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1)

1. 卷第一

2. 諸論傷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凜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周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癘之氣也。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中,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者,皆由冬時觸冒寒冷之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凡時行者,春時應暖而反大寒,夏時應熱而反大冷,秋時應涼而反大熱,冬時應寒而反大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仲景病源小品千金同)

王叔和曰:傷寒之病,逐日淺深以施方治。今世人得傷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對病,或日數久淹,困乃告醫,醫又不知次第而治之,則不中病。皆以臨時消息制方,無不效也。今搜探仲景舊論,錄其證候診脈聲色對病真方有神驗者,擬防世急也。又土地高下,寒溫不同,物性剛柔餐居亦異,是故黃帝興—四方之問,岐伯舉四治之能,以訓後賢開其未悟,臨病之工,宜須兩審也。(小品千金同)

又曰:夫表和里病,(一作陽盛陰虛)下之而愈,汗之則死。里和表病(一作陽虛陰盛)汗之而愈,下之則死。夫如是則神丹不可以誤發(神丹丸在此卷崔氏部中六味者是也)甘遂何可以妄攻。(甘遂者水導散也在第三卷天行狂語部中甘遂等二味者是也,出千金方)表裡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機,應若影響。

然則桂枝下咽,表和則斃,(桂枝湯在此卷仲景曰數部中桂枝等五味者是也)承氣入胃,里平則亡。(承氣湯在此卷仲景日數部中三味者是也)此表裡虛實之交錯,其候至微,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而醫術淺狹,為治乃誤,使病者隕沒,自謂其分至令冤魂塞於冥路,死屍盈於曠野,仁者鑑此,豈不痛歟。(千金同)

又凡兩感病俱作,治有先後,發表攻裡,本自不同,而執迷妄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服之,且解其外,又除其內,言巧似是於理實違。安危之變,豈可詭哉!夫病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發於陽者可攻其外;發於陰者宜溫其內。發表以桂枝;溫里宜四逆。

(四逆湯在第二卷傷寒不得眠部中。三○通按第二卷傷寒不得眠部並無四逆湯味者是也,三味方惟小便不利部內有四逆散加減法)

華佗曰:夫傷寒始得,一日在皮,當摩膏火灸即愈。若不解者至二日在膚,可法鐵服解肌散發汗,汗出即愈。若不解者至三日在肌,復發汗則愈。若不解者,止。勿復發汗也至四日在胸,宜服藜蘆丸微吐則愈。若更困,藜蘆丸不能吐者服小豆瓜蒂散吐之則愈,視病尚未醒,醒者復一法針之。

白話文:

諸論傷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古人認為,春溫和、夏暑熱、秋清涼、冬凜冽,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順序。冬天嚴寒,萬物深藏,人若能謹慎保暖,就不會受寒生病。只有受寒冒犯了正常氣候,才會得傷寒。傷寒之所以被認為是毒,是因為它容易造成瘟疫。中寒馬上發病的,叫傷寒;沒有馬上發病的,寒邪會藏在肌膚裡,到春天就變成溫病,到夏天就變成暑病,暑病比溫病更熱更重。所以,辛苦勞累的人,春夏容易得溫熱病,都是因為冬天受寒的緣故,不是時行疫病。

時行疫病是指: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常地很寒冷,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地很冷,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地很熱,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地很溫暖。這些都是不合時令卻出現的異常氣候,所以一年四季中,不同年齡的人,得的病症往往相似,這就是時行疫病的特性。(出自《傷寒雜病論》、《病源》、《千金要方》)

王叔和說:傷寒病的病情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輕有重,治療方法也應隨之調整。現在很多人得了傷寒,有的開始不抓緊治療,有的治療方法不對症,有的拖延時間太久才就醫,醫生又不懂得治療的順序,這樣就無法治好病。醫生應該根據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處方,這樣才能有效。我現在收集整理了仲景的舊論,記錄下他診斷脈象、觀察病人的面色、聲音,以及有效的處方,希望能預防世人急症。(出自《傷寒雜病論》、《病源》、《千金要方》)

又說:如果表證(肌膚)和緩,裡證(內臟)有病,用下瀉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如果用發汗的方法就會死;如果裡證和緩,表證有病,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就會痊癒,如果用下瀉的方法就會死。所以像這種情況,不能亂用神丹丸(指《千金方》崔氏部中的六味神丹丸),更不能隨便服用甘遂(指《千金方》天行狂語部中的甘遂等二味水導散)。治療表裡證的方法完全相反,成敗關鍵就在一念之間。

例如,桂枝湯喝下去,表證和緩了反而會死;承氣湯進入胃裡,裡證平和了反而會死。表裡虛實的變化微妙難測,發汗、下瀉用錯了,後果立現,而醫術淺薄的醫生,治療失誤,導致病人死亡,這種情況下,病人冤魂塞路,屍體遍野,仁慈的醫生看到這種情況,豈能不痛心?(出自《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

凡是同時患兩種病,治療要有先後順序,發表和攻裡的方法本就不同,但是那些執迷不悟的人,卻主張把神丹丸和甘遂一起服用,既能治療外邪,又能消除內患,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卻違背醫理。安危的變化,怎麼可以這樣欺騙呢!病人發熱又惡寒的是陽證,不發熱但惡寒的是陰證。陽證可以治療外邪,陰證應該溫暖內裡。發表用桂枝湯;溫裡用四逆湯。(出自《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

華佗說:傷寒剛得病時,一天在皮膚上,可以用摩膏、火灸治療就能痊癒。如果沒有好轉,到第二天在皮膚裡,可以用鐵劑和解肌散發汗,汗出就痊癒。如果沒有好轉,到第三天在肌肉裡,再發汗就能痊癒。如果沒有好轉,就停止發汗。到第四天在胸中,應該服用藜蘆丸輕微催吐就能痊癒。如果病情更重,藜蘆丸不能催吐,就服用小豆瓜蒂散催吐,然後根據病人是否清醒,清醒的再用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