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九 (7)
卷第九 (7)
1. 咳逆及厥逆飲咳方七首
《病源》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流行腑臟,宣發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於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逆不下,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踹䯒足皆痛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白話文:
《病源》咳嗽逆氣,是指咳嗽時氣息逆向上衝的症狀。氣屬於陽氣,在五臟六腑中運行,發散於腠理。而肺主氣。咳嗽是由於肺虛受寒所致,寒氣阻滯氣息,氣無法運行,逆聚於肺中,導致肺部膨滿,氣息逆行,因此形成咳嗽逆氣。症狀表現為咳嗽、胸悶氣逆、肩背疼痛、出汗、臀部、大腿、小腿、腳掌都疼痛。對於咳嗽逆氣的治療,有湯藥、熨貼、針灸、砭石等方法,具體方劑如下:
《養生方·導引法》云,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以鼻納氣,咳則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盪滌五臟,津潤六腑。又云,還向反望側望,不息七通。療咳逆胸中病,寒熱。
白話文:
《養生方指南引法》記載:
首先用鼻子吸氣,然後閉嘴咳嗽,再用鼻子吸氣,反覆咳嗽,咳嗽就會逐漸好轉。
早晨睡醒後,平躺在牀上,伸展四肢,閉上眼睛,閉上嘴巴,停止呼吸,用力將腹部和雙腳鼓起,大約一分鐘後開始吸氣,同時腹部收縮,雙腳握拳,每次動作時,儘量憋氣,重複這個動作,春天做三遍,夏天做五遍,秋天做七遍,冬天做九遍,這樣可以洗滌五臟,滋潤六腑。
另外,還可以向側方和後方望去,同時不停地做上面描述的步驟。這樣可以治療咳嗽、胸口疼痛和寒熱症狀。
(出第十四卷中)
《深師》療咳嗽短氣不得息,發熱,胸苦滿,不得飲食。五味子湯方。
白話文:
根據《深師》的記載,用於治療咳嗽、呼吸短促、無法正常呼吸、發燒、胸口悶痛、食欲不振的病症。以下是「五味子湯」的處方。
五味子(二兩),桂心,甘草(炙),細辛(各一兩),乾薑(三兩),紫菀(二兩一方一兩),大棗(二十枚擘),麻黃(二兩去節)
白話文:
五味子(80 克),桂心(40 克),炙甘草(40 克),細辛(40 克),乾薑(120 克),紫菀(80 克 - 40 克),大棗(20 枚,已劈開),麻黃(80 克,去節)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無干姜,生薑亦得。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蔥。(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竹皮湯,主咳逆下血不息方。
白話文:
將這八種草藥切碎,用八升水煮,煮到只剩三升,分成三份喝。如果沒有乾薑,可以用生薑代替。服用時請避免食用海藻、白菜、生菜和生蔥。(摘錄自第十八卷的中記載)
生竹皮(三兩),紫菀(二兩),飴糖(一斤),生地黃(汁一升)
白話文:
- 鮮竹皮:150 克
- 紫菀:100 克
- 飴糖:500 克
- 生地黃汁:500 毫升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蕪荑。(《深師》同)
又療大逆上氣,喉咽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方。
白話文:
這四方藥材,切成小片,用六升水煎煮至剩三升,分成三次服用。服藥期間避免食用蕪荑。
另外,治療嚴重的氣逆、咽喉不適、抑制氣逆下行的症狀,可以使用麥門冬湯這個處方。
麥門冬(二升去心),半夏(一升洗),人參,甘草(各二兩炙),粳米(三合),大棗(十四枚)
白話文:
麥門冬(兩升,去掉種子),半夏(一升,洗淨),人參,甘草(各二兩,炙烤後使用),粳米(三合),大棗(十四枚)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服半升,日三夜一。忌羊肉、餳、海藻、菘菜。(此本仲景《傷寒論》方,並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使用六味藥,切碎後,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取六升藥液。每次服用半升,早晚各服一次。忌食羊肉、酒糟、海藻、白菜。(此方出自仲景的《傷寒論》第十八卷)
《古今錄驗》療厥逆,臟氣有餘,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遊腫,大便不利。遊氣湯方。
白話文:
古今錄驗:治療厥逆
病因: 臟氣過剩,寒氣虛弱,憂慮和驚嚇之氣。
症狀:
- 容易心悸
- 胸中時而感覺寒冷
- 身體忽冷忽熱,無常
- 經常感到悲傷
- 氣血流通於四肢和臍周
- 臍周常有結塊,觸之遊動腫脹
- 大便不通暢
治法: 遊氣湯方
厚朴(四兩炙),人參,甘草(炙),牡蠣(各二兩熬),茯苓(四兩),桂心,半夏(各一兩洗),梔子(四枚),生薑(八兩),黃芩(三兩)
白話文:
厚朴(160 克,烤製) 人參(80 克) 甘草(80 克,烤製) 牡蠣(80 克,熬製) 茯苓(160 克) 桂心(40 克) 半夏(40 克,洗淨) 梔子(16 克) 生薑(320 克) 黃芩(120 克)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服七合,日三夜再服。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良驗。忌海藻、菘菜、生蔥、羊肉、餳、醋物等。
又療咳逆上氣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味中藥材切碎,用九升水煮,煎煮到剩三升半,過濾掉藥渣,分七次服用,每天三次,晚上再服用兩次。如果腹痛,則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三兩),療效顯著。忌食海藻、白菜、生蔥、羊肉、麵粉製品和醋類食品等。
乾薑(四兩),桂心,款冬花(各一兩),附子(四枚炮),五味子(二兩),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皮、心,熬)
白話文:
- 乾薑:四兩
- 桂心:一兩
- 款冬花:一兩
- 附子:四枚,炮製過的
- 五味子:二兩
- 巴豆:60 枚(老年人使用 30 枚),去除外殼和芯,熬製過
上六味,先搗上五味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以一丸著牙上㕮咀,常暮臥時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蔥、豬肉、蘆筍。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六種藥材,先搗碎其中五種,篩出粉末。再將巴豆搗成糊狀,加入藥粉,用蜂蜜調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
每天晚上睡前服用一丸,也可以白天分三次服用。
服用期間忌食生蔥、豬肉、蘆筍。
又小胡椒丸,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方。
胡椒(五分),乾薑(六分),款冬花(三分)
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大。米飲服三丸,日再服,以知為度。禁如前法。(並出第十九卷中)
白話文:
小胡椒丸主治寒冷咳嗽、胸中發冷、咽喉有異物感,卻又吐不出來的症狀。藥方使用胡椒五分、乾薑六分、款冬花三分,將三味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每日服用兩次,以症狀好轉為度。忌諱事項與前文相同。
2. 十咳方六首
《千金》問曰,咳病有十,何謂也?師曰,有風咳,有寒咳,有支咳,有肝咳,有心咳,有脾咳,有肺咳,有腎咳,有膽咳,有厥陰咳。問曰,十咳之證,何以為異?師曰,欲語因咳,言不得終,謂之風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謂之寒咳;心下堅滿,咳則支痛,其脈反遲,謂之支咳;咳引脅下痛,謂之肝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謂之心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下引少腹,謂之脾咳;咳引頸項而唾涎沫,謂之肺咳;咳則耳無所聞,引腰並臍中,謂之腎咳;咳而引頭痛,口苦,謂之膽咳;咳而引舌本,謂之厥陰咳。
白話文:
《千金方》:「咳嗽有十種,怎麼區分?」
老師回答:「有風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腎咳、膽咳、厥陰咳。」
學生問:「十種咳嗽的症狀有什麼不同?」
老師說:「想說話卻被咳嗽打斷,無法把話說完,是風咳;喝冷水或吃寒涼食物而咳嗽,是寒咳;胸部堅實緊滿,咳嗽時會肋骨疼痛,且脈搏反而緩慢,是支咳;咳嗽牽扯到肋骨下方疼痛,是肝咳;咳嗽時咳出帶血的痰,牽扯到手少陰經,是心咳;咳嗽時一直流口水,並且流個不停,下引到小腹,是脾咳;咳嗽牽扯到頸項而咳出涎沫,是肺咳;咳嗽時耳朵聽不見,牽扯到腰部和肚臍,是腎咳;咳嗽時會頭痛,口苦,是膽咳;咳嗽時牽扯到舌根,是厥陰咳。」
夫風咳者下之,寒咳、支咳、肝咳,灸足太衝,心咳灸刺手神門,脾咳灸足太白,肺咳灸手太泉,腎咳灸足太谿,膽咳灸足陽陵泉,厥陰咳灸手太陵。留飲咳者,其人咳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時如小兒瘛瘲㫋狀。夫久咳為水咳而時發熱,脈在九菽(一云卒弦)者非虛也,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當吐之。
白話文:
如果是風寒引起的咳嗽,就應該用下法治療。如果是寒咳、支氣管炎咳嗽或肝鬱引起的咳嗽,可以用灸足太衝穴的方法。如果是心火亢盛引起的咳嗽,可以用灸或針刺手神門穴的方式。如果是脾虛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灸足太白穴的方式。如果是肺氣虛弱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灸手太泉穴的方式。如果是腎氣不足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灸足太谿穴的方式。如果是膽火上亢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灸足陽陵泉穴的方式。如果是肝經鬱熱引起的咳嗽,可以使用灸手太陵穴的方式。
如果是因為飲水不當引起的咳嗽,患者會咳得無法躺下,並伴有頸部疼痛,咳嗽時會有類似小兒氣喘的喘鳴聲。
如果咳嗽時間長了變成水咳,且時常發熱,脈象位在九菽(或稱卒弦)的人,並不一定是虛證,可能是因為胸中有寒邪,導致水飲內停,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吐法治療。
咳家其脈弦,欲行吐藥,當相人強弱無熱,乃可吐耳。(通按:太泉疑太淵)
又咳家,其人脈弦為有水,可與十棗湯下之。不能臥坐者,陰不受邪故也。
又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歲,與十棗湯方。
白話文:
咳嗽的病人,脈象弦緊,想要催吐,要先觀察病人身體強弱有無發燒,只有體力足夠且沒有發燒的情況下,才能催吐。
另外,咳嗽的病人,脈象弦緊表示體內有水濕,可以服用十棗湯來利水。不能躺也不能坐的病人,說明陰氣不足,不受邪氣侵犯。
還有,患有支氣管炎導致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的病人,並不會突然死亡,通常會拖延到一百天或一年才去世,可以服用十棗湯治療。
芫花,甘遂,大戟(並熬等分)
白話文:
芫花、甘遂、大戟(以上三味等分,熬製)
上三味,搗下篩,以水一升五合,煮大棗十枚,取八合,絞去滓,納藥末。強人取重一錢,羸人半錢匕,頓服之。平旦服而不下者,明旦更益藥半錢,下後自補養。(《古今錄驗》同,此方仲景《傷寒論》方)
又咳而引脅下痛者,亦十棗湯主之。(用前方)
白話文:
將上面三種藥材搗碎過篩,用一升五合水煮十顆大棗,取八合水,過濾掉渣滓,加入藥粉。體力好的人服用一錢重,體虛的人服用半錢,一次服用。早上服用後若沒有腹瀉,隔天早上再增加半錢藥量,腹瀉後再自行調理身體。
又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坐久極飲過度所致也。其脈沉者,不可發汗。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療,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也,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土氣汗出而咳,屬飲家咳,而小便利若失溺,不可發汗,發汗出則厥逆冷。
又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
白話文:
此外,愛喝酒的人咳嗽,一定會導致吐血,這是因為長期過度飲酒造成的。如果脈搏沉細,就不能發汗治療。久咳幾年的,如果脈搏虛弱,還有治療的可能;脈搏強而有力的大多會死。如果脈搏虛弱,一定會胸悶,因為這個人原本就有痰飲積聚在胸中。屬於水腫的病人,會有土氣和汗液從皮膚排出並咳嗽;屬於水腫的病人咳嗽,小便少而無力,不能發汗治療;發汗後會出現厥逆和怕冷。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桂心,乾薑,甘草(炙各三兩),瘛瘲(半升),半夏(半升洗)
白話文:
麻黃(去節):3 兩 芍藥:3 兩 細辛:3 兩 桂心:3 兩 乾薑:3 兩 炙甘草:3 兩 瘛瘲:半升 半夏(洗):半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沫,乃納諸藥,煮得三升,去滓,服一升。若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大,熬黃;若食飲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六片破;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熬。芫花不主利,麻黃止喘,今語反之,疑非仲景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八味藥材切碎,加入一斗水(約2000毫升)中,先煮沸麻黃約30分鐘,去浮沫。再放入其餘藥材,煮沸後,煎煮至剩三升(約600毫升),濾去藥渣,取一升藥汁服用。
如果你感到口渴,可以去除半夏,加入三兩(約6克)栝蔞根;如果你有輕微腹瀉,可以去除麻黃,加入雞蛋大小的蕘花,炒至金黃色;如果你有食滯噎塞的感覺,可以去除麻黃,加入一枚附子,製熟後剝皮,切成六片;如果你小便不暢,少腹脹滿,可以去除麻黃,加入四兩(約8克)茯苓;如果你有喘息的症狀,可以去除麻黃,加入半升(約10克)杏仁,去尖、去皮、去雙仁,炒熟。
注意,芫花不具有利尿的作用,而麻黃具有止喘的作用,現在的說法與此相反,懷疑並不是仲景的原意。
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羊肉、餳。(此本仲景《傷寒論》方)
白話文:
忌食海帶、大白菜、生蔥、生菜、羊肉、點心(這條出自仲景的《傷寒論》)。
青龍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而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覆冒者。可與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湯主之,治其氣衝方。
茯苓(四兩),桂心(一兩),甘草(三兩炙),五味子(半升)
白話文:
當青龍穴(胸骨上窩)以下出現不適時,常會出現吐口水、口乾、寸脈沉弱、尺脈微弱、手足厥逆(冰冷)、氣從小腹向上衝到胸膛和咽喉,手足麻痺,面部發紅發熱像喝醉酒一樣,接著又蔓延到下陰部和大腿,小便困難,有時會出現意識不清的情況。這時候可使用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等藥材熬製成湯藥來治療,用於緩解氣衝的症狀。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以《千金》校之,亦脫此方,今於仲景方錄附之)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切片,加入八升水煮沸後取三升藥液,去掉渣滓,溫熱分三次服用。忌食海藻、大白菜、生蔥。(根據《千金方》校對,此方原已遺失,現附於仲景方中)
沖氣則抵,而反更咳胸滿者,與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心,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方。
茯苓(四兩),甘草(炙),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醋等物。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反而咳嗽加重的情況,可以使用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和細辛來治療。將茯苓四兩,甘草(炙)、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切碎,用八升水煮至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忌食海藻、菘菜、生菜和醋等食物。
咳滿即止,而復更渴,沖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方。
白話文:
咳嗽一陣子就停止,接著又口渴,沖氣再次發作的,因為細辛、乾薑是熱性的藥物,服用了應該會導致口渴,但口渴反而停止了,這就是「支飲」。治療支飲的方法是讓患者嘔吐,嘔吐後再服用半夏來去除水分。
茯苓(四兩),甘草(炙),乾薑,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白話文:
使用茯苓四兩、炙甘草三兩、乾薑三兩、細辛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並先洗過。
將以上六味藥材切好,用水八升煎煮至剩三升,然後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天三次。忌食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醋等。
水去嘔則止,其人形腫,可納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麻黃,乃納杏仁也。若逆而納麻黃者,其人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麻黃髮其陽故也方。
白話文:
如果病人嘔吐、水液流失而停止,但形體浮腫,可以服用麻黃,因為麻黃可以使人發汗通竅。但如果病人發紺麻痺,就不能服用麻黃,而應服用杏仁。如果違背上述原則,勉強給病人服用麻黃,就會導致病人四肢厥冷。這是因為病人血虛,麻黃發散陽氣所致。
茯苓(四兩),乾薑(三兩),細辛(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杏仁(半升去尖、皮、兩仁者),甘草(三兩炙)
白話文:
茯苓(240 公克),乾薑(180 公克),細辛(180 公克),五味子(2 升),半夏(2 升,清洗過後),杏仁(2 升,去除尖頭、外皮,留下兩粒完整的仁),甘草(180 公克,炙過的)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菜、羊肉、餳、酢等。
若面熱如醉狀者,此為胃中熱,上衝熏其面令熱,加大黃利之方。
白話文:
將以上七種藥材切好,用一斗水煎煮至剩三升,過濾掉藥渣後,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用三次。忌食海藻、白菜、生菜、羊肉、糖稀、醋等食物。
如果出現面部發熱像喝醉酒一樣的情況,這是因為胃中有熱氣上升蒸薰面部導致發熱,需加入大黃來調整的處方。
細辛,甘草(炙),乾薑(各三兩),茯苓(四兩),五味子,半夏(洗),杏仁(去皮、尖各半升),大黃(三兩蒸)
白話文:
細辛、炙甘草、乾薑(各 3 兩),茯苓(4 兩),五味子、洗淨的半夏,去皮去尖的杏仁(各半升),蒸過的黃芩(3 兩)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菜、餳、醋、羊肉。(並出第十八卷中)
白話文:
將上述八味藥材切細,用一斗水煮取三升藥液,去掉藥渣,趁溫熱時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服用期間忌食海藻、大白菜、生菜、糯米、醋和羊肉。(引自第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