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四十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 (15)

1. 馬汗及毛入人瘡中方六首

又馬蕩方。

大黃,黃芩,鬱金,當歸,芍藥,紫菀,芎藭,白朮,牛膝,細辛(各一兩)

上十味合搗末,用湯調方寸匕,以灌之。

又療馬急黃黑汗方。

割上斷訖,取陳久靴爪頭水漬汁灌口,如不足,用大黃當歸各一兩,鹽半升。以水三升,煎取半,分兩度灌口,如不定,破尾使骨⿱⿵冂谷帀血即止。(肘後同)

又療馬起臥胞轉並腸結,並用此方。

細辛,防風,芍藥(各一兩),鹽(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二度灌後,前灌方。

芒硝,鬱金,寒水石,大青(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以油酒各半升和調,分二度灌口。(肘後同)

又療馬心黃並肺熱方。

大黃,黃芩,芍藥,細辛(各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油半升,酒半升,調和,分為三度灌口,如不定,鹽半升,水一升半,溫如人肌,和鹽灌後,即定。

又春冬灌馬方。

大黃,鬱金,黃芩,細辛,芍藥,桔梗,升麻,麻黃,大青,茵陳,白朮,芒硝,寒水石,朴硝(各一兩)

上十四味搗為散,若春灌,即和雞子,油量水多少,攪調灌口,若冬灌,即切以煎之訖,冷和油及酒灌口。

又療馬蟲顙十年以上,灌鼻一兩度,無不瘥方。

醬清和膽半合,攪令調,分兩度灌鼻,每一灌,停一兩日將息,不得傷多,多即傷馬,故錄之令知。(肘後同)

又療馬蟲顙方,候馬鼻沫出,梁腫起,即不可療。

硇砂(二酸棗許研),豬脂(臘月者二雞子許)

上二味,先研硇砂,令極細為末,然後熬豬脂,及硇砂煎一沸,停如人肌,高仰馬鼻以灌之,一炊久。若患一鼻,減藥之半,兩鼻患,兩鼻中灌之,一鼻患,一鼻中灌之。灌鼻後一二日,更有熏法如後,莨菪子別搗,藜蘆穀精草乾膝葶藶子別搗,各等分,為末相和,以麻捻如燭,燒一頭納馬鼻中,令煙入效,仍仰馬頭令稍高。

又療馬驢胞轉欲死方。

搗蒜內小便孔中深五寸,立瘥,又用小兒尿和水灌口,立瘥。

又方

騎走上坡,用木腹下來去捺,以手內大孔中探卻糞,大效,探法,剪卻指甲,以油塗手,恐損破腸也。(肘後同)

又方

但以鹽四升,人尿和灌口。

又方

搗蒜三升哺之,小馬分半。

又療馬患月憐方。

取鬼微熱挼揩之,立瘥,鬼微如地菌,夏月得濕,多聚生糞中,見日消黑者是。

又療馬食著地膽等蟲,輒困脹悶立死方。

取桑根入地一尺者,去黃皮銼之,以水煎,取濃汁,急灌口,止毒,勝甘草。

又療馬嗽方。

取麻子一斗飼之,立定,若腔及色焦,與吃即光澤。(肘後同)

又馬跙蹄方。

於馬櫪下,當馬前腳闊一尺許,掘渠深一尺許,取石如雞子許大,滿中填實,令馬立其上,兩日即瘥。(肘後同)

白話文:

馬汗及毛入人瘡中方六首

治療馬匹疾病的十四個偏方:

  1. 馬蕩方: 將大黃、黃芩、鬱金、當歸、芍藥、紫菀、川芎、白朮、牛膝、細辛各一兩,混合研磨成粉末,用溫水調成糊狀,灌服。

  2. 療馬急黃黑汗方: 馬患急黃黑汗,先割斷患處,然後用陳舊靴子鞋底浸泡的污水灌服。若效果不佳,則用大黃、當歸各一兩,鹽半升,加水三升煎至半升,分兩次灌服。若仍無效,則需剖開馬尾,放血止血。(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3. 療馬起臥胞轉並腸結方: 馬匹起臥困難,胞轉腸結,可用細辛、防風、芍藥各一兩,鹽一升,加水五升煮至二升半,去渣,分兩次灌服。之後再使用芒硝、鬱金、寒水石、大青各一兩,加水五升煮至二升,去渣,與等量油酒混合,分兩次灌服。(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4. 療馬心黃並肺熱方: 馬匹患心黃肺熱,可用大黃、黃芩、芍藥、細辛各一兩,加水五升煮至二升半,再加入等量油酒混合,分三次灌服。若效果不佳,則用鹽半升,加溫水一升半,調勻灌服。

  5. 春冬灌馬方: 春季,將大黃、鬱金、黃芩、細辛、芍藥、桔梗、升麻、麻黃、大青、茵陳、白朮、芒硝、寒水石、朴硝各一兩,研磨成粉末,與雞蛋、油、水混合攪拌後灌服。冬季則將藥材煎煮後放涼,再與油酒混合灌服。

  6. 療馬蟲顙十年以上方: 治療馬匹鼻部多年蟲疾,將醬油和膽汁各半合混合,分兩次灌入鼻孔。每次灌藥後需休息一兩天,不可灌藥過量,以免傷及馬匹。(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7. 療馬蟲顙方(鼻孔流膿腫脹時): 馬匹鼻孔流膿腫脹時不宜治療。可使用硇砂(研磨成細末,用量約為兩個酸棗大小)、豬油(臘月豬油,用量約為兩個雞蛋大小)兩種藥材,先將硇砂研磨成細末,再與豬油一起煎煮一次,放涼至人體體溫,高舉馬匹鼻孔灌服。一次灌服藥量以一炊時間為準。單側鼻孔患病,藥量減半;雙側鼻孔患病,則分別灌入。灌藥後一兩天,再進行燻療法:將莨菪子、藜蘆、穀精草、乾膝、葶藶子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用麻線捻成燭狀,點燃一端,放入馬鼻孔中燻蒸,並將馬頭抬高。

  8. 療馬驢胞轉欲死方: 將搗碎的大蒜塞入馬匹尿道內五寸深,或用童尿與水混合灌服,即可見效。

  9. 療馬胞轉方: 馬匹上坡後,腹部下垂,可用木棍從腹部下方托起,並用手從肛門處掏出糞便,效果顯著。操作時需剪短指甲,並塗上油脂,以免損傷腸道。(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10. 療馬胞轉方: 用鹽四升,與人尿混合後灌服。

  11. 療馬胞轉方: 用搗碎的大蒜三升餵服,小馬則減半。

  12. 療馬患月憐方: 用鬼微(一種長在糞便中,夏日潮濕時生長的類似地菌的植物,曬乾後呈黑色)擦拭患處,即可痊癒。

  13. 療馬食著地膽等蟲方: 馬匹誤食地膽等蟲後,出現腹脹、悶痛,甚至死亡,可用取自地下約一尺深的桑樹根,除去黃皮,切碎煎煮,取濃汁灌服,解毒效果勝過甘草。

  14. 療馬嗽方: 用麻子一斗餵食,即可見效。若馬匹聲音嘶啞,毛髮焦黃,餵食麻子後則會恢復光澤。(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15. 馬跙蹄方: 在馬廄中,馬前腳前方約一尺處挖一個約一尺深的坑,填入雞蛋大小的石頭,讓馬匹站立其上,兩天即可痊癒。(此方與《肘後方》相同)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文獻記載的偏方,現代醫學不推薦使用。 馬匹患病應諮詢獸醫,進行專業治療。