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頓服,若重者十數劑。忌豬肉、海藻、菘菜。(李子劍方)
白話文:
久咳帶膿血的四個處方
《病源》中提到,長期咳嗽帶膿血,是因為肺部感受寒邪,輕微時會形成咳嗽,咳嗽嚴重會傷及經絡,導致血液淤積,所以產生膿血。由於氣血都受到損傷,才會長期積滯不癒,排出的血是暗紅色,與膿液混合在一起。(出自第十四卷)
《廣濟》有一個治療多年咳嗽帶膿血的處方:
用莨菪子(二升)和青州產的大棗(一百顆)。將這兩味藥材加水三大升,用馬糞燒火煮熟,等到汁液快乾時取出大棗,早晨、中午、晚上各吃一顆。如果覺得口乾胸悶就要停止服用,這個藥方不會引起嘔吐或腹瀉。禁忌事項同前所述。
另有一個治療多年咳嗽不癒,氣喘快要斷氣,肺部受傷出血的處方:
用切好的桑白皮(五合)、切好的白羊肺(一副)、芍藥(十分)、款冬花(六分)、茯苓(十一分)、貝母(十二分)、麥門冬(六分)、去尖皮並熬成膏狀的杏仁(六分)、升麻(十二分)、生地黃汁(一升)、黃芩(十二分)、蜂蜜(一升)。將前十二味藥切好,加水一斗煮取三升,過濾掉藥渣,再加入杏仁膏、生地黃汁、蜂蜜等,用小火熬煮,直到像魚眼睛大小的泡泡浮出,不停攪拌,熬到剩二升二合即可,用乾淨的棉布過濾。每次飯後含服一合,早晚三四次,老人和小孩要酌情減少用量,稍微加熱後含服效果更好。禁忌生冷、油膩、醋、麵食、魚、梅子、蕪荑。 (出自第二卷)
《深師》有一個治療咳嗽、氣喘不停、無法入睡、咳血吐血、長期氣短的款冬花丸方:
用款冬花(十八分)、紫菀(十二分)、去尖皮並熬過的杏仁(八分,要用兩仁的)、熬過的香豉(十分)、人參(二分)、炙甘草(三分)、汗製蜀椒(三分)、去心的天門冬(六分)、乾薑、桂心、乾地黃(各三分)。將以上十一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製成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含化慢慢吞嚥汁液,白天四次,晚上兩次,效果很好。禁忌海藻、白菜、生蔥、蕪荑、鯉魚。(出自第十八卷)
《近效》有一個治療長期咳嗽兼吐血的處方:
用白前(三兩)、桑白皮、桔梗(各二兩)、炙甘草(一兩)。將以上四味藥切好,加水二大升煮取半大升。空腹一次性喝完,如果病情嚴重,可以連續服用十幾劑。禁忌豬肉、海藻、白菜。(出自李子劍方)
2. 咳嗽唾黏方二首
《廣濟》療肺熱咳嗽,涕唾多黏。甘草飲子方。
甘草(六分炙),款冬花(七分),豉心(一合),生麥門冬(八分去心),蔥白(一握),檳榔(十顆合子,碎),桔梗(六分),地黃汁(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絞去滓,下地黃汁,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利。忌生菜、熱面、炙肉、海藻、菘菜、魚、㖦、黏食、豬肉、蕪荑。(出第二卷中)
《延年》紫蘇飲,療咳嗽短氣,唾涕稠,喘乏,風虛損,煩發無時者,宜服此方。
紫蘇,貝母(各二兩),紫菀(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棗(五枚擘),葶藶子(一兩熬令黃,別搗),甘草(一兩炙)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四服,每服如人行七里。禁豬、魚、肉、㖦、海藻、菘菜。(出第五卷中)
白話文:
第一方:甘草飲子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為肺熱引起的咳嗽,痰液很多而且黏稠的狀況。
藥材包含:炙甘草六分、款冬花七分、豆豉中心一合、去心的麥門冬八分、蔥白一把、檳榔十顆(連核,打碎)、桔梗六分、生地黃汁半升。
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到剩兩升,濾掉藥渣,再加入生地黃汁攪勻。分成三次溫服,大約每走四五里路就喝一次,喝了不會導致腹瀉。服用期間忌吃生菜、熱麵食、烤肉、海藻、白菜、魚、菱角、黏膩的食物、豬肉、蕪菁。
第二方:紫蘇飲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咳嗽、呼吸短促、痰涕濃稠、喘氣無力、因為虛弱受到風邪侵襲、以及煩躁不定時發作的狀況。
藥材包含:紫蘇二兩、貝母二兩、紫菀一兩、去心的麥門冬一兩、紅棗五枚(剝開)、葶藶子一兩(炒到黃色,另外搗碎)、炙甘草一兩。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到剩兩升,分成四次服用,大約每走七里路就喝一次。服用期間禁吃豬肉、魚肉、菱角、海藻、白菜。
3. 許仁則療咳嗽方一十二首
許仁則論,咳嗽病有數種,有熱嗽,有冷嗽,有肺氣嗽,有飲氣嗽。熱嗽者,年少力壯,體氣充滿,將息傷熱,積熱所成,故致熱嗽,此但食飲取冷,兼以藥壓之自歇。冷嗽者,年衰力弱,體氣虛微,如復寢食傷冷,故成冷嗽,此亦但將息以溫,兼進溫藥則當平復。肺氣嗽者,不限老少,宿多上熱,後因飲食將息傷熱,則常嗽不斷,積年累歲,肺氣衰便成氣嗽,此嗽不早療,遂成肺痿,若此將成,多不救矣。
飲氣嗽者,由所飲之物,停澄在胸,水氣上衝,衝入於肺,肺得此氣,便成嗽,久而不除,漸成水氣,若作此病,亦難療之。熱嗽之狀,更無其餘,但遇於熱便發此者,宜合生地黃等七味湯服之方。
生地黃(一升切),生薑(二合切),桑白皮根(切一升),射干(切二升),乾葛(切六合),紫蘇(三合),竹瀝(一升)
上藥細切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納竹瀝攪調。每食後良久則服之,分一劑作四服。若覺可則重合服之,病輕者三數劑則瘥。忌蕪荑。
又依前生地黃等七味飲,雖得暫瘥,於後還發,宜合紫菀等十味丸方。
紫菀(五分),桑白皮(六合),射干(四兩),百部根(五兩),麻黃(二兩去節),乾葛(五兩),地骨皮,升麻(各四兩),乾地黃(六兩),芒硝(六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如梧子。以竹瀝下之,初服十五丸,日再服,稍稍加至三十丸。忌蕪荑。
又冷嗽之狀,但遇諸冷,此疾便發,有如此者,宜合大棗等七味湯主之方。
大幹棗(三十枚擘),桂心(四兩),杏仁(一百枚去尖、皮、兩仁,研),細辛(五兩),吳茱萸,當歸(各三兩)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溫分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服一劑覺得力,至三四劑亦佳,隔三四日服一劑。此湯原欠一味。忌生蔥、生菜。
又依前大幹棗湯服之雖可,未能斷其根,遇冷便發,宜合當歸等十味丸服之方。
當歸(切),細辛,甘草(炙各五兩),桂心,吳茱萸,人參(各三兩),蜀椒(三合汗),橘皮,乾薑(各四兩),桑白皮(八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煮乾棗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三十丸,如梧子。服此丸經三五日覺熱,每服藥後,良久吃三數口,粥食壓之。豈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又肺氣嗽經久將成肺痿,其狀不限四時冷熱,晝夜嗽常不斷,唾白如雪,細沫稠黏,喘息氣上,乍寒乍熱,發作有時,唇口喉舌乾焦,亦有時唾血者,漸覺瘦悴,小便赤,顏色青白毛聳,此亦成蒸。有此狀者,宜合白前等七味湯服之,兼有麻黃等十味丸、桑白皮等十味煎。
又肺氣嗽經久有成肺癰者,其狀與前肺痿不多異,但唾悉成膿,出無多少,有此病者,於白前湯中加半夏五兩,黃耆三兩,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八合,於麻黃丸中加黃耆五兩,苦參六兩,芍藥三兩,於桑白皮煎中加黃耆切三升,共桑白皮、地骨皮同煎,又加水三升同煎,忌羊肉、餳。
白前湯方
白前(三兩),桑白皮(三兩),生地黃(一升),茯苓(五兩),地骨皮(四兩),麻黃(二兩去節),生薑(六兩)
上藥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六合,去滓,加竹瀝五合。分溫四服,食後服之,晝三夜一。覺得力,重合服五六劑佳,隔三日服一劑。忌醋、蕪荑。
又依前白前等七味湯雖服覺可。根本未除,宜合麻黃等十味丸服之方。
麻黃(二兩去節),白前(二兩),桑白皮(六兩),射干(四兩),白薇(三兩),百部根(五兩),乾地黃(六兩),地骨皮(五兩),橘皮(三兩)
上藥搗篩,蜜和丸。煮桑白皮飲下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稍加至十五丸,丸如梧子大。本欠一味,忌蕪荑。
又凡病在胸膈上者,宜飽滿而在夜,肺既居上,此是病在上,已晝,服丸,夜無憑準,宜合桑白皮汁等十味煎,每夜含咽之方。
桑白皮(切一升),地骨皮(切三升)
二味用水七升熟煎,取三升汁,去滓,澄清。
生地黃汁(五升),生麥門冬(汁二升),生薑(汁一升),竹瀝(三升),生葛根汁(三升),白蜜(一升),牛酥(三合),大棗膏(一升)
上八味,先於微火上取生地黃汁以下、生葛汁以上,和煎減半,則納桑白皮等二物汁和煎之,三分減一,則納酥、蜜、棗膏攪之,勿停手,得如稠飴狀,煎成訖,置別器中。服之,每夜欲臥時,取一胡桃大含之,細細嚥汁,稍加至雞子大,欲晝日間丸服亦得。忌蕪荑。
又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洟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有如此者,宜合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十五味丸服之方。
細辛,半夏(洗),桂心,桑白皮(各五兩),乾薑,當歸(各四兩),芒硝(六兩),杏仁(六合去尖、兩仁者,研)
上藥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芒硝。分溫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當得快利後,好將息,經三四日,合丸服之。忌生蔥、生菜、羊肉、餳。
丸方
葶藶子(六合熬),細辛,五味子(各五兩),乾薑,當歸(各四兩),桂心,人參,丁香,大黃,商陸根(各三兩),橘皮(四兩),桑白皮(六兩),皂莢肉(二兩炙),大腹檳榔(二十枚),麻黃(二兩去節)
上藥搗篩,蜜和丸。煮桑白皮飲下,初服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如梧子大。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忌生蔥、生菜。
又依前細辛等八味湯、葶藶子等十五味丸,不覺可,漸成水病,餘一如前況,更加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宜合大幹棗三味丸服之方。
大棗(六十枚擘,去核),葶藶子(一升熬),杏仁(一升去尖皮、兩仁者,熬)
上藥合搗,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著,細細下蜜作丸。依前以桑白皮飲下之,初服七八丸,日再服,稍稍加之,以大便通為度,病重者時令鴨溏佳。亦有以前三味煮湯服之。
又依前大棗等三味丸服,雖覺氣暫歇,然病根深固,藥力微弱,且停服大棗丸,合巴豆丸五味細細服之,盪滌宿病方。
巴豆(仁二十枚熬,去心、皮),杏仁(一百顆去尖、皮、兩仁者,熬),牽牛子(五合熬),葶藶子(六合熬),大棗(六十枚擘,去核)
上藥合搗,一如前大棗丸法。還以桑白皮飲下之,服三四丸,日再服。如利即減,秘即加,常以大便調為候,病甚時時取鴨溏亦佳。忌蘆筍、野豬肉。(吳升同,出下卷中)
白話文:
許仁則論述,咳嗽病有幾種,有熱咳、冷咳、肺氣咳、飲氣咳。
-
熱咳:通常發生在年輕力壯、體力充沛的人身上,因為不注意保養、受到熱邪侵襲,積熱所導致的咳嗽。這種情況只要吃些涼性食物、飲料,再配合藥物降火,自然就會好轉。
-
冷咳:通常發生在年老體弱、體力虛衰的人身上,如果又因為飲食或睡眠時受寒,就會形成冷咳。這種情況只要注意保暖,並服用溫補的藥物,就能康復。
-
肺氣咳:不論年紀大小都可能發生,通常是因為原本體內就偏熱,後來又因為飲食或保養不當而受熱,導致咳嗽持續不斷。這種咳嗽日積月累,會使肺氣衰弱,形成氣咳。如果不盡早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肺痿,到那時就難以救治了。
-
飲氣咳:是由於飲用的液體停留在胸腔,水氣向上衝擊,侵入肺部所造成的咳嗽。這種咳嗽如果久不根除,會漸漸形成水氣停留在體內,一旦罹患此病,也很難治療。
熱咳的症狀:沒有其他特別的症狀,只是遇到熱就會發作。這種情況適合服用生地黃等七味組成的湯劑。
-
生地黃湯:生地黃(一升,切)、生薑(二合,切)、桑白皮根(一升,切)、射干(二升,切)、乾葛(六合,切)、紫蘇(三合)、竹瀝(一升)。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用水一斗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加入竹瀝攪拌均勻。每次飯後過一會服用,將一劑分成四次服用。如果覺得效果不錯,可以連續服用,病情較輕者,服用幾劑就可痊癒。忌食蕪荑。
-
紫菀丸:如果服用生地黃湯後雖然暫時好轉,但之後又復發,適合服用紫菀等十味藥材製成的藥丸。紫菀(五分)、桑白皮(六合)、射干(四兩)、百部根(五兩)、麻黃(二兩,去節)、乾葛(五兩)、地骨皮(四兩)、升麻(四兩)、乾地黃(六兩)、芒硝(六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竹瀝水送服,剛開始每次服用十五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慢慢增加到三十丸。忌食蕪荑。
冷咳的症狀:遇到寒冷就會發作。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大棗等七味組成的湯劑。
-
大棗湯:大乾棗(三十枚,擘開)、桂心(四兩)、杏仁(一百枚,去尖皮、兩仁後研磨)、細辛(五兩)、吳茱萸(三兩)、當歸(三兩)。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煮至二升六合,濾去藥渣,溫熱服用,分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後,要像走了十里路一樣休息一下,服用一劑後如果覺得有效,可以再服用三四劑。隔三四天服用一劑。此方缺一味藥材。忌食生蔥、生菜。
-
當歸丸:如果服用大棗湯後雖然有所改善,但無法根治,遇到寒冷又會發作,適合服用當歸等十味藥材製成的藥丸。當歸(切,五兩)、細辛(五兩)、甘草(炙,五兩)、桂心(三兩)、吳茱萸(三兩)、人參(三兩)、蜀椒(三合,汗)、橘皮(四兩)、乾薑(四兩)、桑白皮(八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煮過的乾棗水送服,剛開始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慢慢增加到三十丸。服用此藥丸三五天後,身體會感覺發熱。每次服藥後,要過一會吃幾口粥來壓住藥性。忌食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肺氣咳:久咳不癒,可能會演變成肺痿,症狀不限於季節冷熱,白天晚上都咳個不停,咳出的痰呈白色如雪,細小泡沫且黏稠,呼吸急促,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發作時間不定,嘴唇、喉嚨、舌頭乾燥,有時還會咳血,漸漸消瘦,小便赤黃,臉色青白、毛髮豎立,這些也是虛熱的表現。有這些症狀,適合服用白前等七味組成的湯劑,同時服用麻黃等十味藥材製成的藥丸,以及桑白皮等十味藥材煎煮的湯劑。
肺氣咳:久咳不癒,有時會變成肺癰,症狀與肺痿很相似,只是咳出的痰都變成膿。有這種情況,在白前湯中加入半夏(五兩)、黃耆(三兩),用水一斗煮至二升八合。在麻黃丸中加入黃耆(五兩)、苦參(六兩)、芍藥(三兩)。在桑白皮煎中加入黃耆(三升,切),與桑白皮、地骨皮一起煎煮,再加入水三升一起煎煮。忌食羊肉、餳。
-
白前湯:白前(三兩)、桑白皮(三兩)、生地黃(一升)、茯苓(五兩)、地骨皮(四兩)、麻黃(二兩,去節)、生薑(六兩)。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八升煮至二升六合,濾去藥渣,加入竹瀝五合。分溫四次服用,飯後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如果覺得有效,可以連續服用五六劑,隔三天服用一劑。忌食醋、蕪荑。
-
麻黃丸:如果服用白前湯後雖然感覺有好轉,但無法根除,適合服用麻黃等十味藥材製成的藥丸。麻黃(二兩,去節)、白前(二兩)、桑白皮(六兩)、射干(四兩)、白薇(三兩)、百部根(五兩)、乾地黃(六兩)、地骨皮(五兩)、橘皮(三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剛開始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慢慢增加到十五丸。此方缺一味藥材。忌食蕪荑。
-
桑白皮煎:凡是胸膈以上的疾病,通常在晚上會感覺更嚴重。肺位於上方,屬於上焦的疾病,白天可以服用藥丸,晚上則無法準確用藥,因此適合服用桑白皮等十味藥材煎煮的湯劑,每晚含在口中慢慢吞服。桑白皮(一升,切)、地骨皮(三升,切)。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七升煎煮,取汁三升,濾去藥渣,澄清。
加入生地黃汁(五升)、生麥門冬汁(二升)、生薑汁(一升)、竹瀝(三升)、生葛根汁(三升)、白蜜(一升)、牛酥(三合)、大棗膏(一升)。先用小火將生地黃汁以下至生葛汁以上煎煮至減半,然後加入桑白皮、地骨皮的汁液一起煎煮,再減三分之一,加入酥油、蜂蜜、棗膏攪拌均勻,不要停止攪動,直到煮成濃稠的膏狀,放入其他容器中。每次睡覺前,取如胡桃大小的膏藥含在口中,慢慢吞嚥汁液,之後可以慢慢增加到雞蛋大小。白天也可以服用藥丸。忌食蕪荑。
飲氣咳:久咳不癒,漸漸會演變成水病,症狀也是不限於季節,白天晚上都咳個不停,遇到刺激就會加重,嚴重者甚至眼睛突出、呼吸困難、汗流不止、大小便不順暢、咳出痰飲、鼻涕口水流不停、呼吸急促、聳肩喘氣、每天早上眼睛腫脹無法平躺睡覺。有這些症狀,適合服用細辛等八味組成的湯劑,以及葶藶子等十五味藥材製成的藥丸。
-
細辛湯:細辛(五兩)、半夏(五兩,洗)、桂心(五兩)、桑白皮(五兩)、乾薑(四兩)、當歸(四兩)、芒硝(六兩)、杏仁(六合,去尖皮、兩仁後研磨)。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九升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加入芒硝。分溫三次服用,每次服用後,要像走了十里路一樣休息一下,當大便順暢後,就要注意調養,過三四天,再服用藥丸。忌食生蔥、生菜、羊肉、餳。
-
葶藶子丸:葶藶子(六合,熬)、細辛(五兩)、五味子(五兩)、乾薑(四兩)、當歸(四兩)、桂心(三兩)、人參(三兩)、丁香(三兩)、大黃(三兩)、商陸根(三兩)、橘皮(四兩)、桑白皮(六兩)、皂莢肉(二兩,炙)、大腹檳榔(二十枚)、麻黃(二兩,去節)。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加入蜂蜜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剛開始每次服用十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慢慢增加到十五丸。如果腹瀉就減少用量,便秘就增加用量,以大便通暢為度,如果能拉出像鴨子糞便一樣的稀便也很好。忌食生蔥、生菜。
如果服用細辛湯和葶藶子丸後沒有明顯效果,水病會加重,其他症狀如前所述,而且會更加大小便秘澀、頭面身體浮腫,適合服用大幹棗三味藥材製成的藥丸。
- 大棗丸:大棗(六十枚,擘開,去核)、葶藶子(一升,熬)、杏仁(一升,去尖皮、兩仁後熬)。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使其像膏狀,可以搓成丸子,如果太乾無法成丸,就加入少許蜂蜜來搓成丸子。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剛開始每次服用七八丸,一天服用兩次,之後慢慢增加用量,以大便通暢為度,如果病情嚴重,拉出像鴨子糞便一樣的稀便也很好。也有人將以上三味藥材煮成湯服用。
如果服用大棗丸後雖然感覺氣喘暫時平息,但病根深固,藥力微弱,可以停止服用大棗丸,改為服用巴豆等五味藥材製成的藥丸,慢慢服用,清除體內宿疾。
- 巴豆丸:巴豆(仁二十枚,熬,去心皮)、杏仁(一百顆,去尖皮、兩仁後熬)、牽牛子(五合,熬)、葶藶子(六合,熬)、大棗(六十枚,擘開,去核)。將以上藥材混合搗碎,做法與前面大棗丸相同。用煮過的桑白皮水送服,每次服用三四丸,一天服用兩次,如果腹瀉就減少用量,便秘就增加用量,以大便通暢為判斷標準,病情嚴重者,拉出像鴨子糞便一樣的稀便也很好。忌食蘆筍、野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